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移至: 钱学森:从美国空军上校到中国导弹之父. 揚子晚報網. [200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5) (中文(簡體)). 錢學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錢學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任期1987年4月8日-1998年3月14日主席鄧穎超→李先念→李瑞環 個人資料出生(1911-12-11)1911年12月11日上海公共租界逝世2009年10月31日(2009歲-10-31)(9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 中國共產黨配偶蔣英兒女子:錢永剛女:錢永真1950年(71-72歲)居住地上海→北京→上海→麻省劍橋→加州帕薩迪納(期間派赴德國)→華盛頓→麻省劍橋→加州帕薩迪納→北京母校加州理工學院博士(1939年) 麻省理工學院碩士(1936年) 交通大學學士(1934年)知名於噴射推進實驗室共同創辦人「中國航太計劃之父」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獲獎 1991年,「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及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9年9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中國航太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簽名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195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1]),男,浙江臨安人,生於上海,中國空氣動力學家和系統科學家,工程控制論創始人之一,前美國空軍上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級文職幹部、一級英雄模範,中國科學院院士暨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彈一星」工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中美兩國的火箭、飛彈和航太計劃都做出過重大貢獻[2][3],1991年被中國政府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1999年被中國政府評為「兩彈一星元勛」[4][5]。

與錢偉長、錢三強並稱為「三錢」。

錢學森1935年以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公費赴美進修,1936年起師從西奧多·馮·卡門;1945年被派赴德調查納粹德國火箭科技;1955年以韓戰空戰中被俘的多名美軍機師交換回中華人民共和國。

曾任麻省理工學院及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是加州理工噴射推進實驗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長期擔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此外,錢學森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位列國家級副職黨和國家領導人。

目次 1生平 1.1早年 1.2赴美留學工作 1.3移民監獄關押 1.4歸國 1.5文化大革命期間 1.6晚年的活動及成就 2紀念 2.1小行星3763 2.2錢學森科技大學 2.3錢學森學院 2.4錢學森圖書館 2.5錢學森班 2.6錢學森學校 3家庭 3.1父母 3.2夫人 3.3子女 3.4孫 3.5其他親屬 4軼事 4.1軍階 5爭議 5.1效忠立場 5.2「萬斤畝」公案 5.3支持「人體科學」研究 5.4打壓科幻 5.51999年美國國會考克斯報告的指控 6論著 6.1論文 6.2書籍 7注釋 8參考文獻 8.1引用 8.2來源 9外部連結 10參見 生平[編輯] 早年[編輯] 1911年12月11日生於上海[6],出身於吳越錢氏家族,是五代吳越國國王錢鏐的第33代孫。

父親錢家治。

[7]1914年父親錢家治到民國政府教育部任職,遷居北京宣武門外。

1918年入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

1921年轉入北京高等師範學院第一附小。

1923年入學北京高等師範學院附中。

1929年秋,入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鐵路門,攻讀蒸汽機車工程。

1930年,錢學森被診斷染上傷寒,休學一年,在杭州養病,接受中醫與氣功治療,並且因此對中醫和氣功產生濃厚的興趣。

[8]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

8月,赴國立中央大學參加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公費生考試。

10月成為20名留美公費生之一。

1935年,在清華大學導師空氣動力學教授王士倬指導下到南京的航空工廠和南昌的航空學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實地考察,決定未來留美的學習方向。

王士倬原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議錢學森入麻省理工學院進修空氣動力學。

赴美留學工作[編輯] 從左到右:普朗托,錢學森,馮·卡門,圖中錢學森身著美國陸軍軍服 1935年9月,錢學森等20名庚款留美公費生,從上海搭乘傑克遜總統號輪船,赴美國西雅圖。

193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到加州理工學院求見空氣動力學權威西奧多·馮·卡門教授,徵求進修意見。

馮·卡門建議錢學森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院進修。

同年秋,入加州理工學院研究院,師從馮·卡門。

1938年至1941年間,錢學森和馮·卡門多次合作,發表重要論文《可壓縮流體的邊界層》[9]、《球面殼在外壓下的屈曲》[10]。

1939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8月,發表重要論文《可壓縮流體的二維次音速流》[11]闡明壓力修正公式,後被學界稱為錢-卡門公式。

1940年,加入加州理工學院火箭研製組,研究火箭固體燃料、結構屈曲等課題[12]。

1940年,參與風洞研製;發表論文《高速氣流突變之測定》[13]。

1943年,發表論文《論風洞的匯聚風斗之設計》[14] 1943年秋起,任加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1943年,美軍情報部門探知德軍正在德國境內建立大規模的火箭發射基地,火速撥款成立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JetPropulsionLaboratory,縮寫為JPL),下設彈道、材料、噴射、結構四組。

錢學森任噴射研究組組長,成為世界知名的火箭噴射推進專家。

1944年美國國防部聘馮·卡門為美國陸軍航空軍顧問,草擬未來20年美國太空研究的藍圖。

馮·卡門特約錢學森到華盛頓參加他領導的美國戰爭部科學顧問小組。

1944年冬,錢學森辭去在加州理工學院擔任的各項職務,到華盛頓參加戰爭部科學顧問組。

1945年4月,美國戰爭部派遣以馮·卡門為首、團員包括錢學森在內的調查組,飛往盟軍占領下的德國,詢問德國火箭科學家。

錢學森親自詢問德國火箭科學家包括華納·馮·布朗、魯道夫·赫曼。

馮·布朗應錢學森的要求,寫出書面報告《德國液態火箭研究與展望》。

錢學森還視察隱蔽在不倫瑞克市郊松林中德軍機密的戈林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和德國其他地方的風洞,撰寫多份報告。

冬,錢學森由助教晉升為副教授。

1946年發表論文《超等空氣動力學,稀薄氣體力學》[15],主編《噴射推進的新天地》論文集。

1946年8月,被麻省理工學院聘為副教授,辭去加州理工學院和噴射推進實驗室所有職務。

1947年5月,晉升為麻省理工學院正教授。

9月,與聲樂家蔣英在上海結婚。

在麻省理工學院期間,錢學森總共帶了11個研究生,其中有2個博士生,分別是: Mack,LeslieM.(1950)Sc.D. Shen,Shan-Fu.(沈申甫)(1949)Sc.D. 1949年夏天,回到加州理工學院任名譽講座正教授。

1949年10月申請加入美國國籍,但據錢學森夫人蔣英回憶,錢當時不可能提出加入美國籍[16]。

同年應聘為加州理工學院正教授,並出任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噴射推進研究中心(英語:GuggenheimAeronauticalLaboratory)主任[17],領導美國太空火箭的研究。

同年設計了一種12馬赫高超聲速火箭飛機,即「錢學森彈道」。

[18] 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錢學森總共帶了11個博士(Ph.D.)研究生, 其中有6個博士生,導師只有錢學森一人,分別是: Hartlieb,RobertJoseph(1956) Kerrebrock,JackL.(1956) Serdengecti,Sedat(1955) Cheng,Che-Min(鄭哲敏)(1952) Rannie,W.Duncan(1951) LoChih-Chun(羅時鈞)(1951年1月1日答辯) 與其他導師合作培養的博士生: Marble,FrankE.(第一導師為馮·卡門) Monroe,GeraldM.(1951) Chang,Chieh-Chien(張捷遷)(1950),第一導師為馮·卡門 Fejer,Andrew(1945) Yuan,S.W.(袁紹文)(1942),第一導師為馮·卡門 由於錢學森的身份不方便訂閱香港《大公報》與紐約《美洲華僑日報》,就由加州理工的博士生羅沛霖每周末去錢家通報國內的新聞動態。

[19] 移民監獄關押[編輯] 1950年7月,美國軍方致信錢學森,取消其接觸軍事機密研究的資格 B.Perrett撰文稱在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錢學森曾向美國移民局提出了入籍歸化的申請[20][21]。

然而,除了前述以個人名義發表在《AviationWeek&SpaceTechnology》的引文及其譯文外,目前沒有任何公開的關於錢學森曾申請入籍美國的書面文件;同時錢學森夫人蔣英表示錢不可能提出加入美國籍[16]。

由於當時冷戰開始,加上1950年美國麥卡錫主義盛行,反共思想高漲,而聯邦調查局又從美國共產黨的文件中發現錢學森曾與周恩來特使接觸以及參加過共產黨外圍組織的一些活動,美方禁止其參加機密工作[22][23]。

錢學森無法繼續他的研究。

兩星期後錢學森告知學校其去中國探親之意願,學校並無異議且願意配合。

但是當時海軍部次長丹·A·金布爾知道後,認為以錢學森涉及美軍機密工作之深,在當時中美蘇關係惡劣狀況之下,應設法勸阻其訪中為宜。

聯邦調查局僅憑錢學森早年參加過的共產黨組織社交餐會出席人士名單,指控他在入籍申請中故意否認曾加入共產黨外圍組織不報。

司法部藉「偽證」罪吊銷他的機密工作許可並將他驅逐出境[24]。

美國司法部於1950年8月30日起錢學森臨時拘留在特米諾島監獄裡15天[20][25][26][27]。

由於加州理工學院的不懈努力和抗爭,錢學森很快被取保候審。

為了確保自己人身自由得到合法保障,錢學森重金聘請紐約市知名辯護律師格蘭特·古柏(英語:GrantCooper)(GrantCooper)代表出庭,與美國移民局展開了長達5年的法庭鬥爭[28]。

金布爾知道司法部的行動後也表示震驚:「我的意思不是要逮捕他,太可怕了,他不是共產黨,我們不應當監禁他。

」[29]「這是這個國家幹過的最蠢的事。

他不是共產黨正如我不是共產黨,而我們強迫他離開了。

」[註1] 1951年4月26日,錢學森被禁止離開洛杉磯縣。

[30] 錢學森的上訴案件直到1954年才被判敗訴。

在上訴五年期間,錢學森只能涉及一些基礎學科的研究與教學。

聯調局認為錢學森所知的機密資訊五年後就會變得過時而沒有用處。

他在這段時間裡完成了工程控制論的研究。

錢學森後來幽默地說,「不讓我做研究,我會在這裡(用手指頭)發展」。

在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錢獲頒傑出校友獎受到加州理工學院邀請。

該獎項後於2001年由加州理工學院好友法蘭克·馬波(FrankE.Marble)教授[31]及夫人送達錢學森家中(馬波教授於1955年錢學森離美時親自去洛杉磯港口送行,而錢也在離開美國的時候發誓再也不來美國)[32]。

《航空週刊》在提名錢學森為2007年度風雲人物時的專文,對這段歷史的記述也大致吻合。

歸國[編輯] 1955年8月4日,美國移民及歸化局致信錢學森,取消對他的禁令,允許其離開美國。

早在1949年5月14日,在香港從事秘密聯絡工作的曹日昌(中共黨員、香港大學教授)給錢學森寫了封信,通過葛庭燧(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美中區負責人)寄給錢學森。

曹日昌在信中以「北方工業主管人」的名義邀錢學森回國到東北或華北領導「航空工業」的建立。

[33] 1954年6月,中美兩國政府開始在日內瓦雙邊會談中作一般性初步探討讓雙方在各自領土的對方公民都應被允許回到自己的祖國。

直至1955年6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艾森豪總統舉行會談,就戰俘、平民回國等問題進行磋商。

艾森豪總統說:「我認為,我們應該讓所有的中國人都回去」,因為「他們所掌握的資訊現在已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有價值了」。

加上這時美國國防部改變他們早前的反對,在報告指出:「現在看來,他(錢學森)那個時候掌握的涉密資訊可能被最新研究所超越,並且這些資訊在蘇聯陣營看來也可能成為基本常識」。

艾森豪威總統表示同意國防部釋放他們的決定。

這樣,關於錢學森回國,在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親自過問下最終原則上批準了。

8月4日,美國移民歸化局洛杉磯分局局長艾伯特·德爾·古爾丘簽署了同意錢學森歸國的正式通知[34][35][36][註2]。

9月17日,錢學森登上了美國總統輪船公司(AmericanPresidentLines)的克利夫蘭總統號(英語:SSPresidentCleveland(1947))(SSPres.Cleveland,以格羅弗·克利夫蘭命名),當時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雖然並沒有到碼頭上送行,但是他卻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錢學森回國絕不是去種蘋果樹的。

」[37]10月8日抵達香港後從九龍車站前往中國深圳,當晚抵達廣州,10月12日至26日在上海停留,於10月28日抵達北京。

[33] 從1955年10月到12月,他先後在北京、東北參觀各個科學研究所、高等院校、生產工廠,摸清了中國建立航空工業的基礎。

1955年11月25日,錢學森獲得批准訪問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第一任院長陳賡大將從北京乘坐飛機前往哈爾濱親自陪同錢學森參觀哈軍工。

考察參觀期間,陳賡與錢學森關於中國能不能研製飛彈,發生了一段對話[38] “ 陳賡問:錢先生,你看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飛彈?錢學森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

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陳賡豪氣頓生:錢先生,我要的就是您的這句話! ” 1956年元旦下午三點,錢學森給解放軍高級將領講課時在黑板上寫下「火箭軍」三字,並預言飛彈戰將是未來戰爭必定出現的場景,他同時建議中央軍委組建一支專門的飛彈部隊[38]。

1956年2月16日,錢學森受周恩來、陳毅接見,周恩來委託他起草一份飛彈研製方案,在場的還有國家科委副主任范長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稼夫、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劉傑。

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完成了周恩來交辦的任務,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以下簡稱《意見書》)並提交給周恩來。

2月22日,周恩來將《意見書》送毛澤東審閱並致信說明:「這是我要錢學森寫的意見,準備在今晚談原子能時一談。

」2月28日,周恩來又將《意見書》批給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黃克誠及中央軍委各委員。

《意見書》很快投入實施,實際上成為中國飛彈研製工程的指導方案及技術文件。

[33] 1957年2月18日周恩來總理簽署的任命書,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 1956年,錢學森與錢偉長、郭永懷等創建、主持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錢學森任首任所長,這是錢學森回國後擔任的第一個職務。

按照《意見書》的建議,1956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飛彈管理局(國防部第五局),作為研製飛彈工作的領導機構。

[33]1956年10月8日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7年周恩來簽署國務院令,正式任命錢學森為院長。

1957年3月,中央軍委的飛彈管理局(國防部第五局)併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25][33][39]《意見書》還提出了詳細的派遣留學生計劃以及人才培養目標。

《意見書》中列出了一份「高級人員」名單:空氣動力學:沈元、陸士嘉、莊逢甘、羅時鈞、林同驥、潘良儒;航空結構:王俊奎、錢偉長、王仁、杜清華、胡海昌、錢令希、鄭哲敏、李敏華、范緒箕;推進機:吳仲華、陳士祜、梁守槃;控制機:羅沛霖、林津;火箭:任新民。

[33]同年9月7日,錢學森以科學技術顧問的身份跟隨以聶榮臻為團長,陳賡、宋任窮為副團長的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赴蘇聯,代表團其他成員有李強、劉傑、萬毅、劉寅、王諍、張連奎等,就新技術援助問題和《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的簽訂同蘇方進行談判。

期間,錢學森與蘇聯科學家進行討論,全方面了解了蘇聯火箭飛彈的概況、計劃規劃、組織體制和人員結構,在蘇聯科學院作了學術報告[40]。

1958年,錢學森與中國科學院同事共同倡議並參與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59年1月5日,經中國科學院黨委批准,錢學森被接收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11月12日,力學所支部大會一致通過錢學森轉正。

從此,他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名正式黨員。

1960年東風-1短程彈道飛彈(地對地)發射成功。

1965年人造衛星工程開始實施。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67年,馮·卡門在出版的自傳中特闢一章:「錢學森與紅色中國」。

[41]馮·卡門對錢學森的評語是:「美國火箭領域中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我的傑出學生。

」 文化大革命期間[編輯] 參見: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和兩彈一星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42],錢學森全家離開中關村,搬到了北京阜成路的軍隊大院裡。

住進與世隔絕的軍隊大院,使錢學森在「文革」期間避免受到衝擊,得到保護。

1965年,國防部五院脫離軍隊系統,改名為第七機械工業部,簡稱「七機部」,錢學森是七機部的副部長。

1966年8月至9月間,各地發生紅衛兵破四舊抄家風潮,當時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華羅庚等著名學者都少不了有人貼大字報,紅衛兵開始到中關村的高級科學家家裡去抄家,錢學森得以倖免。

1967年1月,發生「七機部奪權事件」,發起奪權的「九一六」組織領導人是葉挺的兒子葉正光於1967年1月23日晚上把部長王秉璋、錢學森和其他四個副部長召集到部長辦公室,通知他們七機部奪權了。

「錢學森聽了一下子變得面無血色,差點昏了過去。

」葉正光趕緊過去扶住他,讓他坐下,並告訴他不要擔心,他是受到保護的,不會撤他副部長的職位──錢學森和另外兩位副部長就立即表示支持奪權,王秉璋和另外兩位副部長則表示反對,而王秉璋拒絕交出印章。

1968年起,許多中國科學家在文化大革命受到波及,甚至被迫害致死。

1968年6月8日,七○三所所長、冶金和航空材料專家姚桐斌被造反組織「九一五」的人用鋼管打死;氣象學和空間物理學家趙九章是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他於1968年10月在中關村的家中服安眠藥自殺而死。

姚桐斌和趙九章的死,使得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感到保護科學家的緊迫性(他於1966年即開列了一份包括部分重要科學家的《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43][44],要求保證名單上的每個人的生命安全)。

錢學森後來說:「文革中如果沒有周總理保護,恐怕我這個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 1969年,錢學森父親錢家治逝世。

錢家治當時在中央文史研究館任職,是錢學森回國後由國務院任命的,文革一開始就被停發了工資,直到當年逝世。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如期發射成功。

8月23日,中共九屆二中全會開幕,即文革中的「廬山會議」,開幕第二天錢學森在華北組發言,會議討論林彪開幕式的講話。

他的發言被寫進「第六號簡報」。

不料這份簡報被毛定性為「反革命簡報」加以嚴厲批判。

他的發言內容是關於國家主席的存廢問題:「建議在憲法上,第二條中增加毛主席是國家主席,林副主席是國家副主席」。

接著,汪東興進一步建議憲法要恢復國家主席一章,大家熱烈鼓掌,贊成這個建議。

主張修憲廢除國家主席職務的毛澤東要求發言犯了錯誤的人都要作檢查。

1971年9月,發生林彪出逃的九一三事件,之後錢學森的同僚王秉璋因為「上了林彪的賊船」被關押起來。

1975年,錢學森在1975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發表大字報批判上司張愛萍、導致後者心臟病突發住院。

[43][45][46]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病逝。

9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錢學森的文章《終生不忘毛主席的親切教誨》,文章感激「毛主席把我從外國的苦難中救了出來而且引導我走上革命的道路」,又說「劉少奇、林彪、鄧小平是所有走革命道路的科技工作者的死敵。

」 晚年的活動及成就[編輯] 1979年,錢學森被加州理工學院授予「傑出校友獎」[47]。

1980年3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選出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其被選為副主席[48][49]。

1986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全國委員會。

6月28日,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推舉其擔任主席[50][51][52]。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0周年之際,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錢學森五人被中共中央組織部命名為「建國以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優秀代表」。

1991年被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迄今唯一一人)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1995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並選舉產生第四屆全國委員會。

5月27日,第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其被選為名譽主席[53][54][55]。

1996年4月8日,交通大學建校百年典禮上,唯一經錢學森本人同意,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館名的錢學森圖書館在其母校西安交通大學落成揭幕。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 錢學森獲得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證書,原件現藏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 1999年9月,與錢三強、鄧稼先等共23人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看望錢學森時,錢認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

這是很大的問題[56]。

後來引發教育界廣泛熱議的「錢學森之問」。

2006年10月,與任新民、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等共5位專家獲「中國航太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2008年9月13日錢學森塑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落成[57]。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病逝[58][59][60][61]。

紀念[編輯] 小行星3763[編輯] 小行星3763被命名為「錢學森」。

錢學森科技大學[編輯] 2020年,湖南省政府發布《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其中提出推進在瀏陽市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暫命名)。

[62] 錢學森學院[編輯]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2016年成立) 南京理工大學錢學森學院(2017年成立) 南昌理工學院錢學森學院(2019年成立) 錢學森圖書館[編輯]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2011年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100周年之際,位於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的錢學森圖書館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 錢學森班[編輯]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實驗班(2007年成立) 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2009年成立)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錢學森實驗班(2009年成立)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錢學森創新拓展班(2010年成立) 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班(2013年成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錢學森太空科學實驗班(2014年成立) 錢學森學校[編輯] 北京十二中錢學森學校,2018年9月1日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為榮譽校長。

杭州市錢學森學校,2019年在開建,預計2021年建成,為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

[63] 廣寧錢學森學校,2019年建成,十二年一貫制民營學校。

[64] 家庭[編輯] 父母[編輯] 錢家治 夫人[編輯] 蔣英,著名歌唱家,中華民國軍事教育家蔣百里第三女 子女[編輯] 子錢永剛:1969年入伍,曾任技師、技術助理員。

1982年畢業於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

1988年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畢業,獲碩士學位。

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體系統的研製工作,高級工程師,上海交通大學的兼職教授。

娶開國少將傅崇碧之女傅雅麗(又名黎力)。

女錢永真:1950年生。

1968年由國防科委副主任兼國防工辦副主任羅舜初報請周恩來批准,安排參軍到國防科委某療養院服役。

後為兒科醫生。

孫[編輯] 錢磊,中國人民解放軍少校參謀 其他親屬[編輯] 錢學榘,錢學森堂弟 錢永佑,錢學森堂侄,神經生物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 錢永健,錢學森堂侄,錢學榘之子,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軼事[編輯] 軍階[編輯] 在美期間曾被授予美國陸軍航空軍上校軍階[58]。

1956年中蘇就火箭技術談判時,則經毛澤東批准被臨時授予解放軍中將軍階[65]。

爭議[編輯] 效忠立場[編輯] 在1950年9月6日錢學森被美國移民歸化局帶走關押兩周,錢學森保釋之後連續數周接受聽證會質詢,檢察員阿爾伯特·德爾·古爾西奧(AlbertDelGuercio)曾與他有關以下一番對話: “ (阿爾伯特)「你效忠於共產主義中國嗎?」 (錢學森)「我沒有,」 (阿爾伯特)「你效忠於誰?」 (錢學森)「我效忠於中國人民。

」 (雙方爭論了一會兒,阿爾伯特問)「如果這個國家和紅色中國發生衝突,你會為美國對抗紅色中國嗎?」 (錢迴避了,因為並沒有這樣的戰爭,他的律師表達了抗議,他的委託人需要時間來思考) (阿爾伯特不耐煩地)「我們會在這裡等六個月」 (錢學森沉默片刻)「我現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 (阿爾伯特)「你現在不能或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錢學森)「我現在可以——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答案如下:我已經說過,我的基本忠誠是對中國人民的忠誠,如果美國和共產主義中國之間的戰爭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我認為這很有可能,那麼我會站在美國一邊。

對此毫無疑問。

」 (阿爾伯特)「但你會先做出決定嗎?你會決定這是否是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 (錢學森)「那個決定,是的,我會做出。

」 (阿爾伯特)「你不會允許美國政府為你做那個決定?」 (錢學森)「不,當然不會。

」 ” [來源請求] 而此時距離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與美軍衝突已時日不多。

錢學森的這一對話曾被方舟子翻譯,並刪去錢學森認為阿爾伯特質問中共與美國的衝突是假設情景的段落後,於《新語絲》《〈人民科學家錢學森〉若干可商榷之處》一文中發表,錢學森對於甚至能支持美國與中共交戰的態度引發爭議。

[來源請求] 「萬斤畝」公案[編輯] 錢學森在1958年大躍進時,自己不是農業家,也並沒有認真具體去試驗,自己也沒有百分之百地種出畝產萬斤,而是在假設,在《中國青年報》將他在一次「科學與人文」座談會上的講話與在《知識就是力量》雜誌發表的《農業中的力學問題——畝產萬斤不是問題》[66]的文章整理成《糧食畝產會有多少?》發表[67][68],文章中表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面積上的太陽光能」:假設植物光合作用30%的效率可以達到,並假設植物中的1/5能轉換為可吃的糧食,認為只要必需的水利、肥料、勞力等等條件能滿足,那麼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可達到「2000斤的20多倍」。

有人認為,這些論述為放衛星提供了「科學論證」,並影響了最高決策[69]。

李銳《反思大躍進》曾記載,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曾問毛澤東:「你也不是沒當過農民,你應當知道畝產萬斤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說:「這是我看了大科學家錢學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錢學森後來辯解稱他所提出的產量數字明確指「計算的單位面積年產量,無論糧食或是木材都是理想的極限量。

要接近這個指標,必須解決一系列問題。

[23][70][71][72] 錢學森在1993年給友人的一封信中進一步辯解,「如百分之百地用空氣中的CO2和從根吸取的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則每畝地每年有190-320噸。

光合作用的能量效率可達50%,而糧粒只占全部產物的1/3,故理想最高年畝產是32-53噸。

說畝產萬斤,才5噸,遠遠小於理想數。

」並認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力量是能夠實現的。

[68] 支持「人體科學」研究[編輯]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各種特異功能、靈異事件、氣功在民間以及政界、科學界都有很大影響力。

1980年6月,錢學森在《自然雜誌》明確表示支持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

他說,「人體特異功能太不尋常了,恐怕能接受的人是少數。

更大範圍的是氣功,能治病,人家容易接受。

雖然特異功能可能一時還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氣功可以。

」為此,他與反對特異功能和氣功的于光遠等人發生激烈爭論。

1982年4月20日,鑑於「耳朵認字」等事件持續發酵,中宣部向全國各宣傳系統發出對特異功能「不宣傳、不介紹、不批評」的「三不政策」通知。

同年5月5日,錢學森給時任中宣部副部長郁文寫信說,「我以黨性擔保:人體特異功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作假的,有騙人的,但那不是人體特異功能。

」 1983年錢學森首創「人體科學」的概念,並籌建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

而在1986年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召開的座談會上,錢學森說:「我國有十億人口,如果一百個當中有一個人練功,就是一千萬,每百個練功的人有一個人去教,就需要十萬個氣功師,把這十萬個氣功師提高提高,這就是一件大事。

」他認為氣功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又可以提高智力,而且可以調動人的先天潛能。

1990年,錢學森在中國人體科學學會首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上的發言稿中提出「人體科學」研究要重視臨床醫學、西醫、中西醫結合、民間醫學、心理治療、氣功、特異功能等七個方面。

據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回憶,他在中央發文號召反對偽科學後,才於1995年以《「超人」張寶勝敗走麥城》一文發表《科技文萃》上,而文中提到的關於人體特異功能的實驗在1988年5月就已經做出。

而他之所以不在當時發表這篇文章,就是因為不想得罪錢學森,讓他難堪。

[73] 打壓科幻[編輯] 主條目:清除精神污染 1999年美國國會考克斯報告的指控[編輯] 1999年美國國會考克斯報告(CoxReport)中專門有一節題為「錢學森在中國飛彈與空間計劃發展中的作用」[74],聲稱錢學森為「間諜」[60]。

錢學森傳記作者張純如對這一指控予以了駁斥[75]。

論著[編輯] 論文[編輯] Th.vonKarmanandH.S.Tsien,BoundaryLayerinCompressibleFluids,JournalofAeronaut.Sci,vol.3,pp227–232,1938 Hsue-shenTsien,SupersonicFlowoveranInclinedBodyofRevolution,JAeronaut.Sci,vol.5,pp.480–483,1938 Hsue-shenTsien,Ph.DThesis,ProblemsinMotionofCompressibleFluidsandReactionPropagation,Caltech,1938 TsienHS.Two-dimensionalsubsonicflowofcompressiblefluids//Aeronaut.Sci.1939 Th.vonKarmanandHsue-shenTsien,TheBucklingofSphericalShellsbyExternalPressure,J.Aeronaut.Sci,vol7,pp.43–50,1940 Th.vonKarman,LouisG.DunnandHsue-shenTsien,TheInfluenceofCurvatureontheBucklngCharacteristicsofStructuresJ.Aeronaut.Sci,vol.7,pp.276-289,1940 VonKarmanT,TsienHS.Thebucklingofthincylindricalshellsunderaxialcompression.JAeronautSci,1941 Tsien,HS.SymmetricalJoukowskyAirfoilsinshearflow.Q.Appl.Math.1943 Tsien,HS.OntheDesignoftheContractionConeforaWindTunnel.J.Aeronaut.Sci.,10,68-70,1943 VonKarman,T.andTsien,HS.Lifting-lineTheoryforaWinginNonuniformFlow.QuarterlyofAppliedMathematics,Vol.3,1945 Tsien,HS.Similaritylawsofhypersonicflows.J.Math.Phys.25,247-251,(1946). Tsien,HS,andKuo,YH(郭永懷),"Two-DimensionalIrrotational.MixedSubsonicandSupersonicFlowofaCompressibleFluidandtheUpperCriticalMachdumber",NACATechnicalNoteNo.495,1946 Tsien,HS.RocketsandOtherThermalJetsUsingNuclearEnergy",TheScienceandEngineeringofNuclearPower,Addison-Wesley,Vol.11,1949 Tsien,HS.Thetransferfunctionsofrocketnozzles.J.Am.RocketSoc,1952 Tsien,HS.Take-OfffromSatelliteJournaloftheAmerican.RocketSociety,Vol.23,No.4,1953 Tsien,HS.ThePoincare-Lighthill-KuoMethod,AdvancesinAppl.Mech.1956 Tsien,HS.Theequationsofgasdynamics.1958 錢學森、於景元、戴汝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自然雜誌.1990,(1).  書籍[編輯] EngineeringCybernetics,Tsien,H.S.McGrawHill,1954 Tsien,H.S.TechnischeKybernetik,ÜbersetztvonDr.H.Kaltenecker,BerlinerUnionStuttgart1957 ТЕХНИЧЕСКАЯ КИБЕРНЕТИКА 工程控制論.科學出版社.1956.ISBN978-7-110-01196-6 工程控制論(第2版).科學出版社.1980.ISBN978-7-110-01196-6 工程控制論(第3版).科學出版社,2011.ISBN978-7-03-030094-2 《飛彈概論》錢學森手稿中國宇航出版社2009ISBN978-7-80218-657-6 《錢學森科學技術思想叢書》 錢學森論火箭飛彈和航空太空.科學出版社,2011. 錢學森現代軍事科學思想.科學出版社,2011. 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科學出版社,2011. 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總體框架的探索.科學出版社,2011. 社會工程學.科學出版社,2011. 地理科學與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科學出版社,2011. 錢學森哲學思想.科學出版社,2011. 錢學森思維科學.科學出版社,2011.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科學出版社,2011. 人體複雜系統科學探索.科學出版社,2011. 系統論—還原論與整體論的辨證統一.科學出版社,2011. 創建系統學。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ISBN978-7-5377-1948-3 創建系統學(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ISBN978-7-313-04592-8 氣體動力學諸方程.1966. 星際航行概論.1966. 星際航行概論.中國宇航出版社,2008.ISBN978-7-80218-439-8 物理力學講義.1962. 物理力學講義(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ISBN978-7-313-04876-9 從飛機飛彈說到生產過程的自動化.1959. 論系統工程。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ISBN978-7-5357-0412-2 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ISBN978-7-313-04589-8 CollectWorksofHsue-ShenTsien錢學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學術文獻(英文版)2011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ISBN978-7-313-06830-9 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ISBN978-7-313-01601-0 錢學森手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ISBN978-7-5440-2226-2 水動力學講義手稿.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ISBN978-7-313-04199-9 錢學森書信(1-10卷).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ISBN978-7-118-04620-5 錢學森書信選(上、下卷).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ISBN978-7-118-05645-7 注釋[編輯] ^據稱,雖然從來找不到外國文獻出處,中國的文獻卻普遍認為金布爾說的是「他抵得上5個師(或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國」。

Perrett,B.(January7,2008),SeaChange,AviationWeekandSpaceTechnology,Vol.168,No.1,pp.57-61.而1968年出版的書籍《TheChinacloud:America'stragicblunderandChina'srisetonuclearpower》則如此記載:「"I'dratherseehimshotthanlethimgo,"Kimballwasknowntohavetoldfriends."He'sworththreetofivedivisionsanyplace."」 ^坊間很多文章都提及錢學森是跟11名美國飛行員交換回國。

事實上,美國在1955年6月中已經總統原則上批凖錢學森回中國。

7月29日,中國政府為了掌握與美國談判公民回國的主動權,於會談的前一天釋放了11名美國空軍機師。

8月4日美國移民歸化局正式批凖錢學森回中國。

在中美大使級8月8日的會談中,中方代表並未知錢學森已被批凖回中國,所以一開始就學生回國發表了一份長長的聲明,說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學生被禁止回國,並特別提到錢學森事例。

此時美方代表告知中方説美國司法部已經同意錢學森回國。

這方面資料詳載於《羈絆與歸來:錢學森回國歷程(1950-1955)》一書;作者:張現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月。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在美國曾用威氏拼音Hsue-ShenTsien,回中國後改用漢語拼音QianXuesen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錢學森 ^美国航空周刊2008年度人物:钱学森.網易探索.廣州.2009-10-31[2009-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3).  ^人物简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人民網.[2019-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3).  ^程开甲走了,两弹一星元勋在世仅余4位.科學網.[2019-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钱学森: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中國新聞網.[2009-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3)(中文(簡體)).  ^钱学森简历.[2015-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6).  ^《共和國科學拓荒者傳記系列:錢學森傳》,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第1版(2015年2月1日);叢書名:共和國科學拓荒者傳記系列;平裝:337頁。

ISBN9787515329321 ^Th.vonKarman,Hsue-shenTsienBoundaryLayerinCompressibleFluids,J.AeronauticSciences,Vol.3.《錢學森文集》,pp.1-11.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Th.vonKarman,Hsue-shenTsien,TheBucklingofSphericalShellbyExternalPressure,J.AeronaticSciences,Vol.7,pp.43-50.1940.《錢學森文集》,pp.109-121.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Hsue-shenTsien,Two-DimentionalFlowofCompressibleFluids,J.AeronauticSciences,Vol.l6;《錢學森文集》,pp.92-108. ^Th.vonKarmanandHsue-shenTsien,TheBucklingofSphericalShellsbyExternalPressure,J.Aeronaut.Sci,Vol.7,pp.43-50.1940 ^Hsue-shenTsien,Ph.D,TechnicalReport#2,TheAeronauticResearchInstitude,Chengdu,China1941 ^OnTheDesignofContractionConeforAWindTunnel,J.AeronauticSciences,vol10pp68-701943;錢學森文集231-235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Superaerodynamics,MechanicsofRarefiedGases,J.AeronauticSciences,vol13,pp654-664,1946;錢學森文集406-429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16.016.1鳳凰衛視.我的中国心天籁美音——蒋英.鳳凰網/鳳凰視頻.[2012-02-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3).  ^存档副本.[2013-08-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TsienSpaceplane1949..[2014-01-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4).  ^岑格:「回憶父親與錢學森的交往點滴——羅沛霖之子羅晉談父輩往事」,《中國航太》,2018年第8期,第34-35頁。

^20.020.1Perrett,B.(January7,2008),SeaChange,AviationWeekandSpaceTechnology,Vol.168,No.1,pp.57-61. ^網易探索.美国航空周刊2008年度人物:钱学森.網易新聞.[2015-06-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8).  ^李鳴生.走出地球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ISBN 9787211028382.  ^23.023.1关于钱学森,有几件事你未必知道.人文與社會.[2009-11-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中文(簡體)).  ^Williams,Ruth.RogerTsien:Bringingcolortocellbiology.RockefellerUniversityPress.[2010-1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  ^25.025.1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南方周末.[2009-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3)(中文(簡體)).  ^Tsien.[2009-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2).  ^Ranger:关于钱学森,有几件事你未必知道.人文與社會.[2009-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中文(簡體)).  ^NavalWarColle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hina'sNuclearForceModernization ^JudithGoodstein,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OralHistoryProject,"InterviewwithLeeA.DuBridge,PartII",pp.31-35,1981 ^WilliamL.RyanandSamSummerlin.TheChinaCloud:America'stragicblunderandChina'srisetonuclearpower.Hutchinson.1969.ISBN 978-0090959600.  ^FrankE.Marble.[2013-06-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6).  ^FrankE.Marble,"TsienRevisited",CaltechNews,v.36,No.1,2002 ^33.033.133.233.333.433.5吕成冬,六十年前钱学森如何建言中央研制导弹,澎湃新闻,2016-09-22.[2016-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張現民.钱学森回国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美侨民归国谈判.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7,18(03):78–87[2021-09-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3).  ^張現民.羁绊与归来——钱学森的回国历程(1950-1955).中共黨史出版社.2019年1月.ISBN 9787509848753.  ^李夢涵.填补钱学森回国历史研究的空白——评《羁绊与归来——钱学森的回国历程(1950-1955)》.中華讀書報(光明網).2019-09-18:05版[2021-09-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5).  ^葉永烈.《走近钱学森》.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11:243–244[2017-06-04].ISBN 978-7-313-06084-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3)(中文(簡體)).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38.038.1“火箭军”之名从哪儿来:1956年元旦由钱学森提出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Paper.www.thepaper.cn.[2019-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国火箭研发机构谱系揭秘:国防五院是传奇,新浪,2013-06-17.[2016-09-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3).  ^總政治部.陈赓传.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08-02[2018-11-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30).  ^TheodorevonKarmanandLeeEdsonTheWindandBeyond:TheodorevonKarman,Chapter38,DrTsienofRedChina ^錢學森如何渡過文革十年/華新民,香港《開放》雜誌,2011年3月。

本文摘錄自大陸網刊《記憶》二○一○年一月.[2014-09-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3.043.1文革中的钱学森.二閒堂文庫.[2019-10-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2).  ^周恩来与中央专门委员会--周恩来纪念网.人民網.[2019-10-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4).  ^不一样的钱学森:说话伤人 吹捧大跃进(1).人民網.[2019-10-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3).  ^钱学森另一面:吹捧大跃进中伤张爱萍.多維新聞.[2019-10-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钱学森简介.中國科學院.[2015-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9)(中文(簡體)).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4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1949.10-1997.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405–406.ISBN 7-80136-318-3.  ^何志平,尹恭成,張小梅主編.中国科学技术团体.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12:1010–1011.ISBN 7-5427-0276-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中國科協研究室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國科協研究室. :94–96.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4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1949.10-1997.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408.ISBN 7-80136-318-3.  ^陳建新等主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0:609.ISBN 7-5351-1355-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李方詩等主編.中国人物年鉴1992.北京:華藝出版社.1992.10:475–476.ISBN 7-80039-683-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4中华人民共和国群众团体组织1949.10-1997.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0:409–410.ISBN 7-80136-318-3.  ^陳建新等主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10:609–610.ISBN 7-5351-1355-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李斌.亲切的交谈——温家宝看望季羡林、钱学森侧记.新華網.2005-07-30[2013-1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4).  ^钱学森塑像在中国科大落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5)(中文(簡體)).  ^58.058.1钱学森:从美国空军上校到中国导弹之父.揚子晚報網.[2009-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5)(中文(簡體)).  ^金振蓉、劉新武、齊芳.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人民網.[2009-10-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5)(中文(簡體)).  ^60.060.1ClaireNoland.OBITUARY:QianXuesendiesat98;rocketscientisthelpedestablishJetPropulsionLaboratory.洛杉磯時報.[2009-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03)(英語).  ^TsienHsue-ShenDies.CaltechToday.[2009-11-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8)(英語).  ^虞涵棋.“钱学森科技大学”正在筹建中:地点湖南浏阳,名字暂定.澎湃新聞.[2020-08-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梁建偉.杭州钱学森学校开建:公办九年一贯制,2021年建成.錢江晚報.[2020-08-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华南地区首家以“钱学森”冠名的民营学校落户广宁.[2020-08-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周恩来提议授予钱学森中将军衔毛泽东拍板决定.新浪網.2009-11-01[2020-02-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中文(簡體)).  ^錢學森.农业中的力学问题.知識就是力量.1959,(8-9月合刊).  ^錢學森.糧食畝產會有多少?.中國青年報.1958年6月16日.  ^68.068.1葉永烈.钱学森“万斤亩”公案始末.南方周末.2011-03-02[2011-03-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7).  ^吳曉波.钱学森:你的伟大只欠一个道歉.網易新聞.2009-06-24[2017-08-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中文(簡體)).  ^秦暉,等.反思大跃进.《炎黃春秋》.(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9)(中文).  ^席琳.毛泽东看了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亩产万斤.網易.2008-12-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中文).  ^葉永烈.害钱学森蒙冤半个世纪的“万斤亩”.騰訊.南方新聞網.2011-03-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中文).  ^钱学森曾以党性担保,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澎湃新聞.[2015-07-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9)(中文(簡體)).  ^HOUSEREPORT105-851:REPORTOFTHESELECTCOMMITTEEONU.S.NATIONALSECURITYANDMILITARY/COMMERCIALCONCERNSWITH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2009-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0).  ^‘RapeofNanking’AuthorDenouncesCoxReport.[2009-1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5).  來源[編輯] 書籍 [美]張純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由張定綺;許耀雲翻譯.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ISBN 957-621-355-X.  Harvey,Brian.China'sSpaceProgram:FromConceptiontoMannedSpaceflight.Springer-Verlag.2004.ISBN 1852335661(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語錄上的錢學森語錄 中央電視台航太之父錢學森1至5集 錢學森電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環球人物專欄:錢學森》 金庸:錢學森夫婦的文章 新華網:錢學森 錢學森院士 錢學森與國防科技 錢學森:關於兩彈一星與偉人的一些回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人民網-科技專題:中國航太的領路人——錢學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航太50年紀念特稿:開天闢地創建航太基業 馬勃(Marble)博士:重訪錢學森 航空周刊2007年度人物:錢學森(頁面已刪除) 錢學森回國的初衷是搞飛彈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錢學森:飛彈以外的人生軌跡(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錢學森和馮·卡門1945年的秘密中國行科學春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科技袁人:我們都為錢學森們的精神感動,但還很少了解他們作為科學家的強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人物主題 航太主題 物理學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題 中國共產黨主題 美國主題 冷戰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錢學森夫人:蔣英 中國航太史、兩彈一星、三錢 噴射推進實驗室、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系統科學、系統工程、工程控制論、沙產業 錢學森彈道、高超音速武器 畝產萬斤、人體特異功能 學術機關職務 新頭銜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1956年9月-1984年2月 繼任:鄭哲敏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56年-1960年 繼任:劉亞樓 閱論編「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下列23人(含追授):火箭、飛彈、人造衛星與航太技術 王希季 孫家棟 任新民 楊嘉墀 錢學森 屠守鍔 黃緯祿 趙九章 姚桐斌 錢 驥 原子彈、氫彈、核武器與核工業 于 敏 朱光亞 吳自良 陳能寬 周光召 程開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鄧稼先 錢三強 兩彈一星、國防科技多重或綜合貢獻 王大珩 陳芳允 郭永懷 閱論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5人 周恩來 李濟深 沈鈞儒 郭沫若 陳叔通 第二屆初16人 宋慶齡 董必武 李濟深 張瀾 郭沫若 彭真 沈鈞儒 黃炎培 何香凝 李維漢(常務) 李四光 陳叔通(常務) 章伯鈞(常務→停職) 陳嘉庚 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 包爾漢(常務) 第三屆初14人 彭真 李濟深 郭沫若 沈鈞儒 黃炎培 李維漢(常務) 李四光 陳叔通(常務) 陳嘉庚 包爾漢(常務) 陳毅 康生(常務) 帕巴拉·格列朗傑 阿沛·阿旺晉美 何香凝(增選) 第四屆22人 彭真 陳毅 葉劍英 黃炎培 陳叔通(常務) 劉瀾濤 宋任窮 徐冰(常務) 高崇民(常務) 蔡廷鍇 韋國清 鄧子恢 李四光 傅作義 滕代遠 謝覺哉 沈雁冰 李燭塵 帕巴拉·格列朗傑 許德珩 李德全 馬敘倫 第五屆初22人 烏蘭夫 韋國清 彭沖 趙紫陽 郭沫若 宋任窮 沈雁冰 許德珩 歐陽欽 史良 朱蘊山 康克清 季方 王首道 楊靜仁 張沖 帕巴拉·格列朗傑 周建人 莊希泉 胡子昂 榮毅仁 童第周 劉瀾濤(增選,兼秘書長) 陸定一(增選) 李維漢(增選) 胡愈之(增選) 王昆侖(增選)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增選) 何長工(增選) 蕭克(增選) 程子華(增選) 楊秀峰(增選) 沙千里(增選) 包爾漢(增選) 周培源(增選) 錢昌照(增選) 劉斐(增選) 董其武(增選) 第六屆初29人 楊靜仁 劉瀾濤 陸定一 程子華 康克清 季方 莊希泉 帕巴拉·格列朗傑 胡子昂 王昆侖 錢昌照 董其武 陶峙岳 周叔弢 楊成武 蕭華 陳再道 呂正操 周建人 周培源 包爾漢 繆雲台 王光英 鄧兆祥 費孝通 趙朴初 葉聖陶 屈武 巴金 馬文瑞(增選) 茅以升(增選) 劉靖基(增選) 華羅庚(增選) 王恩茂(增選) 錢學森(增選) 雷潔瓊(增選) 汪鋒(增選) 錢偉長(增選) 第七屆初28人 王任重 閻明復 方毅 谷牧 楊靜仁 康克清 帕巴拉·格列朗傑 胡子昂 錢昌照 周培源 繆雲台 王光英 鄧兆祥 趙朴初 屈武 巴金 馬文瑞 劉靖基 王恩茂 錢學森 錢偉長 胡繩 孫曉村 程思遠 盧嘉錫 錢正英 蘇步青 司馬義·艾買提 侯鏡如(增選) 丁光訓(增選) 洪學智(增選) 葉選平(增選) 第八屆初25人 葉選平 吳學謙 楊汝岱 王兆國 阿沛·阿旺晉美 賽福鼎·艾則孜 洪學智 楊靜仁 周培源 鄧兆祥 趙朴初 巴金 劉靖基 錢學森 錢偉長 胡繩 錢正英 蘇步青 侯鏡如 丁光訓 董寅初 孫孚凌 安子介 霍英東 馬萬祺 朱光亞(增選) 萬國權(增選) 何魯麗(增選) 第九屆初31人 葉選平 楊汝岱 王兆國 阿沛·阿旺晉美 趙朴初 巴金 錢偉長 盧嘉錫 任建新 宋健 李貴鮮 陳俊生 張思卿 錢正英 丁光訓 孫孚凌 安子介 霍英東 馬萬祺 朱光亞 萬國權 胡啟立 陳錦華 趙南起 毛致用 白立忱 經叔平 羅豪才 張克輝 周鐵農 王文元 第十屆初24人 王忠禹 廖暉 劉延東 阿沛·阿旺晉美 巴金 帕巴拉·格列朗傑 李貴鮮 張思卿 丁光訓 霍英東 馬萬祺 白立忱 羅豪才 張克輝 周鐵農 郝建秀 陳奎元 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 徐匡迪 李兆焯 黃孟復 王選 張懷西 李蒙 董建華(增選) 張梅穎(增選) 張榕明(增選) 第十一屆初25人 王剛 廖暉 杜青林 阿沛·阿旺晉美 帕巴拉·格列朗傑 馬萬祺 白立忱 陳奎元 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 李兆焯 黃孟復 董建華 張梅穎 張榕明 錢運錄(兼秘書長) 孫家正 李金華 鄭萬通 鄧朴方 萬鋼 林文漪 厲無畏 羅富和 陳宗興 王志珍 何厚鏵(增選) 第十二屆初23人 杜青林 令計劃(免職) 韓啟德 帕巴拉·格列朗傑 董建華 萬鋼 林文漪 羅富和 何厚鏵 張慶黎(兼秘書長) 李海峰 蘇榮(免職) 陳元 盧展工 周小川 王家瑞 王正偉 馬飈 齊續春 陳曉光 馬培華 劉曉峰 王欽敏 梁振英(增選) 第十三屆24人 張慶黎 劉奇葆 帕巴拉·格列朗傑 董建華 萬鋼 何厚鏵 盧展工 王正偉 馬飈 陳曉光 梁振英 夏寶龍(兼秘書長至2020年5月) 楊傳堂 李斌(兼秘書長自2020年5月) 巴特爾 汪永清 何立峰 蘇輝 鄭建邦 辜勝阻 劉新成 何維 邵鴻 高雲龍 閱論編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物理學數學化學部1955年 陳建功 段學復 葛庭燧 胡 寧 華羅庚 黃 昆 江澤涵 柯 召 李國平 陸學善 馬大猷 彭桓武 錢臨照 錢三強 錢偉長 饒毓泰 施汝為 蘇步青 王淦昌 王湘浩 王竹溪 吳有訓 許寶騄 嚴濟慈 葉企孫 余瑞璜 張鈺哲 趙忠堯 周培源 周同慶 數學物理學化學部1957年 郭永懷 錢學森 汪德昭 吳文俊 張文裕 張宗燧 數學物理學部1980年 陳 彪 陳景潤 程開甲 程民德 戴傳曾 戴元本 鄧稼先 方勵之 馮 端 馮 康 谷超豪 關肇直 管惟炎 郝柏林 何澤慧 何祚庥 洪朝生 胡濟民 胡世華 黃祖洽 姜伯駒 金建中 李 林 李蔭遠 李正武 林同驥 盧鶴紱 陸啟鏗 曲欽岳 沈 元 談鎬生 唐孝威 王 元 王承書 王綬琯 魏榮爵 吳式樞 夏道行 蕭 健 謝家麟 謝希德 徐敘瑢 楊 樂 楊澄中 葉叔華 于 敏 周光召 章 綜 朱光亞 朱洪元 莊逢甘 1991年 白以龍 陳建生 丁大釗 丁夏畦 范海福 方守賢 甘子釗 郭仲衡 胡和生 胡仁宇 黃勝年 經福謙 李德平 李家明 廖山濤 呂 敏 閔乃本 潘承洞 蒲富恪 石鐘慈 蘇定強 蘇肇冰 湯定元 萬哲先 王業寧 王梓坤 席澤宗 冼鼎昌 熊大閏 徐至展 楊福家 楊立銘 張恭慶 張涵信 張仁和 張淑儀 趙忠賢 周毓麟 1993年 艾國祥 陳佳洱 霍裕平 李方華 林 群 王乃彥 吳杭生 嚴志達 應崇福 周 恆 1995年 蔡詩東 方 成 郭尚平 賀賢土 李大潛 劉應明 馬志明 沈學礎 魏寶文 鄭厚植 1997年 陳難先 陳希孺 丁偉岳 李惕碚 歐陽鍾燦 孫義燧 童秉綱 楊應昌 張煥喬 1999年 崔爾傑 黃潤乾 沈文慶 王 迅 王世績 文 蘭 嚴加安 楊國楨 於 淥 張宗燁 2001年 陳式剛 郭柏靈 李邦河 田 剛 汪承灝 葉朝輝 張殿琳 趙光達 周又元 鄒廣田 2003年 陳木法 葛墨林 洪家興 鄺宇平 李家春 陸 埮 陶瑞寶 解思深 張 傑 朱邦芬 2005年 陳和生 龔昌德 彭實戈 王鼎盛 王詩宬 詹文龍 張家鋁 張裕恆 2007年 龍以明 邢定鈺 王恩哥 吳岳良 俞昌旋 張偉平 2009年 崔向群 李安民 羅 俊 孫昌璞 席南華 鄭曉靜 2011年 陳永川 鄂維南 高鴻鈞 潘建偉 王廣厚 武向平 袁亞湘 張維岩 張肇西 2013年 陳十一 陳恕行 勵建書 孫 鑫 汪景琇 歐陽頎 向 濤 趙政國 周向宇 2015年 陳仙輝 鄧小剛 杜江峰 江 松 景益鵬 羅民興 莫毅明 王貽芳 謝心澄 張平文 朱詩堯 2017年 蔡榮根 陳志明 方復全 龔新高 韓占文 何國威 李儒新 馬余剛 湯 濤 王小雲 徐紅星 楊振寧注 2019年 常 進 常 凱 方 忠 高原寧 林海青 陸夕雲 孫斌勇 湯 超 葉向東 張繼平 趙紅衛 2021年 陳松蹊 封東來 李 駿 劉倉理 馬余強 阮勇斌 史生才 萬寶年 王玉鵬 夏克青 張 平 數學物理學部 化學部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地學部 資訊技術科學部 技術科學部 外籍院士 哲學社會科學部註:楊振寧於1994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放棄美國籍,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2017年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閱論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1994年 丁衡高 顧誦芬 關 橋 管 德† 郭孔輝 黃旭華 李鴻志 路甬祥 陸元九 閔桂榮 錢學森† 阮雪榆† 沈志雲 屠善澄† 汪槱生 王永志 吳有生 謝友柏 姚福生† 1995年 陳秉聰† 陳先霖† 顧懋祥† 郭重慶 何友聲† 黃文虎† 樂嘉陵 李 明 林尚揚 林宗虎† 劉大響 劉興洲† 陸孝彭† 潘鏡芙 饒芳權 孫敬良 塗銘旌† 屠基達† 汪順亭 王興治 徐濱士 楊士莪 張炳炎† 張福澤 張貴田 張立同 張啟先† 鍾 掘 周勤之† 朱能鴻 朱英浩 1997年 陳士櫓† 杜慶華† 高伯龍† 顧國彪 關 傑 胡正寰 黃崇祺 李椿萱 李鶴林 梁晉才 林華寶† 錢清泉 沈聞孫 溫俊峰 徐秉漢 姚紹福† 1999年 艾 興† 陳懋章 陳一堅 崔國良† 杜善義 朵英賢 黃先祥 高金吉 李 釗 劉人懷 劉友梅 柳百成 曾廣商 鍾群鵬 周 濟 2001年 馮培德 龍樂豪 馬偉明 潘健生 戚發軔 唐任遠 王 浚 王哲榮† 徐志磊 於本水 張彥仲 趙 煦 2003年 黃瑞松 李培根 劉怡昕 孟執中† 屈梁生† 石 屏† 宋文驄† 王玉明 徐玉如† 2005年 陳予恕 範本堯 盧秉恆 蘇哲子 徐德民 尹澤勇 鍾志華 2007年 陳福田 譚建榮 楊鳳田 張金麟 臧克茂 2009年 董春鵬 段正澄† 金東寒 劉永才 2011年 丁榮軍 甘曉華 郭東明 林忠欽 劉連元† 唐長紅 楊紹卿 朱英富 2013年 樊會濤 蔣莊德 李 駿 徐芑南 楊華勇 尤 政 張 軍 2015年 陳學東 侯 曉 李德群 李魁武 邱志明 孫 聰 田紅旗 王華明 楊德森 2017年 鄧宗全 馮煜芳 何 琳 黃慶學 孫逢春 王振國 吳光輝 夏長亮 周志成 2019年 曹喜濱 單忠德 邵新宇 向錦武 項昌樂 肖龍旭 徐 青 嚴新平 楊樹興 朱廣生 2021年 付夢印 李克強 劉 宏 馬玉山 王國慶 王樹新 王向明 王雲鵬 鄭津洋 朱 坤 鄒汝平 †:已逝世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資訊與電子工程學部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農業學部 醫藥衛生學部 工程管理學部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太 中國航太史 國家太空總署(CNSA) 中國載人太空飛行工程辦公室(CMSA) 運載火箭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太發射載具現役國營 長征系列 長征二號丙 長征二號丁 長征二號F 長征三號甲 長征三號乙 長征三號丙 長征四號乙 長征四號丙 長征五號 長征五號B 長征六號 長征六號甲 長征七號 長征七號改 長征八號 長征十一號 龍系列 捷龍一號 快舟系列 快舟一號 快舟一號甲 快舟十一號 中科系列 力箭一號 民營 藍箭航太 朱雀一號 零壹空間 OS-M 星際榮耀 雙曲線一號 星河動力 穀神星一號 研製中國營 長征系列 長征六號X 長征八號R 長征九號 長征十一號甲 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 龍系列 捷龍二號 捷龍三號 騰龍一號 快舟系列 快舟二十一號(英語:Kuaizhou#Models) Naga-L(英語:Naga-L) 飛天小型運載火箭 民營 藍箭航太 朱雀二號 星際榮耀 雙曲線二號 深藍航太(英語:DeepBlueAerospace) 星雲一號 翎客航太 新航線一號 星河動力 智神星一號(英語:Pallas-1) 退役 長征系列 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丁 長征二號甲 長征二號E 長征三號 長征四號甲 風暴一號 開拓者系列 開拓者一號 開拓者二號 開拓者二號甲 參見: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列表、YF系列火箭發動機、遠征系列上層級、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模板: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衛星遙感 返回式衛星 遙感系列衛星 高分專項工程 吉林一號 天繪系列衛星 地球觀測 海洋系列衛星 海洋一號 海洋二號 資源系列衛星(部分與巴西合作) 資源一號 資源二號 資源三號 環境監測 環境減災衛星 雲海系列衛星 雲海一號 雲海二號 氣象 風雲系列衛星 軍事偵察 尖兵系列衛星 通信與廣播 東方紅系列 東方紅一號 東方紅二號 東方紅三號 東方紅四號 東方紅五號 中星系列衛星 鑫諾衛星 亞太衛星 亞洲衛星 烽火系列衛星 神通系列衛星 通信技術試驗系列衛星 跟蹤與數據中繼 天鏈系列中繼衛星 天鏈一號01 天鏈一號02 天鏈一號03 天鏈一號04 天鏈一號05 天鏈二號01 導航與定位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北斗一號)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二號、北斗三號) 中國區域定位系統 天文觀測 夸父計劃 雙星計劃(與歐洲合作)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慧眼號) 天基多波段空間變源監視器(與法國合作)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與歐洲合作)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 太陽Hα光譜探測與雙超平台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與歐洲合作) 科學研究與試驗 實踐系列衛星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 希望一號 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 天源一號 張衡一號 張衡二號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 太空探測器月球探測 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 一號 二號 三號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 四號中繼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月球車 玉兔號 玉兔二號 小行星探測 嫦娥二號 鄭和號 行星探測火星探測 螢火系列火星探測器 螢火一號 天問系列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 火星車 祝融號 載人太空飛行載人飛船已完成 神舟飛船 一號 二號 三號 四號 五號 六號 七號 八號 九號 十號 十一號 十二號 十三號 進行中 神舟飛船 十四號 未來計劃 神舟飛船 十五號 新一代載人飛船 已取消 曙光一號 貨運飛船已完成 天舟 一號 二號 三號 進行中 天舟 四號 未來計劃 天舟 五號 太空站已完成 天宮一號 天宮二號 進行中 天宮太空站 天和核心艙 問天實驗艙 未來計劃 天宮太空站 夢天實驗艙 巡天光學艙 月球科研站 已取消 天宮三號 設施航太城 東風航太城 北京航太城 上海航太城 文昌航太城 東方太空港 控制中心 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 測控通信系統 中國西安衛星測控中心 中國航太測控站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轄遠望號船隊) 中國深空測控網 發射場系統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轄文昌太空發射場)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著陸場系統 四子王旗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 機構工信部系統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太工業部→航空太空工業部→航太工業總公司(國家太空總署)→國家太空總署 軍隊系統 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 中國太空人科研訓練中心 戰略支援部隊航太系統部 太空人大隊 航太偵察局 航太科技集團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上海航太技術研究院 航太科工集團 防禦技術研究院 飛航技術研究院 其他研究機構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科學家 錢學森 趙九章 楊嘉墀 楊南生 屠善澄 屠守鍔 王永志 王希季 戚發軔 孫來燕 孫家棟 陳芳允 竺苗龍 歐陽自遠 杜慶華 范瑞祥 胡海昌 胡世祥 黃春平 黃緯祿 龍樂豪 欒恩傑 衛一清 葉培建 莊逢甘 任新民 江綿恆 張貴田 張其彬 張慶偉 梁思禮 梁守槃 劉振興 劉永坦 謝光選 蔡金濤 陸元九 閔桂榮 李濟生 姜傑 潘先覺 朱森元 太空人 楊利偉 費俊龍 聶海勝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 劉旺 劉洋 張曉光 王亞平 陳全 吳傑 潘占春 鄧清明 趙傳東 李慶龍 陳冬 湯洪波 葉光富 蔡旭哲 張陸 閱論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工學評議組 王之卓 王平洋 王啟東 王補宣 王承書 王季梅 王尚文 王宗培 王培生 王淦昌(學位委員會委員) 王湘浩 王鑑明 鄧三瑞 鄧頌九 支秉彝 史紹熙 葉培大 馮紀忠 馮修吉 呂維雪 朱亞傑 朱寶鏞 劉光文 劉紉茝 劉裕瑄 劉錦德 劉 穎 池際尚 湯德全 孫竹生 孫 桐 嚴東生 嚴 愷 嚴灝景 杜錫鈺 李世瑨 李華天 李國豪(學位委員會委員) 李恆德 楊先敏 楊廷寶 楊烈宇 楊 槱 蘇元復 吳中偉 吳仲華 吳佑壽 吳良鏞 吳滄浦 吳 京 吳鴻適 吳惠弼 時 鈞 何慶芝 汪 浩 汪家鼎 汪泰葵 汪德熙 沈 元(學位委員會委員) 沈正功 鄒元爔 張文奇(學位委員會委員) 張光斗 張幼楨 張阿舟 張良起 張作梅 張相麟 張祖還 張鍾俊 張建侯 張 維(學位委員會委員) 張 震 陸孝寬 陸鍾祚 陳力為 陳士櫓 陳之航 陳懷瑾 陳學俊 陳秉聰 陳 珽 陳新民 陳嘉震 陳鑒遠 邵象華 林正仙 林樂義 林啟榮 林秉南 周發岐 周春暉 周炯槃 周惠久(學位委員會委員) 鄭林慶 金 蘭 胡仁宇 柯 俊 保 錚 侯祥麟(學位委員會委員) 賀家李 聶恆銳 顧崇銜 顧德仁 錢 寧 錢學森(學位委員會委員) 錢鍾韓 徐家福 徐 僖 翁文波 翁史烈 高文泰 高為炳 高慶獅 高渠清 高景德(學位委員會委員) 郭可信 郭棟才 郭慕蓀 陶亨咸(學位委員會委員) 隆言泉 黃席椿 曹傳鈞 曹建猷 常 迵 康繼昌 梁晉文 彭少逸 董世湯 董申保 董韞美 童憲章 程慶國 曾 威 曾德超 雷廷權 路亞衡 解廣潤 慈雲桂 蔡長年 蔡昌年 顏鳴皋 潘際鑾 魏壽昆 籍孝宏 丁 𢢩(增補) 王眾託(增補) 田錫唐(增補) 呂應中(增補) 劉子玉(增補) 劉復光(增補) 江澤佳(增補) 莊逢甘(增補) 陳先霖(增補) 李志堅(增補) 吳大昌(增補) 汪槱生(增補) 張力田(增補) 張蔚榛(增補) 周以良(增補) 周堯和(增補) 周澤華(增補) 苗永淼(增補) 胡為柏(增補) 胡保生(增補) 侯虞鈞(增補) 唐照千(增補) 袁哲俊(增補) 徐秉錚(增補) 徐 灝(增補) 殷之文(增補) 黃宏嘉(增補) 黃蘊元(增補) 盛振邦(增補) 屠善澄(增補) 童光煦(增補) 程天柱(增補) 鮑廷鈺(增補) 閱論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主辦機構:中國中央電視台 首播頻道:綜合頻道 重播頻道:新聞頻道 在線播放平台:央視網 2002年 鄭培民 張榮鎖 王選 劉姝威 張瑞敏 張前東 黃昆 姚明 趙新民 濮存昕 2003年 楊利偉 鍾南山 陳忠和 尾山宏 梁雨潤 巴金 高耀潔 達吾提·阿西木 成龍 2004年 牛玉儒 梁萬俊 劉翔 明正彬 任長霞 孫必干 田世國 徐本禹 袁隆平 桂希恩 2005年 叢飛 魏青剛 黃伯雲 李春燕 洪戰輝 陳健 邰麗華 楊業功 王順友 費俊龍和聶海勝 2006年 丁曉兵 華益慰 葉篤正 王百姓 季羨林 孔祥瑞 黃舸 霍英東 林秀貞 青島愛心群體微塵 2007年 錢學森 李劍英 鍾期榮和胡鴻烈 孟祥斌 方永剛 李麗 閔恩澤 陳曉蘭 謝延信 羅映珍 2008年 唐山十三農民 武文斌 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 金晶 吉吉 「神舟七號」航太員團隊 李桂林 陸建芬 韓惠民 經大忠 李隆 2009年 卓琳 宋文驄 阿里帕·阿力馬洪 薩布利亞·坦貝肯 張正祥 陳玉蓉 朱邦月 沈浩 李靈 翟墨 2010年 錢偉長 孫水林 孫東林 才哇 郭明義 王偉 王萬青 王茂華 譚良才 何祥美 劉麗 孫炎明 2011年 朱光亞 楊善洲 吳孟超 張平宜 吳菊萍 阿里木 胡忠 謝曉君 孟佩傑 劉金國 劉偉 2012年 羅陽 林俊德 李文波 張麗莉 陳家順 陳斌強 周月華 艾起 何玥 高秉涵 高淑珍 2013年 黃旭華 劉盛蘭 陳俊貴 段愛平 沈克泉 沈昌健 格桑德吉 吳佩蘭 姚厚枝 方俊明 龔全珍 2014年 于敏 朱敏才 孫麗娜 趙久富 張紀清 陶艷波 木拉提·西日甫江 肖卿福 朱曉暉 師昌緒 隴海大院 2015年 吳錦泉 張寶艷 秦艷友 郎平 屠呦呦 閻肅 徐立平 莫振高 官東 買買提江·吾買爾 王寬 2016年 孫家棟 張超 王鋒 潘建偉 支月英 秦玥飛 郭小平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 李萬君 梁益建 2017年 盧永根 廖俊波 楊科璋 卓嘎和央宗 劉銳 黃大年 盧麗安 王珏 黃大發 謝海華 2018年 程開甲 鍾揚 王繼才&王仕花 馬旭 杜富國 呂保民 劉傳健 其美多吉 張渠偉 張玉滾 2019年 樊錦詩 四川森林消防員 顧方舟 朱麗華 張富清 杜嵐&尤端陽 伍淑清 黃文秀 潘維廉 中國女排 2020年 張定宇 陳陸 張桂梅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 王海 汪勇 謝軍 葉嘉瑩 毛相林 國測一大隊 抗疫英雄 2021年 彭士祿 楊振寧 顧誦芬 吳天一 朱彥夫 蘇炳添 陳貝兒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江夢南 中國航太人(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另見:《感動香港》  錢學森在中國力學學會的職務閱論編中國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1957年2月-1982年5月理事長錢學森副理事長 錢令希 李國豪 沈 元 李樹誠 張 維 周培源 錢偉長 常務理事 曹鶴蓀 陳宗基 郭永懷 黃克智 黃文熙 黃玉珊 季文美 李國豪 李敏華 李樹誠 梁守槃 林 同 劉恢先 劉先志 陸士嘉 茅以升 錢令希 錢偉長 錢學森 區德士 沈 元 談鎬生 王德榮 王俊奎 張 維 張文杰 鄭哲敏 周培源 朱照宣 朱自強 理事 曹鶴蓀 陳百屏 陳甘棠 陳家征 陳宗基 程開甲 丁 𢢩 杜家瑤 杜坤麟 杜慶華 范緒箕 方文鈞 馮鍾越 郭尚平 郭永懷 郭仲衡 韓志華 胡長誠 胡海昌 胡乾善 黃克智 黃文熙 黃玉珊 芶清泉 季文美 賈福綿 賈有權 江可宗 蔣詠秋 金 愨 康振黃 李 灝 李炳威 李國豪 李敏華 李士豪 李樹誠 梁守槃 林同驥 劉恢先 劉先志 陸士嘉 羅時鈞 羅孝登 茅以升 歐陽鬯 浦 發 錢福星 錢令希 錢壽易 錢偉長 錢學森 邱乃賢 區德士 屈維德 沈 元 孫天風 孫訓方 談鎬生 陶學文 王 鐸 王 仁 王德榮 王光遠 王俊奎 王龍甫 王培生 王仁東 王如芝 翁智遠 吳仲華 徐芝綸 楊桂通 楊南生 楊溪如 楊緒燦 俞鴻儒 曾 威 張 維 張阿舟 張維嶽 張文杰 趙興華 鄭哲敏 周 履 周明鸂 周培源 周清甫 朱維申 朱兆祥 朱照宣 朱忠節 朱自強 莊逢甘 莊最清 秘書長張 維副秘書長 林同驥 李敏華 王俊奎  錢學森在中國宇航學會的職務閱論編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會1979年10月-1985年3月名譽理事長錢學森理事長任新民副理事長 馬 捷 孫家棟 嚴東生 紀 波 陳芳允 楊南生 周曉華 梁守槃 黃緯祿 曹鶴蓀 謝光選 陳 彬(增補) 秘書長耿 青 閱論編中國宇航學會第二屆理事會1985年3月-1993年6月名譽理事長錢學森理事長任新民副理事長 鮑克明 馬 捷 顧以健 孫家棟 常務理事 馬 捷 王 獻 王永志 葉定友 任新民 朱育理 孫家棟 李曉航 陳啟智 顧以健 欒恩傑 梁守槃 黃文虎 章之儉 曾憲波 謝高覺 路史光 鮑克明 秘書長 王 獻 鄒澤清 劉景生  錢學森在中國自動化學會的職務閱論編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1961年11月-1965年11月理事長錢學森副理事長 武汝揚 鍾士模 秘書長屠善澄 閱論編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二屆理事會1965年11月-1980年5月理事長錢學森副理事長 武汝揚 呂 強 鍾士模 秘書長屠善澄標註:任內逝世  錢學森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的職務閱論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會1980年11月-1985年7月名譽理事長 錢學森 薛暮橋 理事長關肇直副理事長 劉 豹 李國平 宋 健 張鍾俊 陳 珽 薛葆鼎 常務理事 王 勉 王壽雲 盧慶駿 劉 豹 劉源張 關肇直 許國志 孫本旺 李國平 李旭閣 吳文俊 吳幾康 余潛修 汪 浩 宋 健 沈 元 沈光銘 應昆岡 鄒家華 嚴筱鈞 張鍾俊 陳 立 陳 珽 陳芳允 鄭維敏 胡凡夫 顧基發 錢偉長 柴本良 常本英 越民義 蒲錫文 謝光選 潘大連 薛葆鼎 秘書長許國志副秘書長 王 勉 王壽雲 應昆岡 陳 立 顧問 于光遠 馬 洪 孫友余 汪道涵 張勁夫 鄒家華 楊國宇 姜聖階 蔣崇璟 閱論編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二屆理事會1985年7月-1990年8月名譽理事長 錢學森 薛暮橋 名譽會員 馬世駿 王 勉 吳文俊 沈 元 羅沛霖 錢偉長 越民義 謝力同 翟立林 理事長許國志副理事長 劉 豹 陳 珽 汪應洛 郭樹枋 常務理事 丁夏畦 於景元 王壽雲 王眾托 王浣塵 王蔭清 王慧炯 車宏安 鄧述慧 劉 豹 劉應明 許國志 宋 健 汪 浩 汪應洛 應昆岡 李國平 李家鎬 陳 珽 吳洪鰲 楊挺秀 張鍾俊 鄭維敏 范木榮 範文濤 柳克俊 顧基發 郭樹枋 柴本良 凌如鏞 常本英 秘書長 顧基發 副秘書長 於景元 王壽雲 李泊溪 柴本良 顧問 于光遠 馬 洪 孫友余 李旭閣 張勁夫 張 壽 汪道涵 楊國宇 鄒家華 姜聖階 蔣崇璟 趙冠英 蒲錫文 標註:任內逝世  錢學森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職務閱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一屆全國委員會1958年9月-1966年主席李四光副主席 梁 希 侯德榜 竺可楨 吳有訓 丁西林 茅以升 萬 毅 范長江 丁 穎 黃家駟 主席團委員 王發武 劉承釗 杜國庠 蘇 峰 蘇步青 趙守一 密加凡 書記處書記 嚴濟慈 陳繼祖 周培源 涂長望 夏康農 聶春榮 張 維 王順桐 王文達 王東年 孫照寰 候補書記 黃繼武 沈毅然 委員 丁西林 丁振麟 丁 穎 萬 毅 王萬鈞 王文萃 王 禹 王發武 王書莊 王 毅 馬大猷 馬同義 馬 奔 鄧錫銘 盧嘉錫 葉企孫 田禎祥 劉立子 劉 漢 劉呈雲 劉志誠 劉承釗 劉崇樂 劉 彬 朴偉勛 華羅庚 江澤民 任弼紹 馮仲雲 馮德培 余光生 汪道涵 李四光 李 華 李時莊 李性永 李澤民 李始美 李賦都 嚴濟慈 嚴 愷 來晉炎 蘇廣銘 蘇步青 蘇 峰 吳文遴 吳有訓 吳治昌 吳學周 宋乃德 陸士嘉 壽振黃 呂季方 肖功梓 杜國庠 買樹桐 范長江 周 仁 周汝沆 周培源 周煥章 竺可楨 阿巴斯包爾漢 林 山 武 藻 金茂岳 陳一得 陳世驤 陳念貽 陳維稷 陳瑞泰 陳繼祖 羅登義 孟慶華 鄭廣文 鄭建宣 胡爾欽 胡若木 胡耐秋 洪 琦 趙守一 趙碩頎 茅以升 婁光琦 涂長望 塗 治 夏康農 唐仲璋 高士其 高濟宇 徐子佩 徐眉生 徐傳根 徐躬耦 聶春榮 梁 希 梁思成 翁文波 張小妹 張立範 張有萱 張永茂 張志良 張克威 張含英 張孝騫 張秋香 張柏園 張錫祺 郭恩吉 許之楨 許 德 曹依秀 侯德榜 黃友謀 黃汲清 黃家駟 密加凡 陶述曾 陶維民 舒 琪 賀 群 董純才 程明升 程照軒 湯玉成 童第周 彭 安 錢三強 錢信忠 錢學森 楊石先 楊匡保 楊惟義 楊濟生 楊海波 楊顯東 靳樹梁 蒲輔周 蔡祖泉 廖士剛 虞宏正 潘 菽 裴文中 蔣少芳 蔣養民 謝立惠 謝鑫鶴 戴芳瀾 西藏保留一名 顧問高士其標註:任內逝世 閱論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改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80年3月-1986年6月主席周培源副主席 裴麗生 錢學森 黃家駟 劉述周 嚴濟慈 茅以升 華羅庚 張 維 林蘭英 楊顯東 楊石先 錢三強 金善寶 王淦昌 王順桐 書記處書記 孫照寰 沈其益 林渤民 陶亨咸 王文達 王壽仁 聶春榮 王順桐 劉東生 田 夫 曹令中 黃 蘆 陳 泓 鮑奕珊 李寶恆 張廣厚 高鎮寧 高 潮 陳繩武 顧問 高士其 林渤民 閱論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全國委員會1986年6月-1991年5月名譽主席 周培源 嚴濟慈 茅以升 主席錢學森副主席 王大珩 盧嘉錫 朱光亞 莊逢甘 吳階平 何 康 張 維 林蘭英 錢三強 高鎮寧 唐敖慶 曹天欽 裘維蕃 路甬祥 常務委員 干福熹 王元 王大珩 盧嘉錫 印德林 朱開軒 朱光亞 莊逢甘 劉東生 劉盛綱 孫大涌 李國豪 吳仲華 吳階平 何康 閔桂榮 沈元 張維 陸達 阿巴斯·包爾漢 陳水 陳可冀 陳佳洱 陳繩武 范樂年 林蘭英 林宗棠 周光召 胡亞美 胡道芬 施奠邦 袁隆平 顧方舟 錢三強 錢學森 高潮 高景德 高鎮寧 唐敖慶 曹天欽 龔育之 曾憲林 裘維蕃 路甬祥 翟光明 榮譽委員 王順桐 王淦昌 許 傑 蘇步青 汪德昭 沈 鴻 陳世驤 楊顯東 金善寶 高士其 談家楨 黃汲清 董純才 裴麗生 袁翰青 沈其益 標註:任內逝世 閱論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全國委員會1991年5月-1996年5月名譽主席 錢學森 錢三強 主席朱光亞副主席 王連錚 葉叔華 莊逢甘 孫大涌 李振聲 吳階平 何 康 張存浩 林蘭英 周光召 高 潮 高鎮寧 強巴赤列 路甬祥 常務委員[注1] 丁經緒 干福熹 王連錚 王秀柔 王奇浩 王德民 王德雍 石元春 葉叔華 馮長根 朱開軒 朱光亞 旭日干 莊逢甘 劉 恕 孫大涌 李振聲 楊 樂 吳階平 何 康 閔桂榮 張存浩 林蘭英 周光召 施奠邦 高 潮 高鎮寧 強巴赤列 路甬祥 書記處書記 高 潮 劉 恕 王治國 常志海 榮譽委員 王大珩 盧嘉錫 劉東生 李國豪 吳仲華 沈 元 張 維 陸 達 ^注1:常務委員完整名單為45人,暫不全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062116 CALIS:n2004276970 CiNii:DA10729350 FAST:1732465 GND:119400464 HKCAN:9811106402903406 ISNI:0000000114492921 LCCN:n81028871 LNB:000201548 MGP:114672 NARA:10569604 NKC:jx20130304002 NLA:36730882 NLC:000228917 NTA:154167355 Scopus:55829092300 SUDOC:124795463 VIAF:7942264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钱学森&oldid=72581580」 分類:​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1911年出生2009年逝世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錢學森錢姓吳越錢氏臨安人庚子賠款留學生國立交通大學校友(上海)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校友加州理工學院校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早期航天科學家美國陸軍上校美國陸軍航空軍軍官麥卡錫主義受害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流體力學家浙江科學家上海科學家中國航天史大躍進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級文職幹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1958年入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空氣動力學家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CS1英語來源(en)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自2021年6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自2021年8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ALI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G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8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atviešuMalagasy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Svenska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