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牙周炎(英語:Periodontitis)是影響牙周組織(英语:Periodontium)的發炎性疾病,一般為牙周病原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症,少數是非細菌性發炎(糖尿病、白血病、藥物 ... 牙周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维基百科中的醫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

Periodontaldisease类型牙周病理學[*]肇因Actinobacillusactinomycetemcomitans[*],普氏菌[*],Peptostreptococcusmicros[*],囓蝕艾肯氏菌,Tannerellaforsythia[*],Treponemadenticola[*],Fusobacteriumnucleatum[*],中间普雷沃菌[*],Prevotellanigrescens[*],Parvimonasmicra[*],Campylobactergracilis[*],Campylobacterrectus[*],Eubacteriumnodatum[*],Campylobacterconcisus[*],EnterococcusfaecalisV583[*],吸煙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牙周病學、​牙醫學ICD-10K05.4DiseasesDB29362MedlinePlus001059[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牙周炎(英語:Periodontitis)是影響牙周組織(英语:Periodontium)的發炎性疾病[1],一般為牙周病原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症,少數是非細菌性發炎(糖尿病、白血病、藥物導致)。

牙周炎是最常見的一種牙周病(英語:Periodontaldisease),後者尚包括牙周膿瘍、牙周壞死、牙周畸形等不同疾病。

[2] 牙周病早期常為牙齦炎,可使牙齦腫痛並可能出血[1];嚴重則形成牙周炎,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而使牙齦與牙齒分離、牙齿逐渐松动或掉落[1]。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A:慢性牙周病患的牙齿有牙结石、牙龈退缩、附连丧失B:此臼齿因疾病后期而拔除 附连丧失的测量。

1:总附连丧失(临床附连丧失)是2:牙龈退缩加上3:探诊深度 目录 1病因 2症狀 3预防 4治疗 5牙周炎與吸菸 6相关疾病 7參見 8參考 9外部連結 病因[编辑] 牙周炎是一种破坏性疾病,由積聚在牙齦及其附近牙面、齿颈缘的牙菌斑内细菌所分泌的毒素令牙周組織發炎所致[3]。

常見的牙周病菌種是伴放線聚集桿菌(Aggregatibacteractinomycetemcomitans)和牙齦卟啉單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它们的毒素使宿主释放IL-1β,IL-6,TNF-α,PGE2等细胞激素,导致结缔组织分解、牙槽骨破坏吸收。

[4] 除了微生物因素,另有环境因素(口腔清洁、菸及槟榔、食物硬度)、宿主因素(年龄、压力、免疫力、内科疾病、磨牙症、咬牙癖)、咬合因素(咬合不正、外伤性咬合)均会影响牙周炎、牙周病的形成。

症狀[编辑] 牙周炎早期一般並無任何症狀,可能會出現牙齦紅腫、牙齒對冷熱敏感、口臭,刷牙時可能會有牙肉出血的現象[5]。

到了病情嚴重時,會出現牙齒鬆動、牙縫增闊、牙齦萎縮、牙齒外觀變長,到最後更可能整顆牙齒鬆脫,嚴重影響口腔咀嚼功能。

牙周炎一般呈現出:大臼齒比前齒嚴重、舌側比唇頰側嚴重、下頜門牙牙結石最多、上頜大臼齒牙周囊袋最多;此外唾腺管出口附近,如下颌前齿舌侧面、上颌第一大臼齿颊侧面,也是牙周炎好发处。

预防[编辑] 三三原則: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3次,每次3分钟 饭后、睡前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 对不易去除的食物碎屑、软垢及菌斑,用牙線、牙線棒或細毛牙刷进行清洁[6] 定期检查,每六個月施以牙結石清除術1次 补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食品,可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有利于牙周健康[7] 治疗[编辑] 一旦发生牙周炎应早期治疗。

牙周炎治疗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炎與吸菸[编辑] 根據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牙周病的比率是非吸菸者的三倍,而重度吸菸者更高達七倍。

這是因為菸的尼古丁會削弱人類的免疫系統,從而使患者的自我復原能力大大降低。

相关疾病[编辑] 牙周炎与中风,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风险增加相关。

[8][9]牙周炎也与大肠癌、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10] 參見[编辑] 牙齦膿腫 參考[编辑] ^1.01.11.2PeriodontalDisease.CDC.10March2015[13March2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Caton,JackG.;Armitage,Gary;Berglundh,Tord;Chapple,IainL.C.;Jepsen,Søren;Kornman,KennethS.;Mealey,BrianL.;Papapanou,PanosN.;Sanz,Mariano;Tonetti,MaurizioS.Anewclassificationschemeforperiodontalandperi-implantdiseasesandconditions-Introductionandkeychangesfromthe1999classification.JournalofClinicalPeriodontology.2018,45:S1–S8.ISSN 0303-6979.doi:10.1111/jcpe.12935.  ^牙周病.衛生署.[2020-05-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6).  ^Graves,Dana.CytokinesThatPromotePeriodontalTissueDestruction.JournalofPeriodontology.2008,79(8s):1585–1591.ISSN 0022-3492.doi:10.1902/jop.2008.080183.  ^淺談牙齦炎及牙周病.國軍高雄總醫院.[2020-05-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做好牙周病防治細毛牙刷較適合(聯合新聞網2010.6.2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牙醫網 ^牙周病是什么?牙周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是什么?.WebMD.[2018-12-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中文(中国大陆)).  ^PussinenPJ.SystemicexposuretoPorphyromonasgingivalispredictsincidentstroke.Atherosclerosis.July2007,193(1):222–8.PMID 16872615.doi:10.1016/j.atherosclerosis.2006.06.027.  ^PussinenPJ.HighserumantibodylevelstoPorphyromonasgingivalispredictmyocardialinfarction.EuropeanJournalofCardiovascularPreventionandRehabilitation.October2004,11(5):408–11.PMID 15616414.doi:10.1097/01.hjr.0000129745.38217.39.  ^DominiqueS.Michaud.Microbiota,OralMicrobiome,andPancreaticCancer.TheCancerJournal.2014,20(3):203–206.PMC 4160879 .PMID 24855008.doi:10.1097/PPO.0000000000000046.  外部連結[编辑] 牙周病患做假牙急不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牙醫學從業人員 牙科醫生 牙科專科 牙髓病學 ·口腔頜面外科 ·齒顎矯正學 ·牙周病學 ·牙科材料學 ·牙科藥理學 ·法醫口腔學 病症蛀牙 ·牙周炎 ·牙齦膿腫 ·阻生智齿 ·缺牙症 ·先天性無齒症治療牙結石清除術 ·拔牙 ·補牙 ·根管治疗术 ·鑲假牙 ·植牙牙科修復體假牙 ·人造牙冠 ·牙橋 ·人工牙根其他相關牙齒治療史 ·人類牙齒 ·牙齒發育 ·FDI牙位表示法 ·牙科恐懼 规范控制 BNE:XX531351 GND:4322079-4 LCCN:sh85099925 NDL:0057127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牙周炎&oldid=69639908” 分类:​口腔科疾病牙科疾病慢性病隐藏分类:​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Infoboxmedicalcondition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已展开 已折叠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Hrvatski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ietuviųLatviešu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