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1.看看《妙法蓮華經》到底“妙”在哪裏?智者大師光講這個“妙”字,三個月還沒講完。

2.打開《法華經》,嚐嚐“醍醐”的味道!《法華經》在“五味”裏頭 ... Wouldyouliketoreacttothismessage?Createanaccountinafewclicksorlogintocontinue. 首頁 相冊 會員註冊 登入  :: 讀書會 ::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  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4posters發表人內容JackAdmin文章總數:6901年齡:63來自:台北威望:1721注冊日期:2008-12-22主題: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六12月08,20129:11am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1.看看《妙法蓮華經》到底“妙”在哪裏?智者大師光講這個“妙”字,三個月還沒講完。

  2.打開《法華經》,嚐嚐“醍醐”的味道!《法華經》在“五味”裏頭,就是“醍醐”,“無上醍醐妙味”。

醍醐,據説是世間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種味道。

  3.體會為什麼《法華經》的地位這麼高,素有“經中之王”之稱。

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於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4.明瞭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5.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此語出自憨山大師。

佛以種種方便度化眾生,例如“法華七喻”中的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等等。

  6.讀了此經才了解,原來我也能夠成佛,“我是未來佛!”《法華經》不放棄每一個人,主張人人都可以成佛。

本經上提到“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  7.看讀誦之後是被法華轉還是轉法華?六祖大師説:“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解,與義作仇家。

”此偈頌是講法達和尚因誦《法華經》三千多部而生起貢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華轉了。

  8.欣賞鳩摩羅什大師語意通達、詞藻優美的經典譯作,《法華經》成為翻譯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天人對道宣律師曾説:“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過去七佛所説的經典都由他來翻譯。

因為他生生世世都發願:‘有佛出世,我就要來翻譯經典!’從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翻譯經典。

也因為這樣,所以他所翻譯的經典,一點錯誤都沒有!”  9.法華經》究竟有何魅力?歷史文獻表明:歷代大師以研究闡述《法華經》的為數最多。

  10.了解《法華經》如何調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將大小乘納入一佛乘。

  11. 中國老百姓中流傳最廣的觀音菩薩信仰,其根本源頭,還要追尋到《法華經》。

  12.讀誦此經,您能了解到釋迦牟尼佛其實在無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願再來的古佛。

  13.作為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開宗立派的主要經典就是《法華經》。

  14.天台宗第三代祖師智者大師提出,《法華經》是佛在入滅前所説的經法,它統攝了一切佛法,對佛法具有總結性。

  15.你相信嗎?一位八歲的小龍女能在一念之間即可成佛,大眾從質疑到眼見為實,無不默然信受。

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善説妙法。

  16.了解佛為什麼無問自説此經,而點明要旨之後卻“三止三語”。

舍利弗知四眾心疑,三次啟請,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毀謗,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後,才説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17.日月燈明佛説《法華經》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這部經太妙了,弟子們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像一頓飯功夫就過去了。

  18.提婆達多蒙佛授記。

佛陀通過往昔在求無上道時,與提婆達多的因緣,説明他是助佛成道的違緣善知識,能使人堅固道心,更勝於順緣,故我們修學佛道者當視違緣之友為善知識。

  19.如何蒙佛授記?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  20.如何以少力,獲得無邊功德?《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雲∶“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

”  21.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願力及諸善根力?《法華經·法師品》雲∶“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説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  22.讀誦《法華經》,既能消除貪慾,又能福報增長。

《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雲∶“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用具、飲食、資生之物。

所願不虛,亦于現世得其福報。

”  23.往生之捷徑,等覺之果位。

《印光大師文鈔》中雲∶“法華奧典,位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

”  24.讀誦、受持、書寫、解説、供養者,皆具無量之功德,佛智籌量不得其邊。

上根之人,須臾聞之即得究竟成佛。

一般之人,聞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

凡聞《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釋迦本師即與授記成佛。

Jack在周二10月24,201711:23am作了第2次修改LikeDislike 月亮版主文章總數:26417年齡:68來自:台中威望:1654注冊日期:2009-01-11主題:回復: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六12月08,20129:13pm讀誦《妙法蓮華經》的理由讓我想起任何經典都有六成就其中就有「如是」--信成就因為相信證嚴上人,所以我讀;也因為相信老師,所以我讀。

在讀的過程,由讀前面忘後面,不知所云,到漸漸知道它的教示,至今不敢說懂,但至少已稍微一點點知道了。

內中有好多好多的故事,這些故事仔細去想,跟我們生活相呼應,真的是妙!特別是讓我明白了一件事,只要用心恆持地唸誦、深思、實踐,及中--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這動力讓我不能停,不能退轉啊。

提婆達多也蒙佛授記,更證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均有如來本性,當面臨種種境界時,能當它為考驗,能感恩他是我們的逆增上緣。

特別是上人最近開示《法華經》,佛陀大弟子的種種,一方面懺悔自己習氣深重,一方面讀著《法華經》時,又自我打氣,有一天我也可以將習氣戒除!總之,邀請諸位親愛的家人們,趕快來讀誦法華經。

映月感恩合十LikeDislike 淑雲版主文章總數:312年齡:57來自:高雄威望:173注冊日期:2009-04-14主題:回復: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二12月11,20125:37pm感恩老師因老師因緣得誦持法華經法華經持誦至今,我已忘了幾年了?即便到現在我還是對於一些偈頌未能通達,也無法全然記住,覺得自己根機愚鈍,心未專注。

讀誦時有時心會跑掉,往往要趕快將心抓回,我也未曾算過我誦過幾遍了,不過我知道一天中心最快樂,心靈最舒服的時刻,就是持誦法華經。

本來我不知為何法華會上佛陀要說大法時,會有四眾5000人要離席,也未曾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但最近聽思賢師兄分享,請示上人說:離席的當下佛陀的心應很痛場面應該是尷尬的上人說:應該是想到這樣對佛情何以堪啊!但又想一想,最近上人為讓弟子慧命增長,法髓入心,不斷希望弟子能入經藏,如果師徒之間只續法緣,今生將緣盡法散,如能續的是法髓緣,才能生生世世跟著上人,但我不知有多少人了解上人的用心,光是一個素食,還是有很多人的因緣未具足,為何未具足?只能說是業啊!就算入經藏又有多少人能深入法義?這次我們組裡有一位師兄約80歲入法海經藏,他每次共修都會到,但因年紀大記性較差,手腳也較慢,組隊長鼓勵下也自願入經藏,約10分鐘的經文手要比又需起落,對他是吃力的,又坐在第一排,本想幫他換位置,沒想到他說:我可以的,我可以的。

聽了好感動。

也有一位別組的90歲的師兄,也是自願入經藏,總是比別人更早到,他知道自己學習較慢所以勤以補拙,其實慈濟感動的地方是有很多小人物的感人故事,期望我們這些較年輕的能夠效法精神,做上人所要我們做的事。

淑雲合十分享LikeDislike 睜眼說實話大地初發心文章總數:11威望:0注冊日期:2017-10-22主題:回復: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二10月24,201710:51am Jack寫到:   3.體會為什麼《法華經》的地位這麼高,素有“經中之王”之稱。

在《法華經》中,世尊盛讚此經“于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並用了各種比喻來描述這部經的偉大。

並不是只有《法華經》有「經中之王」之稱尚有其他佛經亦有「經中之王」之稱:《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爾時世尊。

告尊者大伽葉波具壽阿難陀言。

我以此經付囑汝等。

汝當受持此經爲他廣説。

大伽葉波言。

世尊我當隨力於如來無上菩提之法。

勤加守護爲他宣説。

阿難陀言唯然世尊。

我已受持如是法要。

於當來世以佛威力。

廣宣流布令不斷絶。

爾時福莊嚴菩薩摩訶薩。

從座而起叉手合掌。

白佛言世尊如是之經。

如來所説甚深希有。

斷諸疑網最勝了義難見難悟。

是第一義空性相應。

以戒念定慧而爲莊嚴。

顯説解脱寂靜無染。

是諸智人之所知境。

一切諸佛之所稱讃。

亦是一切諸經之王。

以陀羅尼印印之。

令受持者得無礙辯。

増長念慧堅固不退。

摧魔怨敵不爲於他異宗所壞。

能摧惡戒増長頭陀無貪功徳。

復是正住大捨功徳。

出生無量諸佛智法。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繋念思惟爲他廣説。

書寫供養審諦觀察。

如理作意正行相應得幾所福.....《金光明經》是金光明 諸經之王 若有聞者 則能思惟 無上微妙 甚深之義如是經典 常爲四方 四佛世尊 之所護持 東方阿閦 南方寶相西無量壽 北微妙聲 我今當説 懺悔等法 所生功徳 爲無有上能壞諸苦 盡不善業 一切種智 而爲根本 無量功徳 之所莊嚴LikeDislike 睜眼說實話大地初發心文章總數:11威望:0注冊日期:2017-10-22主題:回復: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二10月24,201711:22am Jack寫到: 8.欣賞鳩摩羅什大師語意通達、詞藻優美的經典譯作,《法華經》成為翻譯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

天人對道宣律師曾說:“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都由他來翻譯。

因為他生生世世都發願:‘有佛出世,我就要來翻譯經典!’從過去七佛到現在,都是他翻譯經典。

也因為這樣,所以他所翻譯的經典,一點錯誤都沒有!”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經典,一點錯誤都沒有?對照下面四種不同版本的《金剛經》,可以發現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經文中獨漏「是人不實語」「是為妄語」這樣語義的一句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鳩摩羅什譯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虚。

是故如來説一切法皆是佛法。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菩提流支譯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是人不實語。

須菩提。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若有人説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人不實語。

何以故。

須菩提。

實無有法如來所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此法如來所得無實無虚。

是故如來説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義淨譯若言如來證得無上正等覺者。

是為妄語。

何以故。

實無有法如來證得無上正覺。

不知道是後人在佛經數位化過程中,所造成的疏漏,或者鳩摩羅什法師的原始經文本來就沒有??睜眼說實話在周四11月02,20178:05am作了第1次修改LikeDislike 睜眼說實話大地初發心文章總數:11威望:0注冊日期:2017-10-22主題:回復: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周四10月26,201710:32am有關鳩摩羅什法師翻譯《妙法蓮華經》,經文語義問題之探討對於同樣的法義和譬喻,佛陀經常會重覆拿出來運用。

請看下面三部不同佛經所出現的同一種譬喻。

《妙法蓮華經》鳩摩羅什譯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需復安舍利。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般若譯在在處處若讀若誦。

若解説若書寫。

若經卷所住之處即是佛塔。

一切天龍人非人等。

應以人中天上上妙珍寶而供養之。

所以者何。

若此經典所在之處。

即為有佛及諸菩薩緣覺聲聞。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菩提流支譯隨所有處。

説是法門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此經。

須菩提。

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

則為有佛若尊重似佛對照三部不同佛經,可以看出:《妙法蓮華經》「此中已有如來全身」的中文譯法,是有瑕疵的。

容易造成誤解。

恰當的中文譯法應該是:有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應尊重似佛LikeDislike  讀誦《法華經》的N個理由 第1頁(共1頁)這個論壇的權限:您無法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 :: 讀書會 ::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前往: 選擇一個版面||--閒聊與交流|   |--公告區|   |--閒話家常|   |   |--節慶與祝賀|   |   |--感動與感性|   |   |--生活小常識|   |   |--雜談與閒聊|   |   |   |--自我介紹|   |   |--介紹自己|   |   |--介紹伙伴|   |   |   |--論壇問題建議區|   |--生活禪話|   |--惟禪思惟(MeditationSway)|   |--明智心語圖文版(Jack'sReflection)|   |--論壇教學區|   |--菩提法水|   |--人間菩提|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   |--靜思晨語--法華經2011|   |   |--靜思晨語--法華經HD|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   |   |--菩提心要|   |--證嚴上人開示|   |--經典專區|   |--法喜充滿|   |   |--衲履足跡|   |   |--手語印記|   |   |--回眸來時路|   |   |--點滴法水|   |   |--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生吶療癒果實|   |   |   |--TheSupermeWisdomonEarth|   |--傳法網--我們共創一個讓人人可以自覺與歡喜的傳法平台|   |--馬鳴講堂|   |--對話錄|   |--探索學苑|   |--探索遊戲|   |--奈普敦週刊|   |--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團隊公佈欄|   |--探索教育問題|   |--探索教育遊戲|   |--探索課後心得|   |--探索教育研究|   |--探索任務協調|   |--探索課程規劃|   |--問題與討論|   |--生涯規劃問題|   |--人資管理問題|   |--學校教育問題|   |--領導修練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   |--壓力調適問題|   |--讀書會|   |--佛遺教經(遵佛遺教)|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三十七助道品|   |--無量義經|   |--人有二十難|   |--原來素食最健康(齋戒素食的好處,一起來勸素)|   |--佛學名辭釋疑|   |--精選佳文|   |--健康管理與壓力調適|   |   |--調心(如何心安理得)|   |   |--調身(如何活動筋骨)|   |   |--調食(如何吃的正確)|   |   |--調眠(如何睡眠安穩)|   |   |--調息(如何悠遊自在)|   |   |--醫學常識|   |   |--健康管理|   |   |   |--家庭親子與情感幸福|   |--生涯規劃與個人成長|   |--人際溝通與朋友情誼|   |--智慧修行與德性修養|   |--環境保護與綠色生活|   |--好書推薦與讀書心得|   |--優質影音|   |--環境保護|   |   |--草根菩提|   |   |   |--宗教心靈|   |--健康生活|   |--文化藝術|   |--管理領導|   |--教育發展|   |--探索教育|   |--專業講師|   |--課程規劃|   |--需求調查|   |--活動帶領|   |--班級帶領|   |--表達技巧|   |--專業知識|   |--資源分享|       |--教學檔案|       |--網路資源|   |--資源與分享    |--心得分享    |--會員專屬分享區    |--相關網站分享    |--優質影音分享  Freeforum | ©phpBB | 免費論壇互助中心 | 聯絡 | 違法舉報 | Latestdiscussion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