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馬來西亞全國總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被南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半部的馬來半島 ... 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中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 ...
馬來西亞
東南亞國家
語言
監視
編輯
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註4];i/məˈleɪziə,-ʒə/;馬來語:[məlejsiə]),簡稱大馬[註5][18][19],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多元種族國家。
由前馬來亞聯合邦、北婆羅洲(今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後新加坡州在1965年8月9日被聯邦除名,並獨立建國。
馬來西亞Malaysia
國旗
國徽
格言:BersekutuBertambahMutu(馬來語)UnityisStrength(英語)「團結就是力量」[1]國歌:"Negaraku"《我的祖國》國旗歌:"JalurGemilang"《輝煌條紋》國花:木槿、大紅花馬來西亞的位置(綠)東協(深灰) — [圖例放大] 馬來西亞在東半球的位置首都吉隆坡(法定)3°8′N101°41′E/3.133°N101.683°E/3.133;101.683布城(行政)2°56′N101°41′E/2.933°N101.683°E/2.933;101.683最大城市吉隆坡3°8′N101°41′E/3.133°N101.683°E/3.133;101.683官方語言馬來語[2][註1]認可的語言英語[3][4][註2]國語馬來語[4][註3]族群(2021[7])91.7%馬來西亞公民—69.4%土著(巫裔、原住民)—23.2%華裔—6.7%印度裔—0.7%其他8.3%非公民宗教61.3%伊斯蘭教[a]19.8%佛教 9.2%基督教[b] 6.2%印度教 2.7%其他 0.7%無宗教政府聯邦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立憲制西敏制三權分立• 最高元首蘇丹阿布都拉陛下• 首相依斯邁沙比里• 首席大法官東姑麥潤• 上議院主席萊士雅丁• 下議院議長阿濟茲哈阿濟茲占·哈侖
立法機構國會• 上議院上議院• 下議院下議院現役軍人109,000(2022年)(第45名)從大英帝國獨立• 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57年8月31日[8][9]• 新加坡自治1959年6月3日• 砂拉越自治1963年7月22日• 北婆羅州自治1963年8月31日• 馬來西亞協定1963年9月16日• 新加坡獨立1965年8月9日
面積• 總計329,847平方公里[10](第67名)• 水域率0.3%人口• 2020年估計32,698,598[11][12](第43名)• 密度99.01/平方公里(第116名)GDP(PPP)2022年估計• 總計10,894.99億美元[13](第29名)• 人均32,901美元[13](第51名)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總計4,393.73億美元[13](第39名)• 人均13,268美元[13](第60名)吉尼係數▼ 0.41[14](2015年)中
人類發展指數▲ 0.810[15](2020年)極高 · 第62名
貨幣馬來西亞令吉(RM)(MYR)時區UTC+08:00(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日期格式dd/mm/yyyy• 曆法公曆行駛方位左側電話區號+60ISO3166碼MY網際網路頂級域.my網站www.malaysia.gov.my馬來西亞在世界上的位置^馬來西亞伊斯蘭教以遜尼派為正宗,什葉派為非法教派。
[16]^馬來西亞基督教是包含馬來西亞境內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等基督教宗派的總稱。
馬來西亞全國總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20],被南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半部的馬來半島分為十一個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和布城,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而東半部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的北部,分屬沙巴和砂拉越兩個州及納閩聯邦直轄區[17],常被稱為「東馬」,南鄰印度尼西亞的蓋瑞曼丹,而汶萊則與東馬三面接壤。
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中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21],導致人口密度較低,而馬來西亞半島地區的人口密集度比婆羅洲地區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
截至2020年,全國人口總計3227萬[11]。
馬來西亞的聯邦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聯邦憲法》[註6]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22]。
國內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等。
馬來西亞民族方面十分多元,由馬來人、華人(包括峇峇娘惹/土生華人)、印度人、原住民(伊班人、卡達山杜順人、比達友人、閃邁人、其他西馬半島原住民、東馬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和少數歐亞群體(克里斯坦人)等共同組成的多元民族國家。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由馬來統治者會議選出,任期五年。
政府則由獲得最多國會議席的政黨或聯盟的領袖-首相所領導[23][24],政治體制沿襲自英國的西敏制度[25]。
在外交方面,馬來西亞是聯合國會員國,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大英國協、東南亞國家協會、不結盟運動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等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創始國之一。
馬來西亞也曾擔任東南亞國家協會、伊斯蘭會議組織以及不結盟運動的主席,也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目次
1詞源
2歷史
2.1史前時期與早期王朝
2.2馬六甲王朝
2.3歐洲殖民與後繼王朝
2.3.1葡荷馬六甲
2.3.2英國殖民時期
2.3.2.1英屬馬來半島
2.3.2.2英屬婆羅洲和砂拉越王國
2.4二戰與戰後獨立運動
2.5獨立建國至今
3政治
4法律
4.1法院
5外交關係
6軍事
7聯邦州及直轄區
7.1現州屬
7.2曾加入的州屬
7.3曾考慮加入的州屬
7.4五大鄰國
8地理
9經濟
9.1基礎建設
10人口
10.1宗教
10.2語言
10.3教育
10.4體育
10.5衛生保健
10.5.118歲及以上國民歷年三高肥胖比例
10.5.22014年國民主要死因
11文化
11.1藝術音樂
11.2文學
11.3美食
11.4假日與節慶
11.5新聞出版
12註解
13參考文獻
14外部連結
15參見
詞源編輯
1914年美國出版的地圖上,馬來西亞用來指稱馬來群島
馬來(Melayu)一詞源自梵文Malaiur或Malayadvipa,可譯為「群山之地」,這個詞由古代印度商人所採用,指稱馬來半島[26][27][28][29][30]。
這個名稱後來用來指末羅瑜王國[31],它在7世紀到13世紀存在於蘇門答臘。
在1850年,英國民族學家喬治·厄爾(GeorgeEarl),在《印度群島和東亞期刊》的文章中,建議將印尼群島命名為Melayunesia或Indunesia。
他支持前者[32]用作殖民者命名。
法國航海家儒勒·迪蒙·迪維爾在1826年於大洋洲從事探險時,發明了「Malaisia」、密克羅尼西亞群島(Micronesia)與美拉尼西亞(Melanesia)這三個字,將這些太平洋文化和島群從玻利尼西亞區分出來。
1831年,他將這些名稱提交到法國地理學會。
杜蒙德於維爾描述「Malaisia」是「通稱為東印度群島的這個地區」。
當時,有人認為,這個區域的居民可能被指稱為「馬來人」,符合當時「馬來種族」的觀念,但這有別於當代的定義,其中「馬來人」(Malay)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的一個族群,使用馬來語,住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廖內群島、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沿岸。
相關的語詞「馬來世界」(Malayworld)用來指這個廣大的地理區域[33]。
馬來西亞這個名稱是在1963年被採用,當時已經存在的馬來亞聯合邦,加上新加坡、北婆羅洲與砂拉越共同參組這個新的聯邦[9]。
在此之前,這個名字本身已經隱約用來指稱東南亞的某些地區。
在1914年芝加哥出版的地圖上,馬來西亞這個字指的是馬來群島之內的某些領土[34]。
這個區域的大陸部分稱為馬來亞,直到1963年與沙巴、砂拉越與新加坡合組馬來西亞為止[35][36][37][38]。
菲律賓的政治人物一度考慮將他們的國家命名為馬來西亞,但在1963年這個名稱已先被採用[39]。
在1963年組織聯邦時,其他的名字曾被考慮:其中一個是狼牙脩(馬來文:Langkasuka),這個名稱源自在公元1世紀到2世紀,在馬來半島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王國[40]。
民間隨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簡稱馬來西亞為「大馬」,是為了區別本來的馬來亞聯合邦(即西馬)。
歷史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歷史
麻六甲法摩沙堡,由葡萄牙人於16世紀所建
史前時期與早期王朝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史前時期
人類在這個區域棲息的最古老證據可追溯到距今四萬年前。
第一批居住在馬來半島的人類是尼格利陀人,又稱矮黑人[41]。
古代印度人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印度文:Suvarnadvipa;英文:GoldenPeninsula)。
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圖上,也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拉丁語:GoldenChersonese),麻六甲海峽則稱為象牙海灣(拉丁語:SinusSabaricus)[42]。
華人與印度人在2世紀與3世紀在這個區域建立許多貿易港與城鎮,依據中國史料記載,數量多達30個。
兩國對馬來半島的地域文化影響深遠。
在公元的最初幾個世紀直至14世紀初,馬來半島的人們主要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等的印度宗教,早在4世紀,更採用梵語做為書寫文字[43]。
在7世紀到13世紀之間,馬來半島的許多地區由三佛齊帝國所統治,其中心位於蘇門達臘的巨港。
在三佛齊衰落後,以爪哇為統治中心的滿者伯夷帝國對於大部分的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及婆羅洲沿海地區具有影響力。
麻六甲王朝編輯
主條目:麻六甲王朝
來自三佛齊(中爪哇)皇室的王子拜里米蘇拉,建立了麻六甲蘇丹王朝,普遍被認定為馬來半島的第一個獨立國家[44]。
拜里米蘇拉的王子,美甲·伊斯坎達·沙轉信伊斯蘭教,而且麻六甲蘇丹王朝的顯赫地位及政治勢力促使伊斯蘭教傳遍臨近小國,某種程度上在15世紀加速回教為馬來人的主要宗教。
另外,此時的麻六甲也成為國際和東南亞最繁忙的貿易港口之一[43]。
歐洲殖民與後繼王朝編輯
葡荷麻六甲編輯
主條目:葡屬麻六甲和荷屬麻六甲
麻六甲港口圖像-1724年
首度殖民統治發生於1511年,葡萄牙艦隊攻占麻六甲,建立殖民地。
麻六甲末代蘇丹馬目沙輾轉流亡於馬來半島與廖內群島,聯合各地數度意圖收復麻六甲不果,最終死於蘇門達臘甘巴,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即位建立了霹靂王朝與柔佛王朝,其中控制馬來半島南部的柔佛繼續成為對抗葡萄牙的主要勢力之一。
來自蘇門達臘北部新興的亞齊王朝則在蘇丹依斯干達·慕達的統治下開始在馬來半島北部擴充領土,包括霹靂、吉打等。
1619年,更將源於麻六甲王室的彭亨蘇丹阿邁德沙虜往亞齊。
葡萄牙、柔佛與亞齊三股勢力在這期間時互有和戰,尤其彭亨的控制權數度輾轉於三方之手。
1629年,葡萄牙聯合柔佛摧毀了亞齊所有戰船,迫使其撤出馬來半島。
但亞齊依然可以在同年攻占吉打,並將其居民虜往亞齊。
依斯干達·慕達死後,其外甥依斯干達塔尼繼位為亞齊蘇丹。
直到1641年,荷蘭聯合柔佛攻下麻六甲[45]。
此後,荷蘭與柔佛保持聯合關係。
半島北部各王朝則漸漸成為暹羅的藩屬。
英國殖民時期編輯
英屬馬來半島編輯
英國勢力在1785年開始進入馬來半島,那一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吉打蘇丹租借了檳城。
不久,英國方面採取詐取計謀奪得檳城[46]。
1819年開始又從柔佛取得新加坡的管理權,與荷蘭展開競爭。
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1824年英荷條約,最終確立了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荷蘭撤出麻六甲並放棄所有在馬來亞的利益,而英國則承認荷蘭對東印度剩餘地區的利益。
柔佛王朝也從此一分為二,新加坡以南的廖內劃於荷蘭勢力範圍,成為廖內王朝。
1826年,英國殖民政府將檳城、麻六甲與新加坡聯合組成了一個英國海外領地,名為海峽殖民地。
在19世紀下半葉,由於馬來半島各王朝內部動盪,影響錫米等資源採收,英國開始積極干預各王朝的內政。
經歷內戰的彭亨、雪蘭莪、霹靂與森美蘭陸陸續續接受由英國委派的參政司,這些名為幫助馬來統治者管理國事,實際上這些英國代理人很快就成為這些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1896年,英殖民政府將四個王朝聯合,成立馬來聯邦,由總參政司實際統治[47]。
在馬來半島上的其他五個州合稱馬來屬邦,也在20世紀初接受了英國參政司的派駐,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屬婆羅洲和砂拉越王國編輯
沙巴受到英國北婆羅洲特許公司控制。
來自英國的探險家詹姆士·布魯克從文萊蘇丹手中取得砂拉越,以「白人拉惹」(WhiteRaja)或「白膚國王」身分統治這個國家直到1946年,將這塊領土交給英國為止[48]。
二戰與戰後獨立運動編輯
日軍進犯馬來亞吉隆坡
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日本佔據馬來亞,各族間的關係日趨緊張,然而大眾對獨立的支持亦逐漸增長[49]。
戰後,英國宣布了一個新計劃,也就是馬來亞聯邦,這將原先屬於馬來聯邦和馬來屬邦的蘇丹國,加上檳城和麻六甲(不包括新加坡)合組一個英國海外領地,並在數年後獨立。
這個計畫遭到馬來人強烈反對,因為它削弱了馬來統治者的地位,並且將公民權賦予馬來亞華人與少數民族[50]。
馬來亞聯邦1946年建立,1948年解散。
隨後以馬來亞聯合邦代替馬來亞聯邦,在英國保護下,恢復了馬來蘇丹國各統治者的自治權。
與此同時,馬來亞共產黨則在積極從事反殖民鬥爭,展開罷工、罷學等運動,與英殖民關係日益緊張。
隨著暴力衝突不斷升級,最後英國宣布馬共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轉為武力鬥爭,發動游擊隊行動,期望迫使英國勢力撤離馬來亞。
於是全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從1948年持續到1960年,並有大英國協軍隊駐紮在馬來亞,從事反游擊隊戰爭。
衝突期間,安全部隊殺死了6,710名人民解放軍游擊隊,俘虜了1,287名游擊隊,約3,200名游擊隊投降。
1,345名馬來亞軍警在戰鬥中死亡。
[51]大英國協國家的部隊有519人陣亡。
2,478名平民被殺,810名平民失蹤。
獨立建國至今編輯
《馬來西亞協定》原本 《1963年馬來西亞法令》
1952年,代表馬來人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與代表華人的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和代表印度人的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黨組成聯盟並在大部分的地方選舉中勝出,最後在1955年的馬來亞聯合邦立法議會首次選舉中贏得絕大部分的議席,並在首席部長東姑·阿布都拉曼的領導下開始向英殖政府爭取獨立。
於1957年8月31日在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贊同下,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同年,以君主立憲聯邦成立一個新的國家。
故此,東姑·阿布都拉曼就成為馬來西亞(當時稱為馬來亞)的國父,同年擔任第一任首相。
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布都拉曼
由於當年婆羅洲內陸出現反殖民主義的聲勢,同時印尼垂涎沙巴和砂拉越的土地,欲擴張勢力,英殖政府唯恐未能鎮壓局勢,故此,建議當時已立國的馬來亞,容許沙巴和砂拉越加入馬來亞,擴張疆界,誓行保護當地人民和土地。
然而,印尼總統蘇卡諾提出反對,而且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發動了多次抗爭行動。
英殖政府軍隊經過多番內部抗爭,最終達成協議。
1959年6月10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國授予自治地位;1963年7月22日,英屬砂拉越被授予自治,同年8月31日,英屬北婆羅洲被授予自治,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沙巴)和砂拉越共同參組馬來西亞聯邦。
馬來西亞是一個由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及原住民族等多元民族共同建立的國家。
在歷史上,馬來西亞擁有兩個重要的慶典,第一個是國家獨立日,另一個是馬來西亞日。
國家獨立日(馬來語:HariMerdeka;英語:IndependenceDay)是紀念馬來亞獨立(不包括北婆羅洲、砂拉越、新加坡),而馬來西亞日(馬來語:HariMalaysia;英語:MalaysiaDay)是紀念馬來亞與沙巴、砂拉越、新加坡組成一個新的國家。
[註7][53]
吉隆坡獨立廣場,馬來西亞人每年8月31日在此慶祝國慶日
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全數通過,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被迫獨立。
馬來西亞克服了這個危機,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衝突的危機,但其內部的矛盾導致了執政聯盟在1969年大選中受到重挫,隨後暴發五一三事件的種族衝突。
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政治生活和國民自由受到限制。
從1970年開始,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薩領導下,為組織穩定政府,拉攏在大選中新崛起的反對黨如民政黨、霹靂進步黨、泛馬回教黨等加入聯盟,改組成國民陣線(國陣),並在此後的44年內長期執政,使馬來西亞幾乎達到一黨制的地步。
馬來西亞成立之初,即經歷了馬印衝突、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大馬[54]、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55][56]及1969年居鑾水災[57][58][59]。
1969年5月13日,首都吉隆坡發生嚴重的種族衝突,政府頒布緊急狀態。
事發後,阿都·拉薩政府開始推行頗受爭議的新經濟政策,目標是想通過配額制,提高土著的經濟權益比例。
此後,馬來西亞維持一套精心規劃的族群政治平衡,政府體系試圖將整體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經濟政策相結合,以提倡所有民族的參與[60]。
國油雙峰塔景觀及吉隆坡市中心的商業大樓群,是馬哈地·穆罕默德執政馬來西亞22年下的經濟演變證明
1981年至2003年馬哈地·穆罕默德擔任首相期間,馬來西亞經歷了快速的經濟成長[61]。
由原先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為以製造業與工業為主的經濟,特別在電腦與消費性電器產品。
在這段期間,馬來西亞的地理景觀也因著多項大型計畫而改變,其中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雙峰塔(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目前仍是全國最高的雙子星大樓)、吉隆坡國際機場、南北大道(全國最長也是全東南亞最長的收費高速公路)、雪邦國際賽道、多媒體超級走廊、砂拉越巴貢水壩以及新的聯邦行政首都布城直轄區。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和政局嚴重受挫。
馬哈地在痛斥外匯投機客的同時,拒絕副首相安華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對貨幣進行管制。
經濟專家當時認為,外資將因此卻步,馬來西亞將會步入經濟衰退期。
然而,馬哈地獨樹一幟的政策很快就見效,領導馬來西亞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復甦步伐是當時受金融危機打擊國家中最快的。
1999年,經濟增長率就接近危機前的水平,經濟重新步入了穩步成長的軌道。
因為努力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馬哈地被尊稱為現代化之父(BapaPemodenan)。
[62]2004年大選,國陣獲得全民支持,歷史性地贏得90%國會議席,繼續執政。
2008年大選,國陣政府面對反對黨的強烈抗衡,首次失去1969年以來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
3大反對黨即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伊斯蘭黨結盟,稱為人民聯盟。
2013年大選,國陣政府失去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之餘,更失去了另外的7個國會議席。
州議席方面國陣政府依舊穩如泰山,順利地贏得了13個州屬中的10個,其中一個州屬是反對黨之前所執政的吉打州。
此外,2015年之前由伊斯蘭黨、人民公正黨和民主行動黨所成立的的人民聯盟(民聯),由於伊斯蘭刑法爭議,成員三黨之一的伊斯蘭黨於2015年6月15日決定與民主行動黨斷交。
6月16日,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宣布民聯不復存在。
同年6月17日公正黨承認民聯瓦解。
納吉任內設立了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其設立目的為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和促進外商直接投資,是國家的戰略舉措[63]。
然而,1MDB卻在2015年被爆出負債110億美元,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表示,1MDB借貸太多,而且缺乏透明度。
隨後,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有7億美元(折合馬幣約26億令吉)從此公司轉入納吉·阿都·拉薩的私人戶口,引發馬來西亞國民譁然。
1MDB貪腐案也涉及許多國家。
馬哈地和時任副首相慕尤丁的陣營公開批評,導致馬哈地失去在國家機關和公司擔任的職務,慕尤丁也丟失副首相職位[64]。
對此,納吉與1MDB皆予以否認,納吉更聲稱此事件為「政治迫害」[65][66][67]。
2016年1月26日,馬來西亞總檢察長丹斯里阿班迪表示,上述爭議款項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室2013年作為私人捐款送給納吉的,而納吉亦已將其中6.2億美元退還王室。
他說,納吉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也不會受到任何制裁,此案到此為止。
批評人士指出,一個由納吉新任命的總檢察長,如今宣告納吉沒有犯罪,雖然再次使納吉政權恢復了「合法性」,但是籠罩在納吉政權頭頂上的「不信任陰雲」絲毫沒有消散[68]。
2020年7月28日,吉隆坡高等法庭宣判,納吉涉及一馬弊案的SRC洗錢案的7項指控全部成立,判處監禁12年和罰款2億1000萬令吉,若無法繳付罰款則加監5年[69][70][71][72]。
2015年9月22日,在野聯盟希望聯盟成立,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以及從伊斯蘭黨分裂出來的國家誠信黨組成。
2017年3月14日,馬哈地·穆罕默德領導的土著團結黨加入希望聯盟。
2018年大選,前首相馬哈地率領的希盟奪下國會(即下議院)的121席位,超過總席位的半數,成功執政,該聯盟推舉的首相候選人馬哈地成為馬來西亞第7任首相,並終結納吉領導的國陣61年來的長期執政,完成首次政黨輪替[73]。
93歲的馬哈地也因此成為當時全球最高齡的國家領導人。
2020年2月末,希望聯盟政府倒台,引發政治危機[74]。
希望聯盟成員土著團結黨分裂,以主席慕尤丁為首的大多數成員稱土團黨退出希盟,與之前的執政聯盟國陣及未曾執政的伊斯蘭黨組成國民聯盟,並在3月1日正式組成新政府,由慕尤丁出任首相。
然而慕尤丁得以在此次政治危機中任相充滿爭議,而前任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則形容慕尤丁的做法等同背叛。
[75][76]2021年8月,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宣布接受慕尤丁呈辭及內閣總辭,並在該月委任巫統副主席伊斯邁沙比里成為馬來西亞第9任首相。
伊斯邁沙比里來自巫統但獲得國民聯盟支持,上任後便推行「大馬一家」(KeluargaMalaysia)口號,其所屬聯盟國陣也在麻六甲和砂拉越州選中取得2/3的席位,因此將在2022年舉行的15屆大選將會決定馬來西亞未來政治的發展。
2021年12月14日,第12屆砂拉越州選舉投票日前四天,國會下議院今天一致通過《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MA63)修憲案,讓沙巴和砂拉越與西馬半島享有平等地位。
[77]
政治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政治
馬來西亞現任首相伊斯邁沙比里
位於布城的布城首相署,其中有馬來西亞首相辦公室
根據1957年7月2日正式宣佈的《馬來亞聯合邦憲法》,馬來亞聯合邦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沿襲大英帝國的政治傳統。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將1957年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繼續沿用。
[78]憲法的規定,奠定了馬來西亞政治發展的基礎。
[79]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為最高元首,由九個馬來州屬的馬來統治者在統治者會議中選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則由州元首統治,並未參與這個最高元首選舉。
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議行使其職權,並擁有任命首相、拒絕批准和解散國會等裁量權,同時也是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立法權區分為聯邦與各州立法機構。
馬來西亞最高立法機構為國會,由下議院和上議院組成[80][81][81]。
下議院有222個議席,議員在全國大選由人民選出,任期5年。
上議院有70名議員,其中44名由首相推薦給最高元首任命,另外26名由各州立法議會推派兩名,任期3年[82]。
議會依循簡單多數制進行選舉,馬來西亞根據憲法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
這種政黨聯盟形式最早出現於1955年4月馬來亞聯邦獨立前,當時的巫統、馬華公會和馬印國大黨為謀求馬來亞的獨立成立了「聯盟」,1957年馬來亞聯邦獨立後,「聯盟」即成為執政黨;1965年4月,為壯大力量,聯盟同東馬兩州的「聯盟黨」結盟,組成了「馬來西亞聯盟」;1969年,聯盟在大選中失利,後進行調整組建了一個新的政黨聯盟即國民陣線,從此在歷次大選中都穩操勝券,一直到2018年5月9日大選才落敗。
國民陣線當初成立時有巫統、馬華公會、印度人國大黨等9個政黨組成,後來政黨的數目偶有增減變動,經過2018年大選後只剩4個成員黨。
各成員黨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但受各成員黨主席組成的國民陣線最高理事會領導,國民陣線的主席一般由巫統主席兼任。
在大選中,各成員黨以共同的政治主張和競選宣言參加競選,加強團結和戰鬥力,這使得國民陣線成為馬來西亞最強大的執政黨聯盟。
在以往的歷次大選中,儘管朝野政黨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基本上一直由巫統為首的政黨聯盟獲得大部分的議席,但是第十二屆馬來西亞大選,全國出現一場政治大海嘯,國陣承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喪失國會議席三分之二的多數,更丟了五個州政府的控制權,反對派首次出現與執政聯盟抗衡的局面。
至2015年為止,馬來西亞的「兩大政治陣營」,為反對派人民聯盟(民聯)和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
2015年9月22日,民聯解散,由希望聯盟取而代之,並在2018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聯盟,並取得除玻璃市、吉打、霹靂、雪蘭莪、麻六甲、森美蘭、柔佛、檳城與沙巴,共10州的政權。
馬來西亞反對派按時任政府內閣的形式組建而成,設有與時任政府各部門對應的「影子內閣」。
其成員將扮演制衡政府的角色,同時進行「政策監督」、擬定替代政策。
馬來西亞最高行政機構為內閣,由首相領導。
首相由最高元首從國會下議員中任命,通常由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擔任[83]。
現任首相為丹斯里慕尤丁,2020年3月1日從敦馬哈地·穆罕默德接任首相。
內閣各部長由首相從下議員或上議員中推舉、最高元首任命。
馬來西亞的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與立法機構[84]。
最高司法機構為聯邦法院。
最高法院於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這之前馬來西亞案件可上訴到英國的樞密院。
1994年6月最高法院改名為聯邦法院。
同時,聯邦法院之下,也設立了上訴庭,緊接著為高庭(高等法庭),高庭可分為馬來亞高級法院(負責馬來西亞半島)和婆羅洲高級法院(負責東馬)[85],各州設有地庭(地方法庭),州內的區又設有推事庭。
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穆斯林事務法庭(受穆斯林事務回教法令管制,馬來西亞人普遍稱為「伊斯蘭法庭」)。
馬來西亞的司法體系是以英國法為基礎[82]。
十三個州中的九個馬來州屬各由一名世襲的馬來統治者為元首,各州統治者稱謂不同,為蘇丹、拉惹或嚴端,而非馬來州屬(檳城、麻六甲、沙巴和砂拉越)州元首由最高元首任命。
各州設立州政府和州議會,州議會兩次大選間隔不超過5年,馬來西亞除了砂拉越,其他各州的州議會選舉通常與全國大選同時舉行;但在未來麻六甲和沙巴因提早解散議會也將不會同時與國選進行,而是在5年屆滿後旅行。
各州由州務大臣(馬來州屬)或首席部長(非馬來州屬)管理行政,由各州元首從州議員中任命,通常由州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種族因素在馬來西亞政治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所推行的新經濟政策[60]與1990年取代前者的國家發展政策(英語:NationalDevelopmentPolicy),用以加強馬來西亞土著的地位。
這些政策提供各種優惠待遇給馬來人,包括就機會、教育、獎學金、商業經營,以及以優惠價格購買住宅。
雖然這些政策改進馬來人的經濟地位,但卻招來部份人的不滿,認為這使華人和印度人成為二等公民[86]。
法律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法律制度
參見:馬來西亞死刑制度和馬來西亞鞭刑
馬來西亞的法律法係為英美法系(普通法),而牽涉到穆斯林的穆斯林非刑事或非嚴重罪行的事務(如叛教、離婚、LGBTQ者行為)則由伊斯蘭法庭審理。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和《1965年伊斯蘭法庭(刑事管轄權)法令》也限制了伊斯蘭法庭的權限。
馬來西亞法律對持有毒品者會加以重刑,持有多於15克的海洛因,或多於30克嗎啡或古柯鹼,或多於500克的大麻者,又或未經許可而製造任何數量之海洛因,嗎啡或古柯鹼者,都會被處以唯一死刑-絞死。
馬來西亞旅遊局的旅遊指南及飛往馬來西亞境內的所有航空公司都會在降落前和降落後廣播攜帶過多受管制藥物或攜帶毒品入境馬來西亞的嚴重後果。
此外在馬來西亞綁架或勒索都會被判處絞刑。
鞭刑是一種在馬來西亞廣泛施行的合法體罰。
馬來西亞刑事訴訟法第286至291項明文表明可以對10歲以上50歲以下的健康男性或50歲以上的男性強姦犯使用笞刑(英國留下來的傳統),而當中成年人的最高刑罰是24鞭,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最高刑罰則是10鞭,且不可分期執行。
在馬來西亞鞭刑的懲治對象不一定是重犯,不過鞭刑最主要是懲治毒犯、強姦犯及非法入境者。
但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馬來西亞政府以及大部分馬來西亞民眾則認為嚴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壞行為。
曾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馬來西亞笞刑」短片中,推使馬來西亞的8000名律師要求政府廢止笞刑。
[87]
法院編輯
在馬來西亞法律制度下,法院共分為5種,即:
馬來西亞聯邦法院
馬來西亞上訴庭
馬來西亞高等法庭
馬來西亞地方法庭
馬來西亞推事法庭
馬來西亞伊斯蘭法庭外交關係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外交
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在1998年1月2日於吉隆坡與美國國防部長威廉·科漢會面
2018年8月3日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在布城與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會面
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是依據中立原則,並與各種政治體制的國家維持和平關係。
馬來西亞尋求進一步發展與區域各國的關係,馬來西亞政策的強力信條就是國家主權,以及該國控制內政的權利[88]。
馬來西亞對世界各國都保持一定的外交關係,與各國都相處融洽,除了 以色列。
而馬來西亞的護照中也有清楚的指示,馬來西亞國民不准擅自入境以色列,除非事先取得特殊許可。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89]與伊斯蘭的創始國[90]。
並參與許多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91]、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92]、發展中八國組織(英語:D-8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93]以及不結盟運動(NAM)等[94]。
馬來西亞2曾擔任東協、伊斯蘭會議組織與不結盟運動的主席,也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由於馬來西亞過去曾是英國殖民地,因此馬來西亞也是大英國協的成員國之一[95]。
軍事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武裝部隊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Su-30MKM與MB-339戰鬥機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英語:MalaysianArmedForces(MAF);馬來語:AngkatanTenteraMalaysia(ATM))扮演的角色是保衛馬來西亞國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隨時應付一切可能發生的威脅;在國家內部發生動亂時,維持公共秩序;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給予援助;它也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維和行動。
馬來西亞在全球軍力排名中排名第41名。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分為以下三個軍種:
馬來西亞陸軍(英語:MalaysianArmy(MA);馬來語:TenteraDaratMalaysia(TDM))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英語:RoyalMalaysianNavy(RMN);馬來語:TenteraLautDirajaMalaysia(TLDM))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英語:RoyalMalaysianAirForce(RMAF);馬來語:TenteraUdaraDirajaMalaysia(TUDM))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的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註8];統領海、陸、空三軍。
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軍隊也曾經參與阿富汗戰爭協助美軍攻擊蓋達組織以及塔利班政權,此外軍隊也參與監視各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
聯邦州及直轄區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行政區劃
更多資訊:馬來西亞州屬和聯邦直轄區和馬來西亞縣份
現州屬編輯
馬來西亞地圖
柔佛
吉打
吉蘭丹
麻六甲
森美蘭
彭亨
檳城
霹靂
玻璃市
雪蘭莪
登嘉樓
聯邦直轄區 吉隆坡
聯邦直轄區 布城
沙巴
砂拉越
聯邦直轄區 納閩曾加入的州屬編輯
新加坡曾考慮加入的州屬編輯
汶萊五大鄰國編輯
泰國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汶萊
菲律賓馬來西亞一共由11個州(馬來語:Negeri)2個屬邦(馬來語:Wilayah)和3個聯邦直轄區(馬來語:WilayahPersekutuan)組成。
州下設有縣(馬來語:Daerah),而在東馬還設有省(馬來語:Bahagian)。
縣下設有鄉(馬來語:Mukim),而部分州也設有副縣(馬來語:DaerahKecil),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利。
玻璃市
吉打
檳城
吉蘭丹
登嘉樓
霹靂
雪蘭莪
森美蘭
麻六甲
柔佛
彭亨
砂拉越
沙巴
納閩
吉隆坡
布城
西馬
東馬
藍色代表州屬
紅色代表聯邦直轄區
南海
麻六甲海峽
泰國灣
蘇祿海
西里伯斯海
汶萊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州屬
州旗
州徽(英語:ListofMalaysiancoatsofarms)
州名
馬來文名稱
首府
馬來文名稱
人口
面積(k㎡)
馬來人/土著(%)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外籍人士(%)
玻璃市
Perlis
加央市
Kangar
253,800
821
86.28
7.81
1.17
2.34
2.4
吉打
Kedah
亞羅士打市
AlorSetar
2,163,800
9,500
76.26
13.31
7.15
1.17
2.1
檳城
PulauPinang
喬治市
GeorgeTown
1,766,800
1,048
42.65
41.52
9.8
0.38
5.8
霹靂
Perak
怡保市
Ipoh
2,504,900
21,035
55.29
29.49
11.93
0.29
3.0
雪蘭莪
Selangor
莎亞南市
ShahAlam
6,472,441
8,104
55.39
27.74
13.1
0.77
7.7
森美蘭
NegeriSembilan
芙蓉市
Seremban
1,130,164
6,686
57.81
21.88
14.33
0.38
5.7
麻六甲
Melaka
麻六甲市
BandarayaMelaka
922,210
1,664
64.09
25.29
5.94
0.48
4.2
柔佛
Johor
新山市
JohorBahru
3,742,283
19,210
54.13
30.88
6.52
0.37
8.1
彭亨
Pahang
關丹市
Kuantan
1,665,817
36,137
75.05
15.39
4.18
0.38
5.0
登嘉樓
Terengganu
瓜拉登嘉樓市
KualaTerengganu
1,230,377
13,035
95.25
2.55
0.2
0.1
1.8
吉蘭丹
Kelantan
哥打峇魯市
KotaBharu
1,856,801
15,099
91.68
3.26
0.29
0.57
4.2
砂拉越
Sarawak
古晉市
Kuching
2,792,140
124,450
71.28
23.55
0.29
0.38
4.7
沙巴
Sabah
亞庇市
KotaKinabalu
3,889,342
73,631
61.31
9.25
0.22
1.52
27.7
聯邦直轄區
聯邦直轄區旗幟
聯邦直轄區徽章(英語:ListofMalaysiancoatsofarms)
州名
馬來文名稱
首府
馬來文名稱
人口
面積(k㎡)
馬來人/土著(%)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外籍人士(%)
吉隆坡
KualaLumpur
不適用
不適用
1,794,621
243
41.59
39.14
9.33
0.54
9.4
納閩
Labuan
不適用
不適用
99,208
91
70.06
11.22
0.75
1.67
16.3
布城
Putrajaya
不適用
不適用
90,413
49
95.75
0.68
1.17
0.1
2.3
地理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地理
馬來半島東岸彭亨州的刁曼島海灘景色
馬來西亞與美國領土比較
馬來西亞的人口是世界第43位,領土是世界第67位,人口3,170萬,土地面積329,847平方公里[21]。
位於赤道北部,緯度介於北緯1度線與北緯8度線(有一小塊區域在1度以南),經度介於東經99度線與東經120度線之間。
馬來西亞主要由東馬及西馬(馬來西亞半島)組成,中間隔著南海。
陸地相接的鄰國有西馬北部的泰國,以及東馬的汶萊和印尼[21]。
並與南方的新加坡通過柔佛海峽相連接,領海鄰接越南[96]與菲律賓[97]。
陸地邊界現在已清楚劃定,並大略依據地理特徵來界定,其中包括玻璃市河和哥樂河(GolokRiver)。
馬來西亞也對部分南海島嶼如彈丸礁主張擁有主權,但海域疆界依然有待繼續協商[21]。
馬來西亞是唯一在亞洲大陸與馬來群島都擁有領土的國家[98],位於柔佛州南部笨珍縣的丹絨比艾是亞洲大陸的最南端[99][100]。
麻六甲海峽位於蘇門答臘與馬來西亞半島中間,是來往東西方的海運渠道[101]。
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布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21]。
西馬約佔全國陸地面積40%[98],從北到南延伸740公里,最寬的部份是322公里[102]東西海岸地區是由蒂迪旺沙山脈所區隔,[103]。
這是屬於半島中心地帶的一系列山脈的一部份[98]。
這座山脈也是馬來西亞半島某些河流的源頭,其中計有彭亨河和吉蘭丹河[104]。
圍繞西馬的海岸平原最寬達50公里(31英里),半島的海岸線長度將近1,931公里(1,200英里)[102]。
東馬位於婆羅洲,具有長達2,607公里(1,620英里)公里的海岸線[21]。
區分為海岸區域、丘陵與河谷,以及內陸山區[98]。
克洛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98],穿過沙巴中央,將它分成東西兩邊。
京那峇魯山位於這座山脈[105]。
京那峇魯山海拔4095.2公尺,是馬來西亞最高的山峰,由京那峇魯國家公園所保護,這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106]。
這些山脈的最高一層構成了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的疆界。
砂拉越具有姆祿洞穴,這是世界最大的洞穴群[98]。
馬來西亞包括許多島嶼,如檳城(Penang)、蘭卡威(Langkawi)、邦咯島(PangkorIsland)、吉膽島(PulauKetam)和東馬的納閩(Labuan)直轄區[107]。
馬來西亞靠近赤道,氣候潮濕炎熱,屬赤道多雨氣候。
每年四月至十月間吹西南季候風,十月至二月間吹東北季候風,但季風現象不顯著[102]。
由於環繞著海洋,氣溫溫和[98]。
溼度往往較高,每年平均降雨量為250公分(98英寸)[102]。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金融首都[21]與最大城市[108]。
布城是聯邦行政首都[109]。
即使聯邦政府已有許多行政與司法機構搬遷到布城(以紓解吉隆坡逐漸增加的擁擠情況),吉隆坡依然被認定為這個國家的首都,因為國會座落在此。
它也是馬來西亞主要的商業及經貿中心[110]。
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喬治市、新山、亞庇、古晉、麻六甲市、怡保、芙蓉市、亞羅士打及哥打峇魯。
經濟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經濟
雙峰塔
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與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體[111][112]。
國家透過宏觀經濟計劃,在指引經濟活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逐漸下降。
馬來西亞擁有亞洲最佳的經濟紀錄,國內生產總值從1957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長6.5%[82]。
2007年,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依據購買力平價是全球第29位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淨額在2008年是2,220億美元[113]。
2007年之後,維持5%-7%的成長率[114]。
2009的國民平均所得是14,900美元[21]。
200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3,836億美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是8,100美元[115]。
在1970年代,先前以礦產與農業為基礎的馬來西亞經濟,在馬哈地的領導下開始轉型朝向多領域的經濟。
從1980年代,工業領域已主導馬來西亞的經濟成長[116]。
高水平的投資扮演重要的角色[82]。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馬來西亞經濟的恢復比起鄰近國家更快速,而且已恢復到危機前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800美元(購買力平價)[117][118]。
經濟不平等不只存在於不同的社會階級,也存在於不同的族群之間,例如華人佔有馬來西亞70%的市場資本,即使他們的人口只佔不到全國三分之一[119]。
油棕。
種植業使得馬來西亞名列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120]
緊鄰麻六甲海峽航線所產生的國際貿易以及製造業是這個國家經濟的關鍵領域[121][122][123]。
馬來西亞是一個自然和農業資源的出口國,最值錢的出口物資是石油[82]。
有一段時間,它是世界上的錫[124]、橡膠和棕櫚油的最大生產國。
製造業對國家經濟有很大的影響[125],雖然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已逐漸遠離製造業[126]。
為了使經濟多樣化,並使馬來西亞的經濟減少對於出口貨物的依賴,政府正推動馬來西亞的旅遊業。
因此,旅遊業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但它正受到成長中的工業經濟所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污染以及森林砍伐所威脅[127]。
大馬已發展成為伊斯蘭銀行的一處中心,而且該國在伊斯蘭銀行擁有最多的女性勞工[128]。
知識經濟服務也正在擴張[126]。
基礎建設編輯
南北大道是一條貫穿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的高速公路
參見:馬來西亞交通
馬來西亞是亞洲基礎建設較發達的國家之一[129]。
該國的電信網路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有470萬固網用戶,超過三千萬的手機門號[130][131]。
馬來西亞具有七座國際港口,其中最大的港口為位於雪蘭莪巴生市的巴生港,其他主要港口有柔佛依斯干達公主城的丹絨柏勒巴斯港、檳城港、關丹港,中國港和TNB。
Tnbmakanduitdantiduk馬來西亞境內共有約莫兩百座工業區[132]。
全國有超過95%的人民可享用乾淨水源。
在殖民時期,發展工作集中在大城以及某些有安全顧慮的區域。
雖然鄉村地區一直是重大發展的焦點,但是鄉村依然落後,例如馬來西亞半島的東海岸[133]。
電訊網路即使在都市區域相當龐大,但是鄉村居民很少有機會受惠,國內主要的電訊公司為國營的馬電訊,其他公司如明訊、數碼網絡、UMobile等也提供網際網路服務[130]。
2017年,馬來西亞政府提升固定寬頻的網速,到了2018年,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4G/LTE)在國內的覆蓋率別達94.7%及79.7%;高速寬頻(HSBB)的涵蓋範圍也從2015年的350萬棟建築物增加至2018年的550萬棟,在世界網速排名榜上升至全球排名第28名。
為了滿足對寬帶網日益增長的需求,網際網路數字用戶線路,網際網路協議,虛擬私人網絡以及異步傳輸模式等媒體和技術都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
[134]馬來西亞也在2021年12月由馬來西亞國家數字有限公司(DNB)正式開跑5G數據網絡服務,目前服務覆蓋範疇包括布城、賽城及吉隆坡部分地區,期望在2024年馬來西亞國內的5G網絡可覆蓋全國80%的人口。
馬來西亞的公路網涵蓋98,721公里(61,342英里),並包括長達1,821公里(1,132英里)的高速公路和大道[21]。
該國最長的高速公路是南北大道,全長約800公里(497英里),介於泰國邊界與新柔長堤之間。
其他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橫跨檳威海峽的檳威大橋和二橋(東南亞最長的跨海橋梁),東海岸的東海岸大道、巴生谷地區的新巴生河流域大道、白蒲大道和柔佛新山市的東疏大道和馬新第二通道高速公路。
相較於西馬,東馬的公路系統較不發達,品質也較差[135],目前泛婆羅洲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中,全程將不收費。
馬來西亞境內共有118座機場,其中38座鋪設硬面跑道,主要的國際機場位於吉隆坡-雪邦、檳城、亞庇、古晉和新山-士乃。
馬來西亞的國家航空公司是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提供國際與國內航班,此外有兩家馬來西亞被私營化的航空公司,即亞洲航空和飛螢航空。
鐵路系統由國營的馬來亞鐵道所擁有,總長1,849公里(1,149英里)[21]。
鐵路線分布於西海岸以及東海岸內陸地區,而巴東勿剎站(臨近泰國)至金馬士站的鐵路均已複線電氣化,並備有電動列車川行。
位於東馬的沙巴設有一條蒸汽式鐵路,從丹南至該州首府亞庇,而砂拉越則沒有鐵路。
吉隆坡是目前該國唯一設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系統綜合了各種交通載具如、通勤列車、輕快鐵、單軌鐵路、捷運和快捷巴士等城市軌道交通,位於十五碑的吉隆坡中央車站是該國最大的火車站和公交樞紐,備有通往吉隆坡國際機場(機場快鐵)和梳邦機場(天空花園線)的機場鐵路服務。
[136]此外,喬治市、新山和古晉也有意建造城軌系統,其中新山將會設有以快捷巴士為主的公交系統,並有一條地鐵線通往新加坡;喬治市和古晉則有待中央政府審核。
馬來西亞也將會設立高速鐵路,唯這項計劃和經過東海岸海岸的鐵路計劃因政權輪替後被中央政府檢討後縮小規模。
傳統上,馬來西亞的能源生產主要依靠煤炭、石油與天然氣[137]。
該國目前具有13GW的發電能力[138]。
然而,馬來西亞的天然氣儲量只剩下33年,石油儲量只剩下19年。
為因應這個情況,馬來西亞政府正致力於可再生能源[137]目前的發電量有16%來自水力發電,其餘84%來自火力發電。
[138]。
石油及天然氣工業目前由國營石油公司國油所掌控[139],而且整個能源部門由馬來西亞能源委員會(英語:EnergyCommissionofMalaysia)所管理,這是依據2001年能源委員會法所成立,掌管半島及沙巴的能源[140]。
馬來西亞全國共有1486所警察局單位、以及316所消防局、406所公私立醫院和3,224所公立診所[141]。
人口編輯
馬來西亞土著佔69.8%,華人占22.4%,印度人佔6.8%,其他佔1.0%[142]。
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文化(習慣法)的穆斯林。
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
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原住民,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
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三分之二[21]。
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在那裡他們被統稱為「半島原住民」[143]。
關於誰能獲得原住民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144]。
馬來西亞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華人在節育、移民、經濟因素等原因的影響下而造成華人所佔人口比例逐漸下降。
歷史上,華人是經濟和商業方面佔主導地位的社群,佔檳城、怡保、吉隆坡、詩巫、芙蓉及新山大多數人口,而怡保及檳城也保留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
印度人在19世紀初開始遷移到現在的馬來西亞[145]。
印度人社群大部分為坦米爾人,其他還有錫克人,以及同當地馬來人的混血後代仄迪人[146]。
許多歐洲人與中東人分別透過通婚進入基督教與穆斯林社群。
大多數亞歐混血馬來西亞人的祖先追溯到英國、荷蘭或葡萄牙殖民者。
馬來西亞公民權大多是依據屬地主義而授予[147]。
基於移民法令,在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和砂拉越兩州的公民權有別於馬來亞半島。
每位公民滿12歲時,發給一張生物識別智能晶片身份證,稱為大馬卡,必須隨時攜帶[148]。
馬來西亞的預期壽命為75.1歲,女性比男性略高。
只有6.5%的人口在65歲以上,約23.8%是15歲以下[21]。
在這個國家東西兩半的人口分佈極不平衡。
人口集中在馬來亞半島[149],而全國人口已於2014年突破3,000萬,其中就有2,000萬居住在半島[82],和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1]。
由於勞力密集產業的興起[150],全國估計有300多萬外籍勞工,約占國家人口的10%[151]。
根據沙巴的非政府組織,在沙巴超過300萬的人口當中,有200萬人是非法移民[152]。
此外,根據美國難民與移民署公佈的《2008年世界難民調查》,馬來西亞所承擔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約155,700人。
其中約有70,500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來自菲律賓,69,700名來自緬甸,21,800名來自印尼[153]。
閱論編馬來西亞最大城市與城鎮排名馬來西亞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
排名
城市與城鎮名稱
州屬
人口
排名
城市與城鎮名稱
州屬
人口
吉隆坡 威省
1
吉隆坡
聯邦直轄區
1,588,750
11
依斯干達公主城
柔佛
529,074
加影 巴生
2
威省
檳城
818,197
12
芙蓉
森美蘭
515,490
3
加影
雪蘭莪
795,522
13
新山
柔佛
497,067
4
巴生
雪蘭莪
744,062
14
麻六甲市
麻六甲
484,855
5
梳邦再也
雪蘭莪
708,296
15
安邦再也
雪蘭莪
468,961
6
喬治市
檳城
708,127
16
亞庇
沙巴
452,058
7
怡保
霹靂
657,892
17
雙溪大年
吉打
443,488
8
八打靈再也
雪蘭莪
613,977
18
關丹
彭亨
427,515
9
士拉央
雪蘭莪
542,409
19
亞羅士打
吉打
405,523
10
莎阿南
雪蘭莪
541,306
20
斗湖
沙巴
397,673
宗教編輯
馬來西亞宗教宗教
百分比
遜尼派伊斯蘭教
61.3%
佛教
19.8%
基督宗教
9.2%
印度教
6.3%
華人民間宗教
1.3%
宗教不明
1.0%
無宗教
0.7%
其他宗教
0.4%
主條目:馬來西亞宗教
原位於吉蘭丹道北的甘榜勞勿清真寺,是馬來西亞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年代追溯到18世紀早期
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規定伊斯蘭教(回教)遜尼派為國教。
根據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數據,約61.3%的人口信奉回教[154];19.8%人口為佛教徒;9.1%基督徒6.3%人為印度教徒;1.3%人為儒家、道教和其它傳統的華人民間宗信仰追隨者。
其它則是包括幾種信仰,包括泛靈論、民間宗教和錫克教;而1.1%的人沒有任何宗教或沒有提供任何訊息[21][155]。
依據馬來西亞憲法第160條,所有的馬來人被認定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156]。
2010年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華人人口當中,83.6%登記為佛教徒,接下來是基督宗教(11.1%),道教還有其他華人民間信仰則是(3.4%)。
在某些區域例如檳城,也有較小規模的伊斯蘭教社群。
大部份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86.2%),接下來是基督宗教(6.0%)、伊斯蘭教(4.1%,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人一般被稱為為「mamak」)等等。
在非馬來的原住民社群中,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46.5%)和基督教(40.4%),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有4%,道教和其他華人民間宗教有3.9%等。
[157]回教徒在宗教事務方面,必須遵守伊斯蘭法庭的各項決定。
伊斯蘭教法官將按照沙斐儀派的法律學派,這是馬來西亞主要的麥茲海布[158]。
伊斯蘭法庭的司法管轄權只限於穆斯林事務,如婚姻、繼承、離婚、叛教、改宗和監護權等。
伊斯蘭法庭具有類似於馬來西亞法院的層次結構,但它並不管轄其他刑事或民事罪行。
儘管民事法院(包括聯邦法院)是此地最高層級的法律機構,但它們並不審理有關伊斯蘭習俗的事項[159]。
語言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語言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準化的馬來語[160]。
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但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後,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161]。
即便如此,馬來西亞依舊是英語世界國家。
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非常活躍的第二語言,而且在部分的公立學校,英語被使用為數學、科學、理科系和資訊科技系項目(數理)的教學語言。
在2017年馬來西亞教育部的新課綱開始,中學中一的數學和科學被改為以國語教學,中學理科系的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資訊科技系的電腦科學等依舊繼續以英語教學[162][163]。
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這個名稱除在教育有關的討論外,很少在正式場合使用。
在企業也廣泛使用馬來西亞英語,以及大馬式英語(Manglish),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及淡彌爾語的影響。
政府不鼓勵馬來語的錯誤使用,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164][165]。
馬來西亞亦有設華文學校,即課堂除以馬來語及英語教學之外亦會以中文(主要為華語)作爲教學語言,主要為當地華人而設。
在馬來西亞存在許多其他語言,其中包括有137種語言的使用者[166]。
西馬包括41種語言[167]。
東馬的原住民部族有自己的語言,這與馬來語有關,但容易區別。
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語言是伊班話,而在沙巴原住民則是說杜順語言(英語:Dusuniclanguages)[168]。
與鄰國新加坡不同,馬來西亞政府並沒有限制當地華人使用方言。
馬來西亞華人多講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漢語,較常見的包括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粵語、客家話、海南話、潮州話和福州話(閩東語南片),以及1980年代後馬來西亞華社受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影響而推廣的華語。
坦米爾語主要由坦米爾人所使用,佔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多數。
馬來西亞坦米爾語是一個顯著的方言,不同於在印度坦米爾語,加進許多來自馬來語的詞彙。
其他南亞語言以及泰語也廣泛使用於馬來西亞[21]。
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具有高加索人種祖源,並說著克里奧爾語,例如以葡萄牙語為基礎的麻六甲克里奧爾語(英語:Portuguese-basedcreolelanguages#SoutheastAsia)[169],以及西班牙語為基礎的查瓦卡諾語[170]。
教育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教育
馬來西亞非常注重國民教育。
教育屬於聯邦政府管轄範圍[171]。
國家政府設計的教育系統包括非強制性的幼兒園教育,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以及五年強制性的中學教育。
根據馬來西亞法律,如家長不讓子女接受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可能會被教育部以虐待兒童罪名提告[來源請求]。
截止2019年,馬來西亞境內一共有7,773所公立小學和2,438所公立中學[141]。
國立的小學分為兩種,即國民型小學與國民小學[172]。
國民型小學(馬來語:SekolahJenisKebangsaan)又分為國民型華文小學與國民型坦米爾文小學。
這兩種小學分別採用中文或坦米爾文為教學媒介語。
除了英語之外,國民小學(馬來語:SekolahKebangsaan)所有的科目都使用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
馬來西亞也有一些私立的小學,為數不多,但近幾年呈現增長趨勢[173]。
小學實行六年學制。
小學生在晉升中學之前,必需在第六年須參加小六鑑定考試。
馬來西亞教育部為了加強學生們的高層次思維技能(簡稱KBAT),也多番改進此考試格式。
在小六檢定考試中,馬來語不及格的考生在升上中學時需先就讀為期一年的中學預備班[174]。
(此鑑定考試已在2020年廢除)
中學(馬來語:SekolahMenengah)教育為期5年。
國民中學(馬來語:SekolahMenengahKebangsaan,簡稱國中或「SMK」)使用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但馬來文以外的其他語言除外。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還有81所國民型華文中學(馬來語:SekolahMenengahJenisKebangsaan,簡稱華中或「SMJK」),亦稱改制中學。
這類中學的學生大多數為國民型華小的畢業生,因此大部分學生來源為華裔。
華中在辦學上與國中存在差異,其中華中明文規定校長一職需由華裔出任,而大多數華中的每星期華文課節數皆位於160-200分鐘。
在一些華裔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地區,例如檳城,有些華中的每星期華文課節數甚至高達270-300分鐘[175]。
相比之下,大多數國中皆沒有教授華文課,如有則大多數安排在課餘時間,選擇報考華文的學生必須在放學後留堂上華文課。
然而,少數華裔人數較多的國中會將華文課排入正課時間表內,但節數只有120分鐘。
在中三時,學生將報考初中檢定考試(馬來語:PenilaianMenengahRendah,簡稱「PMR」)。
不過,這項考試已在2014年廢除,改為沒有選填題的中三評估(馬來語:PentaksiranTingkatan3,簡稱「PT3」)。
此後中學生會在中五時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馬來語:SijilPelajaranMalaysia,簡稱「SPM」)考試。
這相當於先前英國殖民時代的普通或'O'級考試('O'level)。
政府已決定放棄使用英語進行數理科教學,從2012年開始恢復為馬來語,惟考試時學生仍可使用英文作答數理科試卷。
[176]。
然而,仍有部分中學,包括所有國民型華文中學仍在中小學雙語教學課程計劃(「DLP」)下使用英語教導數理科。
[177]。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也有大約60間的華文獨立中學,主要由華人贊助維持創辦的,如新山寬柔中學與居鑾中華中學。
獨中的運作是由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和華校教師會總會(合稱董教總)負責,也就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在引進大學預科班制度之前,想要進入政府公立大學的學生,必須完成額外的18個月中學中六教育,並參加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文憑考試(「STPM」),相當於英國的高級或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178]。
1999年,政府開始引進大學預科班(馬來語:KolejMatrikulasi)課程,使之成為中六以外的另一個選項。
在大學預科班修完為期10個月課程的學生,即可報讀本地大學。
然而,大學預科班僅保留10%的名額給非土著學生[179]。
馬來西亞政府提供的小學與中學教育皆免費。
2003年、2004年教育經費開支約190.33億令吉和215.17億令吉,2005年教育經費預算為231.1億令吉。
2003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95%。
每18名小學生一名教師,每16名中學生一名教師。
全國有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等20所國立高等院校,近年來私立高等院校(例:拉曼大學和拉曼大學學院等)的發展蓬勃,擁有包括6所外國大學分校在內的私立高校662間。
2003年在校大學生29.05萬人。
全國共有470多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30萬冊。
體育編輯
馬來西亞在各種體育賽事中的成績都不俗。
在東南亞運動會1989,2009和2011年,馬來西亞足球隊奪得「金牌之母」。
馬來西亞也是2001年東南亞運動會的總冠軍。
馬來西亞也在2010年亞洲運動會得到9枚金牌。
在大英國協運動會曾有全場第四名和12面金牌,10面銀牌和13銅牌的佳績。
馬來西亞也在湯姆斯杯奪得5次冠軍(分別是1949年湯姆斯盃,1952年湯姆斯盃,1955年湯姆斯盃,1967年湯姆斯盃和1992年湯姆斯盃)。
馬來西亞也在全英羽毛球公開錦標賽男子單打奪得15次冠軍(分別是1950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1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2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3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4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5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6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7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66年全英羽球錦標賽,2003年全英羽球公開錦標賽,2010年全英羽毛球超級賽,2011年全英羽毛球首要超級賽,2014年全英羽毛球首要超級賽,2017年全英羽毛球首要超級賽和2021年全英羽毛球公開賽)。
也曾奪得10次男子雙打冠軍(分別是1949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1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2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3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4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7年全英羽球錦標賽(混合國家),1959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65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66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71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82年全英羽球公開錦標賽和2007年全英羽毛球超級賽)。
也在1975年世界盃曲棍球賽奪得殿軍。
馬來西亞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表現最好的項目是田徑,羽毛球,足球,跳水及自行車。
但馬來西亞並未獲得任何金牌。
在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一面銅牌,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了一個銀牌和一個銅牌。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則拿了一枚銀牌。
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拿了一面銀牌和一面銅牌。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馬來西亞的最好成績,共計四面銀牌和一面銅牌。
202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則奪得了一面銀牌和一面銅牌。
馬來西亞也在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奪得2面金牌和3面銅牌。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也培養了許多運動健將,在羽球方面就有李宗偉,李梓嘉,謝定峰,蘇偉譯等一眾名將。
游泳健將則有潘德里拉,張俊虹,沈威勝等人,自行車方面有穆罕默德·阿濟茲祖·哈斯尼·阿旺,伍安臨,法特哈·慕斯達法等好手。
保齡球則有祖爾馬茲蘭·祖爾基夫利,洪顯龍,謝美蘭等選手,壁球也有妮科爾·戴維,劉薇雯,OngBengHee等各位健將。
衛生保健編輯
馬來西亞政府十分重視公共衛生保健的擴張和發展,投入了1%的政府預算用於這個社會部門的發展。
此外,馬來西亞的醫保也被譽為全球最好的醫保政策,馬來西亞國民在前往公立醫院或診所看門診也只需要繳付1令吉(相等於0.35美元)的象徵性收費,且藥物也不另外收費。
政府也試圖將這個國家提升為區域和國際的衛生保健中心[180]。
馬來西亞的新生兒死亡率在2005年為千分之10,非常接近美國和西歐的水準。
在2008年,馬來西亞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為74歲[181]。
馬來西亞衛生的主要問題是許多鄉村地區仍欠缺醫療中心,而政府試圖藉由發展並擴充一套遠距初級保健體系來解決這個問題[182]。
另一個問題是醫師過度開立處方藥物,雖然這個問題逐漸獲得改善[183]。
18歲及以上國民歷年三高肥胖比例編輯
下表參考來源[184][185]:
年份
高膽固醇發生率(%)
高血壓發生率(%)
高血糖發生率(%)
超重與肥胖發生率(%)
1996
/
/
/
21.1
2006
20.7—28.2(≥30歲,下同)
32.2—47.0(≥30歲,下同)
11.6—14.9(≥39歲,下同)
43.1
2011
35.1—43.9
32.7—43.5
15.2—20.8
44.5
2015
47.7960萬人—56.8
30.3610萬人—39.8
17.5350萬人—22.5
47.7960萬人*17.7330萬人肥胖*30560萬人超重變化率
2006至2015年
1996至2015年
≥18歲▲130%≥30歲▲101%
≥18歲▼6%≥30歲▼15%
≥18歲▲51%≥39歲▲48%
≥18歲▲126%
備註
*女性達52.5%,而男性則有43.5%
*鄉區居民為33.5%,城市居民則有29.3%*男性發病率達30.8%,女性則是29.7%
*三大種族依序為印裔22.1%、巫裔14.6%及華裔12%*女性18.3%發生率則比男性16.7%多
*女性較易肥胖即20.6%,男性只有14.9%*男性較易超重達31.6%,女性則有28.3%*肥胖與超重率中以布城人民達62.8%為榜首,爾後為麻六甲53.7%及玻璃市52.5%。
2014年國民主要死因編輯
下表參考來源[186]
序號
死因
百分比
人數
1
心臟病
13.5%
10,432
2
肺炎
12%
9,250
3
腦血管疾病
7.1%
5,474
4
敗血症
6.1%
4,698
5
交通意外
5.6%
4,304
6
氣管、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
2.3%
1,741
7
肝臟疾病
1.8%
1,395
8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6%
1,219
9
夭折
1.6%
1,219
10
乳腺惡性腫瘤
1.4%
1,061
其他
47.3%
36,572
總計
100%
77,365
文化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文化
在吉隆坡,廚師正在製作印度煎餅,這種煎餅混合著雞蛋、小肉片和洋蔥
布城的一所清真寺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語言的社會。
最早的文化源自於當地的原住民部族,隨後馬來人搬到這裡。
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實質影響力,可追溯到外國貿易開始活躍於這個區域之時。
對於馬來西亞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與英國文化。
由於政府的政治結構,再加上社會契約的理論,對於少數族群產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187]。
1971年,政府創立一套「國家文化政策」。
這項政策明確界定了馬來西亞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馬來西亞土著的文化,它可能包括來自其他文化的適當元素,而且伊斯蘭教必須在馬來西亞文化扮演重要角色[188]。
這套政策也提升了馬來語言優於其他語言的地位[189]。
政府對於文化的干預,導致非馬來人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減損。
華人與印度人的社團組織都向政府提交備忘錄,指責政府制訂一個不民主的文化政策[188]。
馬來西亞與鄰國存在著一些文化爭端,尤其是印尼。
這兩個國家共同具有類似的文化資產,分享許多傳統,甚至馬來語與印尼語。
然而在某些事情上常發生爭執,從烹飪菜餚到馬來西亞國歌。
印尼對於保護本國的文化遺產,抱有強烈的感情[190]。
馬來西亞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已召開會議,化解一些由於重疊文化而產生的緊張局勢[191]。
馬來西亞倒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在那裡大多數人認識到,有許多文化價值是共享的[190]。
藝術音樂編輯
馬來西亞傳統藝術,主要是集中在雕刻、編織、銀器[192]。
傳統藝術的範圍從農村的手工編籃到馬來宮廷的銀器。
常見的藝術品裝飾包括馬來短劍、檳榔套,蠟染編織。
東馬土著最廣為人知的是木製面具[98]。
每個族群都具有不同的表演藝術,它們之間幾乎沒有重疊。
不過,馬來藝術確實顯示出北印度的影響,這是由於印度的歷史影響[193]。
馬來傳統音樂和表演藝術似乎起源於吉蘭丹-北大年地區,具有來自印度、中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影響。
音樂的基礎是打擊樂器[193],最重要的是Kendang(英語:Kendang)(一種鼓)。
至少有14種傳統鼓[194]。
鼓等傳統打擊樂器,而且往往由天然材料製成[194]。
音樂在傳統上用來講故事、慶祝生命週期事件以及某些場合,例如一場豐收[193]。
曾經被用來長途通信[194]。
在東馬來西亞,以鑼為基礎的音樂團體,如阿貢和kulintang(英語:kulintang)常用於儀式,如葬禮和婚禮[195]。
這些樂團也常見於鄰近地區,如在菲律賓南部、印尼蓋瑞曼丹和文萊[195]。
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有一個明顯受阿拉伯和波斯影響的藝術表演,如扎賓(Zapin)與Hamdolok,樂器如Gambus和Samrah[196]。
文學編輯
馬來西亞有堅強的口語傳統,自從書寫文字到來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續到今天。
每個馬來蘇丹國建立了自己的文學傳統,受到先前存在的口語故事以及連同伊斯蘭傳入的故事所影響。
華人與印度文學隨著他們的人口在馬來西亞的增加而逐漸變得常見,而且從19世紀開始,開始由華文或印度文產生本地作品[197],英文也成為常見的文學語言[98]。
印刷機的出現是一個關鍵,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文學作品,先前文學作品都是手抄本,有錢人才買得起[198]。
然而,在懂得英文的馬來皇族,以及只能夠讀馬來文的中低階層之間依然有一條界線[98]。
1971年,政府採取步驟,界定了不同語言文學。
以馬來文書寫的文學作品稱為「馬來西亞民族文學」(nationalliteratureofMalaysia),以其他土著語言寫成的文學稱為「區域文學」(regionalliterature),而採用其他語言的文學稱為「地方文學」(sectionalliterature)[189]。
馬來詩高度發達,並採用多種形式。
Hikayat的形式很受歡迎,pantun的形式已從馬來語傳到其他語言[197]。
最早的馬來文學是以爪夷文寫成。
已知最早的馬來書寫作品是登嘉樓石碑(英語:TerengganuInscriptionStone),在1303年雕成[98]。
比較有名的作品是《馬來紀年》(MalayAnnals,馬來文稱為Sulalatusal-Salatin或SejarahMelayu)。
它最早的記錄是在15世紀,雖然自那時以來歷經多次編輯。
漢都亞是另一個經典故事,依據當時發生的事情所書寫。
這兩本書都被提名為世界遺產項目,列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計劃之下[197]。
直到19世紀,馬來西亞文學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皇室的故事。
在此之後,它擴大到其他領域[198]。
美食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料理
馬來西亞的美食反映著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份[199]。
來自該國境內和周邊地區的許多文化,對於美食有著極大影響。
大部分的影響力來自馬來人、華人、印度、泰國、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文化[98],大多由於這個國家位於古代香料貿易路線上[200]。
馬來西亞美食和新加坡與文萊相似[201],而且相似於菲律賓美食[98]。
新加坡以潮州及閩南人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大馬方面,則以閩南、廣東、客家人為主,甚至也有廣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較豐富,不同的州屬有不同的菜餚[201],而且在馬來西亞的食物往往有別於原產地的菜餚[146]。
有時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這個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餐廳也供應馬來菜餚[202]。
來自某個文化的食物,有時採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風格[201],這意味著雖然許多馬來西亞食物可追溯到某個特定文化,但它們已具有自己的獨特身分[200]。
米飯常見於許多菜餚之中。
也經常使用辣椒,但不見得會讓這些美食變辣[199]。
假日與節慶編輯
主條目:馬來西亞公共假期
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寺廟-檳城極樂寺燈火輝煌,迎接華人新年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組成的國家,馬來西亞人一整年慶祝許多假日和節慶活動。
有些節日是由聯邦憲報公布的公共假期,有些是由個別州屬所公布的公共假期[98]。
最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日是每年8月31日的獨立日,紀念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從英國獨立。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成立日也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日子,以紀念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成立新的一個國家(新加坡隨後於1965年退出)。
勞動節(五月一日)、最高元首誕辰日(六月第一個星期六)和各州蘇丹/最高統治者/拉惹/州元首誕辰日也是其他值得注意的日子,因為這3天是馬來西亞全國法定假期。
馬來西亞的公共假期有農曆新年、開齋節、屠妖節、聖誕節等等。
由於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三大宗教之一,因此,穆斯林的主要節日都會是公共假期,如開齋節(HariRayaPuasa或HariRayaAidilfitri)[203]、哈吉節(HariRayaAidiladha)、回曆元旦(IslamicNewYear(英語:IslamicNewYear),AwalMuharram)、可蘭經降世日和穆罕默德誕辰日。
馬來西亞華人依然保存著中華文化,大馬華人都會慶祝所有華人傳統節日包括農曆新年、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中秋節、冬至、端午節等等,但只有農曆新年被列為公共假期。
南傳佛教徒則會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盛大慶祝衛塞節。
除此之外,一些宗教節日如玉皇誕又稱天宮誕、天后誕、九皇大帝誕辰和諸神誕辰都會大肆慶祝。
大馬印度人會慶祝屠妖節這個象徵光明的節日。
而在大寶森節這個宗教儀式可看到朝聖者從全國各地聚集在黑風洞)[204]。
馬來西亞的基督教社群與全球基督教徒一樣,會慶祝聖誕節、萬聖節和復活節。
東馬人也慶祝豐收節,砂拉越稱為達雅豐收節(英語:GawaiDayak)(Gawai(英語:GawaiDayak)),沙巴則稱為卡達山豐收節[205]。
在馬來西亞其他小社群也會慶祝自己的節日,如錫克族會慶祝他們的錫克新年。
由於各宗教的曆法不同,因此有時會有兩個節日落在同一天或同一個星期的情況,而創出新的節日名詞。
例如農曆新年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恭喜Raya」[206],屠妖節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Deepa-Raya」[207]
。
然而,將兩種節日合在一起慶祝的行為遭到伊斯蘭保守派如伊斯蘭黨的譴責,他們認為這樣的慶祝方式有可能對穆斯林的信仰(Aqidah(英語:Aqidah))產生負面影響[206]。
新聞出版編輯
參見:馬來西亞報刊列表
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報紙是由私人所擁有[208]。
目前發行量最大的報章是《星洲日報》,每天平均發行量40萬份(包括夜報)。
《星洲日報》目前由世華機構控制,世華機構也同時控制在全國發行的《中國報》、《南洋商報》和《光明日報》。
由啟德行集團控制的東方日報是另一家全國都有發行的報紙,同時也擁有在砂拉越發行的《詩華日報》。
而由孫中山創辦的《光華日報》則是北馬尤其是檳城最暢銷的中文報。
在沙巴發行的報紙包括《華僑日報》、《自由日報》、《亞洲時報》和《晨報》。
而在砂拉越發行的報紙包括《國際時報》和《聯合日報》[209],其中國際時報於2018年10月16日發行50週年之際停止發行報紙,轉戰數碼新聞[210]。
《星報》(TheStar)是馬來西亞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這家報館的四成股票是由執政聯盟的馬華公會掌控。
《新海峽時報(英語:NewStraitsTimes)》(NewsStraitTime)和《馬來郵報》(TheMalayMail)是兩家由馬來西亞執政聯盟的巫統通過投資臂膀首要媒體(MediaPrima)控制的報章。
除此之外,《太陽報(英語:TheSun(Malaysia))》(TheSun)是另一家全國發行的英文報章,同時也是第一家免費英文報章[211]。
《馬來前鋒報》和《每日新聞(英語:BeritaHarian)》(BeritaHarian)是兩份發行量最大的馬來報。
《馬來前鋒報》由執政聯盟的巫統控制,唯於2018年8月20日因無力償還貸款和無法向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提供償債能力申報,而被列為PN17公司[212],2019年10月9日因無力償還債務一度宣布停業,直到隔年7月20才宣布復刊;而每日新聞則是由執政聯盟的巫統通過投資臂膀首要媒體控制。
首要媒體同時也擁有大都會日報(英語:HarianMetro)(HarianMetro)。
主要的在野黨也擁有自己的報紙,通常為月刊。
民主行動黨出版《火箭報》[213]、人民公正黨出版《公正之聲》(SuaraKeadilan)、伊斯蘭黨則出版哈拉卡(Harakah)[214]在東馬及西馬這兩半部的新聞媒體存在著區別。
在半島的媒體並不看重來自東馬的新聞,而且經常把東馬兩州視為半島的殖民地[214]。
2007年,政府機構曾對民營的電視台及廣播電台發布命令,禁止播出反對黨領袖的演講[215],這個行動受到反對黨民主行動黨所撻伐[216]。
沙巴只有一家小報受到政府控制[217]。
2011年9月15號晚上,馬來西亞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正式宣布對媒體的放寬,特別是平面華文媒體。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
馬來西亞廣播電台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坦米爾語廣播。
馬來西亞之聲電台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阿拉伯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和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
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頻道,即:TV1和TV2,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坦米爾語播放。
馬來西亞執政聯盟的巫統通過投資臂膀的首要媒體集團設有四個頻道,即:TV3、Ntv7、八度空間(8TV)和TV9。
1996年成立的Astro集團是國內主要的衛星收費電視頻道。
前怡保小姐和著名香港TVB女演員張慧儀來自馬來西亞怡保。
1995年拍攝真情時,經常在劇詞中說回大馬,實際是到馬來西亞。
註解編輯
^《1963/67年國語法令》第二條規定:「除本法規定並遵守憲法第152(1)條所載與任何其他語言和馬來西亞其他種族語言有關的保障措施外,應將本國國語用於官方用途。
」(SaveasprovidedinthisActandsubjecttothesafeguardscontainedinArticle152(1)oftheConstitutionrelatingtoanyotherlanguageandthelanguageofanyothercommunityinMalaysiathenationallanguageshallbeusedforofficialpurposes.)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152條和《1963/67年國語法令》第四至第八條的規定讓英語擁有相較與其他語言不同的特殊地位。
聯邦憲法和國語法令也規定所有成文法律必須以馬來文和英文撰寫,並允許英語可在法庭內以及議長允許下,在國會和各州立法議會中使用。
此外,英語也是砂拉越州的官方語言。
[5][6]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152條規定:「本國國語應為馬來語,並應採用國會根據法律規定的文字...」(ThenationallanguageshallbetheMalaylanguageandshallbeinsuchscriptasParliamentmaybylawprovide...)。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一條第一款:聯邦的馬來文與英文名稱為「Malaysia」[17]。
^1957年英殖民政府推動英屬馬來亞獨立。
後基於東南亞冷戰危局,為避免當地赤化,在1963年撮合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英屬婆羅洲和新加坡四地為「馬來西亞」,即「大馬來西亞計劃」。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由此而得。
大中華地區部分人士將馬來西亞簡稱爲「馬來」或「馬拉」,然此稱謂在馬來西亞國內指稱該國第一大族群馬來人,而非國名縮寫。
馬來西亞人是指有馬來西亞國籍的人,馬來西亞國內普遍將之縮寫為「大馬人」,而非指代種族的「馬來人」或「馬拉人」。
^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一章第三條第一款。
^儘管馬來西亞是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但聯邦政府長期只慶祝獨立日,導致沙巴和砂拉越感到被忽略。
直到2009年10月19日,時任首相納吉宣布,次年起9月16日為全國公共假日。
[52]
^最高元首必須依照首相的建議行使職權。
參考文獻編輯
^馬來西亞國旗與國徽.馬來西亞政府.[2010-10-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NationalLanguageAct1963/67.Article2, Act No.32 of 1971(PDF)(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tionalLanguageAct1963/67.Article4to8, Act No.32 of 1971(PDF)(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04.1FederalConstitutionofMalaysia.Article152, Act of (PDF)(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nglishalwaysofficiallanguageofSarawak’.TheBorneoPost.2015-11-28[2020-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AbangJohari:WewillcontinuepolicyofEnglishasofficiallanguage.TheStar.2017-01-22[2020-1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DemographicStatisticsSecondQuarter2021,Malaysia.DepartmentofStatistics,FederalGovernmentofMalaysia.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統計局.[20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Mackay,Derek.EasternCustoms:TheCustomsServiceinBritishMalayaandtheOpiumTrade.TheRadcliffePress.2005:240–[2016-10-09].ISBN 978-1-85043-844-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6).
^9.09.1(英文)TheUKStatuteLawDatabase:FederationofMalayaIndependenceAct1957(c.60)Archive-It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10-10
^马来西亚人口数据.[2011-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查莫羅語).
^11.011.1官方人口時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大马总人口3230万华裔占22.9%.中國報ChinaPress.2022-01-17[2022-01-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馬來西亞中文). 引文格式1維護:未識別語文類型(link)
^13.013.113.213.3Malaysia.WorldEconomicOutlookDatabase.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April2022[2022-05-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英語).
^GiniIndex.WorldBank.[2019-03-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3).
^HumanDevelopmentReport2019(PDF).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2019-12-21].(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0-06-22).
^为宗教活动铤而走险什叶派艰难维护信仰.透視大馬.[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17.017.1《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一章
^(英文)OneWorldNationsOnline.Malaysia-CountryProfile-FederationofMalaysia.www.nationsonline.org.unknown[2015-12-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符懋濂.关于“州府仔”及其它.符懋濂的個人空間.隨筆南洋網.2013年7月25日[2015年7月17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0日).
^Malaysia-TheWorldFactbook.2022-07-13[2022-07-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8).
^21.0021.0121.0221.0321.0421.0521.0621.0721.0821.0921.1021.1121.1221.1321.14CIA.TheWorldFactBook:Malay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2006-12-09.
^FederalConstitutionofMalaysia.pdf(PDF).[2016-12-25].(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6-11-19).
^Article33.ConstitutionofMalaysia.
^Article43.ConstitutionofMalaysia.
^國際貿易協會聯盟.馬來西亞基本信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07年12月7日.
^GovindChandraPande.India'sInteractionwithSoutheastAsia:HistoryofScience,PhilosophyandCultureinIndianCivilization,Vol.1,Part3.MunshiramManoharlal.2005:266.ISBN 978-8187586241.
^LallanjiGopal.TheeconomiclifeofnorthernIndia:c.A.D.700-1200.MotilalBanarsidass.2000:139.ISBN 9788120803022.
^D.C.Ahir.APanoramaofIndianBuddhism:SelectionsfromtheMahaBodhijournal,1892-1992.SriSatguruPublications.1995:612.ISBN 8170304628.
^RadhakamalMukerjee.ThecultureandartofIndia.CoronetBooksInc.1984:212.ISBN 9788121501149.
^HimansuBhusanSarkar.SomecontributionsofIndiatotheancientcivilisationofIndonesiaandMalaysia.Calcutta:PunthiPustak.1970:8.
^OriginsoftheWord'Melayu'.Sabrizain.org.[2010-09-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2).
^Earl,GeorgeS.W.OnTheLeadingCharacteristicsofthePapuan,AustralianandMalay-PolynesianNations.JournaloftheIndianArchipelagoandEasternAsia(JIAEA).1850:119.
^MichaelJohnMontesano,PatrickJory.ThaisouthandMalaynorth:ethnicinteractionsonthepluralPeninsula.Singapor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Press.2008:1–5.ISBN 978-9971-69-411-1. GoogleBookslin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NewStudent'sReferenceWork.1914.
^(英文)UnitedNations—TreatyNo.8029betweenPHILIPPINES,FEDERATIONOFMALAYAandINDONESIA(31JULY196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UnitedNationsTreatySeriesNo.8809,agreementrelatingtotheimplementationoftheManilaAcco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atesofMalaysia.Statoids(AdministrativeDivisionsofCountries).[2010-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6-14).
^Malaysia —History.EncyclopediaoftheNations.[2010-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6).
^Sakai,Manako.RevivingMalayConnectionsinSoutheastAsia.
^Suarez,Thomas.EarlyMappingofSoutheastAsia,pp.46–47.
^ProfessorDato'DrNikHassanShuhaimibinNikAbdulRahman.TheEncyclopediaofMalaysia :EarlyHistory.[2010-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6).
^ASEANMember:Malay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29May2008.
^43.043.1HistoryofMalaysia.123independenceday.com.[2010-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2).
^Kent,Jonathan.Chinesediaspora:Malaysia.BBCNews.2005-03-03[2010-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26).
^YouMustVisitThesePlacestoRelivetheHistory.[2010-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TheMapRoom:SouthEastAsia:Malaya.BritishEmpire.[2010-09-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06).
^BCLim.HistoryofMalaya,Malaysiabymymalaysiabooks.Mymalaysiabooks.com.[2010-09-2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8).
^WhiteRajah:adynasticintrigue-GoogleBooks.Google.com.1902-08-16[2010-09-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5).
^MahathirbinMohamad."OurRegion,Ourselv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imeAsia,HongKong,31May1999.
^"Malaya:TokenCitizensh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Time,NewYork,19May1952.
^
馬來西亞政府(英文)馬來西亞統計局(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myGovernmentPorta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來西亞政府網上入口
(英文)Bernama-馬來西亞國家新聞機構
(英文)TourismMalay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來西亞旅遊局入口
(英文)VirtualMalay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來西亞官方觀光局入口
(英文)馬來西亞首相署
(英文)RadioTelevisyenMalay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營電視網路
(英文)馬來西亞外部貿易發展參事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中小企業發展法人參事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馬來西亞教育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網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網站
馬來西亞2009華語國際學術研討會
馬來西亞華文字典地圖 維基媒體的馬來西亞地圖集
OpenStreetMap上有關馬來西亞的地理資訊
於WikiMapia的馬來西亞衛星空照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概觀與資料大英百科全書裡的馬來西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裡的馬來西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其他 維基導遊上有關馬來西亞的旅行指南
(中文)維客旅行上的馬來西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MalaysiaGuid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寂寞星球出版社裡的馬來西亞旅遊指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開放式目錄裡的馬來西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參見編輯
馬來西亞主題
東南亞主題
馬來西亞交通
馬來西亞軍隊
馬來西亞外交
馬來西亞經濟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马来西亚&oldid=73663389」
延伸文章資訊
- 1駐馬來西亞代表處僑務組– 各地僑情簡介
地理面積: ... 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馬國總人口約為3,265萬人,其中公民人數約2,996萬人,華裔公民總人口約671萬人,佔全國公民 ...
- 2馬來西亞面積是陝西省1.6倍,人口是陝西省84%,經濟呢?
如果把馬來西亞與我國陝西省對比的話,陝西省總面積205600平方公里,馬來西亞的國土面積是陝西省的1.6倍;馬來西亞人口數量為3270萬人,人口規模略低於秘魯、安哥拉,略高 ...
- 3馬來西亞面積、印尼人口、泰國人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马来西亚有多大面积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345平方公里。 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中国南海分成马来西亚半岛(半岛... 2019-11- ...
- 4馬來西亞
總面積為329,589平方公里。可分為兩部份:(一)馬來西亞半島(在亞洲大陸的最南端)。(二)東馬來西亞的沙巴與砂勞越(在婆羅州島北部)。人口總數為21,376,066萬人(1999 ...
- 5馬來西亞有多大面積,馬來西亞國土面積多大人口多少 - 優幫助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人口數量31187265,2016年統計的資料。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馬內來西亞被容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