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拜倫在20世紀中國的「變臉」 - BBC News 中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國著名詩人,浪漫主義代表拜倫,他的作品自上個世紀初被介紹到中國,其形像變遷經歷了幾次不同的「變臉」:他是20世紀初的「英雄詩人」,革命浪漫 ... 英國詩人拜倫在20世紀中國的「變臉」胥一凝BBC中文自由撰稿人2019年6月1日圖像來源,BBCSport圖像加註文字,拜倫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級人物。

英國著名詩人,浪漫主義代表拜倫,他的作品自上個世紀初被介紹到中國,其形像變遷經歷了幾次不同的「變臉」:他是20世紀初的「英雄詩人」,革命浪漫主義者,也是文化大革命前期「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代表。

1978年之後,對拜倫作品的研究開始在文學範疇內展開。

詩人拜倫英國詩人拜倫,全名喬治·戈登·拜倫,1788年出生,是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領袖級人物,天生跛一足,父母都出自沒落貴族家庭,10歲時,繼承家族爵位和產業,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

在大英圖書館網站上能找到拜倫的主頁,上面這樣介紹他:「拜倫勳爵(LordByron)為自己思想和行為的自由而獻身;在政治觀點及個人道德上,他是個無政府主義者;身為詩人和冒險家,他是個浪漫主義英雄的化身。

勳爵以其英俊的容貌,駭俗的看法,和魯莽的行為聞名於世。

他是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級人物。

」拜倫生活的時代,歐洲正處於資產階級民主運動時代,法國啟蒙思想也隨著法國大革命席捲了整個歐洲,啟蒙主義所信奉的「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對拜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英國畫廊中的《趙氏孤兒》中國啟發西方的經典案例七十年後 喬治·奧威爾重返BBC一代傳奇終謝幕:泰國華人戲班的掙扎印度的文化容忍模式劍橋大學畢業後,拜倫開始遊歷南歐和西亞,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等國,受當時所見各國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戰爭所鼓舞,拜倫創作的詩歌作品《哈羅德公子遊記》(ChildeHarold'sPilgrimage),使他一躍成名。

而他最為著名和極為成功的作品,則是他的諷刺體史詩《唐·璜》(DonJuan)。

拜倫在詩歌裏塑造了一批「拜倫式英雄」,他們大都是高傲、孤獨、倔強的叛逆者,反抗國家強權,社會秩序和宗教道德,並追求自由,倡導人類的公平和平等。

拜倫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的革命鬥士,捐款幫助希臘籌建艦隊,加入希臘反抗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拜倫死後,希臘獨立政府宣佈拜倫之死為國葬,全國哀悼3天。

民族主義戰士和英雄「瑪拉頓後啊,山容縹緲,瑪拉頓前啊,海門環繞。

如此好河山,也應該有自由回照!我向那波斯軍墓門憑眺,難道我為奴為隸,今生便了?不信我為奴為隸,今生便了!」這是英國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名作《唐璜》(DonJuan)中的《哀希臘》(TheIslesofGreece)的片段,1902年梁啟超首次將它翻譯,放入其文章《新中國未來記》中,刊登在《新小說》上。

梁啟超戊戌變法期間,提倡開學校,譯西書,改革科舉制度,為維新變法所用。

變法失敗後,梁啟超流亡日本,為「廣民智,振民氣」而創辦《新小說》等報刊。

同時,一些精英知識分子也認識到文學和藝術對於啟迪民智的重要,拜倫和其作品也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精神。

梁啟超認為「整個《唐璜》就是一部懷有強烈的政治目的,充滿了憤怒、蔑視、威脅和呼籲」的作品,並且不時地「吹出革命戰爭的號角那一陣陣響亮的長音」。

梁啟超對《哀希臘》的譯文中,「難道我為奴為隸,今生便了?不信我為奴為隸,今生便了!」這樣強烈的排比和躍然紙上的情感呼喚,實則表現了梁啟超渴望社會變革,實現自由民主的願望。

在此後的幾十年,拜倫作為一位英雄,其詩作在中國新文化運動期間被魯迅,蘇曼殊,胡適等屢屢翻譯,在中國傳播。

魯迅曾經在《墳·雜憶》一文中說到:「那時Byron之所以比較的為中國人所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臘獨立。

時當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國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

凡有叫喊復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應。

」拜倫作為西方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最初的形像是一位民族主義戰士和英雄。

BBC劇集《追殺夏娃》驚悚情節裏的中國因素圖輯:12件講述人類文字書寫歷史的珍貴文物《權力的遊戲》到來前:一個世紀前的人類反劇透簡史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斗圖像來源,NATIONALPORTRAITGALLERYLONDON圖像加註文字,英國著名詩人,浪漫主義代表拜倫,他的作品自上個世紀初被介紹到中國,其形像變遷經歷了幾次不同的"變臉"。

革命浪漫主義清末民初時期,以梁啟超、蘇曼殊、黃侃、魯迅、王國維等人對拜倫的早期譯作為代表,拜倫成為了呼籲社會變革的英雄。

1924年拜倫逝世100週年時,中國作家和學者對拜倫進行了更全面的介紹,包括沈雁冰,鄭振鐸,趙景深等,鄭振鐸更評論說「我們喜愛偉大的作家,我們更喜愛偉大的反抗者。

」(welovegreatwriters,andweespeciallylovegreatrebels.)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學者對拜倫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變化。

拜倫被稱為「革命浪漫主義派」(RevolutionaryRomanticism)詩人,這股源自蘇聯的理論潮流對中國文學界產生很大影響,蘇聯學者認為,"革命浪漫主義是推動革命最有效的方式。

"受此影響,中國大陸學者關於拜倫的第一篇論文標題就是「革命浪漫主義拜倫的詩」,於1956年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

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拜倫如果活得長一點就會變成反動資產者。

」這句話來自於《馬克思恩格斯論浪漫主義》,於1958年在中國出版,這似乎為中國的拜倫研究者提供了底氣來顛覆蘇聯研究模式。

隨後,發表於主流文學雜誌的兩篇文章,作者安旗撰文的「試論拜倫詩歌中的叛逆性格」,以及楊德華所著的「試論拜倫的憂鬱」,都表明了同一種觀點:拜倫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鬥士,不是工人階級的代言人。

一場風暴在醞釀,「文化大革命」前期,一場關於拜倫的論戰在《光明日報》開始了。

1964年,一篇題為「拜倫和拜倫式英雄」的文章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作者袁可嘉總結了拜倫式英雄積極面和消極面,作者認為在拜倫創作的年代,這種積極面適合民主革命的潮流,從而在字裏行間透漏出對拜倫式英雄所追求的個人自由、個人反抗等精神的欣賞和嚮往——這在那個話語權被嚴格審查的年代,必然會遭到批判。

隨之而來的是對此文的尖銳批評,並指出作者「誇大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民主性,歪曲了資產階級的歷史面貌」,並將拜倫式英雄的基礎就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

1960年代,拜倫基本上就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代表,學術研究已經演變成為政治批判。

於此同時,其它西方文學家比如羅曼.羅蘭,雪萊,雨果等也被貼上了「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標籤。

袁偉時:「五四」百年之際的銘記與反思留英「海歸」第一人——清朝書生黃亞東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從007到女間諜:英國退役特工寫間諜小說圖像加註文字,拜倫故居——鈕斯泰德府邸就坐落在如詩如畫的草坪上,整座建築古樸莊嚴,裝飾精美。

1978年以後:回歸文學本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對拜倫作品的研究開始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比較文學,詩歌藝術和流派,詩歌體裁,哲學和詩歌美學研究等方面,回歸到了學術研究的範疇。

拜倫詩作在中國的翻譯和研究當中,兩位學者的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查良崢(筆名:穆旦),和金庸(查良鏞)為同族兄弟,一個是王佐良。

查良崢自己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曾在西南聯大執教,後留學美國,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譯著頗多,包括普希金,雪萊等等,晚年完成翻譯拜倫的巨著《唐璜》,被譽「為不遜於原文的完美長詩」。

王佐良多年研究和翻譯英國詩歌,將英國文學系統而全面地介紹到中國,著作《英國浪漫主義詩歌史》將華茲華斯、拜倫、雪萊、濟慈等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興起與發展,重新定位浪漫主義詩歌的價值,並對這些詩人包括拜倫進行了新的挖掘和定位。

(本文作者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李鷗教授在倫敦亞非學院的「拜倫在中國」的主題講座,以及張旭春,戴從容等學者的論文作品。

)更多相關內容英國畫廊中的《趙氏孤兒》中國啟發西方的經典案例2019年3月7日七十年後 喬治·奧威爾重返BBC2017年11月9日中國戲曲在泰國:華人戲班的掙扎2019年2月26日印度的文化容忍模式2017年1月4日日曆上的海報:為什麼這幅畫傳遞了時代的焦慮2019年2月18日BBC劇集《追殺夏娃》驚悚情節折射的中國形像2019年5月17日文字歷史:大英圖書館「書寫展覽」的12件文物2019年5月17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暗含「基」情?漫威的下一步可能是一個LGBT超級英雄2019年5月7日《復仇者聯盟》與《權力的遊戲》綜合症:前互聯網時代的人們是如何防劇透的?2019年5月7日五四運動百年:現代文明與野蠻落後的纏斗2019年5月3日袁偉時:「五四」百年之際的銘記與反思2019年4月30日中國留學英國「海歸」第一人——清朝書生黃亞東2019年2月25日中國近代史風雲人物: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2019年4月18日機器學習或成揭開古文字之謎的鑰匙2019年4月5日從007到女間諜:英國退役特工寫間諜小說2019年4月9日重新發現被人遺忘的好萊塢女導演2019年4月23日頭條新聞中美防長香格里拉會談聚焦台灣「硬碰硬」的同時嘗試設「護欄」2022年6月12日上海封城引爆「潤學」討論,內卷、躺平後中國年輕人開始「潤」了?15分钟前絶密任務:撒切爾夫人的「公文包電話」是如何研發的?2022年6月12日特別推薦40年前捲入英阿福克蘭戰爭中的那些香港人2022年6月8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不信任投票中獲勝一文看懂來龍去脈2022年6月6日氫能源是否能幫助德國減少依賴俄羅斯天然氣?2022年6月4日美國取消東南亞光伏關稅為何中國會受益2022年6月10日自婚:印度女郎計劃「嫁給自己」引發的爭議2022年6月7日烏克蘭戰爭100天:從黑暗到平靜,一度兵臨城下的首都基輔經歷了什麼?2022年6月4日中國小學教材插圖為何出版十年後引發爭議2022年6月2日古寶的啟示:我們為何存錢、怎樣花錢2022年6月5日中國「網課一代」步入高考考場2022年6月8日熱讀1如果你一直還沒有感染新冠可能不僅僅是因為運氣好2台北大屯火山群:科研人員如何發現地底下有岩漿庫3中美防長香格里拉會談聚焦台灣「硬碰硬」的同時嘗試設「護欄」4「《壯志凌雲:獨行俠》暴露了好萊塢在中國的軟肋」5絶密任務:撒切爾夫人的「公文包電話」是如何研發的?6新冠疫苗:我們是不是需要不斷打加強針?7新冠重覆感染:康復後為什麼還會感染8英國國防部獲得政府首台量子計算機:願景與現實9普京自比彼得大帝,間接承認俄對烏戰爭是「土地掠奪」10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感染者的傳染期有多長?最近更新:2022年3月9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