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好被動!改善方法有5招 - 嬰兒與母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事實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即便是成人也會有較主動與較被動之分,更何況是小小孩?被動的孩子並不代表「絕對」差勁,例如:在一個陌生、危險的環境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
0%
首頁
育兒
親子教育
5招有效改善孩子太被動
作者:
許家寧|發表日期:2019-05-03
收藏
關鍵字:
被動
、
主動
、
生活自理
、
積極
何謂主動與被動?是否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我們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很被動,包括凡事都要人家教、使用過後的東西都不會自己收起來、生活自理能力差,種種跡象讓父母不禁擔心,這樣不積極的態度是否會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或性格呢?
事實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即便是成人也會有較主動與較被動之分,更何況是小小孩?被動的孩子並不代表「絕對」差勁,例如:在一個陌生、危險的環境中,被動的孩子反而比較安全,主動的孩子可能因為好奇而會去冒一些風險。
家有被動小小孩
每位寶寶的氣質都是與生俱來,所擁有的天性不同,加上後天影響,造就出不同個性。
有些親子間互補作用很融洽,有些卻總是沒辦法配合對方的腳步,當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家長就會在抓狂的邊緣徘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洪梅禎表示,若家長多付出一些時間和心力去觀察、了解孩子的氣質與個性,會比較容易理解孩子的行為和情緒反應背後是有原因,也更能預測到孩子的情緒及行為反應,久而久之,便能找出應對教養的策略,而不是每次都以家長發脾氣來收場。
延伸閱讀:才不要分給你!做這三件事,讓孩子學會分享
主動VS.被動,孩子是哪一種?
一般而言,主動性高的孩子樂於接觸與嘗試,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生活自理方面不太需要家長煩惱;被動的孩子有些天生注意力、規畫的能力就比較弱,對於自己等一下要做什麼總是搞不清楚,因而在大人眼裡被貼上「很懶散、說一下才動一下」等標籤。
對於有些家長反應,孩子明明睡覺時間快到了,卻還不收拾準備就寢,總得講數次以上、一再提醒,他才會起身進行。
其實孩子不是故意要違抗父母的指令,只是需要更多引導,甫能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爸媽可以從一些生活小細節分辨出孩子是否為比較需要協助的個性,例如:孩子在遊戲中總是等待他人邀請,或在生活方面經常需要他人協助,有時候會與其他性格有類似之處,但被動與內向、害羞又不完全劃上等號,家長不妨多觀察自己的寶貝,以便區分。
造就被動行為的背後原因
若孩子受天生氣質影響,總是表現出興趣缺缺、懶懶散散的樣子,父母可以發現在遇到任何情況時,孩子的反應都會差不多,洪梅禎心理師指出,除了先天氣質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可能造就孩子在特定情況中的被動表現。
生理因素
當小朋友遇到要跑跳的活動,假設他原本的肌肉力量就較弱,平衡、協調能力也差,或者對活動不感興趣時,便會表現出被動的樣子。
由此可見,孩子的被動表現其實有其背後之原因,如果知道自己會跑輸或要進行不好玩、不擅長的活動,自然就得要成人三催四請。
心理因素
有些孩子對新事物、陌生人群與沒接觸過的遊戲、環境都要慢慢摸索,在適應和接受度上,需要花上較長的時間,易讓人產生「看起來總在觀望的被動感」,其實孩子可能只是不知道自己如果去玩了會有怎樣的結果?猶豫、不確定或心情不佳,都會影響孩子的主動性。
環境因素
環境裡的指令太多時,會讓孩子感到混亂,當父母一下子提出太多來不及消化的訊息,導致孩子不清楚自己接下來到底要進行什麼活動才是正確,到底要先刷牙或收玩具?聽爸爸或媽媽的話?因為不知道要從哪個開始做,因此,乾脆選擇忽略訊息或將注意力放在其他更吸引孩子的事情。
父母代勞行為太多
由於現代人孩子生得少,總是細心呵護,當大人幫孩子代勞太多,小朋友自然而然就會變得被動。
以練習吃飯這件事為例,如果爺爺、奶奶習慣餵孩子吃飯,家長又怎麼能要求他們在吃飯時間時主動拿起湯匙,這種被動表現並非來自天生,是被環境養育出來的性格
Howtodo?訓練孩子更主動
雖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先天氣質,但仍不代表生下來的個性是如此,以後長大也會完全相同。
身為家長,可以多做一些嘗試,順應孩子的發展狀況。
洪梅禎臨床心理師指出,面對被動的孩子,父母經常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其實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孩子呈現出來被動的表現,如果家長不理解,可能會覺得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漫不經心,在反覆提醒的過程裡,家長與孩子都會很辛苦,雙方亦容易暴走。
比起一連串的罵聲連連,反而應該要找一些方法,鼓勵、增加孩子的主動性。
延伸閱讀:搞懂「講不聽」的孩子:4種原因3個階段3項原則
1設定不同年齡可以達到的目標
若爸媽觀察到孩子有被動傾向,在一個環境裡,屬於需要被提醒、選擇觀望、要被引導的類型,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訓練與能力培養上著手,而不是老脫口而出一些會讓孩子受傷的話語。
洪梅禎臨床心理師提醒,負面的話語僅會讓孩子印象深刻,對培養主動性沒有具體幫助。
從小就建立主動性格,也許在未來的適應上會比較良好,但要建立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花比較長的時間,建議家長依照孩子的年紀、能力去設定目標,以最簡單的事來說,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將從幼兒園回家的書包歸位、把要帶出門的東西放進包包裡、自己的碗筷放到固定的位子上。
在不同階段、年紀的孩子去做不同的事,例如:讓1歲寶寶知道喝完奶後,奶瓶要放在哪個特定的位置,而不是隨便扔在床上;待年紀再大一點、行為更成熟之後,再練習更複雜的規矩。
2提供明確且具體的指令
很多家長會給予孩子過高的期許,但爸媽怎麼能期待孩子在第一次聽到指令時,就領會一連串將要完成的事情呢?當您告訴孩子:「要洗澡囉!」興奮的寶貝可能直接奔向浴室,忘了要先收拾正在玩的玩具,也未去拿取待會需要用到的換洗衣物,因此,家長應該提供給孩子更明確的指令。
「想要訓練孩子習慣主動,就要設定他們可以達到的目標。
」洪梅禎心理師說明,家長應提出具體指令,給予更明確的方向,直接告訴孩子:「我們要去洗澡了,先去幫媽媽拿你的毛巾和要換穿的睡衣再進浴室。
」而不是一連串複雜的訊息,如此才能讓孩子很快就理解且完成家長的指令。
3事前的提醒與緩衝
為了避免即將出門,孩子還在東摸西摸的窘境,不如預先留給父母與寶貝一些緩衝的時間,告訴孩子:「我們再5分鐘就要出門,出門前你要先去拿好書包與外套,穿好襪子和鞋子。
」對於時間觀念比較弱的孩子,也可以調整說話的方式,例如:「當時鐘的長針走到12的時候,我們就要出門了喔!」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好準備。
事前的提醒與緩衝對某些孩子來說,不需要特別的訓練,但還是有許多小小孩在這部分是需要家長協助。
4讓孩子成為小幫手
越來越多家長願意放下忙碌的工作,享受親子活動,在這「一起做」的過程中,無論是媽媽做菜時,孩子幫忙洗菜或一起烘焙,讓孩子揉麵團,抑其只是簡單的收拾東西、整理居家環境、摺衣服等稀鬆平常的生活小事,透過家長親力親為,孩子更能觀察到事情該如何做。
漸漸的,當孩子對某件事上手後,父母就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洪梅禎心理師強調,成就感能鼓勵孩子「主動去做」,當孩子漸漸出現主動的表現時,家長應給予具體讚美,像是:「你自己收拾玩具好棒喔」、「媽媽很高興你拿自己的碗筷」,而非空泛告訴孩子「很棒、很乖」,如此一來,孩子更能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會受到稱讚,為了得到被肯定的喜悅,久而久之,養成主動的好習慣。
5父母要注意說話的方式
在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中,家長經常習慣使用否定性的話語,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往往是「不要怎樣、不能怎樣、你再怎樣我就生氣了」,與其告訴孩子不能怎麼做,不如提醒他們可以這麼做。
舉例來說,當家長斥責孩子不要把故事書放在客廳,孩子會覺得一頭霧水,因為他們不知道「可以」放在哪裡,要將說話的方式稍微改變一下,提醒孩子:「故事書要擺在房間裡面看,才不會弄髒喔。
」
除了說話的方式之外,孩子是從生活密切的環境中學習、模仿行為與體驗後,內化成自己個性的一部分,因此,家長的以身作則很重要,若我們經常斥責孩子把繪本丟在地上,自己卻也將報紙、雜誌亂礽,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
保持正確心態,自動自發更簡單
洪梅禎臨床心理師分享:「臨床上,我常會鼓勵家長去思考自己的人格特質,有些人對於事情比較堅持,有些人對環境的適應力相對低,雖然我們很難帶領小小孩認識自己的個性,但透過父母的反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因天性不同而帶來孩子不同行為背後的原因,並且接納不同的反應,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主動與被動亦是如此。
」比起一味的要將孩子被動行為完全抹除,不如思考孩子是否具備哪些個性特質會導致他們將來無法順利適應環境,例如:有些孩子的被動僅在學習上,有些僅表現在人際相處,對家長和孩子而言,這才是更重要的問題。
然而,建立良好的習慣的確或多或少能讓孩子減少在成長過程中遭受挫折的機會,「主動」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其實包含很多複雜的能力,包括執行、規畫、照著做、計畫等歷程,當媽媽說:「再過10分鐘要睡覺了!」孩子得先思考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玩,是不是有足夠時間把拼圖拼完?還要預留時間刷牙、準備睡覺,一連串的過程是連續且快速的,安排順序與完成指令需要大量注意力,對小朋友來說,並非那麼容易,多給孩子一些彈性和空間,家長會發現一起成長、生活的每一天都可以變得更好。
被動引起性格漣漪
當大家都準備好要出門了,剩孩子仍東摸西摸,為找不到東西而拖拖拉拉,此時成人的回應往往都是負面的,譬如:「剛剛就跟你說要出門了,你現在還沒把鞋子穿好!」等諸如此類的言語在各個家庭中似乎見怪不怪。
但您知道嗎?因為先天的性格與環境互動結果,會替孩子在將來的性格發展上引起漣漪,舉凡大人的回應、環境回饋的交互作用等,皆會影響到孩子其他性格上的發展,讓孩子經常挨罵或嘮叨,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感到莫名其妙,長期下來,甚至會懷疑自己的人格。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洪梅禎
模特兒/溫柔媽咪小惠、可愛弟弟柏崴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
媽咪寶貝
2016年5月號
●氣質媽咪──宋紀妍
●中西醫聯手打造孕期好體質
●過敏兒完全照護手冊
●孕媽咪待產準備清單
●產後自我照護重點提醒
雜誌訂閱
熱門影音
防疫不可不知,兒科醫師分享全家抗菌重點
【影音】5種NG點心,寶寶想吃要控制
寶寶不睡怎麼辦?建立睡前儀式好入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看更多
家庭關係
生小孩會改變女性的人生優先...
名人家庭
網拍女神晉升雙胞胎媽咪,薛...
親子教育
動作、語言、情緒…學齡前男孩...
肺炎防疫懶人包
Omicron已進入社區!像極感冒...
營養&食譜
寶寶吃副食品,新食材要「試...
產後照護
國泰產後護理之家陪伴萬名爸...
職場大小事
2022生肖流年運勢,「3生肖」...
寶貝健康
研究發現:這三個星座寶寶髖...
資訊新知
公費流感疫苗全民開放!預防...
看更多
1
堅持哺乳、堅持時尚一起...
2
妳了解「健保剖腹產」標準嗎...
3
這位媽媽把兒子變身為好萊塢...
4
寶寶像誰比較多?長相、性格...
5
守護寶寶的健康,7歲以下幼兒...
6
寶寶書、這樣選!0~6歲寶寶...
7
【懶人包】懷孕後媽咪、爸比...
8
決定寶寶住處很重要!新手爸...
9
合法後生子4步驟搶先看...
當期雜誌
看更多
● 薛妞妞愛美是動力可以讓媽媽更有自信!
● 孩子出生30天內爸媽必做的13項育兒清單
● 孩子動作怪怪的別輕忽!7指標看懂異常警訊
● 防「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常見迷思破解
● 舒緩孕期不適,16個改善對策
雜誌訂閱
駐站醫生看更多
蔡逸姍
專長:各類皮膚適應症、改善膚質毛孔痘疤問題、專業的醫學美容療程諮詢
吳晉睿
專長:癌症篩檢、婦產科癌症手術、化學治療、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器人手術、骨盆下...
劉博仁
專長:基因功能營養醫學、過敏疾病檢測及調理、代謝症候群調理體重管理、疾病預防策...
加入駐站醫生&專家
部落客看更多
古錐小姐
愛美人妻、職業少女、忙忙公關!紀錄愛情與婚姻、時尚與阿桑的一線之隔!腦容...
黃淑文
因為養育兩個孩子,將生命歸零重新活過。
2005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
經歷:...
鹿鹿沒在飛行日記
記錄我酸甜苦辣的空姐飛行生活與回憶,現在是一名新手媽咪,趁孩子睡覺時紀錄...
加入駐站部落客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內向性格:你可以內向,但不能被動
一、內向和被動,有什麼區別 ...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案例:. 兩個應屆畢業生,同期加入一家公司的銷售部門。其中那個女孩,活潑開朗,性格外向,而那個男孩, ...
- 2【社會觀察】個性被動有錯嗎?為何在辦公室被排擠?
女孩性格內向被動,沒交集沒關係,做好本分的事就好,但慢慢有人在業務上刁難、背後說她的不是、捅她一刀,最後,就連平常不會找她的主管也來訓話,認為她 ...
- 3為什麼有些人「超被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 女人迷
在關係中,還有一種被動的形式不僅與權力感、控制感有關,還充滿了攻擊性。心理學上將其稱為「被動型攻擊」(Passive-Aggression)。這是一種敵意和不滿的 ...
- 4我的孩子好被動!改善方法有5招 - 嬰兒與母親
事實上,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即便是成人也會有較主動與較被動之分,更何況是小小孩?被動的孩子並不代表「絕對」差勁,例如:在一個陌生、危險的環境 ...
- 5「敢行動就有機會追到他!」個性被動,但是有人告白就「容易 ...
「敢行動就有機會追到他!」個性被動,但是有人告白就「容易答應」的星座TOP3! 這些星座對愛情不主動, 但是收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