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藝學之女性主義批判觀點探討台灣父權體制下對女性政治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因此本論文藉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對應到女性主義下的性別霸權,再透過女性主義批評法,以語藝的角度觀察維持父權與抗拒父權的論述。
本論文針對職場角色屬高位的單身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8.166.176.73)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316:5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郭柏妤研究生(外文):KUO,PO-YU論文名稱:從語藝學之女性主義批判觀點探討台灣父權體制下對女性政治人物的單身歧視論文名稱(外文):SinglismofFemalePoliticiansinTaiwan'sPatriarchalSociety:AnAnalysisofFeministCriticism.指導教授:李佩霖指導教授(外文):LEE,PEI-LING口試委員:蕭宏祺、楊涵琇口試日期:2019-12-04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世新大學系所名稱:口語傳播學研究所學門:傳播學門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9畢業學年度:108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56中文關鍵詞:單身歧視、語藝、女性主義、批判、女性政治人物外文關鍵詞:Singlism、Rhetoric、Feminism、Criticism、Femalepoliticians相關次數:
被引用:2點閱:691評分:下載:169書目收藏:0
本論文探討台灣父權體制下的單身歧視現象,並選用女性政治人物為例,分析受歧視的單身女性若同時具有相較高的權勢地位,其所面臨到的矛盾處境。
女性背負著進入家庭的社會期待,倘若選擇單身在傳統文化氛圍下常會受到苛責,即使是掌握台灣最高領導權的總統,也不例外地因單身而被質疑其能力。
因此本論文藉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對應到女性主義下的性別霸權,再透過女性主義批評法,以語藝的角度觀察維持父權與抗拒父權的論述。
本論文針對職場角色屬高位的單身女性政治人物,延伸出維持父權的文本如何呈現、抗拒父權的文本如何呈現,以及兩者又有何異同或對話三個研究問題。
首先,維持父權的文本有兩種策略,其一是對女性的攻擊,包含追求權勢的野心,以及外表個性與單身的汙名;其二是對父權規則的辯解,主張男性中心論,強調達到特定條件的女性自然會受到尊重。
第二,抗拒父權的文本則以性別平等的世界趨勢作為背書,以群體之姿抗拒歧視,並試圖為單身女性去汙名化。
除強烈譴責父權制度、伸張個體自主權外,更號召具性別平等意識的人共同發聲,而不應保持沉默成為父權幫兇。
此外,在激烈的抗拒聲浪中,亦有消極低調的反抗行動。
最後,再維持與抗拒的攻防中,因父權長期掌握主導地位,於是抗拒聲浪必須透過能夠引發大眾關注的爭議事件大聲疾呼,並且一再重述過去的爭議事件,以提高翻轉父權的力量。
而父權也不斷變形,以愛之名包裝、轉化對個體的要求,因此抗拒父權的行動如何隨之因應仍是未解任務。
本論文期盼透過分析維持與抗拒父權的策略與互動,在批判中對父權體制有更立體的理解,並以本文作為一種抗拒行動,累積抗拒的力量,在過程中找到社會及自我認同。
ThisthesisexploresinglismunderthepatriarchalsysteminTaiwan.Takingsinglefemalepoliticiansasexamples,thethesisanalyzesthedilemmafacedbythem.Undertraditionalculture,womenareoftenblamedforremainingsingle.AntonioGramsci'stheoryofculturalhegemonyisusedtocorrespondtogenderhegemony,andthenthethesisobservesargumentsofmaintainingpatriarchyandresistingpatriarchyfromarhetoricapproach.Thisthesisfocusesonsinglewomenwithhighpositionintheworkplace.Itextendstothreeresearchquestions,namelyhowtextsthatmaintainpatriarchyarepresented,howtextsthatresistpatriarchyarepresented,andthesimilaritiesaswellasdifferencesbetweenthem.Firstly,therearetwostrategiesformaintainingpatriarchyinthetexts.Oneistoattackwomenontheirambitiontopursuepowerandstigmatizetheirappearanceandsinglism.Theotheristojustifythepatriarchalrulesandadvocatemalecentralism.Secondly,thetextsagainstpatriarchyendorsetheglobaltrendofgenderequality.Inadditiontostronglycondemningthepatriarchalsystemandpromotingindividualautonomy,thetextsalsocallforpeoplewithgender-awarenesstospeakouttogetherinsteadofremainingquiet.Finally,inthestrugglebetweenmaintenanceandresistance,theresistancemustbestrongenoughtoenhancepublicawarenessthroughcontroversialevents.However,patriarchyischangingconstantlyandnowisdisguisedinthenameoflove.Therefore,howtoresistpatriarchyisstillanunsolvedtask.Thethesishopestoanalyzethestrategyandinteractionbetweenmaintainingandresistingpatriarchyinordertogain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patriarchalsystem.
第一章緒論1壹、研究動機與目的1貳、研究背景與論文結構3第二章文獻探討5壹、文化霸權5一、從馬克思主義到葛蘭西51.馬列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簡介52.葛蘭西思想8二、繼承列寧與克羅齊,葛蘭西文化霸權11三、霸權理論與霸權結構下的媒體角色14貳、文化霸權下的性別與社會階級17參、女性主義下的性別霸權21第三章研究方法27壹、女性主義批評理論/概念發展27貳、語藝觀點下的女性主義批評實踐29一、維持父權的文本軌跡30二、抗拒父權的文本軌跡31參、文本選擇與研究步驟31第四章分析探討37壹、維持父權的文本軌跡37一、作為攻擊:女性刻板印象371.權勢的追求372.女性的原罪:外表、性格403.女性的原罪:母性454.家庭/生活型態515.小結54二、作為辯解:理所當然561.男性的原罪:社會中心562.對女性(有條件)的尊重583.根深蒂固的父權規則604.小結62貳、抗拒父權的文本軌跡63一、世界潮流、社會脈動64二、群起拒絕、退出歧視66三、不同身分狀態的男女性之社會處境68四、重視個人選擇71五、消極低調的反抗73六、小結74參、維持與抗拒的互動76肆、綜合討論82第五章結論與未來展望88壹、研究回顧88貳、延伸討論89參、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92參考文獻94附錄:選用文本之原文99圖表目錄表一本論文選用之文本33表二各新聞文本之時間表36圖一至圖七文本截圖40
中文部分:BarryP.(2014)。
理論入門:文學與文化理論導論(楊建國譯)。
南京:南京大學。
(原著於2002出版)BakerC.(2004)。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羅世宏等譯)。
台北:五南。
(原著於2000出版)CloughP.T.(1997)。
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夏傳位譯)。
台北:巨流。
(原著於1994出版)deBeauvoirS.(1999)。
第二性(歐陽子、楊美惠、楊翠萍譯)。
台北市:女書文化。
(原著於1949出版)FossS.K.,FossK.A.,TrappR.(1996)。
當代語藝觀點(林靜伶譯)。
台北:五南。
(原著於1985出版)JohnsonA.G.(2008)。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成令方等譯)。
台北:群學。
(原著於1997出版)Jones,S.(2014)。
導讀葛蘭西(相明譯)。
重慶:重慶大學。
(原著於2006出版)LullJ.(2005)。
傳播時代的文化(邱進福、陳錦玉、黃靖瑜、林佳樺、韓享能、陳玉箴、蘭晨英等譯)。
台北:韋伯文化。
(原著於2001出版)LullJ.(2004)。
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陳芸芸譯)。
台北:韋伯文化。
(原著於2000出版)MacdonnellD.(1995)。
言說的理論(陳墇津譯)。
台北:遠流。
(原著於1986出版)MoiT.(1995)。
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陳潔詩譯)。
台北:駱駝。
(原著於1985出版)MillsS.(1999)。
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女遊書寫。
中外文學,27,6-28。
(張惠慈譯)。
(原文於1993出版)MillerJ.B.(1995)。
女性主義經典(鄭至慧等譯)。
台北市:女書文化。
(原著於1976出版)StoreyJ.(2004)。
文化理論與通俗導論(李根芳、周素鳳譯)。
台北:巨流。
(原著於1993出版)SmithP.(2008)。
文化理論面貌導論(林宗德譯)。
台北:韋伯文化。
(原著於2001出版)ShowalterE.(1986)。
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
中外文學,14,77-114。
(張小虹譯)。
(原文於1981出版)TongR.(1996)。
女性主義思潮(刁筱華譯)。
台北市:時報文化。
(原著於1989出版)vanZoonenL.(2001)。
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刁筱華譯)。
台北:遠流。
(原著於1994出版)WessonR.G.(1980)。
馬克思主義之演變及被利用(淦克超譯)。
台北:黎明。
(原著於1976出版)上野千鶴子(2015)。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王蘭譯)。
上海:上海三聯。
(原著於2010出版)于文秀(2013)。
葛蘭西哲學與當代批判理論的文化轉向。
哲學與文化,6,125-142。
王瑞香(2000)。
基進主義女性主義。
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121-158)。
臺北市:巨流。
仰海峰(2005)。
葛蘭西的霸權概念研究。
山東社會科學,11,39-44。
朱偉誠(1998)。
台灣同志運動的後殖民思考:論“現身”問題。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35-62。
李貞宜(2012)。
從霍爾(S.Hall)的符碼理論探討「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碩士論文)。
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林靜伶(2000)。
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芬、趙鼎新(2008)。
霸權文化缺失下的中國新聞和社會運動。
傳播與社會學刊,6,93-119。
林慧羚(2014)。
陰陽同體與窺淫癖-從基進女性主義觀點探討成英姝《男妲》之陰性書寫。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8,187-213。
林莉菁、鄭麗珍(2001)。
離婚單親父親因應親職與工作角色的探討。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2,113-174。
邱郁茹、高淑芳(2012)。
高齡未婚女性汙名化與去汙名化之探討。
諮商與輔導,320,16-19。
邱子修(2010)。
台灣女性主義批評三波論。
女學學誌,27,251-273。
紀駿傑(2003)。
生態女性主義:連結性別壓迫與物種壓迫女性主義觀點。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6,295-321。
俞彥娟(2005)。
女性主義對母親角色研究的影響:以美國婦女史為例。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1-40。
孫昭業(2016)。
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生活經驗之研究。
(碩士論文)。
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范情(2000)。
當代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201-242)。
臺北市:巨流。
陳昭瑛(1992)。
霸權與典律:葛蘭西的文化理論。
中外文學,2,52-92。
陳明珠、戴嘉南(2009)。
不婚女性教師不婚抉擇及其生活適應之歷程研究。
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20,23-70。
陳妙芬(2004)。
當代法學的女性主義運動:一個法哲學史的分析。
臺大法學論叢,33,1-47。
陳宜倩(2015)。
邁向一個積極對男性倡議的女性主義取徑?以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育嬰假之理論與實務為例。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6,1-47。
梁樹發(2004)。
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體系—一種關於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的觀察視角。
浙江學刊,6,5-12。
張玉佩、葉孟儒(2008)。
美貌的詛咒:男性凝視在網路相簿的權力探索。
資訊社會研究,15,249-274。
張雅琦、鄭其嘉(2015)。
台灣青少年常看之綜藝節目其性別角色內容分析—以《康熙來了》為例。
台灣性學學刊,1,1-26。
張娟芬(1997)。
『人盯人』式的父權。
騷動,3,12-18。
畢恆達(2003)。
男同性戀與父母:現身的考量、策略、時機與後果。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37-78。
康依婷、林子世(2018)。
以存在主義女性主義的「他者」探究繼母的適應困境與輔導意涵。
輔導季刊,54,64-72。
許皓宜(2013)。
媳婦角色在家庭照顧中的文化期待。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4,33-52。
游美惠(1996)。
厭女(Misogyny)。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8,108-111。
黃海榮(2007)。
「男性凝視」與色情。
文化研究@嶺南,6。
黃囇莉(2007)。
性別歧視的多面性。
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3-24)。
臺北市:巨流。
黃淑玲(2000)。
烏托邦女性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35-80)。
臺北市:巨流。
楊小濱(2010)。
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台北:麥田。
楊婉瑩(2019)。
沒有選擇的選擇女性從政者的雙重束縛。
載於王曉丹(主編),這是厭女,也是愛女(頁171-193)。
新北市:大家。
葉倩如(2008)。
眼睛霸權(hegemonyoftheeye)的時代:「新聞影像力與理研討會」紀要。
傳播研究簡訊,53,33-35。
趙淑珠(2003)。
未婚單身女性生活經驗之研究:婚姻意義的反思。
教育心理學報,2,221-246。
趙彥寧(2000)。
台灣同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個關於文化生產的分析。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207-244。
劉亞斌(2005)。
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與薩義德東方主義之比較。
安徽大學學報,4,138-144。
趙裕元(2013)。
臺灣閩南俗諺反映的獨身關係。
桃園創新學報,33,357-372。
蔡鴻濱(2014)。
語藝批評方法在網路文化研究之應用與探討。
資訊社會研究,6,91-126。
蔡馨旻(2012)嚴歌苓小說中的女體與女性關懷(碩士論文)。
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盧雅蘋、呂鳳鑾、王大維、林聿庭、李盈瑩(2018)。
離婚單親父親的父職實踐經驗:四位中年男性的敘說分析。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2,57-81。
謝蕙風(2006)。
初探七○年代台灣男性知識份子對新女性主義的言論與態度。
東華人文學報,8,173-211。
蘇鑰機(2014)。
霍爾:他的著作和影響。
傳播與社會學刊,29,17-24。
蘇季玲(2008)。
“大”小姐,妳為什麼還不結婚?──未婚幼稚園女性教師婚姻觀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顧燕翎主編(1996)。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
顧則徐(2011)。
服裝是性的,台北:新銳文創。
英文部分:Abedinifard,M.(2016).Ridicule,genderhegemony,andthedisciplinaryfunctionofmainstreamgenderhumour.SocialSemiotics,3,234-249.Dow,B.J.(2016).Authority,invention,andcontextinfeministrhetoricalcriticism.ReviewofCommunication,16,60-76.Ekers,M.(2012).TheGramscianmoment:Philosophy,HegemonyandMarxismbyPeterD.Thomas.Antipode,3,1034-1038.Fontana,B.(2005).Thedemocraticphilosopher:RhetoricashegemonyinGramsci.ItalianCulture,23,97-123.Freitag,J.L.(2011).Daddy'slittlegirl:Aprovocativefeministcritiqueofpurityballs.Kaleidoscope:AGraduateJournalofQualitativeCommunicationResearch.,10,57-72.Gring-Pemble,L.,&Chen,C.W..(2018).Patriarchyprevails:Afeministrhetoricalanalysisofequalpaydiscourses.Women&Language,2,79-103.Nicholson,J.(2012).Gramsciandeducation.JournalofRomanceStudies,3,90-96.Sassu,G.(2018).Hegemony,semiogenesisandtheemergenceofselfconsciousnessinGramsci’sview:AGramscianreadingofintegrationism.EuropeanJournalforthePhilosophyofCommunication,2,177-183.Schippers,M.(2007).Recoveringthefeminineother:Masculinity,femininity,andgenderhegemony.Theory&Society,1,85-102.Serini,S.A.,Toth,E.L.,Wright,D.K.,&Emig,A.(1998).Power,gender,andpublicrelations:Sexualharassmentasathreattothepractice.JournalofPublicRelationsResearch,10(3),193-218.GongW.,TuC.,&JiangL.C.(2015).Stigmatizedportrayalsofsinglewomen:AcontentanalysisofnewscoverageonsinglewomenandsinglemeninChina.JournalofGenderStudies,26,197-211.Zompetti,J.P.(1997).TowardaGramsciancriticalrhetoric.WesternJournalofCommunication,61(1),66-8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大”小姐,妳為什麼還不結婚?──未婚幼稚園女性教師婚姻觀之研究
2.
從霍爾(S.Hall)的符碼理論探討「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
3.
嚴歌苓小說中的女體與女性關懷
4.
成年中期未婚單身男性生活經驗之研究
5.
生命軌跡中的行走-《女子新樂園》展演論述
6.
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再現的批判論述分析-以2012年及2016年總統大選報導為例
7.
十一郎華語歌詞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後女性主義的電視論述:《慾望城市》和《醜女貝蒂》中的後女性主義論述
2.
社群媒體規範社會化:以中國現代女性主義為例
3.
臺灣異性戀親密關係中女性主義的實踐與困境
4.
台灣女性政治人物媒體再現的批判論述分析-以2012年及2016年總統大選報導為例
5.
破解二元對立—以基進女性主義、女性烏托邦主義及生態女性主義論《她鄉》及《時間邊緣的女人》
6.
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妨害性自主—再論違背意願
7.
假新聞現況探討及解決方案分析
8.
從台灣家庭檢視父權意識型態的傳承與父權體制的再製及其影響因素
9.
從電影敘事中看見父權「再現」:以日本電影【今天的吉良同學】為例
10.
對抗厭女的一種新思維:女性主義自由主義
11.
以女性主義解讀《羅娜秘記》、《巧婦姬黛》、《迷魂記》中迷戀作為愛情的詭計
12.
觀看辛蒂‧雪曼《歷史人物肖像》中的女性主義與酷兒敢曝
13.
二十及二十一世紀[後女性主義]
14.
女性的變身力量-從女性主義看《美少女戰士》
15.
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中國上海白領女性的時裝消費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女性主義與批評理論-斯皮瓦克
她用各種理論:馬克思主義,心理分析學及解構主義、文學批評和加入女性主義批評中的個人經驗。如:馬克思主義剩餘價值論、帝國主義意意識形態的批判、 ...
- 2史碧瓦克《在其他世界》:女性主義與批判理論之間 - 關鍵評論網
女性主義與批判理論. 關於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及解構主義彼此間的關係,過去數年來我的思想路徑是什麼?很多人對這些議題感興趣,而這些 ...
- 3女性主義正反論
這種共產主義式的女人淪落史結合馬克思那套經濟社會理論,被許多女性主義者 ... Kristeva之別於Luce Irigaray,但她們都批判地重新理解女性心理,宣稱 ...
- 4生態女性主義文化批判理論研究 - 博客來
書名:生態女性主義文化批判理論研究,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010176888,頁數:29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作者:陳英,出版日期:2017/06/01,類別:社會科學.
- 5批判理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批判理論(英語:Critical theory),在人文與社會科學中通常指稱各個領域裡大致从1960年代開始的新興理論,其中有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