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麼安慰人嗎?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知道怎麼安慰人嗎? · 你沒辦法解決那個問題(而且你不需要去解決) · 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感受。

· 試著問:「你還好嗎?」 · 何時不要問:「你還好嗎?」.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2022最權威全球預測立即報名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CSR天下企業公民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企業突圍 傳承接班 數位轉型 創新突圍 經營管理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本日必看 砸30億一舉三得 光陽如何成為哈雷唯一策略夥伴? 健康關係 心靈成長 你知道怎麼安慰人嗎? 面對親友同事的困境,我們都想要幫上忙、說上話,但從來沒人教我們該怎麼辦,甚至一不小心就讓善意走了樣……這時,到底「說什麼」才能撫慰那些受傷的心?「怎麼做」,才能向所愛之人表達剛剛好的關心? 71095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書摘精選 文 凱西‧克洛 艾蜜莉‧麥朵威爾 究竟出版 發布時間:2018-02-02 更新時間:2020-10-30 71095瀏覽數 曉得要說些什麼、什麼時候說,都是從2個十分簡單的支持性溝通原則開始的: 你沒辦法解決那個問題(而且你不需要去解決) 我們在試圖幫助別人時常犯的錯,可追溯到人生早期學到的教訓:失去是難以忍受的。

我們親近的人因失去什麼而感到痛苦的時候—不管是有人過世、身體不再如過去「正常生活」時那般健康,還是工作沒了,或確定永遠無法實現的事,像是懷孕,我們的首要本能往往就是想幫忙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會說:「再等等」「過沒多久你就會有新的____(孩子、工作、伴侶⋯⋯)!」,或是「你有沒有試過⋯⋯?」 如果對方只是掉了手機,這個方式就非常有效。

但如果人們遭受重大失去,這方法真的不管用。

陷入哀傷的人絕對不會「回復正常」,因為他們的人生已經整個改變了,而且並沒有什麼「正常」可以回得去。

在這些極度困難的情境當中,有些時候並無解救之道,許多我們想提供協助的反射動作,往往是適得其反。

我們全都有過那種感受:當某人前來分享一件自己的困境,我們努力想要幫忙提供方法來解決問題,或是盡力提供不同的觀看角度。

廣告 此時卻開始看到他們眼光朝下,雙手在胸前交叉。

見到他們封閉起自己,我們會覺得舌頭打結,吞吞吐吐不知該說些什麼才好—任何能解救我們免於尷尬的話都行!這樣的情況常導致我們自以為是地發表意見。

接著,對方會覺得自己的痛苦慘遭剖析與控制。

任何經歷過這般情景的人就會知道—這真的一點都不有趣。

你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好好活日子,多多少少都會受點苦。

然而,雖然我們有共同的經驗,每個人卻都以不同方式經歷失去。

你對某人有同理心,並不表示你有辦法確實了解他們的感受。

「你的心情我懂」,是我們經常用來讓別人覺得比較好過的句子。

除非另外接受別種教導,這就是我們從小到大認為正確、有用,而且是「你就應該這麼講」的慣用語。

廣告 然而,同理心的要點不是將自身經驗反映到別人的情況上,而是讓你能深入洞察真正的痛苦與恐懼經驗,略微領會可能的感受。

可是,說出「你的心情我懂」,似乎有點看輕受苦者的個人獨特經驗。

你的經驗並不會和另一個人相同—一生病就馬上得到初步診斷,和同一病症過了十年之後才被檢驗出來,根本就很不一樣。

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任何一個事件,對於每一位獨立個體,會涵括以下各式各樣的情緒,但不僅限於此: 你所關心的那人,實際上有何感受?就算你們之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你提問之前,你是不會了解對方感受的。

但我們曉得要發問,一定有困難的地方。

所以,以下列出幾個好用的開場白。

試著問:「你還好嗎?」 這聽來好基本。

但好多人都不敢實際開口問問別人,確定他們過得好不好。

依據你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會不太確定得要和一個人多親近,才能夠問他們過得怎麼樣。

人心變化無常,你得要靠著自己的第六感才行。

如果你害怕進行這種對話,第六感就會跟你說別打探了。

廣告 隨著你練習越多次,對於是否該問的判斷力就會進步,也就會更容易開口發問。

只要記得: 沒有人翹辮子的原因是被問了:「你還好嗎?」 提問有點可怕,但並沒人會因為「你還好嗎?」這個問句而受到嚴重傷害。

大多數人—即使是不願真誠回答的那些人—都會心存感激。

「你還好嗎?」實際上就是最基本的關懷問句,因為它承認了你還記得而且關心目前的狀況。

如果哀傷的人並不想長篇大論,那也不會花掉他太多精神。

舉個例子來看看,有位女士跟我們說,同事對她母親過世的反應是這樣的: 「我休完喪假後回去上班,沒人提到之前發生的事。

如果是沒和我緊密合作的人,那還無所謂。

但我以為是朋友的那些人竟然也默不作聲,即使我了解這樣對他們或許很尷尬彆扭,依然令我感到很受傷。

」 廣告 何時不要問:「你還好嗎?」 「你還好嗎?」是個打開話閘子的好方法,不過有些時候問候某人過得怎樣,卻會讓對方抓狂。

如果你要問的對象很明顯是在心煩意亂的話,或者還在重大慘案發生的頭幾天,或幾星期內壞事尚未完結前,這句話更是不太恰當。

這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在暗示某人除了覺得悲慘之外,還有其他更痛苦的感受,這並無法安慰身陷苦難的人。

如果有誰的太太剛過世,或者他們才被診斷出罹患腦瘤, 而你問他們說「你還好嗎?」,他們很可能會回你: 「媽的!你覺得我還能有多好?」之類的話。

平心而論,這樣的回答還挺實在的。

一旦習慣去問「你還好嗎?」接下來就可以提問以下幾件事,表達出你是真心想聽對方自在述說他的狀況(但不會強迫): 廣告 1.「你對那有什麼感覺?」或「你的感覺如何?」 經常做此練習。

「你對那有何感覺?」是比「你還好嗎?」更棒的問句,因為它讓人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做出回應。

因為需要幫助的人,有可能滿腦子都想著保險問題、律師費,或甚至想要擁有片刻的平靜,而非亟欲分享內心最深處的感受。

2.「你今天過得好嗎?」 臉書的營運長暨《挺身而進》作者雪柔‧桑德伯格,在一篇臉書貼文中分享了幾個人際互動的例子。

那時她丈夫驟逝,她還陷在哀傷之中。

她說:「即使出發點總是好的,比起說出簡單一句『你過得好嗎?』,最好還是用『你今天過得好嗎?』取而代之⋯⋯因為對方曉得現在我所能做的,最多就是一天撐過一天。

」 如果任何人生重大轉變,已經發生了一陣子,你就可以放膽問:「現在你適應得怎麼樣啦?」 開口問「你還好嗎?」重要的倒不是這幾個字,而是在於展現出真誠關心別人的感受還有他們的想法。

而且許多時候,真正需要的並不是「你還好嗎?」這幾個字,而是某種能夠直達對方內心想法與感受(而不是你自己的)的關心。

容許荒唐的事發生 當你朋友的人生突然天翻地覆,行動有點呆也不稀奇。

不過如果有人完全發瘋了怎麼辦?如果你朋友做的事情會對他/她或其他人造成危險,或有釀成災難的可能,那麼絕對要找其他人尋求建議,像是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然而重要的是,曉得真正具有破壞性的事和見怪不怪的荒唐決定之間,差別究竟在哪兒。

其中,後者往往是受苦過程的正常部分。

像是「你應得的」還有「我擔心的話就會跟你說」之類的回應,能讓朋友知道,在他們有需要時能獲得你的協助。

定期拜訪或追踪,的確有助於檢視某人的「正常」荒唐行為有沒有越界,變成真正要擔心的事情。

如果你真有一點擔心,別害怕向其他曉得事情始末的人尋求建議。

要記得,你是一位善良又關心他人的朋友,不是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除非你真的是)。

「我也遇過這種事。

」 困境會讓我們覺得孤單甚至丟臉。

知道某位我們尊敬的人也曾經歷類似的事情,會讓我們覺得沒那麼孤單。

不那麼像是單一事件或個人的失敗,而且甚至很有可能,我們也可以跟那人一樣度過這個困境。

然而,正如同我們在本章前頭所寫的,切記:你和某人一樣曾經歷過相同的事,並不表示你就會曉得他們的感受為何。

人們並不需要你鉅細靡遺地分享和他們一模一樣的感受。

他們只需要知道你曾遭遇過類似的事情,了解自己並不孤單。

「我對你有信心。

」 生命中最為關鍵的時刻,都伴隨著令人望而生畏、極其陡峭險峻的學習曲線。

不管是失去親人、生病、不孕還是離婚,往往會有一大堆醫療、財務以及法律方面的事情等著要做決定,讓我們覺得完全無法招架、使不上力。

同樣地,遇到重大轉折,例如離婚、換工作、失去親人或生下需要特別醫療照護的孩子,因而不得不走上一條嶄新且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由此而來的不安全感也是其他狀況難以比擬的—因為這些全都導致我們懼怕與同伴脫節、喪失自我、經濟不再安穩,就連一般的應對能力也沒了。

正因為如此,遇上此類狀況,表達出你相信對方有能力掌握當下處境,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你能感受或理解他們心裡有所恐懼,但只要你相信他是能幹、健全的人,具有良好判斷力,要馬上、馬上、馬上就要讓他們曉得這件事。

有位正打算離婚的女士就說,鼓勵的話中,就屬這句對她最有幫助:「我朋友說:『她相信我知道該如何進行最棒的行動步驟。

』」 聚焦在對方的感受上,切勿只關注事實。

你發現某個朋友剛遇到前任男友,很自然就會想問「他交新女友了嗎?」但挖掘事實真相,而不去管對方的感受,根本就是避開情緒風暴不去面對。

所以得要換個方式,試看看這麼問:「感覺如何?」「過了這麼久之後再遇見他,有什麼感覺?」有位不孕的婦女是這麼形容的:「每個人都一直問我那些醫療程序如何如何。

似乎沒人想到我是痛在心裡。

」 「懷抱希望的故事」:大部分的時候,這能幫上一點忙 經歷過一段艱困時光的人,顯然有個難以克服的特質:害怕未知。

舉例來說,如果有誰病了,我們根本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情況不受控制,這對任何一位平凡人來說都很難。

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要給朋友希望,讓他們能夠走出困境。

然而,實際幫助某人不因現實而感到害怕,和說說「你會沒事的!」這句話來貶低他們真實而必然的恐懼與憤怒,這兩種做法之間只有非常細微的一線之隔。

凱西天生就是悲觀論者,積極正向的故事只會讓她想吐。

可是當她罹患乳癌的時候,確實發現自己喜歡聽那些和她有相同情形並懷抱希望的故事。

艾蜜莉也一樣。

聽到有同樣診斷的人能夠存活下來的真實故事,實在令人安心。

不過,這其實也相當複雜。

確定你那懷抱希望的故事是真的,而且實際發生在你認識的人身上。

網路上看到的東西不算。

也就是說,這類充滿希望的故事如果是建立在實際基礎上,會極有幫助。

關於某個困境,如果你自己就是個例子,或者別人有正面的故事(而且真的有關!),那麼絕對要分享出來。

以下舉幾個例子: 「我在乎你,我愛你」 還記得嗎?需要幫助的人會覺得自己像個累贅而且沒人愛。

身處糟糕或驚慌的時刻,沒有什麼能比得上聽到別人說他們有多愛你。

不管多常有這樣的機會,也不管是當面講、透過簡訊或電子郵件、在蛋糕上寫字,儘管說出我愛你、仰慕你、尊敬你,或是表達出對對方的祟拜。

這絕對不會出錯,而且還非常必要,更能獲得極度的感激。

本文摘自究竟出版《恰到好處的安慰》     下一篇 親愛的,你什麼時候才要放過自己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安慰 #沮喪 #聆聽 你可能有興趣 【中國信託銀行理財會客室】2022投資趨勢展望|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你知道怎麼安慰人嗎?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