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骨 - 求真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短骨(英文名short bone)多成群的分布在承受重量而運動較複雜的部位,如腕部和踝部。

短骨一般似立方體,有多個關節面,與相鄰骨構成多個骨連接。

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目錄 1短骨綜述 2短骨局部解剖 3短骨影像學解剖 4參考來源 繁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 188.166.176.73 建立帳號登入 工具 閱讀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 搜尋 短骨 來自骨科在線的圖片 中文名:短骨 外文名:shortbone 科室:骨科 短骨(英文名shortbone)多成群的分布在承受重量而運動較複雜的部位,如腕部和踝部。

短骨一般似立方體,有多個關節面,與相鄰骨構成多個骨連接。

[1] 目錄 1短骨綜述 2短骨局部解剖 3短骨影像學解剖 4參考來源 短骨綜述 泛指體內細小的骨骼,如腕骨、跗骨等。

一般呈立方形,除表層為密質骨外,內部全部為松質骨,能承重負壓,起支持作用。

短骨多在承受壓力較大而運動又較複雜的部位集群存在,彼此穩固連接。

如跗骨和腕骨等。

此種多細小輕硬(有細如豆粒者),有微小運動之作用。

短骨局部解剖 腕骨共8塊,排成二列,每列4塊。

近側列從拇指側起為手舟骨(scaphoidbone),月骨(lunatebone),三角骨(traquetralbone)和豌豆骨(pisiformbone)。

遠側列從拇指側起為大多角骨(trapeziumbone),小多角骨(trapezoidbone),頭狀骨(capitatebone)和鈎骨(hamatebone)。

8塊腕骨並不排列在一個平面上,內外側緣較為向前突出,構成一個腕骨溝(carpalgroove)。

在人跌倒手處於外展位的手掌着地時,可因為舟骨直接對着橈骨產生舟骨骨折。

8塊小骨組成,排列成兩排,近側排自橈側向尺側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及豌豆骨,除豌豆骨外,均參與橈腕關節的組成。

遠側排自橈側向尺側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及鈎骨,均參與腕掌關節的組成。

所有腕骨並非排列在一個冠狀平面上,而是構成一個掌側面凹陷的縱行淺溝,即腕骨溝。

溝的尺、橈側各有一隆起,分別為腕尺側隆起和腕橈側隆起,前者由豌豆骨和鈎骨鈎構成,後者由手舟骨結節和大多角骨結節構成。

腕橫韌帶橫跨於腕骨溝的尺、橈側隆起上,形成腕管,有9條屈指長肌腱及正中神經通過。

跗骨共有7塊,即跟骨(cal-caneus)、距骨(talus)、足舟骨(navicularbone)、骰骨(cuboidbone)和3塊楔骨(cuneiformbones)。

它們約占足的後1/3。

跗骨中最突出的靠近側的一塊距骨。

距骨體上面和兩側有距骨滑車(trochlea)關節面與小腿骨下面關節面連結成踝關節。

距骨下面也有關節面與跟骨相關節。

距骨前方為距骨頭與舟骨後面相關節。

距骨下方的跟骨是最大的跗骨,它向後突出形成跟結節(calcaneantubercle);它的前端與骰骨相關節;它的上面內側有扁平突起為載距突(sus-tentaculumtali)。

足舟骨位於距骨前方靠內側。

骰骨位於跟骨前方靠外側。

楔骨分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和外側楔骨,它們位於足舟骨前方,骰骨內側。

短骨影像學解剖 (1)距骨:位置最高,滑車向上呈圓形的隆起。

滑車與脛腓兩骨下端構成踝關節。

車下方為距骨體,體前方稍細為頸部,再前略為膨大為距骨頭。

距骨體下面的關節面與跟骨上關節面構成距跟後關節。

距骨頭前面的關節面與足舟骨後面構成距舟關節,距骨頭下面的關節面與跟骨載距突上面的關節面對應構成距跟前關節,這兩關節合稱為距跟舟關節。

另外,距骨體的後下角呈尖形突起,稱為距骨後結節。

由距骨體向下還有一較大的三角形骨突影為距骨外側突,此突越過距跟後關節間隙,以尖端與跟骨影重疊。

(2)跟骨:居距骨下方,是跗骨中最大的一塊。

跟骨上面有前、後兩個關節面,分別與距骨構成距跟前、後關節。

跟骨前面與骰骨成跟骰關節。

在跟骨前上端有一向上突起為跟骨前突,此突向上與距骨頭部分重疊。

在跟骨前突後方,距跟後關節前方和距骨頸下方共同圍成之區域為跗骨竇。

在跗骨竇內或平竇之下緣有一橫位的骨影為載距突,其上面平坦,與距骨頸下面對應成為距跟前關節的一部分。

因它與其他結構有重疊而常不能全部顯影,跟骨後下端緻密粗糙,為跟結節。

(3)足舟骨:居距骨和3個楔骨之間,呈長方形,前面與3塊楔骨構成關節,後面與距骨頭構成關節。

由足舟骨後面向後伸出三角形突起影為舟骨粗隆,它幾乎與距骨頭影完全重疊。

(4)骰骨:在側位片上呈三角形,居跟骨與第4、5跖骨底之間,足舟骨和楔骨的下方。

骰骨內下的尖端為骰骨粗隆。

骰骨後面與跟骨構成關節,前方與第4、5跖骨底構成關節。

(5)楔骨:內側楔骨居足舟骨和第1跖骨底之間,在側位片上呈四邊形,參與足背上緣的構成。

它的前緣與第1跖骨底所構成的關節間隙在同類關節間隙中位置最前,間隙最長。

中間楔骨居足舟骨與第2跖骨底之間。

外側楔骨居骰骨上方,第3跖骨底與舟骨之間,前面與第3跖骨底構成關節。

(1)距骨:大部與跟骨重疊不顯影,只有距骨頭可見輪廓,並與舟骨對應構成關節。

(2)跟骨:大部與距骨重疊不顯影,只有其前端可見輪廓,並與骰骨對應構成關節。

(3)足舟骨:位居距骨頭前方,呈橫位四邊形,其前方與3個楔骨對應構成關節,外側與骰骨對應或部分重疊。

內側端突出遊離,為舟骨粗隆。

(4)骰骨:呈方形,居跟骨與第4、5跖骨底之間,內側緣與舟骨和第3楔骨都有重疊。

(5)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居足舟骨和第1、2、3跖骨底之間,其中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影常較明顯,而外側楔骨與骰骨部分重疊難辨認。

參考來源 ↑短骨,好大夫在線,2020-01-18 取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短骨&oldid=2829420" 分類:醫學事件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2021年6月8日(週二)14:58。

個監視中的使用者 隱私政策 關於求真百科 免責聲明 服務條款 手機版檢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