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10:1-10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因是當時的羊圈,每每只有一個狹小的通道出入,不少牧人正是守在這個通道口,甚至在晚上睡在這個通道口,發揮門的作用,保護圈中的羊。

若是如此,耶穌說自己是羊的門,便 ...   約翰福音10:1-10 作者:葉子良牧師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耶穌以牧人與羊之間的關係,說了兩個比喻來教導眾人,期望眾人能夠認出他就是牧養他們的牧人,並懂得牧人與盜賊的分別。

牧人與羊的關係和生活習慣,對猶太人來說並不陌生。

他們的先祖進入迦南地以後,雖然已經展開以農業為主的生活方式,但牧放牛、羊仍然是許多猶太人的共同經驗。

除此之外,希伯來的經典屢次使用牧人與羊的關係,來描述上主與子民的關係,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詩篇》23篇,詩歌一開始便堅定地說:「上主是我的牧者。

」先知以賽亞亦說:「他(上主)要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抱在胸懷,慢慢引導那乳養小羊的。

」(賽40:11)同時,在地上代表上主牧養群羊的宗教領袖,先知亦多次借用牧人與羊的關係斥責他們失職(耶23:1-4、結34章),甚至嚴厲地指出他們「趕散我的羊群,並未看顧他們;看哪,我必懲罰你們的惡行。

」直至新約時代,耶穌仍然「看見一大群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

」(太9:36)由此可見,以牧人與羊的關係來作的比喻,理應不難進入眾人的心。

第一個比喻(1-5節)以牧人與賊和強盜進入羊圈的不同方法作開始,指出賊和強盜不會從門進入羊圈,因為看門的不會為他開門,而更主要的原因,是羊不認識他們的聲音,若他們堂堂正正的從門進來,羊便會逃走。

要使羊認得牧人的聲音,牧人必須與羊建立關係和默契,這不但需要時間和共同的經歷,更需要以愛作為基礎。

第4節一方面描述了默契和共同經歷的建立,就是透過牧人週而復始的引領,使羊安心和信靠。

另一方面,牧人「走在前面,羊也跟着他」,反映出牧人願意在前面親自對抗任何危險,保護群羊,這就是牧人對羊的愛。

也是這份愛,使牧人對每隻羊也有仔細和獨特的觀察與認識,以致他可以「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

」(3節)聖經學者對第一個比喻和第二個比喻(7-10節)的關係有不同的意見。

有些學者認為兩個比喻沒有連貫的關係,只因題材類同而放在一起,主要原因是首個比喻中耶穌彷彿以牧人來比喻自己(及以第11節才肯定),而其後的比喻則明言自己是羊的門(7、9節),兩者並不一致。

有些學者則認為,第二個比喻是第一個的延伸,仍是說明牧羊人對羊的愛顧。

原因是當時的羊圈,每每只有一個狹小的通道出入,不少牧人正是守在這個通道口,甚至在晚上睡在這個通道口,發揮門的作用,保護圈中的羊。

若是如此,耶穌說自己是羊的門,便與上述的比喻一脈相承,牧人因為愛顧圈中的羊,不惜處身最危險的地方,為保每隻他所認識、他所愛的羊的安全。

無論我們怎樣理解兩個比喻之間的關係,有兩點觀察是可以肯定的,一是牧人與賊和強盜進入羊圈的目的明顯不同,二是羊對兩者的反應。

首先,賊和強盜不能循正途進入羊圈,他們「從別處爬進去」(1節),為的「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10節);反觀牧人,他們帶領羊群進出羊圈,設法保障羊的安全,確保牠們「找到草吃」(9節),正如耶穌總結說:「是要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10節)其次,在兩個比喻中,耶穌都肯定地說:「羊絕不跟陌生人,反而會逃走,因為不認得陌生人的聲音。

」(5節)「羊沒有聽從他們(賊和強盜)。

」上述兩點觀察其實是相關的,羊之所以絕不聽從和跟從陌生人,是因為牠們明白和體會到牧人的愛,從而只會信靠牧人,回應牧人的聲音。

可是,在兩個比喻中間,我們讀到這一句:「耶穌把這比方告訴他們,但他們不明白他所說的是甚麼。

」(6節)即使借用了帶着深厚傳統,理應不難進入他們心靈的比喻題材,眾人還是不明白耶穌的說話。

在耶穌這位大牧人面前,竟然出現了一群認不出牧人聲音的羊,那是多麼的可悲!反觀今天,羊是否理所當然地認得牧人的聲音,必然地只聽從牧人,跟從牧人的帶領呢?還是仍像耶穌跟前的眾人一樣,並不認得他的聲音,尚未完全的信靠他?今天的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樣的聲音,都告訴羊群哪裡可得平安,哪裡可找到草吃,我們可有認真地看清,聲音背後的是甚麼?耶穌這聲音的背後,是一位好牧人的心腸,他愛每一隻羊,願意為牠們捨棄生命,為要使牠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你願意認清他的聲音,聽從他嗎? 返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