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天恆/你支持死刑?你反對死刑? | 沃草烙哲學| 鳴人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個問題,不足以決定你對死刑的看法。

·該死、應報. 或許有些人會主張,殺人者死;或者至少講得更精確一點,謀殺無辜者死。

死刑能不能嚇阻犯罪?  賴天恆/你支持死刑?你反對死刑?|沃草烙哲學|鳴人堂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賴天恆/你支持死刑?你反對死刑? 沃草烙哲學 01Apr,2016 製圖/沃草烙哲學 湯姆熊。

鄭捷。

小燈泡。

江國慶。

杜氏兄度。

鄭性澤。

廢死聯盟。

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對於台灣的司法、死刑議題,有最基本的關心,都對上述的名稱不陌生。

台灣到底要不要死刑?要更多死刑?要更少死刑?要廢除死刑?許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

這篇文章裡面不會有答案。

我只打算提出幾個思考方向,讓人藉由這幾個問題,釐清自己對於死刑的立場。

當然,如果你已經思考得非常周全,你不必往下看;你應該寫篇文章說服還沒既定立場以及跟你立場不同的人,加入你的陣營。

如果你認為不用思考、不想思考、反對思考,只要堅持既定立場就好,也不必往下看;這只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如果你害怕思考會迫使自己改變既定立場,你也可以選擇不往下看1。

▎嚇阻力 許多支持死刑的人,主張嚴刑峻罰可以嚇阻犯罪。

舉例來說,湯姆熊命案的兇嫌,主張「殺一兩個人不會判死,還可以免費吃牢飯」。

更有些連續殺人犯,進去、假釋、再進去、釋放、再殺人。

或許我們會認為,針對這類的人,死刑滿有用的。

許多反對死刑的人,主張死刑無法有效嚇阻犯罪,比方說,他們可能會引用《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之類的。

他們也可能主張,存在一些不涉及死刑的懲罰或方案,可以至少跟死刑一樣有效地降低犯罪率。

比方說我們可以透過教育、改善貧富差距、降低失業率等方式,讓人不會有理由去殺人。

嚴格來說,這不是光靠哲學思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死刑跟犯罪率之間的關係,是其它涉及經驗研究、數據的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

然而,我必須指出,對許多人來說,也或許對你來說,光回答「死刑能夠有效嚇阻犯罪嗎?」這個問題,不足以決定你對死刑的看法。

▎該死、應報 或許有些人會主張,殺人者死;或者至少講得更精確一點,謀殺無辜者死。

死刑能不能嚇阻犯罪?不是重點。

重點是人該得到應有的報應。

沒說過「我思故我在」、不是存在主義者的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Kant)2曾寫道: 即使說一個社會決定要就地解散,其中所有的成員都將離開(我們可以想像一群居住在某個島嶼上的居民即將分散到世界各地),所有的謀殺犯都應該在解散前處決。

之所以如此是要讓人明白,人必須為所行的負責,而血債不得分散在眾人身上。

否則他們會被當成命案中的關係人,是對於公共正義的侵害3。

康德更進一步主張,執行死刑才是把人當人看:殺人者殺人的時候,等同宣示「人應該如此被對待」。

我們處死謀殺犯,只不過是尊重他的理性,尊重他為自己所立下的道德法則,以他們認為人應該怎樣被對待的方式對待他們。

如果國家該執行而不執行死刑,就是不尊重人的理性,不把人當人看。

至於當代反對死刑的哲學家,或者至少反對從應報(desert)去思考刑罰的哲學家,比方說塔卓斯(VictorTadros),除了反對這才是真正把人當人看、尊重人理性的方式之外,更進一步設法論述說,以應報支持懲罰不但很明顯地雙重標準,理論基礎更是只有「我覺得惡人該有惡報」這種沒有理由支持的道德直覺4。

光是這點來說就有很多東西可以探討。

在這邊提出,並不是要提供確切的答案。

我是要指出,就算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讓我們知道死刑到底能不能嚇阻犯罪,問題還沒結束:有可能支持死刑的人會說,殺人就是該死。

▎人權、誤殺 許多反對死刑的人會說,殺人犯也有人權,生命權是最基本的人權,我們不可以剝奪別人的人權,因此必須廢除死刑。

支持死刑的人則會說,這樣過分強調「加害者的人權」,徹底忽略「被害者的人權」;甚至會進一步反諷說,「被害者死了當然沒人權啊」。

這邊就牽涉到我們怎樣去理解人權:人權是絕對地伴隨著你一生一世永遠不離不棄的嗎?有沒有可能做一些事情,會讓我們失去原有的人權?為了保障其他人的人權,可以犧牲一些人的人權嗎?(當然,這類的問題,也牽涉到「死刑到底能不能嚇阻犯罪」,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還有理由把加害人的人權擺一邊嗎?) 此外,就是誤殺的問題。

至少歷史上有不少人因為司法過程上的瑕疵,慘遭誤殺。

我們要怎樣去面對這些「歷史上的教訓」?有幾個方向: 誤殺是以前的事,現在科學辦案不會誤殺。

誤殺無法避免,但相對稀少,而且是必要之惡;我們絕對不能縱放。

誤殺無法避免,我們絕對不可以誤殺,因此絕對要廢除死刑。

誤殺到底可不可以避免?答案似乎不是那麼明確。

主張廢除死刑的人往往會指出,整體來說民眾並不信任司法,不知道為什麼在死刑上就這麼支持;反對的人則可以說,其它地方,比方說涉及政商的案件司法不公,但是對於犯下殺人罪刑的則是相當可靠,比方說至少鄭捷和王景玉等人罪證確鑿。

支持死刑的或許會進一步說,我們可以處死罪證確鑿的,有爭議的則擱置;反對死刑的或許會說,以前社會大眾也以為江國慶罪證確鑿,而我們以為的罪證確鑿很可能被檢調、媒體誤導。

或許我們該仔細檢驗一下,到底哪一方說法才對,同時進一步思考,要怎樣保證不誤殺,以及如果誤殺真的不可避免,要接受(2)還是(3)。

▎你支持還是反對死刑? 以上只是三個關於死刑的思考。

有許多其它的問題,比方說「支持死刑就不是人」、「反對死刑就不是人」、「家屬才有資格決定」、「國家沒資格執行死刑」、「痛罵廢死聯盟就可以降低犯罪率」等許多許多問題因為篇幅的關係無法觸碰。

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光是針對以上三個思考方向所得出的結論,會怎樣影響我們對死刑的立場: 如果我們不在乎應報、人權、誤殺等,那麼針對「死刑能夠有效嚇阻犯罪嗎?」的答案就能讓我們知道是否應該支持死刑。

如果我們主張「殺害無辜者死」,那麼「死刑能夠有效嚇阻犯罪嗎?」就沒那麼重要。

就算死刑無法降低犯罪率,我們還是要支持死刑。

如果我們主張絕對人權,主張無論如何不可剝奪他人生命,那我們就必須反對死刑。

如果我們在意誤殺,但確定絕對不會誤殺,或許我們會支持死刑,但這涉及對其它問題的答案。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誤殺,但認為是必要之惡,或許我們也會支持死刑,但這也取決於對其它問題的答案:死刑實現的價值,是否可以證成誤殺之惡。

如果我們無法避免誤殺,而且認為絕對不可以誤殺,那麼我們必須反對死刑。

  Notes 相信許多人有支持死刑的完整論述,烙哲學目前徵稿中。

這個梗有點久遠,不過值得去查一下。

康德《道德形上學》6:333。

關於塔卓斯對於應報的看法,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

    作者為澳洲國立大學博士生,哲學家闖蕩天涯、哲學講網站與粉絲專頁編輯群成員。

感謝公民學院交誼廳提供寫作平台。

公民學院交誼廳:http://community.citizenedu.tw/ 沃草公民學院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edu 沃草烙哲學 死刑 廢死 時事觀察 賴天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

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min}}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利點數1點=NTD1元。

我已詳閱贊助說明,且同意站方的使用條款。

確認送出 您當前剩餘U利點數:{{balance}}點;前往購買點數。

延伸閱讀 陳冠廷/別羨慕法國了,臺灣的「死刑哲學會考」你通過了嗎? 賴天恆/惡有惡報的哲學考量 張智皓/「避免冤死」能用來反對死刑嗎? 作者其他文章 時間是什麼?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怎麼看? 廖珮杏、劉維人/PCR塞爆、保險業者慘賠,是誰的錯? 劉維人/玩遊戲=玩物喪志不長進?(下):讓事情「好玩」到底有多難 劉維人/玩遊戲=玩物喪志不長進?(上):這是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 廖珮杏、劉維人/選市長都能唱歌,選大學性平委員為何不能亂填政見? 黃頌竹/是的,我們當然可以真誠地為歷史上的不義道歉 劉維人、廖珮杏/民主的極限:人民必須為國家做的壞事負責嗎? 張智皓/「相信自己不會中樂透」是理性的嗎? 我們會搞錯自己的意識內容嗎?國內科學家、哲學家同場對談 廖珮杏、劉維人/若幫助弱勢反而會加深汙名,該怎麼辦? 廖顯禕/欣賞不道德藝術家的作品,會有什麼問題嗎? 廖顯禕/藝術家做壞事,也會壞到他的藝術品嗎? 吳冠緯/與人連結,乃以學識:台灣哲學家選讀——廖文奎 黃頌竹/因為值得信任,所以得到自由:信任是如何煉成的? 張智皓/如果我把兩塊蛋糕都吃了:兩個案例看封閉原則問題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沃草烙哲學 烙哲學是沃草支援的哲學寫作社群,藉由書寫和討論,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日常生活的很多部分,都可以烙哲學! 最新文章 羅冠聰/《逆天抗命》的香港人:勇氣,是奔向自由的必要條件 為什麼我們看老片?法國經典影展走回百年電影歷史舞台的中心 荷蘭自行車大國是如何煉成的?(二):公共財地位的確立與汽車威脅 時間是什麼?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怎麼看? 類比時代的音樂圖書館在台灣(下):民營盛世,從「海頓」到「洪建全」 最多瀏覽 警察輪班制度怎麼改?問題不是「人力不足」,而是「制度沉痾」 從「家暴羅生門」到「女巫獵殺記」:安柏赫德讓女性主義蒙羞了嗎? 別走!清零重傷外商,中共緊急挽留恐怕已來不及? 廖珮杏、劉維人/PCR塞爆、保險業者慘賠,是誰的錯? 林惟萱/新課綱下的首次會考:殊途是否同歸?關於國語文我們想做的事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