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機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用機制(mechanism of action,MOA)亦稱作用機理,在藥理學和毒理學中是指一個特定分子(如藥物分子、毒物分子)在分子層面上發揮特定藥理或毒理作用的機理。

作用機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β受體阻斷劑的作用機制簡圖[1] 作用機制(mechanismofaction,MOA)亦稱作用機理,在藥理學和毒理學中是指一個特定分子(如藥物分子、毒物分子)在分子層面上發揮特定藥理或毒理作用的機理[2][3]。

一般而言,特定分子的作用機制通常是與酶、受體等生物大分子發生相互作用[4]。

作用方式(modeofaction,MoA)則是近似術語,兩者的區別在於:作用方式是指特定分子在「細胞層面」發揮作用的機理,而作用機制是指特定分子在「分子層面」發揮作用的機理[2][5]。

目次 1重要性 2作用機制的闡明 2.1顯微鏡的觀察 2.2生物化學方法 2.3組學方法 3參見 4參考文獻 重要性[編輯] 闡明藥物的作用機制有助於藥物毒理學和安全性的評估。

例如,以細胞膜和電子傳遞鏈為靶點的抗感染藥物:副作用就可能比以β-葡聚糖、肽聚糖等細菌細胞壁成分以及原核生物的70S核糖體具有更強的副作用。

這是因為人體細胞無細胞壁結構;人作為真核生物,核糖體的沉降係數是80S,與細菌的70S核糖體在結構上有顯著區別,但細胞膜的結構以及電子傳遞鏈的組成卻與原核生物有相似性[6][7]。

新的藥物作用機制的發現,能使已獲批的藥物得到新的應用。

例如,西地那非本來是一種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

西地那非能抑制PDE-5(英語:cGMP-specificphosphodiesterasetype5)這一作用機制的發現,使得這一藥物也能用於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8][9]。

藥物作用機制的闡明,對藥物劑量的確定也有幫助。

斯達汀的用量就是通過病人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確定的[10]。

對靶向藥物而言,闡明的藥物作用機制相當重要。

例如,治療乳腺癌的單抗類藥物曲妥珠單抗以HER2為靶點。

知道該藥物這一作用機制後,結合對乳腺腫瘤組織的病理學診斷,就能確定這一藥物是否能對特定病人起效[10][11]。

另外,聯合療法常常需選用數種作用機制不同、作用於不同靶點的藥物。

確定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能幫助確定哪些藥物能組合用於聯合療法中[6][12][13][14]。

作用機制的闡明[編輯] 顯微鏡的觀察[編輯] 根據一些細胞水平上的變化,可以推測出特定分子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機制[15]。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後,如果細菌變成了原生質球,便可推定抗生素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肽聚糖或β-葡聚糖等細菌細胞壁成分的合成。

如果細菌形成了絲狀體,則可推測抗生素的靶點是細菌的DNA或FtsZ蛋白[6]。

如果腫瘤細胞經過化療藥物處理後,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小疱(英語:Bleb_(cell_biology))結構的形成,可推測這種化療藥物的靶點是腫瘤細胞的細胞膜[16]。

這種方法比較耗費時間和人力,不過現在一些軟體能幫助提高顯微鏡觀察方法的效率[6][15]。

生物化學方法[編輯] 可以通過親和純化的方法,確認所有能和藥物或毒物分子發生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進而推測出藥物的作用機制。

此外,也可以使特定分子帶上標記的方法來找出該分子的作用靶點。

通過建模的方法,利用電腦生成特定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模型也可以推測出這種分子的作用靶點和作用機制[17]。

組學方法[編輯] 特定分子的作用機制可以通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的分析方法間接確認。

如果敲除或使用RNA干擾的方法敲低某個基因後,細胞或組織基因表達或表型的變化與經過某種藥物處理後相似,那麼可以推定這種藥物的作用機制就是通過抑制這些蛋白的功能實現的[17]。

參見[編輯] 作用方式 受體和配體 參考文獻[編輯] ^Ogrodowczyk,M.;Dettlaff,K.;Jelinska,A.Beta-blockers:Currentstateofknowledgeandperspectives.MiniReviewsinMedicinalChemistry.2016,16(1):40–54.PMID 26471965.doi:10.2174/1389557515666151016125948.  ^2.02.1NIH.ToxicEffects.NIH.[2018-12-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5).  ^Spratto,G.R.;Woods,A.L.DelmarNurse'sDrugHandbook.CengageLearning.2010.ISBN 978-1-4390-5616-5.  ^Grant,R.L.;Combs,A.B.;Acosta,D.(2010)"ExperimentalModelsfortheInvestigationofToxicologicalMechanisms".InMcQueen,C.A.ComprehensiveToxicology(2nded.).Oxford:Elsevier.p.204.ISBN 978-0-08-046884-6. ^Mechanismsandmodeofdioxinaction(PDF).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2012-06-1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12-28).  ^6.06.16.26.3Cushnie,T.P.;O』Driscoll,N.H.;Lamb,A.J.Morphologicalandultrastructuralchangesinbacterialcellsasanindicatorofantibacterialmechanismofaction.CellularandMolecularLifeSciences.2016,73(23):4471–4492[2018-12-21].PMID 27392605.doi:10.1007/s00018-016-23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7).  ^Chang,C.C.;Slavin,M.A.;Chen,S.C.Newdevelopmentsanddirectionsin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heechinocandins.ArchivesofToxicology.2017,91:1613–1621.PMID 28180946.doi:10.1007/s00204-016-1916-3.  ^Tari,L.;Vo,N.;Liang,S.;Patel,J.;Baral,C.;Cai,J.Identifyingnoveldrugindicationsthroughautomatedreasoning.PLOSONE.2012,7(7):Articlee40946[2018-12-21].PMC 3402456 .PMID 22911721.doi:10.1371/journal.pone.004094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4).  ^Hayardeny,L.Whyisitimportanttoknowthemodeofactionofdrugs?(Conferencepresentation).NewFrontiersinNeuroscienceandMethodsofTransdisciplinaryEducationWorkshop,TelAvivUniversity,Israel:TelAvivUniversity.2014[2017-03-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8)(英語).  ^10.010.1Noauthorslisted.Mechanismmatters.NatureMedicine.2010,16(4):347.PMID 20376007.doi:10.1038/nm0410-347.  ^Joensuu,H.Escalatingandde-escalatingtreatmentinHER2-positiveearlybreastcancer.CancerTreatmentReviews.2017,52:1–11[2018-12-21].PMID 27866067.doi:10.1016/j.ctrv.2016.11.0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5).  ^Cihlar,T.;Fordyce,M.CurrentstatusandprospectsofHIVtreatment.CurrentOpinioninVirology.2016,18:50–56.PMID 27023283.doi:10.1016/j.coviro.2016.03.004.  ^Antony,H.A.;Parija,S.C.Antimalarialdrugresistance:Anoverview.TropicalParasitology.2016,6(1):30–41.PMC 4778180 .PMID 26998432.doi:10.4103/2229-5070.175081.  ^Bozic,I.;Reiter,J.G.;Allen,B.;Antal,T.;Chatterjee,K.;Shah,P.;Moon,Y.S.;Yaqubie,A.;Kelly,N.;Le,D.T.;Lipson,E.J.;Chapman,P.B.;Diaz,L.A.;Vogelstein,B.,Nowak,M.A.Evolutionarydynamicsofcancerinresponsetotargetedcombinationtherapy.eLife.2013,2:ArticleIDe00747.PMC 3691570 .PMID 23805382.doi:10.7554/eLife.00747.  ^15.015.1Fetz,V.;Prochnow,H.;Brönstrup,M.;Sasse,F.Targetidentificationbyimageanalysis.NaturalProductReports.2016,33(5):655–667.PMID 26777141.doi:10.1039/c5np00113g.  ^Dubovskii,P.V.;Vassilevski,A.A.;Kozlov,S.A.;Feofanov,A.V.;Grishin,E.V.;Efremov,R.G.Latarcins:versatilespidervenompeptides.CellularandMolecularLifeSciences.2015,72(23):4501–4522.PMID 26286896.doi:10.1007/s00018-015-2016-x.  ^17.017.1Schenone,Monica;Dančík,Vlado;Wagner,BridgetK;Clemons,PaulA.Targetidentificationandmechanismofactioninchemicalbiologyanddrugdiscovery.NatureChemicalBiology.2013,9(4):232–240.ISSN 1552-4450.doi:10.1038/nchembio.1199.  閱論編藥物化學包含的主題 ADME(英語:ADME) 生物利用度 化學基因組學(英語:Chemogenomics) 藥物輸送(英語:Drugdelivery) 藥物設計 藥物發現(英語:Drugdiscovery) 靶向給藥(英語:Targeteddrugdelivery) 酶抑制劑 配體效率(英語:Ligandefficiency) 作用機制 新化學實體(英語:Newchemicalentity) 藥物效應動力學 藥物代謝動力學 藥理學 藥效團 定量構效關係 愛隆定律 閱論編藥理學一覽藥物代謝動力學 ADME(英語:ADME):吸收(英語:Absorption(pharmacokinetics)) 分布(英語:Distribution(pharmacology)) 代謝 排泄作用(清除率(英語:Clearance(pharmacology))、排除常數) 負荷劑量(英語:Loadingdose) 分佈體積(初始(英語:Initialvolumeofdistribution)) 輸注速率(英語:Rateofinfusion) 隔室(英語:Compartment(pharmacokinetics)) 生物等效性(英語:Bioequivalence) 生物利用度 起效(英語:Onsetofaction) 生物半衰期 血漿蛋白結合 效價強度(LD50,ED50(英語:Effectivedose(pharmacology)),TD50) 治療指數 藥效學 毒性(神經毒性) 劑量-反應關係(英語:Dose–responserelationship)(效能、效價強度) 抗微生物藥效學(英語:Antimicrobialpharmacodynamics):最小抑菌濃度 抑菌藥 最低殺菌濃度(英語: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殺菌藥 激動與拮抗 激動劑:反激動劑 不可逆激動劑 部分激動劑 超激動劑 生理激動劑(英語:Physiologicalagonismandantagonism) 拮抗劑:競爭性拮抗劑 不可逆拮抗劑 生理拮抗劑(英語:Physiologicalagonismandantagonism) 其他:結合(英語:Molecularbinding) 親和性 結合選擇性(英語:Bindingselectivity) 功能選擇性(英語:Functionalselectivity) 其他 耐藥性:快速耐受(英語:Tachyphylaxis) 抗藥性:抗生素抗性 多藥耐藥性(英語:Multipledrugresistance) 相關領域/子領域 遺傳藥理學(英語:Pharmacogenetics) 藥物基因組學 神經精神藥理學(英語:Neuropsychopharmacology)(神經藥理學(英語:Neuropharmacology)、精神藥理學(英語:Psychopharmacology)) 藥理學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作用机制&oldid=71687253」 分類:​藥理學毒理學分子生物學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日本語Portuguê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Српски/srpski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