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輯|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挖掘地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 陳玠廷帶領農科院團隊執行農村再生計畫,近年因應地方創生政策之推動,先後出版《農村發展指引手冊–創生中的 ... 首頁豐年雜誌封面故事客座總編輯|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挖掘地方DNA,以多元樣貌經營關係人口客座總編輯|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挖掘地方DNA,以多元樣貌經營關係人口 豐年雜誌 20220215 facebook line twitter 陳玠廷帶領農科院團隊執行農村再生計畫,近年因應地方創生政策之推動,先後出版《農村發展指引手冊–創生中的關係人口》」、《農村發展指引手冊2–關係人口經營策略》。

口述/陳玠廷 採訪.整理/張哲誌 攝影/李文揚 在談論地方創生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地方發展遇到的困境,簡要來說,就是人力資源不足,其中又可從「量」跟「值」的角度來看。

全球有許多非都市的地區人口持續地減少,導致區域內社會、經濟功能萎縮,此時即使有良好的改革政策,也因缺乏人力而很難落實;除此之外,能否順利找到對的人來地方發展也是關鍵,而這就關係到我們對地方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才能進一步討論哪些人是我們要找的對象。

以臺灣而言,談論地方創生應從兩個要點的切入:地方DNA和關係人口。

所謂的地方DNA,是指一個地方從事發展,或是政策介入時,仍然不會改變、也不應改變的特質,就像生物的DNA一樣。

比方說,一處客家村落加入新的產業模式,卻取代掉豐富的客家文化底蘊,即便它看起來經濟有所成長,但本質上已被改變,這就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地方創生。

又如在生態資源豐富的山區,要如何在開發和保護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來看,應從地方DNA內找出能帶動經濟活動的地方發展方式,而不是只偏重理念或是經濟發展。

關係人口的概念源自於日本國土交通省,其透過「與地方現況的關聯」、「與地方有關的情感」將與地方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區分為:交流人口、關係人口和定居人口,也可以理解成個人與地方的關係。

比方說,你從某個管道,例如報章雜誌或行腳節目得知高雄市有大樹區,此階段你就是大樹區的交流人口。

之後在某次逛賣場時,看見宣傳看板才知道大樹是臺灣重要的鳳梨產區,嘗試購買後覺得喜歡,往後便開始特地選購大樹鳳梨,甚至透過網路與當地的鳳梨農交流,對大樹有了更多元的接觸或參與,此時你就漸漸變成大樹區的關係人口。

因此,若一個農村要發展地方創生,必須先釐清屬於自己的地方DNA,並且有策略地盤點、挖掘所期望的關係人口。

經營關係人口有一個重要原則:要以多元、豐富的形式,讓人和地方不斷產生連結和互動。

舉例來說,遊客在當地買了一包米之後,是什麼原因願意再買第二包?甚至變成忠實顧客?若已是長期支持地方農產品的顧客,還能透過什麼方式更加認識或支持地方呢?可能是地方利用農產品開發出新的加工產品引發迴響,或是舉辦食農教育活動,吸引爸媽帶著小孩到田間學習作物的知識,又或是強化你與地方自然資源的連結,以保護水資源的方式灌溉栽培,打動有相同理念的顧客等等,透過多元的途徑,一方面是讓原本就是地方關係人口的這些人持續深化,二方面也是開發出新的關係人口。

而這些多元性,取決於對地方DNA認識有多深。

如果能進一步把地方的產業文化爬梳得更清楚,產品背後就會再附加新的元素,也許就能把關係人口直接拉來這個地方。

在經營關係人口的案例當中,常常可以聽到食農教育、科技導入、六級產業化等關鍵字,這些都是發展地方創生的工具,至於工具要如何挑選?重點還是要回應該地方的問題。

對地方的問題認識越清楚,在工具的選擇上就會越明確,也就不需要投入過多的成本。

若一個村落非得靠大量資金投入,才能發展地方創生,它的地方DNA被「基改」的可能性就很高,到最後每個村落都長得一模一樣。

透過食農教育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的關係,是經營關係人口的方式。

(攝影/謝佩穎) COVID-19疫情變化不定,持續影響臺灣與國際間的往來,卻也因此讓國人意識到,維持國內農產業及周邊農村環境是多麼的重要;民眾沒辦法出國,反而有機會深入挖掘以前從沒聽過、沒去過的臺灣之美,才真正認識到,臺灣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豐富的多樣性。

放眼世界很難看到像臺灣這樣的國家,地貌從平原到高山,人口包含各種族群,地方的產業發展多元,今日探討地方創生,就是希望讓這些豐富的面貌可以被保留下來,而不是建立單一的發展模式,讓每個地方都變得跟都市一樣。

真正會吸引你走入鄉村的,可能是一些柑仔店,以及只有在當地才吃得到的小吃。

陳玠廷認為臺灣地方創生發展,應從地方DNA和關係人口的觀點切入,比較符合臺灣多元的面貌。

陳玠廷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曾任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常務理事,並榮獲2018年台灣農業推廣學會優秀農業推廣教育人員獎。

研究專長為鄉村發展、農業推廣、食農教育、地方創生。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2月號 標籤 地方創生食農教育關係人口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地方養成記地方DNA產業文化 facebook line twitter FacebookNoticeforEU! YouneedtologintoviewandpostFBComments! 前一篇文章 不再怕低溫突襲 預防柑橘寒害、提升果園耐寒力的管理策略 下一篇文章 摘下菸葉皇冠、締造多樣化田園美濃以食農教育譜寫新印象 你可能會喜歡 王牌業務員的波羅蜜樂園做自己的開心農場 棲架新視野守護草鴞讓猛禽從被毒害變成滅鼠大功臣 「田含水親像喝一口水含佇喉嚨」人禾基金會的貢寮水梯田十年經驗 最新文章 新品種小白花蝴蝶蘭將問世!適合組盆銷售「臺南1號」年底可望完成栽培測試 鰻苗漁獲收獲1.5公噸較上年衰退7成成鰻池邊價後勢看漲 馬鈴薯全球供應亂!區域市場要靠在地填補國產地瓜薯條破土崛起 王牌業務員的波羅蜜樂園做自己的開心農場 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獲獎者出爐青壯接棒種蕎麥收入不輸水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