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普通话,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

繼承了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及 ... 普通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华民国国语或北京话。

普通話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区域母语使用人数8.48亿(含第二語言使用者)(日期不详)[1]語系漢藏語系 漢語族官話北京官话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手语形式中国手语官方地位作为官方语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联合国管理机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語言代碼ISO639-1zhISO639-2chi (B)zho (T)ISO639-3cmnISO639-6cosc(普通話) 普通话繁体字普通話简化字普通话字面意思普遍共通的汉语标音官话(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Pǔtōnghuà- 威妥瑪拼音P'u3-t'ung1-hua4- 國際音標[pʰùtʰʊ́ŋxwâ]- 耶魯拼音Pǔtūnghwà 普通话,為現代標準漢語的變體之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國家通用語言[2]。

繼承了中華民國的中華民國國語,普通話與漢族中的北方官話最為類似,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及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3]。

192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中華民國國語。

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国的官方语言。

作为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成为国际人士学习中文的主要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為區別中華民國政府所稱的“国语”,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将“国语”改称为“普通话”[3][4]。

“普通话”的称呼后来也使用于港澳地區,亦會稱呼“國語”;中華民國則继续使用“国语”称呼,在海外华人地区则称为“华语”。

当前“国语”一词于中国大陆仍普遍应用于民间和影视娱乐行业用来代指普通话[5],尤其在谈及影视作品以及歌曲时亦多以“国语版”指代外语电影、动画等作品的普通话配音版本[6][7]。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规定为國家通用語言[8][9]。

目录 1歷史 2推廣 3調研採集地爭議 4管理機構 5普通話國家標準 6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的差異 7註釋 8参考文献 9参閲 10外部链接 歷史[编辑]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近代語言史:京 津 冀 晉 内蒙 辽 吉 黑 滬 苏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港 澳 中国語言教学 方言電影史 語言電影列表 1949年前 1950年-1978年 1979年-1999年 2000年-2004年 2005年-2009年 2010年-2014年 2015年-2019年 语言電影史 港產片 澳門電影 藏語電影 停產 滬語片 厦语片 方言童謠/民歌 按地域:京 津 冀 晋 内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港 澳 按語言:國語歌 吳語歌 粵語歌 陝西話歌 四川話歌 客語歌 閩南語歌 苗語歌 彝語歌 壯語歌 藏語歌 維語歌 蒙語歌 民族唱腔 方、语言電視廣播史 京 津 冀 晋 内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徽 閩 贛 魯 豫 鄂 湘 粵 桂 瓊 川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港 澳 革命电视剧里中共领导人的方言 各地讀音字典 方言口述材料庫:乡音苑(2013-)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2020-) 各地字音速查:古音小鏡東方語言學(上海師大)复旦大学中华文明数据中心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更多信息:漢語史和近古漢語 普通話大抵可追溯到元、明、清三朝北京為首都時以北方音調為基礎而形成的語言。

自东晋起,南京音以古中原雅音的正统嫡传身份受到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推崇,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流传到周边国家,比如传入日本的“吴音”,便是当时的南京话。

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統一後,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以汉语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根據研究,其天下通語依据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音(汴洛音)[10]。

元代盛行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接近口头语言的新的文学形式。

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都來自大都,使用燕京腔調,他们的作品《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反映出当时使用北方官話的面貌,如《經典大典》的著作編寫,反映出一般有效交流的語言工具仍以北方話為主體[11][12][13]。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根据元杂剧的用韵编写的,书中归纳的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系统已经相当接近今天的普通话,是近代普通話形成的原始基础。

明朝开始稱官方语言為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正音(称为“中州音”),形成汉语共同语系统,称为“正音”,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当时的“南京正音在明代占据重要地位”,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下江官话。

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官話仍以南京音為官語,南京音調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

张卫东等学者认为“明代官话有南北两支的差别”,而以南京官话为主导。

明、清时代因作为汉语正音,南京话相对比较稳定。

清時期來華的西方傳教士所流行的中國話,基本上是以南京官话為標準。

民國初年西方傳教士主持的“華語正音会”,也以南京音為標準。

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错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地位而受到推崇。

清末中国切音新字的創制者盧戇章,仍然倡议以南京话为“各省之正音”。

近百年来,南京城区语言的格局发生了较多变化。

因为定都北京故,明清官话腔調逐漸染上以北京語音和北方話腔調,經過時間生成了北京官话。

北京官话自清中葉起逐漸流行起來,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主流。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将当时通用的官话定为国语[14],此后的国语运动先是推行以糅合南北方言的老国音,最终在“京国之争”中确认了以较为简单的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正音,这也是普通话语音的来源[15]。

清末的官话班 1902年,學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向他建議中國應該統一語言時,曾提到“普通話”。

1904年,秋瑾留學日本時,曾組織一個“演说联系会”,內容提到普通話。

1906年,著名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曾在《江苏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成“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並定義普通話為“各省通行之话”。

武昌起義後,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意義展开辯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規定,應使用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不用方言土语。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也強調普通話是教给儿童的语言,並應推廣,在方言区域须特别注意正音工作。

1955年10月,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明定普通話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新中国的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5年11月4日,解放軍發出《关于在军队中推行汉字简化、推广普通话和实现语言规范化的通知》。

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总理周恩來在《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定義普通話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16]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人口比例为53.06%。

截至2014年,仍有30%人口[17](约4億人)无法用普通话交流[18]。

2021年6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表示中国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19]。

推廣[编辑] 主条目:推广普通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多地方非官話的其他汉语语言依然盛行[20],但不利於各地交流,因此政府極力推廣普通話[21]。

調研採集地爭議[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網站指,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通過調研採集為普通話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留下了歷史性資料[22]。

《人民日報》、汪晓东等、刘加民等聲稱,灤平縣的名頭是「普通話之鄉」,並指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及火斗山镇是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選擇的普通話語音採集地[23][24][25]。

不過該說法目前暫未發現有學術證據支持。

[原創研究?]實際上,語言包括語音、詞彙、語法等部分,並不只是語音而已,灤平當地口語仍使用不少非普通話的詞彙[26]。

何青霞等刊载于《记者观察》的文章则通过列举灤平人参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数据,得出滦平方言与普通话极为接近的结论[27]。

管理機構[编辑] 普通話的管理機構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國家語委),該機構现隶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期對普通話進行審核讀音、確定字形等工作。

普通話國家標準[编辑] 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28],历经八年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及“续编”、“三编”,1963年合并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奠定了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基础。

1982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重新组织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展了第二次普通话审音工作,以《总表初稿》为基础,形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此表1985年12月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联合发布[29],是普通话语音的国家标准。

2011年10月28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建新一届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30]。

《新華字典》與《现代汉语词典》是两本常用的半官方普通話工具书。

《新華字典》第一版由魏建功主编,1950年8月国家出版总署组建新华辞书社(后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印发。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是国务院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於1956年2月6日开始编纂,並于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31]。

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的差異[编辑] 参见:現代標準漢語§ 地方差异、中華民國國語§ 國語與普通話差異和海峽兩岸漢語發音差異列表 普通話與中華民國國語大同小異。

由中華民國《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釋例》可得知兩者的發音差異[32]。

發音差異例字 字 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話 康熙字典音 例子 廣韻反切推導北京官話文讀音[33] 泊 bó bó、pō bó、pāi 血泊 bó 壑 huò hè hè、huò 丘壑 hè 蝸 guā wō guā、gē 蝸牛 guā 淆 yáo xiáo yáo 混淆 xiáo 轍 chè zhé chè 南轅北轍 zhé zhé 沒轍 酵 xiào[註1] jiào jiào 發酵 jiào 括 guā guā guā、kuò、huó 搜括 guō kuò 包括 kuò 括約肌 賜 sì[註2] cì sì 賞賜 sì 堤 tí[註3][註4] dī chí 堤封 chí dī、qí 河堤 dī dǐ 堤之 dǐ 崖 yái yá yá 山崖 yá 粘 nián nián nián 粘姓 nián zhān 粘貼 企 qì qǐ qì 企業 qì qǐ kuǐ 會 huì huì huì、guā、huó 會話 huì huǐ 一會兒[註5] kuài kuài kuài 會計 kuì guì 會稽 乘 shèng shèng shèng 千乘、萬乘 shèng chéng 上乘[註6]、大乘 chéng shéng、zhèng 乘坐 chéng 垃 lè lā 未收錄 垃圾 未收錄 圾 sè jī jí、è 垃圾 yì[註7] 芥 jiè gài jiè、jì、jiá 芥藍 jiè jiè 芥菜 驟 zòu zhòu zhòu、qū、jù 步驟 zhòu 攜 xī[註8] xié qí 攜帶 huí 註釋[编辑] ^原將[jiào]列為又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xiào]。

^原將[cì]列為白讀音,[sì]列為文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兩者合併為[sì]。

^原將[dī]列為又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tí]。

^做動詞「蓋堤防」、「滯水」之意時,如「堤之」,原唸做[dì],《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其併入[tí]。

^中國大陆口语中仍习惯发为[huǐ]。

^臺灣口語中仍習慣發為[chéng]。

^「垃圾」本字為「擸𢶍」,唸作[là-sà],寫作「垃圾」為誤字[34]。

而「圾」字本身是「岌」的異體字,「岌」的推導現代漢語發音為[yì]。

^原將[xié]列為白讀音,[xī]列為文讀音;《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將兩者合併為[xī]。

参考文献[编辑] ^一张图告诉你使用人数最多的23种语言.2015-06-23[2016-03-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1).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2005-08-02[2020-06-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3.03.1张奚若.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中国语文.1955年,(第12期).  ^王东杰.官话、国语、普通话:中国近代标准语的“正名”与政治.学术月刊.2014,(2):168页.  ^新疆托里县:村村学国语 献歌十九大--新疆频道--人民网.[2020-12-17].  ^姚贝娜《随它吧》:电影《冰雪奇缘》国语版主题曲插曲MV--爱奇艺.[2020-12-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国语版)-爱奇艺.爱奇艺.[2020-12-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5-08-31[2020-06-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教育部:2020年我國將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輿情頻道--人民網.yuqing.people.com.cn.2016-09-14[2020-10-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胡安順.音韻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ISBN 9787101032970.  ^CaoGuangshun.andDandanChen.2009.Yuanbaihuateshuyuyan xianxiangzaiyanjiu[ReexaminationofthespecialfeaturesinYuanbaihua].LishiYuyanxueYanjiu[HistoricalLinguisticsStudy]2:108-123.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 ^周德清《中原音韻》1324年初版 ^曹廣順2013《元白話語言性質再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元白話語言性質再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鄭惠芳.舌尖上的粵語(PDF).聯合早報.2013-06-02[2015-08-13].(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5-08-13)(中文(新加坡)).  ^"普通话"如何诞生.culture.china.com.cn.[2019-06-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周恩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1956-02-05[2020-06-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0). 又摘錄於袁钟瑞.《话说推普》[话题六]新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國語言文字網.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2008-03-10[2016-03-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3).  ^我国仍有30%人口不会说普通话.[2016-03-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教育部:中国有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2016-03-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教育部: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2021-06-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6).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2016-03-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7).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016-03-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7).  ^河北省滦平县积极打造普通话文化品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4月26日[2018年5月23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9日).  ^滦平人咋没地方口音.人民日報.2016年10月15日[2018年5月19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8日).  ^汪晓东,杨倩,温素威等.滦平: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J].小康,2016,(32):90-91. ^刘加民,邓秀军.一个乡村剧社的百年传承[J].共产党员(河北),2018,(14):63-64. ^滦平方言趣味多管太阳叫“老爷”.网易.2014年8月8日[2018年7月6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6日).  ^何青霞,李运昌.普通话体验区建设的可行性论证——以滦平县为例[J].记者观察(中),2018,(1):104-105. ^审音委员会.[2016-03-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3).  ^审音为普通话定标准“腔”.[2016-03-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普通话审音工作通讯2011年第4期(总第4期).[2016-03-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8).  ^《现代汉语词典》又有新版.[2016-03-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黃沛榮.兩岸語文比較.1999-08-04[2016-08-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王守京發行.1968[2016-11-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9).  ^蕭旭.“垃圾”考.復旦大學.2010-03-06[2016-11-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参閲[编辑] 语言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中国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 语言学主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规范汉字 現代標準漢語 現代標準漢語音系 官话 明清官話 南京官話 北京官话 从中古汉语到官话的语音演变 普通話水平測試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有關普通话的多媒體資源 查论编現代標準漢語變體官话地区普通话·女国音·四川普通话·马街普通话·柳州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北京普通话·河北普通话·中華民國國語(台灣标准国語)粤语地区廣式普通話·南宁普通话闽语地区福建普通话(闽南普通话·闽东普通话)·台灣國語(台中腔)·海南普通话客语地区梅州普通话·客家腔国语湘语地区湖南普通话吴语地区上海普通话·江南普通话晋语地区太原普通话·大同普通话·包头普通话新马地区新馬華語(新加坡標準華語·馬來西亞華語)·新加坡式华语·居鑾華語其他地区菲律賓標準華語(英语:Mandarin_Chinese_in_the_Philippines)·越南標準華語·日本標準華語·韓國標準華語 查论编官话 东北官話吉瀋片 蛟寧小片 吉林話 通溪小片 瀋陽話 铁岭話 通化話 延吉小片 哈阜片 肇扶小片 哈爾濱話 長錦小片 長春話 烏蘭浩特話 通遼話 黑松片 嫩克小片 大慶話 佳富小片 佳木斯話 站話小片 塔茲語塔兹语 北京官話京承片/幽燕片京師小片 涿州話 北京話 老國音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 中華民國國語 馬來西亞華語 新加坡華語 查论编現代標準漢語變體官话地区普通话·女国音·四川普通话·马街普通话·柳州普通话·东北普通话·北京普通话·河北普通话·中華民國國語(台灣标准国語)粤语地区廣式普通話·南宁普通话闽语地区福建普通话(闽南普通话·闽东普通话)·台灣國語(台中腔)·海南普通话客语地区梅州普通话·客家腔国语湘语地区湖南普通话吴语地区上海普通话·江南普通话晋语地区太原普通话·大同普通话·包头普通话新马地区新馬華語(新加坡標準華語·馬來西亞華語)·新加坡式华语·居鑾華語其他地区菲律賓標準華語(英语:Mandarin_Chinese_in_the_Philippines)·越南標準華語·日本標準華語·韓國標準華語 懷承小片 武清話 承德話 朝峰片/錦興片 錦州話 興城話 赤峰話 朝陽話 錫林浩特話  冀魯官話保唐片淶阜小片 淶源話 阜平話 廣靈話 定霸小片 保定話 霸州話 靜海話 高陽話 薊遵小片 薊縣話 遵化話 平谷話 唐山話 灤昌小片 灤縣話 昌黎話 撫龍小片 撫寧話 盧龍話 秦皇島話 石濟片赵深小片 趙縣話 深州話 石家莊話 邢衡小片 邢臺話 衡水話 聊泰小片 聊城話 泰安話 濟南話 萊蕪話 肥城話 平陰話 滄惠片黄乐小片 黃驊話 乐陵话 滄州話 無棣話 博興話 沾化话 庆云话 宁津话 商河话 临邑话 平原话 阳寿小片 阳信话 寿光话 惠民话 滨州话 垦利话 东营话 济阳话 博兴话 淄博话 广饶话 昌乐话 濰坊話 章利片 章丘话 利津話  膠遼官話登連片煙威小片 煙台話 威海話 牟平話 榮成話 長海話 虎林話 蓬龍小片 蓬萊話 龍口話 長島話 大岫小片 大連話 青萊片青島小片 青島話 平度話 諸城話 撫遠話 萊昌小片 萊州話 昌邑話 沂水話 莒照小片 莒南話 日照話 青朐小片 青州話 臨朐話 營通片蓋桓小片 營口話 丹東話 桓仁話 寬甸話 通白小片 通化話 白山話 長集小片 長白話 集安話  中原官話關東鄭開片 鄭州話 開封話 原陽話 洛嵩片 洛陽話 嵩縣話 南魯片 南陽話 魯山話 漯項片 漯河話 項城話 駐馬店話 上蔡話 汝南話 商阜片商亳小片 商丘話 亳州話 阜沈小片 阜陽話 沈丘話 宿蒙小片 宿州話 信蚌片淮霍小片 信陽話 潁上话 淮南話 霍邱話 蚌懷小片 蚌埠話 懷遠話 五鳳小片 五河話 鳳陽話 兗菏片舊蔡魯片 兗州話 济宁话 宁阳话 东平话 汶上话 曲阜話 金鄉話 單縣話 舊鄭曹片 菏泽话 郯城话 平邑話 舊洛徐片 東明話 徐淮片舊洛徐片 徐州話 淮南話 舊蔡魯片 沛縣話 關隴汾河片北/平陽小片 臨汾話 吉縣話 洪洞話 霍州話 翼城話 浮山話 稷山話 中/絳州小片 新絳話 萬榮話 聞喜話 襄汾話 曲沃話 垣曲話 夏縣話 南/解州小片 運城話 臨猗話 永濟話 芮城話 平陸話 河津話 郃陽話 韓城話 關中片(東府話) 西安話 咸陽話 渭南話 銅川話 寧縣話 秦隴片(西府話) 西寧話 敦煌話 寶雞話 靖远话 隴中片 天水話 河州片 河州話 甘溝話 南疆片 焉耆話 霍城話 鄯善話 吐魯番話  蘭銀官話金城片 蘭州話 永登話 銀吳片 銀川話 中衛話 靈武話 烏海話 巴彥浩特話 河西片 古浪話 張掖話 山丹話 瓜州話 酒泉話 額濟納話 北疆片 烏魯木齊話 吉木薩爾話  西南官話(上江官話)查论编四川话分区川黔片成渝小片成都話 –重慶話 –酆都話 –綿陽話 –南充話 –廣元話 –達州話 –巴中話 –萬州話 –涪陵話 –遂寧話 –資陽話 –廣安話 –大方话 –台湾四川话查论编西蜀方言西蜀片(灌赤片)岷赤小片綦江話 –桐梓話 –遵義話 –思南話 –崇州話 –都江堰话 –眉山話 –樂山話(城区口音片区 –苏杨口音片区) –峨嵋話 –宜賓話 –瀘州話 –江津话 –仁懷話 –西充話 –搖鈴話 –金仙話 –南充西路話 –蒼溪話 –大邑話 –夾江話 –洪雅話 –犍為話 –赤水話 –綏江話雅甘小片雅安話 –汉源话 –天全話 –石棉話 –名山話 –寶興話江贡小片仁寿话–荣县话–自贡话–内江话其他攔江話历史蜀語 ·巴蜀图语书写四川话文学 ·四川方言字 ·四川话拼音 ·四川话拉丁化新文字 ·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相关语言土广东话 ·老湖广话 ·四川普通话参见:西南官话-巴蜀-巴蜀人 川黔片(成渝片)黔中小片 舊昆貴片:貴陽話 安順話 陝南小片 漢中話 鎮巴話 西康片康藏小片 受藏語與羌語影響:康定話 涼山小片 受彝語影響:西昌話 喜德話 攀枝花話 雲南片滇中小片 昆明話 楚雄話 彌勒話 尋甸話 陸良話 霑益話 嵩明話 曲靖話 瀘西話 丘北話 宜良話 澄江話 玉溪話 晉寧話 石林話 富民話 峨山話 牟定話 元謀話 元江話 滇西小片 石屏話 建水話 箇舊話 屏邊話 蒙自話 開遠話 河口話 元陽話 文山話 麗江話 洱源話 賓川話 蘭坪話 滇南小片 保山話 臨滄話 果敢話 雙江話 耿馬話 大理話 永德話 昌寧話 永平話 未分類 台湾云南话 湖廣片鄂北小片 襄阳話 鄂中小片 武漢話 沙市話 宜昌話 鄂西小片 鄖西話 湘西小片 沅陵話 吉首話 湘北小片 常德話 懷玉小片 舊岑江片:懷化話 玉屏話 黔東小片 舊岑江片:鎮遠話 黎靖小片 舊岑江片:黎平話 桂柳片湘南小片 郴州话 江永官話 零陵官話 東安官話 桂北小片 桂林話 柳州話 荔浦話 象州话 武鳴官話 柳州話拼音 黔南小片 都勻話 丹寨話 查论编江淮官话(淮语)方言区洪巢片扬淮方言(淮东话)揚州小片揚州話(揚州話拉丁化字母表)·天長話潤州小片鎮江話建鹽小片鹽城話濱阜小片濱海話·阜寧話海州小片海州話·連雲港話淮安小片淮安話宁庐方言(淮西话)南京小片南京話(南京話拉丁化方案)·马鞍山话·当涂话·滁州话·明光话·全椒话·来安话·盱眙话合肥小片合肥話·泗陽話·六安話·霍山话·舒城话蕪湖小片蕪湖話·宣城話·郎溪話·廣德話·池州话·铜陵话·南陵话巢湖小片巢湖话·无为话·庐江话·和县话·含山话安慶小片安慶話·桐城话樅東小片枞阳话通泰片南通小片南通話如皋小片如皋話·如東話·泰興話·高崗話·揚中話泰州小片泰州話·姜堰話·海安話·東台話·大豐話黄孝片黄冈小片黄冈話·九江话·蕲春话孝感小片孝感話·安陆話·应城话·云梦话·红安话·新洲话·大悟话黃梅小片黃梅話·鄂州话·黄石话方言岛竹山话·竹溪话參見:江苏方言·安徽方言·湖北方言·江西方言·浙江方言 方言島南 系 天津话 赣榆话 爵溪话 祁門軍話 南平官話 贛州話 信豐話 寧國話 磨盤話 武鸣话 邕州官话 宾阳官话 屯堡话 欽州正話 舊時正話 海南军话 崖城軍話 東方軍話 水流軍話 廣東軍話 北 系 青州北城話 長樂旗下話 主要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2012)及錢曾怡《漢語官話方言研究》。

另根據张世方《北京官話語音研究》,保唐片划归北京官話。

官話方言島主要參考綜述性質的黃曉東《漢語軍話概述》、林芝雅《浙贛閩交界官話方言語音比較研究》及其他具體各點調查。

参见:晉語•東北話•北京话•河北話•山西話•陝西話•山東話•河南話•江蘇話•安徽話•四川話•湖北話•湖南話•廣西話•貴州話•雲南話•甘肅話•新疆話•军家话•東干語•現代標準漢語變體 查论编汉语 漢語分支漢語分支官话通用语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话 中華民國國語 臺灣國語 新馬華語) 老国音 官話分區 北京官话 东北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西南官話(桂柳官话、岷赤話、貴州話、雲南話) 江淮官话 其他 天津话 贛榆话 漢中話 南通话 军家话 海南军话 广东军话 新疆官话 新加坡華語 晉语 并州片 呂梁片 上黨片 五臺片 邯新片 大包片 張呼片 志延片 粤语 粤语方言 粵海粵語 香港粵語 蜑家話 莞寶粵語 邕潯粵語 勾漏粤语 羅廣粵語 桂南平話 四邑粵語 高陽粤语 欽廉粤语 吳化粤语 儋州話 越南白話 客家话 客語方言 梅縣話 惠陽話 畲话 四川客家語 香港客家話 臺灣客家語 贛語 贛語方言 昌都片 宜瀏片 吉茶片 撫廣片 鷹弋片 大通片 懷嶽片 耒資片 洞綏片 湘语 長益片 婁邵片 衡州片 辰漵片 永全片 吴语 吳語方言 太湖片 台州片 金衢片 上麗片 甌江片(甌語) 宣州片 闽语沿山閩語邵将语 邵武話 將樂話 閩北語 西溪片 東溪片 閩中語 三明話 永安話 沙縣話 沿海閩語閩東語 侯官片 福宁片 蛮讲 燕話 興化語 莆田話 仙遊話 烏坵話 澳腰话 閩南語 泉漳片 臺灣話 新加坡福建話 浙南片 大田片 中山片 潮汕片 瓊雷語 雷州話 海南話 其他 徽语 平話土話 湘南土话 粤北土话 桂北平話 瓦乡话 孔夫话 迈话 富馬話 东江本地话  書寫系統書寫類型语素文字字形 漢字 繁体字 正体字 简化字 方言字 二简字 文體文言文 古文 文白相夾 三及第 白話文 官話白話文(京白) 中州韻白話文(韻白) 吳語白話文(蘇白) 粵語白話文(廣白) 臺語白話文(閩白) 客家话白話文(客白) 表音文字字母 拉丁字母 西里尔字母 阿拉伯字母 文體 教會羅馬字 東干文 小儿经 半音節文字 盲文/點字 三推成字法 中国切音新字 臺灣語假名 臺語諺文 其他 女书 漢羅台文  語言研究漢語歷史 原始漢藏語 原始汉语 古代汉语 上古 中古 近代 明清官話 老國音 現代標準漢語 華語 汉语音韵学 先秦 漢代 魏晉 隋唐 五代 宋代 元代 明初 明清 現代 語言研究 文字 詞彙 語法 訓詁 方言  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語言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教育部終身教育司第四科  新加坡推廣華語理事會  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 漢語分支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普通话&oldid=69266295” 分类:​ISO639-2代码的语言ISO639-1代码的语言現代標準漢語變體中国语言20世紀建立語言政策隐藏分类:​语言使用人数没有注明日期的条目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自2021年11月有疑似原创研究语句的条目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由本地定义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БеларускаяMìng-dĕ̤ng-ngṳ̄EnglishFrançais贛語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日本語한국어LinguaFrancaNovaMinangkabauPiemontèis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Українська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