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台灣外面,加入Cochrane Collaboration裡面 - 學會會訊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原本已經忙碌的台灣醫界似乎更加「熱鬧」起來,因為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積極展開Cochrane Library之文獻摘要中文翻譯的工作。

Togglenavigation 關於學會 學會願景 組織架構 學會章程 活動訊息 學術活動 一般消息 活動剪影 治療指引 台灣中風醫誌 中風登錄 相關連結 會員專區 會員登入 線上學習 會員資料修改/繳費紀錄 民眾專區 相關連結 就醫資訊 衛教資訊 會員登入 加入學會 聯絡我們 學會會訊 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刊登日期:[2018-10-19] 走到台灣外面,加入CochraneCollaboration裡面 作者:曾美君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近日原本已經忙碌的台灣醫界似乎更加「熱鬧」起來,因為國衛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積極展開CochraneLibrary之文獻摘要中文翻譯的工作。

這項活動可謂是全國總動員,所有醫學中心級的醫院均參與,腦中風這部分由奇美醫學中心負責。

根據國衛院「考科藍實證醫學資料庫中文翻譯作業手冊」之背景說明,「許多醫療人員曾表示,閱讀英文期刊時具有語言障礙」,因此規劃「以每年增加300篇的速度,在兩年內翻譯完成所有的文獻摘要3800篇,以便各級醫療人員使用」。

我是少數較早獲知這項訊息的國人之一。

元月初PeterSandercock教授(目前為CochraneStrokeGroupCo-ordinatingEditor)來信提到,CochraneLibrary文件中揭露:”TaiwanNationalHealthResearchInstitutehopetosignanagreementtotranslateallCochraneabstractsintothetraditionalChinesecharacterset.”我的老師好意來信分享這項訊息時一定沒預期到我的反應:我認為國衛院此舉是「開倒車」,徒然浪費納稅人的資源! 最常需要使用到CochraneLibrary的醫療人員是負責診斷處置的醫師。

試問,我們醫師的英文閱讀能力這麼差嗎?如果連閱讀英文摘要都有語言障礙,我懷疑專科醫師執照是如何取得?閱讀全文或其他英文醫學資料時怎麼辦?雖然CochraneLibrary文獻在實證醫學領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但畢竟不等同實證醫學的全部。

將來是否也要翻譯其他醫學文獻(如ACPJournalClub)的摘要呢? 或許你會問,醫師除外還有很多醫療工作人員,摘要之中文翻譯對他們或許會有附加價值?我個人還是懷疑其必要性。

何況政府不是在大力推行全民英文?台灣要與國際接軌,培養基本的英文能力絕對是比中文翻譯重要。

其次,國衛院擬進行翻譯的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簡稱CochraneReviews)原則上每二年需進行更新(update),而且新議題的CochraneReviews陸續推出。

我們有必要如此「緊追不捨」,不斷耗費資源來進行翻譯?國衛院的經費難道沒有更好的用途?! 與其中文翻譯CochraneReviews摘要,我個人認為台灣醫界可以透過其他方式更積極,也更有意義地,參與並支持CochraneCollaboration的活動。

以腦中風為例,CochraneStrokeGroup(簡稱CSG)在登錄世界各國腦中風相關的臨床試驗時,非常需要人力幫忙摘譯以英文以外之語言發表的臨床試驗,以便分類歸檔。

舉例來說,需要看得懂簡體文的醫師或研究人員來判讀該臨床試驗是否為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或ControlledClinicalTrials,如果是則用英文寫下重點內容,提供日後撰寫CochraneReviews之研究者參考(詳見CSG網站http://www.dcn.ed.ac.uk/csrg/csghelp.asp Howyoucanhelp的說明)。

重點摘譯旨在提供該臨床試驗可能有關的訊息,有興趣的研究者需自行斟酌情況是否請人進行全文翻譯,以便徹底瞭解究竟。

如果台灣的腦中風醫師有空協助CochraneReviews摘要中文翻譯作業,何不來幫忙處理英文以外的臨床試驗之英文摘譯(除中文外,還有日文、韓文、西班牙文等各國語言的需求),協助建立全球腦中風臨床試驗資料。

另一方面,CochraneReviews之Protocols與Reviews完稿都需經過同儕審查,每篇論文需要二位外部審查人(externalpeerreviewer)。

個人在見習期間曾擔任一次Protocol的外部審查人(PeterSandercock教授以此訓練我,有他在旁指導監督,我全力以赴)。

最近接受徵召擔任某完稿之Review的外部審查人,算是完成「完整訓練」。

個人雖然因為能力受肯定倍感榮幸,但看到CochraneCollaboration網站上CSG Aboutthisgroup的說明中,我是唯一被列入名單的台灣參與者,不禁百感交集。

台灣腦中風醫師群中人才輩出,為何未曾參與Cochranecollaboration的相關活動呢?我們若不積極把握機會與全球腦中風社群緊密連結互動,恐怕會愈來愈被忽視。

我突然想到,很多人可能不知道CSG裡,除了三位兼職(parttime)的行政助理人員外,所有參與者都是義工。

大家都是因為認同CochraneCollaboration的精神義務幫忙,當家的Co-ordinatingEditor還得負責籌措所需之經費,不是輕鬆的差事。

Sandercock教授擔任Co-ordinatingEditor的職務已經好幾年了,接班人難產!就我側面瞭解,目前主要的經費來源是他向蘇格蘭當局爭取到的補助,同時也向愛丁堡大學爭取到管理上的配合作業。

如果CSG接班人不是在蘇格蘭落腳,目前的經費補助恐怕會中斷,因此光是籌措經費這一項重責可能就嚇跑很多候選的接班人。

目前Sandercock教授積極「勸進」任職Glasgow大學的PeterLanghorne擔任接班人。

我個人由衷感佩CochraneCollaboration的努力。

因此,當我看到許多國家的腦中風專家參與CSG的活動時,不禁想呼籲國內腦中風專家們,與其耗費時間與精力審查CochraneReviews摘要之中文翻譯,何不走到台灣外面,加入CochraneCollaboration裡面! 對於此文章如有任何問題或指教,歡迎來信至學會,編輯部後續會將您的意見刊載在下一期會訊! 上一則 下一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