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技巧 - 元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判例分析,最主要是引起你去探索法律問題的源起和理由;其次是作為檢討學說和外國法比較的動力;最後再用這些比較的結果,說明這個判決是對還是錯 ...   回元照首頁 登入‧加入會員  | 購物車 |  購書服務 |  會員專區 |  會員Q&A |  書店公告 |  教師資源 |    sitemap  書名 書號 作者 課程名稱 課程品號 出版社 適用範圍 雜誌館 月旦法學雜誌 月旦法學教室 裁判時報 月旦實務選評 月旦律評 月旦民商法雜誌 月旦財經法雜誌 月旦會計財稅 月旦醫事法 圖書館 元照讀書館 元照電子書 月旦知識庫 月旦品評家 新書閱讀 研討會新訊 月旦釋讀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看更多2019年月旦釋讀 發佈日期:2019/08/21 民法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技巧 作者:陳聰富│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全文刊載【月旦法學教室第204期】 壹、研究方向的確立 二十幾年前,我從美國回臺灣教書的時候,那時候對於要研究侵權行為法或者契約法,其實是沒有概念的。

我的第一篇長篇文章「侵權行為法上之因果關係」,之所以寫那篇文章,起因在於我念大學的時候一直有個印象,就是在涉及因果關係爭議的案件中,最高法院的判決裡經常引用同一段話,而得出有因果關係的結論,在他案又引用同一段話,卻得出沒有因果關係的結論。

…… 所以各位同學可以發現,我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都在寫侵權行為法的文章,其實不是我對侵權行為法很有興趣才去研究,而是我對這個概念還存有很多疑問。

尤其是在臺灣,侵權行為法只有民法第184條一個條文,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條文可以解釋所有侵權行為的問題,每個概念在實務的運用上卻又很模糊。

因此我做研究的題目,都是出自於好奇和疑問,有什麼弄不懂的問題,就去把他弄懂,這就是我寫侵權行為法的原因。

…… 貳、論文的主題構思 我想所有的研究生都會面臨不知道論文該寫什麼的問題,找題目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記得我在臺灣大學唸書的時候,因為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所以去問了王澤鑑老師,老師說連帶債務這部分好像還沒有人寫過,不然你要不要嘗試看看。

於是我也就這樣寫了關於連帶債務的論文。

當然由老師直接告訴你研究的題目,是一個找題目的方法,但如果你自己要找題目的話,最好是從研究生討論課堂上去找。

…… ……,其實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議題,而這些議題,都可以作為論文題目的來源。

在這本書中有提到:「真正形成主題的理由是論文成功的預測」,也就是當同學在找一個論文題目時,你要去預測這個題目未來是可以寫成功的,而不是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後,卻失敗告終。

同學在找題目的時候,大部分不會去預測到最後能不能寫成一個論文,而這個預測取決於你所選擇的題目,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當題目太大時,你光整理資料就整理不完了,自然也寫不出論文;而當題目太小時,因為當代學說和實務都沒有表示過意見,既有的文獻和法院判決太少,也容易造成論文失敗。

…… 而關於論文的主題,……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一定要想你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而且這個論文主題你要可以用一句話說出來,這是很重要的。

就像我剛剛分享我寫文章的過程,我都是以解決和理解一個概念為出發點,才去針對這個問題做研究。

如果你要寫的是判例研究,這時候要解決的,可能就是實務上的問題,例如說最高法院的某個見解是否正確,透過各種學說和外國立法例的比較,再針對這個實務見解,提出個人的看法。

…… 參、論文的論述方法 在確定好主題後,接著就要思考如何去說明這個主題。

像我所說的,寫論文就是為了解決問題。

於是,我們要如何去論證這個答案是對的?首先,同學們不要先設定答案再去論證,你要看過很多資料之後才能得出答案,不要故步自封或者自己先有假設,再找資料來支撐自己的想法,這樣你很容易就會去曲解你看到的素材。

何況一開始就找對你有用的學說和有利的判決,這樣是不對的。

寫論文一定要很客觀地去看所有的學說和所有案例,去做整理和分析,再得出結論。

…… 肆、論文的素材使用 關於學說的研究方面,閱讀論文和分析論文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比較沒有經驗的同學,在看完文章後就結束了。

但是我要提醒您:讀完之後,你應該把文章放下來,問自己:第一,這篇文章在寫什麼、主要的論點是什麼?第二,這篇文章是用什麼論述基礎去討論這個主題?第三,這個論證有沒有道理?每篇文章讀完後,你都要記得去問這三個問題。

問完之後,你還要思考,這篇文章對你要寫的論文有什麼貢獻? 我自己的經驗是,我會在紙上粗略的寫大綱和要點。

讀完一篇文章時,我會重新拿這個大綱來看,看我需不需要把大綱重新修改和調整。

例如說,本來是第2點換到第3點來說明。

另外,如果這篇文章對我的論文是有助益的,我就會將這個文章的觀點,在文章或書籍第幾頁等資訊,寫在我的大綱紙上。

這樣下來,當我念了越多文章之後,大綱就會不斷的修改,細節和註解都會越寫越多。

此時,我會拿出新的紙張,重新謄寫整理後的論文大綱及參考資料。

…… 另外,在臺灣,判決是非常重要的。

寫文章很多時候,都在寫裁判的分析。

即使不做裁判分析,做學術研究時,也一定會引用法院判決。

寫文章時,基本上都是學說見解和法院判決在互為論證。

判決至少提供給你一個案例,作為思考的起點。

在思考案例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的思考比較精確化,也比較能夠產生問題意識,而不會像是直接讀學說時,好像飄在空中一樣。

…… 其實判例分析,最主要是引起你去探索法律問題的源起和理由;其次是作為檢討學說和外國法比較的動力;最後再用這些比較的結果,說明這個判決是對還是錯。

我的經驗是,一定要窮盡學說見解和外國法,去做有系統的整理和分析,才可以獲得具有說服力的論證,如果只是單純的抄寫,並不會獲得好的結論。

…… 在運用外國法的素材,第一步就是要把二手資料看完;第二步則是找到原典進行閱讀,因為每一個讀者在讀同樣的論著,理解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所以你要用自己的理解系統去閱讀,經過你自己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就不一定會和別人一樣。

在對照原文之下,有時候即便是翻譯文字,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像我前陣子看了很多德國法的判決,都是英文翻譯的,我看了英文版,發現學者寫的也不一定一樣。

這時候,你就可以寫出不一樣的東西。

所以在看完二手資料之後,要把原典拿來讀。

一者可以增進外語能力,再者會得出不一樣的想法,這點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伍、論文的結構架設 很多人一開始會先指出以前的研究,再去說明過去的研究內容中,有哪些問題是沒有被提到,哪些沒有很好的獲得解決,或者是你認為仍然有疑問的。

再來就是論述和討論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羅列了不同國家、不同問題、不同時代的討論方法,這在做比較法的時候尤其重要。

比較法的研究寫法,大致上有兩種:第一是按照國別,例如分成德國、法國、英美法等等去做討論,最後再寫本國法。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可以讓讀者很清楚的了解不同國家的理論和策略。

但缺點就是,讀者要自己去整理和分析各國的異同。

尤其當你的主題比較大的時候,也許裡面有很多小的議題,就要讓讀者自己去思考。

第二是,外國法的比較分析,按照不同議題的方式,去做介紹的寫作方式。

也就是以一個議題為出發,去討論不同國家有什麼不同的狀況。

第二個議題再討論這些國家又有什麼不同看法。

比如說,主題是締約上過失。

第一個議題可能是資訊揭露義務在各國的差別,第二個可能是保密義務,第三個可能是誠信原則適用的問題。

這種寫作方式,在各個議題之下就會把本國法也放進去分析。

這兩種寫作方式孰好孰壞,是很難講的。

但我會覺得,用議題的分析方法比較能夠知道問題所在。

用國別分析法,會比較不像是在做比較。

當然,也有些主題是不得不做個別的各國介紹的。

陸、論文的資料檢索 我在讀研究所的時候,檢索比較不方便。

研究生通常會去翻閱開架式的書,從目錄去判斷有沒有和自己論文有關的資料,有的話就把它印下來讀。

外國文獻和論文,也都是從紙本資料去找,從外國的「目錄書」找資料,當然這是非常辛苦的。

至於現在,已經有很多電子檢索系統,比如說月旦知識庫等。

這些電子資料檢索系統只要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搜尋,除了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讀書的時間也就更多了。

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一開始當然是看比較概說的教科書。

接著再找專論,專論之外再找論文。

我們以前都是看專論的註解,再從這些註解之中去找文章。

現在就可以直接用電子檢索系統去找。

至於外國法的檢索方法,像Westlaw、Lexis這種系統,都可以很方便的去搜尋。

找到很多外國文章之後,最好從題目中去找到屬於整理性的文章。

例如說美國期刊中的note,可以幫助你先架構整個系統。

等到確立要研究的問題,再去找比較細節的文章。

美國資料比較麻煩的是,不要一開始就看casebook,最好是從hornbook開始看起。

hornbook比較像是臺灣或者中國的教科書,會從頭到尾作系統性的說明與介紹,對你的幫助會比較大。

柒、論文的文字推敲 論文一定要有論述的過程,而且層次要鮮明,清晰的理解是一切的基礎。

像我在寫任何文章的時候,都會想像在我面前有一個人,再問自己:我要如何去說明,才能讓我面前的這個人理解我想說的內容。

很多人寫的論文,會讓讀者看不懂他想表達什麼。

所以你要想:你是要從123這個順序講起,或者是以321這個方式去說明?那個坐在你面前的人才能理解。

很多人其實腦筋都很清楚,當他用說的時候,你都可以理解。

但是他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會讓人家看不懂,這都是應該要避免的狀況。

寫論文,就是要很清晰明瞭。

書中有一句很有趣的話:「要短、還要更短。

」研究生寫文章時,都怕篇幅太短,常常一句話可以寫完的,用了三句話;一段話可以講完的,寫了三段。

盡量抄抄寫寫,讓篇幅肥胖一點,這真的不是好的寫作方式。

我寫文章的風格也是盡量簡潔,簡潔才會清晰,不簡潔就會很囉唆,讀者也看不懂你想表達的內容。

研究生通常還有一個毛病,就是當你把外文寫成中文的時候,那句中文連你自己都看不懂。

所以各位要記得,你寫的中文是要給念中文的人看的,必須要用中文的語法去寫。

此外,寫任何句子,都要是你自己理解後的外文,才寫成中文,不要直接去翻譯原文。

自己看不懂的東西,不要硬寫硬翻譯,這樣你的讀者也不可能會懂。

你沒有瞭解的外文,寫成中文,讀者一定不懂,這是在文字運用方面很重要的一點。

最後,當你寫完論文或者文章的時候,把文章放下來趕快去睡覺,睡了三天,讓自己清醒之後,再重新讀一遍自己的文章。

把所有你翻譯過的文句,用中文語法再修飾一遍,也重新修正段落和標點符號等。

要把文章弄得通順,讀者才有可能看得懂。

……  看更多2019年月旦釋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