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蕃界」踏查影像|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灣蕃界寫真帖》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冊,係日人前往探查大甲溪支流白毛溪附近的泰雅族阿冷社、白毛社留下的影像紀錄,推估拍攝時間在1903年前後。

該冊內含照片36幀,內容 ... 內部專區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繁體中文 English 首頁 新知動態 館藏查詢 館藏選粹 服務項目 來訪資訊 關於本館 相關網站 海外資源   06/13(一) 本日開放時間09:00-12:0013:30-17:00 三好德三郎文書-跨時代的情感與記憶流轉 本次時空旅行特展旅人三好德三郎文書內容主要包括個人與商業經營文書。

個人文書包含回憶錄、書信、臺灣時期照片、個人藏品清冊,共計96件。

商業經營文書則包含三好德三郎在臺灣經營辻利兵衛出張茶舗所產生的相關文件,時間範圍自明治32年(1899)至明治36年(1903),共計49件。

這批文書是研究三好德三郎在臺從事商業活動及公職活動的重要資料,可了解身為實業家的德三郎與官方之間建立起的特殊關係以及其生涯裡重要轉折點,極具研究價值。

  首頁›館藏選粹›被觀看的容顏:「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臺灣寫真」中的原住民族› 二、「蕃界」踏查影像 日本領有臺灣後,為取得山地豐富的資源,屢屢出動軍警所組成的探險隊伍,前往山地調查,因而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典藏的臺灣寫真,即留存許多「蕃地」踏查的寫真紀錄。

《臺灣蕃界寫真帖》是年代最為久遠的一冊,係日人前往探查大甲溪支流白毛溪附近的泰雅族阿冷社、白毛社留下的影像紀錄,推估拍攝時間在1903年前後。

該冊內含照片36幀,內容包含頭目、隘寮及隘勇線、蕃產物交換所、耕作與捕魚等影像,並輔以手寫文字說明,可以一覽百年前原住民族部落活動與生活形態。

阿冷社土目(左上)、蕃物產交換一景(右上)、耕作情況(左中)、阿冷社族人於双口溪捕魚情景(右中);族人將魚藤罝於河床的碎石處(左)。

檔案來源:《臺灣蕃界寫真帖》,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號》是以泰雅族、鄒族、賽夏族、排灣族、阿美族等原住民族的生活風俗與部落建築為拍攝主題的寫真帖。

本冊中收錄豐富的圖像紀錄,呈現不同部落族群的傳統服飾與獨特的生活樣貌。

泰雅族男子,是本系列中少數的人像特寫,清楚地呈現泰雅族傳統的刺青紋路、服飾與身上的裝飾物(左上)、鄒族部落(右上)、阿美族合影,其多著漢人服飾,僅在外圍上傳統織布,或能從中推斷較其他山地原住民族漢化程度略深(左下)、排灣族的傳統服飾(右下)。

檔案來源:《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排灣族的住屋(左上)、泰雅族的住家及穀倉(右上)、賽夏族的骨頭棚(下)。

檔案來源:《臺灣寫真帖第二四六》,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

    ‹一、全宗構成 上一層 三、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的「蕃地」巡視與「討蕃」行動› 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人文社會科學館南棟11樓電話:(02)2652-5181傳真:(02)2652-5184【意見表單】【系統管理】 Copyright©2010InstituteofTaiwanHistory,AcademiaSinica.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