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哲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分析哲学(英語:analytic philosophy或analytical philosophy),一種哲學分支與傳統,強調語言清晰,邏輯嚴謹,與歐陸哲學相反。

... 分析哲學自二十世紀初至今,仍是英文 ... 分析哲學 哲学分类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7月11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分析哲學(英語:analyticphilosophy或analyticalphilosophy),一種哲學分支與傳統,強調語言清晰,邏輯嚴謹,與歐陸哲學相反。

[1]分析哲學自二十世紀初至今,仍是英文國家的大學哲學系主流,包括英國、美國、澳洲等。

[2][3] 目次 1現代發展 1.1邏輯原子論 1.2日常語言哲學 1.3後設倫理學 1.4認識論 2代表性人物 3參見 4參考資料 現代發展編輯 邏輯原子論編輯 英國學者維根斯坦1921年,發表《邏輯哲學論》,提出語言可以表達,就可以表達清楚。

全部有認知意義的語句都有邏輯形式及真假值,而複雜語句可以分拆成更簡單的語句。

[4] 日常語言哲學編輯 二戰後,維根斯坦拋棄邏輯原子論,其《哲學研究》轉向日常語言哲學,認為語言本身的意思並不重要,人亦不應該探究語言應該如何使用才是正確,反而語言是觀察,人怎樣用語言,語言就有什麼意思,「意義即用法」。

[5]羅素依然堅持邏輯原子論,並認為日常語言哲學是荒謬。

後設倫理學編輯 G.E.摩爾在1903年發表《倫理學原理》,以語義探究倫理學,開創後設倫理學。

G.E.先生探究倫理學的概念「好」(good),但他無法將這概念等同於任何經驗事實(例如他不認同「好」是等於「令人開心」),而認為「好」是不可定義,並且認為自然主義是有謬誤。

[6]A.J.艾耶《語言、真理與邏輯》1936年提出情緒主義,用邏輯實證主義檢驗原則否定倫理學,認為道德價值「好」,不可以用經驗檢證,而道德句子表達出情緒,但並無認知意義,非真亦非假。

[7]不過,21世紀已有哲學家質疑邏輯實證主義基礎。

林火旺指出,艾耶情緒主義的論證基礎有問題。

艾耶情緒主義的論證基礎是「檢證原則」,但「檢證原則」不可以檢證出「檢證原則」本身。

因為「檢證原則」主張有意義的命題,如果不是分析命題,就是可以檢證的綜合命題。

當「檢證原則」嘗試檢證「檢證原則」本身,就會得出「檢證原則」本身是沒有認知意義[8]。

認識論編輯 美國哲學教授葛梯爾1963年提出葛梯爾問題,研究「知」的定義,什麼情況人才算「知」。

他疑惑,如果論證前提全部是假,但恰巧結論是真,那人算不算知道結論。

[9] 代表性人物編輯 弗雷格 羅素 喬治·愛德華·摩爾 維根斯坦 卡爾納普 蒯因 戴維森 克里普克 羅爾斯 麥可·達米特 斯特勞森 大衛·劉易斯參見編輯 維也納學派 邏輯實證主義 邏輯經驗論 語言分析 日常語言哲學參考資料編輯 ^ "Withoutexception,thebestphilosophydepartmentsintheUnitedStatesaredominatedbyanalyticphilosophy,andamongtheleadingphilosophersintheUnitedStates,allbutatinyhandfulwouldbeclassifiedasanalyticphilosophers.Practitionersoftypesofphilosophizingthatarenotintheanalytictradition—suchasphenomenology,classicalpragmatism,existentialism,orMarxism—feelitnecessarytodefinetheirpositioninrelationtoanalyticphilosophy."JohnSearle(2003),ContemporaryPhilosophyintheUnitedStatesinN.BunninandE.P.Tsui-James(eds.),TheBlackwellCompaniontoPhilosophy,2nded.,(Blackwell,2003),p.1. ^See,e.g.,AvrumStroll,Twentieth-CenturyAnalyticPhilosophy(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00),p.5:"[I]tisdifficulttogiveaprecisedefinitionof'analyticphilosophy'sinceitisnotsomuchaspecificdoctrineasalooseconcatenationofapproachestoproblems."Also,seeStroll(2000),p.7:"IthinkSlugaisrightinsaying'itmaybehopelesstotrytodeterminetheessenceofanalyticphilosophy.'Nearlyeveryproposeddefinitionhasbeenchallengedbysomescholar.[...][W]earedealingwithafamilyresemblanceconcept." ^SeeHans-JohannGlock,WhatIsAnalyticPhilosoph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8),p.205:"Theanswertothetitlequestion,then,isthatanalyticphilosophyisatraditionheldtogetherbothbytiesofmutualinfluenceandbyfamilyresemblances." ^LudwigWittgenstein.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 ^Wittgenstein,Ludwig(2001)[1953].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s.BlackwellPublishing ^Warnock,Geoffrey.Honderich,Ted,編.TheOxfordCompaniontoPhilosoph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585.ISBN 0-19-866132-0.  ^Ayer,A.J.(1952)[1936]."CritiqueofEthicsandTheology".Language,TruthandLogic.NewYork:DoverPublications.ISBN0-486-20010-8. ^林火旺.《倫理學》.臺灣:五南.2004:199.ISBN 9789571135090.  ^Gettier,Edmund,IsJustifiedTrueBeliefKnowledge?(PDF),ArguingAboutKnowledge(Routledge),2020-07-15:14–15[2021-03-22],ISBN 978-1-003-06103-8,doi:10.4324/9781003061038-5,(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9-09-02)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分析哲學&oldid=7062838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