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四章講解譯文注音繁體小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版本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上禮爲之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四章講解譯文注音繁體小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2020-09-03潮人阿南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版本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

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易解】大道廣泛流通,可普及於或左或右的各種領域。

萬物依靠它才得以生存而它並不推卸,成就了萬物並不矜居功勞,護養萬物而不肆行管制,通常沒有意志趨求,可顯得非常虛無渺小;萬物都歸附於它卻感受不到它的拘管限制,可以顯得無比浩大。

就是因爲它不自大於萬物,所以能涵納萬物的歸附而無比浩大。

繁體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小篆《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版本二[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爲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

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注音版大(dà)道(dào)泛(fàn)兮(xī),其(qí)可(kě)左(zuǒ)右(yòu)。

萬(wàn)物(wù)恃(shì)之(zhī)以(yǐ)生(shēng)而(ér)不(bù)辭(cí),功(gōng)成(chéng)而(ér)不(bù)有(yǒu)。

衣(yī)養(yǎng)萬(wàn)物(wù)而(ér)不(bù)爲(wéi)主(zhǔ),可(kě)名(míng)於(yú)小(xiǎo);萬(wàn)物(wù)歸(guī)焉(yān)而(ér)不(bù)爲(wéi)主(zhǔ),可(kě)名(míng)爲(wéi)大(dà)。

以(yǐ)其(qí)終(zhōng)不(bù)自(zì)爲(wèi)大(dà),故(gù)能(néng)成(chéng)其(qí)大(dà)。

繁體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小篆[譯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是非常寬廣的,他包容萬物無所不至。

可以引用易經裡面的那句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宇宙萬事萬物,都依靠著它(「道」)生長,而不用對它辭謝。

有功而不居功。

「衣養萬物而不爲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

」雖然衣養著宇宙萬事萬物,而不去主宰它們。

因而「道」生育萬物,而萬物卻不知道真正的母親。

「道」永遠都處於一種無欲的狀態,不管做什麼都是以無爲而治不鞠躬自傲。

甘願當無名英雄。

萬物都依存於「道」可見「道」的貢獻有多麼之大。

「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就是因爲它不自大,因而成其大。

相關焦點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對照學習小篆繁體譯文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版本一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用之不可既。

拼音執(zhí)大(dà)象(xiàng),天(tiān)下(xià)往(wǎng)。

老子道德經三十章原文繁體小篆拼音對照學習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強 老子道德經三十章原文繁體小篆拼音版本一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譯文——原文對照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無名玄同無礙上德無己法雨無邊學習道德經,開啓大智慧第三十四章道力神變章第一段: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譯文:大道像遠古時代的滔天洪水,滾滾而來,一會兒沖向左邊,道德經第34章題解:道力神變是指道體是混成的,神變的。

今天科學家已經認真面對隨機性、不確定性。

經過確定性危機,知道「物」一個妄想出來的怪胎,確定性的妄想正是「物」帶來的。

物非是物,而是物邏輯,物的觀念帶來了確定性的邏輯,這是這個邏輯使妙心淪落爲徼心。

確定性就是有邏輯邊際,邏輯已固化。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對照繁體小篆圖片拼音學習自知者明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繁體《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誌。

注音版《道〈dào〉德〈dé)經〈jīng)》第〈dì)三〈sān)十〈shí〉三(sān)章(zhāng)知〈zhī〉人(rén)者〈zhě〉智(zhì),自〈zì〉知(zhī〉者(zhě)明(míng)。

老子道德經三十九章繁體小篆注音得一者天清地靈神寧谷盈萬物生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版本一昔之得一者:天一以清,地得一以靈,神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

將死滅;侯王無以貞貴高,將死蹙。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

此其以賤爲本也?非乎?故致數車無車。

不欲如玉落落如石。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講解注音小篆對比學習上德有德下德無德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版本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無爲而有以爲。

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句讀】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

大道:真理。

【句解】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意譯大道,真理。

泛,廣泛。

真理的規則充滿宇宙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前後左右沒有一寸空間不在真理的規劃之下。

原文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意譯恃,自恃。

萬物都是依靠宇宙自然的規律生養繁息,真理從不推辭。

老子道德經三十二章原文繁體小篆拼音對照學習道道常無名朴小 老子道德經三十二章版本一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繁體版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學習繁體小篆對比將欲必張強興與之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版本一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於淵,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小篆​​【易解】想要收束它,必須暫且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須暫且增強它;想要廢黜它,必須暫且興舉它;想要執取它,必須暫且給予它。

《道德經》21-37章原文譯文,收藏學習 《道德經》簡介:《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

《道德經》被譽爲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解字溯源老子【道德經】第1章 前言:老子生活時期可能使用字體統計:小篆、金文、石鼓文老子經歷:西周末圖書館長。

爲官多年,辭官雲遊,出關留著作。

道德經受衆:1.尹喜(官員)使用官方字體,2.天下人,爲方便大家閱讀,官方字體更爲流行。

根據老子生平和留著作的情況而定,應該是官方字體:金文的可能性比較大。

本系列文章對老子的道德經解字溯源,對道德經的每個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的造字意義進行解析;同時對原消亡字予以提示使用。

讓大家了解老子的著述本意。

極簡《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四章不自爲大故能成大原文:大道氾焉,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長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

常無欲,可名於小。

2、左右—-這裡指無處不在的意思。

3、辭—-即推辭,不接受不願意的意思。

4、功成不名有的「有」,持有或占有的意思。

老子《道德經》全文譯文及翻譯講解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爲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原文繁體小篆拼音圖片對照學習善人者不善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章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老子道德經三十一章繁體小篆拼音對照學習以道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道德經原文版本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爲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以喪禮處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爲而成、注釋、譯文、導讀及解析(收藏版) 《道德經》作爲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爲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爲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爲《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爲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解析計劃用81天時間,對《道德經》中的81章,每天一章節進行解析和譯文,希望能幫助大家學習理解《道德經》。

道德經第十八章譯文——原文對照 道德經第18章題解:《史記·老子列傳》云:「世之學老者則黜儒學,儒學亦黜老子。

道不同,不相爲謀,豈謂是耶?」儒道對立,自古已經存在,似乎成爲定論。

此章和下章被視爲是儒道對立的明證,上章「親之譽之」顯然指「仁義」治國,太上道治的下衰。

此章直言「故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貶黜仁義和智慧。

這是對常識的貶黜,一般人會難以理解。

《道德經》:老子真的在鼓吹愚民思想嗎? 《道德經》中的隻言片語就斷定老子在鼓吹愚民思想。

下面,我選取《道德經》中一些關於老子的治國思想的經典的言論來略作解讀。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三章,同時也是廣爲流傳的老子言論之一。

老子-《道德經》英文譯文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六章原文繁體小篆拼音圖片對照學習燕處超然 第二十六章原文版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以萬乘之主,而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譯文]「重爲輕根,靜爲躁君」穩重可以主宰輕浮,因爲它是根。

寧靜可以主宰急躁,因爲它是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所以聖人的行爲都是以重爲本。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雖然有那麼多華麗的物質享受,卻能泰然處事,不受它的影響,順其自然。

「奈何以萬乘之主,而身輕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