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錢學森的另一項成就是,為中國科學發展而推動了一項十二年國家計畫,以及創建了中國第一所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在錢學森的倡導下,中國最早的飛彈 ... ESG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好享生活職場生涯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文/一流人   1996-12-15瀏覽數24,600+「本文出自1997/01月號」中國人很快就明白,就算有了錢學森,有了他的學識和經驗,他們也沒法立刻就展開飛彈計畫。

在中國,沒有工廠可以生產飛彈所需的複雜材料,沒有風洞,沒有引擎試驗區或發射台,沒有研究機構鑽研噴射推進的相關學理,甚至連這方面的參考書籍都不夠。

當錢學森充分了解到,中國日前的科學、教育和國防工業的水準是如何落後,他的熱情也不免開始消褪。

「我們沒有人力,也沒有金屬工業,」錢學森寫道:「那時候,我的想法從樂觀轉為悲觀,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我真的感覺到,在科學研究方面,即使進步只是一吋,都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對此情形其是擔心得要命……我不知道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下,該如何去奮鬥……如何從無到有。

」四十年之後,中國擁有規模排名世界第三的核武裝備,成為第三世界最大的軍火庫,也是除了蘇聯之外,唯一發展出以美國為靶心的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

中國的報刊尊崇錢學森為「推動奇蹟的手」,因為在一九五五年時,連足以製造一輛好車或腳踏車的技術都沒有的中國,之後竟能在太空科學上出現革命性的突破,誠然是項奇蹟。

他是怎麼做到的?在這樣了不起的成就中,錢學森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要得到答案並不容易,因為直至不久前,過去所有與飛彈有關的資料仍是機密,任何人洩露了這些資料,甚至可能處以死刑。

只有在近二、三年,中國政府才開始在官方歷史或專書中,透露一些訊息;而為了增加中國在軍武市場上的身價,當局也開始讓飛彈資料曝光;不過,儘管如此,許多問題仍找不到答案。

甚至即使是想得到飛彈研究機構或是火箭發射的歷史照片也不可得。

錢學森不願和中國記者多談,其中甚至連官方想替他作傳,也為其所拒,因而使得資料取得更為困難。

此外,中國政府喜歡改變研發單位和飛彈名稱、中美俄三國對同種飛彈卻用不同名稱,以及錯誤的譯名等等,使得事情的全貌更難完整呈現。

可用的資料零星散布,經過三年的研究、蒐集,只獲得不太能用的片段報導、官方歷史等,因而,最好的資料來源反而得自作者在一九九二年於華盛頓舉行的世界太空科學會議,以及一九九三年夏天作者親訪上海及北京時,和多位頂尖的中國飛彈科學家所作的許多訪談。

給政府最重要的信心經過整理所得到的面貌是,這四十年來錢學森對中國的貢獻,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錢學森給了政府一樣最重要的東西--信心。

畢竟,錢學森並不是第一個敦促當局發展飛彈的科學家,之前,蘇聯的科技顧問早已向中國政府建議過,不過,錢學森卻是第一位讓當權者願意認真聽從他的建議,也願意將之付諸實踐的科學家,「錢學森的角色是極富象徵意義的,」一九九二年,一位曾在錢學森底下工作過的飛彈科學家林津告訴作者說:「他並沒有做出某項清楚的貢獻或設計出某一種飛彈,重要的是,他所具有的宏觀視野及全盤規畫的能力;而他可以直達天聽,向毛澤東及周恩來建言,他們肯聽他的,因而錢學森為我們爭取到經費;如果沒有錢學森,他們很可能根本不會決定要發展飛彈。

」其次,錢學森的年齡較長,使他得以鼓舞手下一批科學家創造佳績。

在錢學森之下的一群火箭科學家比他整整年輕了一個世代,至今,這些人已是中國太空計畫的骨幹。

他們多是留學蘇聯,後來都被委以重任,領導一組又一組的科學人士,從事核武研究。

錢學森當年負責指導、栽培他們,而後更從中拔擢最優秀的人才;而這批人則日以繼夜、不眠不休地苦幹,以獲錢學森的賞識。

然而,錢學森過去懾人的傲氣倒末消失,對於反應不及他的人,錢學森可是毫不容情。

相較於他當年在麻省或加州理工學院教書的嚴厲,在中國,他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錢學森的聲望何其高,」一位曾在他下面工作過的科學家回憶:「他就像是神的化身一樣。

」幾年後,曾擔任過錢學森的最高助理的一些人,其中包括錢學森也很敬重的科學家告訴作者,他們從不記得曾與錢學森有過較輕鬆的私人談話。

這似乎顯示,錢學森在中國安身立命之後,似乎不再信任任何人,甚至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了解他心中最私密的想法。

創建第一所飛彈研究所他的第三個貢獻是,不斷對中國科學家強調,答案在書裡。

錢學森的辦公室總是堆滿了書,人們老看到他在看書,而他的一位秘書還偷偷進行借書活動,把錢學森的書借給其他科學家看。

在指導年輕科學家時,錢學森總是再三強調「研究、分析其他相關資料」的重要。

他認為重要的資料可能在美國的出版品裡,錢學森教導後進,審閱美國的研究期刊,甚至客機廣告,以估算美國國防工業在航太工程上,已進展到什麼程度。

在中國,錢學森或許還政變了在軍方圈子裡的教育哲學,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他手下的科學家過去都被訓練讀俄文,而錢學森認為,最好的太空研究資料卻都是用英文寫的。

最後,錢學森證明了他創辦機構的能力。

光是靠幾位科學家是無法製造出飛彈的,一組又一組的科學家和科技專家,必須共同在一個基礎上分工合作。

錢學森的另一項成就是,為中國科學發展而推動了一項十二年國家計畫,以及創建了中國第一所飛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在錢學森的倡導下,中國最早的飛彈、最早的中國人造衛星、飛彈追蹤和控制系統,以及並不名譽的「蠶式」飛彈,才得以研究發展。

錢學森讓系統工程得以在中國成為一門科學研究,在這個機構中,促使當權者和工程師得以彼此溝通。

扮演決定性角色以下,是錢學森在中國從事的科研及規畫工作的梗概。

錢學森回到中國的第一年,主要致力於為中國設立一個專門為國防目的而進行高速航空動力學研究及應用的專門機構。

一九五六年一月五日,政府在北京成立了力學研究所,錢學森則被任命為所長。

初始時,該研究所的設備十分落後。

整個大樓裡只有一支電話,電話鈴聲終日不歇,多半都是打來找錢學森的。

錢學森的辦公室在四樓,但電話卻設在一樓,因此,他常常得跑上跑下地去接電話。

此外,其他可用的設備也很簡陋,購置的桌上型電子計算機常因頻繁的使用而損壞,錢學森心中夢想著,中國何時能夠製造出電腦來。

錢學森的時間用於二大方面,一是修訂該機構的研究目標而召開的會議,另外則是為其他單位舉辦的學術討論會。

有一組留美的科學家協助錢學森,例如副所長郭永懷,他是錢學森以前的學生,一九四六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得到航太工程博士學位。

操作研究的主任則是許國志,錢學森在回國的船上認識的系統科學家。

在回中國的第一年裡,錢學森在力學研究所中每週都舉行一個研討會,當地大學及天津地區的科學家都會前來參加。

錢學森為中國科學研究擬出了一套計畫,十分類似於十年前他在美國海軍總部所從事的偉大藍圖:「迎向新視野」。

三月間,幾百位中國和蘇聯的科學家抵達北京,擬出包括五十六個主要領域的十二年科學發展計畫。

身為國家科學計畫委員會重要成員的錢學森,「在科學及科技十二年發展計畫中,」何祚麻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錢學森扮演了決定性角色。

」錢學森確認,計畫應側重於某些對國防發展十分重要的領域;原子能、飛彈、電腦科學、半導體、電子學,以及自動化科技。

他特別指出,發展飛彈比發展戰機更重要,因為飛彈有更高的機械指數,也更能載運武器橫越洲際。

錢學森的自律使他比別人更為傑出。

他是該研究所中最勤奮的人之一,每天早上七點三十分就到辦公室,比別人早了半小時;而除了中飯及晚飯,他都伏案於桌前,寫作或閱讀科技資料。

通常,晚上七點到十點間,他又會自家中回辦公室工作。

他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張木製的大書桌及幾把椅子、一只放了文件的金屬櫃、一架打字機、和兩個從地上到天花板高的大書櫃,裡頭放滿了數學、物理、機械、生物和音樂等領域的人物傳記。

儘管不為錢學森所知,這些書籍卻教育了整個機構中的人。

其他的研究員都十分想閱讀錢學森的藏書,他們渴望了解中國以外的科技知識,也想知道錢學森這個人物是如何養成的。

不過,錢學森散發著一股不易親近的氣息,讓那些人無從開口向他借書。

那時擔任錢學森秘書的張可文祕密地將書出借,解決了大家的難題。

「我的想法是如果一本書可以給十個人看,為什麼不多增加這本書的用處呢?」她說:「所以,我告訴他們,可以讀錢先生的書,不過不可以帶出機構外,好讓我在錢先生要書時立刻可以拿給他。

我有個紀錄本,知道書借給誰了。

錢先生從來不知這事。

」錢學森還參與設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它是中國官方從事飛彈發展的起點。

在錢學森回國的頭幾個月,他就是中國最有力的科學家之一,擔任了科學界和政府最高當局的橋梁人物。

國防部長彭德懷在見到錢學森時,便和他討論近程飛彈,之後還派了專人,與錢學森進一步仔細討論飛彈研究的好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

錢學森也和其他軍方高階人士會談,敦促他們將研發人造衛星和發射器,作為國家優先考慮。

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七日,錢學森交給共黨領導階層一份關於建立航太科學及飛彈發展研究機構的祕密《意見書》;周恩來總理對錢學森的《意見書》召開了一項特別會議討論。

十月八日,中共國家領導人便成立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被任命為第一任院長。

最迫切的問題是教導研究院初成立時的確十分簡陋,是由一所老醫院和兩所療養院改裝而成。

許多飛彈科學家都記得,當時的成員是由一百位只有高中程度的工作人員,和一、二百位渴望能夠和錢學森學習的大專畢業生組成,整個研究院中真正的火箭專家只有錢學森一人。

他立即感到訓練計畫的重要,便在研究院裡開了非正式的工程課程,教授「火箭科技入門」,而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莊逢甘則教授有關航空動力學方面的課程。

在這群學生裡,不少人後來成了中國太空計畫的骨幹。

在一篇錢學森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文章中,他寫道全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是如何欠缺高級知識分子。

首先我們體認到,最迫切的問題是去教導,而非立即去做研究,儘管我們缺乏教授或研究生可以來做這項教學工作。

每個單位的新手都被分成兩組,每組專攻一個主題,負責記下每一堂課的重點、計畫討論內容以及示範的方法;每一組由一位教授帶領。

碰到新主題而找不到教授時,便會邀請一位蘇聯來的專家到國內來指導。

當然這種資淺的教師有時會碰到一些問題,但也有辦法解決。

當一位老師碰到學生問到一些困難的問題時,他並不會當場回答;每天晚上,每組的教師會開會,在那時,難題會被提出來討論,直到正確的答案出現為止。

這樣,我們才能有為數眾多的講師,也讓他們在面對學生時,能夠得到學生的肯定。

初始幾年,錢學森還會邀請第五研究院的單位主管,在星期日下午到他家作腦力激盪。

「老實說,」錢學森幾十年後說道:「我實在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實現黨和國家給我的任務。

當我在美國時,我只從事了導彈和人造衛星的某部分工作,但從未參與任何發射方面的工作。

對此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去問我的同事。

」仰賴蘇聯奧援很明顯地,從開始,中國就需要外援--邏輯上,那都應來自蘇聯。

理想的情況是,中國需要藉由真的飛彈,不管它有多落後,來作為研發的模型。

一九五0年代,中國開始和蘇聯洽談有關購買飛彈科技的事宜。

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三日,莫斯科的官員同意賣兩枚R-1飛彈給中國,該年十二月送抵中國時,中國科學家發現那不過是德國V-2飛彈的複製品,而中國政府希望的是更先進的東西。

莫斯科當局對此遲遲未有回應,直到第二年,赫魯雪夫迫切需要毛澤東的支持,來剷除克里姆林宮及東歐的政敵,才得到允諾。

一九五七年夏天,錢學森成為中國軍方代表團的一員,前往蘇聯。

儘管他此行的任務仍為不得而知的機密,但可以合理推測的是,他必然是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此次中蘇對先進飛彈購買事宜的協商。

十月十五日,中蘇官員簽署了一份「中蘇新國防科技協議」,該項協議中明確指出,蘇聯提供中國飛彈模型、發射台、科技文件、作為研發之用的工程設計,並提供科技專家協助中國複製飛彈,以及訓練火箭科技方面的人才。

經過數月的會談,蘇聯賣給中國兩枚R-2飛彈,那是R-1飛彈的改良品。

十二月二十四日,一支蘇聯軍方的飛彈大隊,載著兩枚R-2飛彈以及發射設備,抵達北京。

一些科學家記得,飛彈的部分機件在半夜裡便以火車秘密運到第五研究院。

專家後來證實,R-2飛彈的取得,讓中國有機會認識已研發出的火箭系統,而這也被認為是中國發展飛彈的真正起點。

那一年,有更多的蘇聯科技專家到中國來,協助其發展太空計畫。

在一九五八年下半年,蘇聯送來了一萬零一百五十一份有關製造、測試和發射R-2飛彈的科技藍圖和文件。

第五研究院其後又增購了十二枚R-2飛彈,同時,約有一百位蘇聯專家到北京擔任科技顧問。

在一九五八年四月到一九五九年四月間,人民解放軍召集了其他單位的三千多位幹部和科技人員,到第五研究院協助錢學森;此外,又到工業界找來了三百名工程專家。

同時,政府派更多學生到蘇聯去研究火箭科學。

第一波在蘇聯研習航太工程的中國研究生,很快成了第一批飛彈研發團隊的骨幹。

第五研究院所網羅的典型人才是二十來歲、未婚、曾在蘇聯的大學研習工程學的男子。

新進人員在接獲任務後,便從此展開不為人知的秘密生活。

在前往第五研究院之前,他們無法得知自己的工作內容、位階,之後也不能告訴親友他在哪裡工作和生活,只能以郵政信箱號碼來通訊。

在一九五八年,甚至連「第五研究院」這個機構名稱也是機密,任何人洩露了消息,都可能被處以死刑。

尋找代用品解決困難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開始,中國科學家竟拒絕複製或是認真研究自蘇聯買來的R-2飛彈,在過度白信和自我欺騙的氛圍下,不少科學家及官員相信,不靠蘇聯,他們自己就能製造出飛彈來。

不久,結果開始浮現了,資深科學家明白,起初計畫要在一九五九年發射一枚人造衛星的目標是不可能達成了。

儘管R-2飛彈的射程太短,不能打著在日本的美軍基地,也無法載運目前已在研發中的中國製原子彈,不過,R-2飛彈提供了足夠的科技新知,讓中國科學家得以向飛彈計畫大步邁進。

一九五九年初,革命時期的元老、當時負責策略性武器方案的聶榮臻宣布,第五研究院將複製出中國自蘇聯購得的R-2飛彈。

第五研究院以代號「一0五九」來稱呼這個R-2飛彈複製品,其後「一0五九」也正式成為這枚中國製近程飛彈的名稱。

一九五九年一月,蘇聯科技專家到來,協助中國人製造飛彈。

四月及七月間,分別有中國代表團前往蘇聯,協商如何載運更多的機器及設備來完成飛彈。

儘管之前中國人曾吹噓,不需借助蘇聯,自己也能做出飛彈,不過,他們很快發現,就算只是複製一枚已經研發出來的飛彈,也是很困難的;而整個計畫的規模更是駭人,光是重製R-2飛彈的引擎部分,就需要十四個工廠,製造一千四百種零件。

錢學森很快地了解到,中國極度欠缺製造飛彈的每個環節所需的條件,第五研究院在獲得基本材料方面,就面臨了困難,不管是橡膠、無瑕疵的鋼管和鋁片,在在都是問題。

他們試著用進口方式以及自己生產某些材料,或是尋找代用品來解決困難,在中國製的R-2飛彈裡,代用品的使用比例高達四0%,當然也會因此產生一些缺點。

錢學森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缺少工具。

要製造飛彈,科學家需要大型鑽孔壓力機、車床、焊接設備和拼裝機器。

由於沒有機器可用,工人們只好完全用手工來打造一個圓形的結構體,作為中國第一枚飛彈之用。

第五研究院也同樣需要受過訓練的工匠和焊接師,將飛彈的各部分整接起來;為了改善這個情形,蘇聯提出一項焊接訓練計畫,來協助中國人學會以鈍氣弧光燈作焊接工作,以及其他必要的技術。

在這個計畫所需的蘇聯式建築還沒蓋好之前,早期的工作人員只有在簡陋的設備下工作;在晚上,常常可以看到工程師擠進艙體中,在一盞燈泡下工作。

行政辦公室暫時設在舊醫院和一所舊軍校裡,而飛彈製造工廠則設在一個舊的飛機修護廠,科學家得在密不透風的磚牆和鐵皮蓋成的廠房裡,日以繼夜地頂著電燈工作。

夏天時,懊熱難耐,年輕的科學家不得不打赤膊或只穿件內衣,一邊敲著簡陋的電子計算機來計算方程式。

住的地方也很有限,因而一些科學家其實就在工作的地方,搭個行軍床或帳棚;不過,多數人則住在附近的宿舍--一幢五、六層樓高的磚樓裡。

年輕工程師過著斯巴達式的日子;在大食堂裡吃大鍋飯,自己洗衣服,將之晾在自己的房間裡。

只聽不說的啞和尚五0年代,中國製造第一枚以液態燃料推進的火箭情形,便如上述。

科學家過著錢學森在三0年代時過的生活;最原始的電子計算機、簡陋的設備,以及小型的火箭。

在一九六0年,上海設計學院的工程師完成了二階段非控制型火箭;第一階段以液態推進,第二階段則以固態推進增強器來發射的實驗模型火箭,那也是其後發展出的T-7火箭的前身。

在六0年代早期,這架模型火箭被移往上海附近的老港(Laogang)準備作第一次試射。

如果錢學森去看了那個發射區,他或許會為那兒的簡陋設備而掉淚。

就在河邊的一片荒地上,駐紮著這個發射營地;在一個蘆桿為牆、油布為頂的茅屋裡,擺著一個五十瓩的發電機,一台給火箭充氣用的腳踏車用打氣筒;河岸的另一邊則是「指揮部」--一個用一些沙袋堆成的沙堆,作為觀察發射狀況之用。

由於沒有對講機、電話、擴音器等設備,發射指揮官只能用喊話的方式,與河岸另一邊的工作人員對話;不過,儘管設備如此簡陋,這次的發射卻成功了,T-7模型飛彈在空中飛了八公里高。

幾個月後,在一九六0年四月十八日的那個飄雨的晚上,錢學森到了上海的江灣機場,檢查T-7飛彈的主要引擎,並在一個簡陋的測試中心,觀看了數次該引擎的測試情形。

九月時,T-L飛彈正式成功發射,成為中國第一代訊號飛彈的先鋒。

此時,蘇聯專家似乎奉令要保留某些飛彈發展的關鍵技術,不讓中國科學家知曉。

蘇聯科技專家不願讓中國人看到太多文件,而只會在自己的使館裡查閱資料;其中有二位原子能顧問特別令中國人挫折,他們形容這二人「像只聽不說的啞和尚」。

中蘇的合作原本為期三十年,不過,在新國防科技協議簽訂後三年,合作便告終了。

決裂的原因之一是,蘇聯片面背棄協助中國發展核武的協約;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顯然是「大躍進」的展開,以及毛澤東的狂妄自大,導致中蘇無法繼續合作。

赫魯雪夫漸漸相信,毛澤東不只是個暴君,更是個瘋子,完全是中國版的史達林,如果他有辦法,必定要顛覆全世界。

一九五七年,毛澤東著實嚇著了蘇聯,他竟然表示歡迎核子大戰:「我們可能會死掉三億人,那又怎樣?戰爭就是戰爭,時間總會過去,之後我們又會繼續工作、生更多的孩子!」在沙漠中建造火箭發射台一九六0年八月,蘇聯突然撤回了所有派駐中國的科學家,約有一千三百九十位蘇聯專家和顧問被徵召回國,至少有三百四十三個合約及二百五十七個科技計畫遭到取消。

中國譴責蘇聯的這項行逕是「一夜之間背棄合約、召回科技專家、的社會主義的帝國主義者的欺騙行為」。

在那年夏天及秋天,蘇聯人帶走了他們的行囊,飛彈藍圖和相關文件,他們還逐步有計畫地銷毀那些帶不回去的資料。

八月十二日,錢學森和一群中國科學家到北京火車站,為自第五研究院撤回的蘇聯專家送行,在道了再見、拍了照片之後,這些專家和妻小搭上了火車離開,之後他們幾乎再也不曾回到中國。

中蘇的失利,以及美蘇在科技上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政治的前景愈來愈不安穩。

為了中國飛彈計畫而建造的大廠裡,只剩下蘇聯的R-2飛彈,以及一些由留蘇學生竊取來的軍事情報(一九五0年代末期,在莫斯科航空學院主修火箭的中國留學生,從學校圖書館裡偷書、向愛發表言論的教授不斷發問、或是從被查禁的筆記中抄下公式,來掌握蘇聯飛彈設計的關鍵資料)。

為了應付國家安全目前受到的威脅,中國領導階層投注了大筆的資金及人力來發展核武,使得第五研究院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儘管蘇聯專家走了,但他們已為中國第一枚近程火箭的發展種下種子。

一九六0年九月,中國人以自己製造的推進器來發射蘇聯的R-2飛彈,為自製的飛彈作測試。

不久之後,錢學森和人民解放軍元帥張愛萍,以及電子學專家王諍組成了一個委員會,負責中國製R-2飛彈的首次試射工作。

這個藏在甘肅省大戈壁中的雙城寨基地,中國人常稱此基地為「酒泉」發射區,因為此地離酒泉不遠。

在漢代時,酒泉便是軍防的邊哨,經過千年,此地的景象似乎仍末稍改;一片孤寂的荒山和荒漠,冬風狂飆時,會將飛沙走石捲至天際。

一九五八年,中國政府派遣了人民解放軍第二十軍團到戈壁沙漠建造火箭發射台,以及生活設施。

軍隊在那兒掘井、種柳樹、造屋、建路。

水得從遙遠的城市以軍車運送;他們還開始築鐵路,到了一九六0年,從北京到酒泉的鐵路建造完成,將第五研究院和祕密發射區連接起來。

從北京到酒泉,工程師得花四、五天搭火車。

在一九六0年代究竟有多少飛彈科學家、軍人和這些人的家人住在酒泉,尚不易得知,不過,今天,酒泉市已有五萬人居住在那兒。

一九六0年十月底,錢學森前往基地,監督中國版的R-2飛彈首次發射。

他一到那兒,便看到柏油路直直通向天際,另有一座發射台,以及幾幢二、三樓高的房子。

飛彈到達的頭幾天,已在一座建築物裡進行測試,搬上運輸貨櫃車,前往發射台。

一架起重機緩緩地將中國製的R-2飛彈筆直地架在放射台上,操作人員在三種不同高度的鷹架上,分別作發射前的檢查,並裝設電池、推進油料及其他設備。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上午九點鐘,中國成功地自酒泉發射基地以無線電遙控,發射了中國製的R-2近程飛彈。

當場觀看發射過程的聶榮臻元帥,在其後的酒宴上,與所有科學家乾杯慶賀,聶榮臻說:「這是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第一枚自己製造的飛彈,是中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自R-2飛彈從蘇聯運抵北京後,錢學森和所有參與計畫的同事花了近三年的時光,就完成了這項別具歷史意義的飛彈發射工作。

(下期續完)書名: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作者:張純如譯者:張定綺.許耀雲出版者: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時間: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你可能也喜歡最難懂的憂鬱症患者,身邊的人應該如何給予幫助?台灣黃金進口第一大來源國!日本為何能擠下瑞士?中華棒球隊搶2020東奧門票,台灣運動商機上看260億元職場生涯生活健康醫療熱門文章1兼任、專案教師恐成受災第一排!老牌私校寄存達五分之一招生名額2心理師解謎:為什麼在這社會上,有些人特別容易被詐騙?3需要是一種索取,愛是一種付出──在關係裡,你是哪一種?4少子化發威!淡江大學「缺額1037人」僅次文化,原來有3大致命傷?5柬埔寨為何成為人口販運的地獄?一文破解常見詐騙套路、6大關鍵字熱門快訊桃好女力獎!一同發揮妳的影響力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2年8月號才救活慘賠百億的陽明海運,鐵血董座謝志堅卻在最好時刻、華麗轉身?海運會重現2009年崩跌?航商自保「關鍵40%」!保瑞從門外漢變身「製藥獲利王」全憑這秘訣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7月號電池「聖杯」在台灣?從躲棉被痛哭到跑贏全球?輝能CEO第一手告白串接6院聯防抗疫,台大雲林分院副院長馬惠明破除白色巨塔高牆小火慢燉,技嘉葉培城:先苦後甘更有成就感購買訂閱目錄2022年6月號小齒輪大增速,鈞興EPS超8元,咬合E-bike兩輪商機達方綠能營收近百億,E-bike品牌和零件憑什麼出海皆有成?神防疫!小港醫院守護南國門,AI判讀確診僅1秒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經濟寒冬、疫情打擊、通膨升息,全球資本市場迎來一波熊市…心慌慌的你該怎麼辦?遠見以「抗通膨投資攻略一本通」為題,邀請六位大神:市場先生、雷浩斯、財女Jenny2022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2年,對學生、家長和老師來說,都是無所適從的新起點。

首先,新制考招上路,考科項目、題目內容、採計科目均大換血。

國家新政策也連番上陣,「半導體學院」「國際金70位領袖預見永續新未來華人社會最高規格的年度盛會本專刊記錄了第19屆高峰會的論壇精華內容,是70位與會貴賓的思想結晶、參與盛會者的美好回憶,也是未能參與者的最佳跨年讀物。

在這202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揭開紅髮傑克的神祕過往!《航海王劇場版:紅髮歌姬》寫下最動人的音樂篇章俄烏戰火何時了?俄國示警核爆危機,烏國誓言收復1991年疆土大同兩年換了五個總經理!王光祥入主後最大危機來了?散戶又淪韭菜?迷因股大王出清BBBY持股大賺18億你家的樣子它全知道!亞馬遜砸509億買下iRobot為哪樁?兼任、專案教師恐成受災第一排!老牌私校寄存達五分之一招生名額少子化發威!淡江大學「缺額1037人」僅次文化,原來有3大致命傷?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