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日本歷史與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再者,講述考古史料偽造事件等當代日本的新聞,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史前時代的日本之概況,一方面借機説明當代國民國家秩序中的對歷史之創造等的現象。

第二講古代日本王權的 ... Skipnavigation 目前位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構典藏 數位教材 開放式課程 標題: 日本歷史與文化JapaneseHistoryandCulture 作者: 藍弘岳OpenEducationOffice開放教育推動中心 公開日期: 2014 摘要: 本課程是由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提供。

本課程從史前時代講至現代日本,課程内容如課程進度所述。

上課方式主要以PPT以主,必要時輔之以影片教學。

讓學生對日本歷史的發展和其文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瞭解到日本文化形成過程中與其周邊各國,西洋諸國的互動關係,又進一歩讓學生認識在日本群島獨自發展出的日本社會結構與其文化的特色。

再者,介紹近代日本對「日本文化」的發明、日本帝國時期文化對其殖民地之影響等。

透過以上課程,以期能引起學生探索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興趣。

進而培養學生宏觀的知識基礎、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與獨立思辨的能力。

課程目標/概述   從史前時代講至現代日本,課程内容如課程進度所述。

上課方式主要以PPT以主,必要時輔之以影片教學。

讓學生對日本歷史的發展和其文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瞭解到日本文化形成過程中與其周邊各國,西洋諸國的互動關係,又進一歩讓學生認識在日本群島獨自發展出的日本社會結構與其文化的特色。

再者,介紹近代日本對「日本文化」的發明、日本帝國時期文化對其殖民地之影響等。

透過以上課程,以期能引起學生探索日本歷史與文化的興趣。

進而培養學生宏觀的知識基礎、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與獨立思辨的能力。

  課程章節   授課主題 第一講日本人與其文化的源流 首先,介紹日本的地理、人口等基本資料,然後利用考古學的資料講述新舊石器時代的日本列島之情況。

再者,講述考古史料偽造事件等當代日本的新聞,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史前時代的日本之概況,一方面借機説明當代國民國家秩序中的對歷史之創造等的現象。

第二講古代日本王權的成立與其文化 古代日本僅有極少數的文字資料,許多吾人對古代日本的知識都是透過中國史書或大陸的碑文等得到的。

故在第二次上課中,將介紹在《三國志》等中國史書中對日本的記述,使學生了解古代日本是如何被中國認識與互動的。

第三講佛教傳來與律令國家的形成 講述傳入日本的佛教在日本的發展,及其與古代日本神道的互動和其對古代日本文化的貢獻,還有古代日本佛教美術之發展等問題。

第四講日本神話與神社 利用《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古代日本的文字資料來講述日本神話之概略及神話的形成與古代日本國家之關係。

然後兼論及當代學者對日本神話的諸種解釋及其意義。

第五講佛教、遣唐使與古代日本文化 遣唐使等的派遣與古代日本漢文學的發展的關係,討論唐風文化的形成。

第六講《源氏物語》與平安時代之社會文化 此講介紹《源氏物語》之内容,及以之為中心講述平安時代的政治、文化等。

然後,亦將論及近代日本對《源氏物語》的諸種解釋,翻譯等的問題。

又,以芥川龍之介之作品《羅生門》等為例,講述古代文學的現代創造等。

第七講鎌倉・室町時代之歷史與文化 講述平安後期之後武士的興起過程及主要的歷史事件。

講述茶道、花道、能劇等日本傳統藝能之出現與發展。

第八講日本戰國時代之歷史與文化 講述川中島之戰等戰國時代的主要戰役與戰國諸雄對峙、競争的過程,以及槍砲、基督教的傳入、倭寇的問題等歷史事件對戰國時代日本之文化的影響等。

此講打算特別將基督教的傳入做一個完整的分析。

第九講江戶時代之歷史與文化 此講將以觀賞之電影為基礎,講述江戸時代之武士社會與武士的生活等問題,並論及漢學等武士的文化教養與切腹等武士的習俗。

第十講幕末日本之歷史與文化 主要將針對坂本竜馬、新撰組等有名的幕末之人事物,講述日本幕末、明治時期之政治變動過程,再者,紹介幕末、明治時代的洋學等,以及福澤諭吉等明治知識分子對於文明開化的追及過程,及新渡戸稻造等人對武士道的發明等等近代日本文化傳統的創造現象。

  課程書目  自編教材。

  參考書目  鄭樑生:《日本通史》,台北:明文出版社,1993年。

楊永良:《日本文化史》,台北:語橋文化,1999年。

葉渭渠:《日本文化史》,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坂本太郎著;汪向榮,武寅等譯:《日本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政治法制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上垣外憲一著;王宣琦譯:《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紫式部著;林文月譯:《源氏物語》,台北:洪範書局,2000年。

清少納言著;林文月譯:《枕草子》,台北:洪範書局,2000年。

劉崇稜:《日本文學史》,台北:五南書局,2002年。

林文月:《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學的影響》,台北:中央硏究院,2002年。

末木文美士著;涂玉盞譯:《日本佛教史:思想史的探索》,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楊曾文:《日本佛教史:新版=ThehistoryofJapanesebuddhis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小島毅:《海からみた歴史と伝統:遣唐使・倭寇・儒教》,東京:勉誠出版,2006年。

田中健夫:《中世対外関係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会,1975年。

芳賀幸四郎:《中世禅林の學問および文學に関する研究 芳賀幸四郎歴史論集3》,京都:思文閣,1981年。

佐藤弘夫:《神国日本》,東京:筑摩書房,2006年。

末木文美士:《日本宗教史》,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網野善彦:《日本の歴史をよみなおす》,東京:ちくま學芸文庫,2005年。

村井章介:《東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文化》,東京:放送大學教育振興会,2005年。

近松門左衛門著,王冬蘭等譯:《净瑠璃的世界:近松净瑠璃劇作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沖浦和光著;桑田草譯:《極樂惡所:日本社會的風月演化》,台北:城邦文化出版社,2008年。

山本博文著;趙佳誼,黃碧君譯:《武士道圖解》台北:商周出版社,2008年。

辻本雅史著;張崑將,田世民譯:《日本德川時代的教育思想與媒體》,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5年。

黒住真:《複数性の日本思想》,ぺりかん社,2006年。

孫歌:《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瑋芬:《近代日本漢學的「關鍵詞」研究儒學及相關概念的嬗變》,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安德鲁.戈登(AndrewGordon)著;李朝津譯:《日本的起起落落:從德川幕府到現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台北:五南書局,2008年。

丸山眞男著;區建英,劉岳兵譯:《日本的思想》,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

齋藤希史:《漢文脈と近代日本:もう一つのことばの世界》,東京:NHKbooks,2007年。

朴忠錫,渡辺浩編:《韓国・日本・「西洋」:その交錯と思想変容 日韓共同研究叢書11》,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会,2005年。

朴忠錫,渡辺浩編《「文明」「開化」「平和」:日本と韓国 日韓共同研究叢書16》,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会,2006年。

西原大輔著;趙怡譯:《谷崎潤一郎與東方主義:大正日本的中國幻想》北京市:中華書局,2005年。

安德鲁.戈登(AndrewGordon)著;李朝津譯:《日本的起起落落:從德川幕府到現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坂野潤治著;鍾淑敏譯:《近代日本政治史》,台北:五南書局,2008年 鈴木貞美:《日本の文化ナショナリズム》,東京:平凡社,2005年。

竹內好著;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近代的超克》,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薛毅,孫曉忠編:《鲁迅與竹内好》,上海:上海書店,2008年。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HenryScottStokes)著;于是譯:《美與暴烈:三島由紀夫的生與死》,上海:上海書店,2007年。

大沼保昭著;宋志勇譯:《東京裁判、戰争責任、戰後責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9年。

JohnW.Dower,Embracingdefeat:JapaninthewakeofWorldWarII,NewYork;London:W.W.Norton:NewPress,1999. 伊恩.布魯瑪(IanBuruma)著;林錚顗譯:《鏡像下的日本人:永恆的母親、無用的老爹、惡女、第三者、賣春術、硬派、流氓》台北:博雅書屋,2008年。

陳仲偉:《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台北:唐山書局,2009年 張明敏:《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ThetranslationandculturetranslationofHarukiMurakamiinTaiwan》,台北:聯合文學,2009年。

大江健三郎著;陳言譯:《沖繩札記》,台北:聯經出版社台北,2009年。

大江健三郎著;翁家慧譯:《廣島札記=Hiroshimanote》,北京:中国廣播電視出版社,2009年。

  評分標準   項目 百分比 課堂討論等的平時表現與作業 30% 期中或期末報告 30% 期末考 40%  授課對象:大學四年級學生預備知識:無 URI: http://ocw.nctu.edu.tw/course_detail.php?bgid=6&nid=518http://hdl.handle.net/11536/132436 顯示於類別:開放式課程 IR@NYCUCrossRef/旅遊行為、媒體影像與觀光實踐:文化中介者的旅遊意象傳遞/張芮馨;張玉佩;Chang,Ruei-Sing;Chang,Yu-PeiNation-brandingandtransnationalconsumption:Japan-maniaandtheKoreanwaveinTaiwan/Huang,ShulingFacinghistorywithasenseofawe:aninterviewwithProfessorMizoguchiYuzo/Chen,Kuan-Hsing;SunGe台灣史(二)/黃紹恆;蔣淑貞藝術與文化政治:戰後台灣藝術的主體形構/陳曼華;顏娟英;Chen,Man-hua;Yen,Chuan-yingColonialReminiscence,JapanophiliaTrend,andTaiwaneseGrassrootsImaginationinCapeNo.7/Chang,IvyI-chu意想國樂、風華再現:國樂在臺灣戰後初期的另類現代情境(194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蔡和儒;Tsai,Ho-Ju;高雅俐;Gao,Ya-LiLoadi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