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超過7噸雞肉被丟棄!震驚亞洲的剩食量! - DBS Bank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個亞洲城市正在以驚人的規模耗損各種各樣的食物,而這些浪費, ... 以及介紹印尼、印度、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為減少食物浪費所作出的努力。

剩食 13MINREAD EN 每日超過7噸雞肉被丟棄!震驚亞洲的剩食量! 由CNA的DERRICKAPAULO,RUTHSMALLEY和CHRISTYYIP呈獻,2021年4月26日 多個亞洲城市正在以驚人的規模耗損各種各樣的食物,而這些浪費,大部分甚至在消費者進行購買之前已產生。

《CNAInsider》一連三集,追蹤亞洲地區食物供應鏈的足跡,深入了解箇中問題,並尋找抗衡食物浪費的成功例子。

壞了的水果就要棄掉?對食物的審美標準,已成為浪費原因之一,但這觀念正在改變。

它們本可用來烹調出美味多汁的雞胸、雞腿、雞腳和雞翼,可是,這些雞肉卻偏偏沒有機會在你的餐碟上出現。

因這些足夠數十萬新加坡市民食用的雞肉,全都在當地屠宰場被遺棄掉,而這問題每天都在發生。

當社會企業家NicholasLim親眼目睹這個鮮為人知的市場情況,他大為震驚。

一間雞肉供應商更告訴他:「他們每天棄掉7至15噸不同部位、完好無缺的可食用雞肉。

那相當於7至15萬份餐食。

」而「他們」正是新加坡大約13家提供當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鮮雞肉產品的分銷商。

每日數以噸計像這樣的雞肉被棄掉。

宗旨為把食品供應重新分配的社會企業TreeDots共同創辦人NicholasLim不禁提問:「你們每天究竟棄置了多少錢?」這亦令他意識到,浪費了的不只是7至15噸食物,而是7至15噸生命。

在新加坡以及很多亞洲城市,不只是雞肉,很多食物都是被如此浪費掉。

2019年,單單是新加坡便產生了74.4萬噸剩食,而全球超過一半的剩食都是來自亞洲。

這些食物大多在消費者購買之前已經被遺棄,故用以生產這些食物的資源亦同時被浪費掉。

一名台灣農夫在其農場所花費的大量努力和資源將被浪費掉。

《CNAInsider》一連三集,追蹤亞洲地區的食物供應鏈,由零售、分銷不同階段,甚至追蹤到農場,深入了解這些食物供應問題的成因,以及介紹印尼、印度、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為減少食物浪費所作出的努力。

結果發現,消費者亦有能力幫助確保更多的食物可供食用,而非白白被浪費掉。

緩衝庫存 表面來看,這裡的超級市場為了減低出現食物短缺的機會,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峰期亦務必確保糧食的供應充足。

而為了達成該目標——就例如在新鮮雞肉供應方面,超市和零售商往往會於合約上訂明,供應商每天需提供10%至20%的緩衝庫存,以防萬一。

新加坡滔滔不絕的新鮮雞肉供應。

這些從附近農場進口的活雞會在這裡被宰殺,但是,若消費者的需求沒有突然激增,零售商當然不會購買這些多餘的活雞緩衝庫存。

「供應商會嘗試出售這些庫存。

若賣不完,便會將它們儲存起來。

但若存放太久,就會將之棄掉。

」現年28歲的NicholasLim續說:「他們每天都會設法清掉這些庫存……因為儲存這些食物的成本非常昂貴。

」 因此,緩衝庫存便成為製造剩食的最大來源之一。

另外,儘管零售商有銷售預測,但這些預測卻並非百分百準確。

「理論上,如果預測能達至70%準確,那已被認為是非常理想了。

與嘗試改良銷售預測模型相比,拋棄食物庫存當然是相對容易的處理問題方法。

」Nicholas指。

TreeDots共同創辦人NicholasLim NicholasLim並補充:「零售商需要緩衝庫存,主要是因為顧客無法忍受日用品缺貨這回事。

例如,若我希望購買雞全脾,但超市卻缺貨,這會為超市帶來麻煩。

」另一方面,供應商之間的商業競爭亦意味著主動權在會落在零售商一方。

對零售商而言,供應商存貨過多並不會他們造成影響。

「(供應商)寧願準備多點緩衝庫存,也不願見到買家另覓供應商。

流失客戶所造成的損失遠高於供應緩衝庫存或處置緩衝庫存的成本。

」 零售買家主宰市場 美的標準 由2018年開始,NicholasLim便一直研究新加坡企業產生肉類剩食的問題,他發現背後成因之一竟然是「審美觀」。

你難以想像雞隻的重量也可成為零售商決定會否出售該雞隻的因素。

例如,一隻標準雞隻的重量為1.2公斤,但有些情況是實際重量和所標示的有差異——如過輕或過重。

他說:「它們其實仍適合食用,可是僅僅由於業界所定下的審美標準,它們最終會在整個加工過程中被丟棄。

」 有時雞隻會在運送過程中造成骨折或碰傷了,也會被買家嫌棄,因為在消費者的眼中,那已不是一隻「正常」的雞了。

這些雞隻最後會是供人食用還是會被浪費掉呢? 「就是因為超市經常把最漂亮的食物展示出來……慢慢就成為你對食物外觀的標準。

」他亦指出雞飯檔口亦是另一個加深大眾對雞外觀要求的好例子。

「但現實上是……當宰殺雞隻時,它自然會掙扎並因此而受傷。

」 食物的顏色也能構成同樣問題。

例如,若牛肉的色澤較為深紅,即使質量好且合乎食用安全,這類牛肉通常也沒有機會被擺放在超市的貨架上。

食物的尺寸也很重要,以蘑菇為列,新加坡最大的新鮮農產品進口商和批發商BCM(BanChonMarketing)萬春商行指出,他們必須量度蘑菇頭的尺寸以進行篩選分類,因為買家不願意接受尺寸不一的蘑菇。

BCM執行董事MichelleTan表示:「我認為這是由於消費者在購買時希望能買到最好的貨品。

這驅使我們的客戶對貨品的要求漸趨嚴格。

」 分銷商使用游標卡尺量度蘑菇的大小,以檢查它們的尺寸是否市場所接受。

這亦驅使農民絞盡腦汁以滿足零售商和消費者的期望。

以台灣的HouChunNan為例,他曾在種植的椪柑(橘子的一種)表面貼紙,以避免水果外皮因某一側長期暴露在陽光直射下而顏色不均。

若水果外皮的顏色不均勻,在篩選的過程中便會被淘汰掉。

MichelleTan指:「這些水果在市場上不太受歡迎,因為我們往往會傾向挑選外觀較漂亮的水果。

」 立即觀看:我們為什麼要丟棄可食用的食物? 尚未到期已被棄掉 又以乾貨和加工食品為例,當保質期只過了一半、或距離到期還有六個月至一年時間都有機會被丟棄。

MichelleTan說:「若這些產品未能於市場上按照我們所期望的速度銷售,亦會導致我們提前把倉庫中的庫存棄置以騰空位置。

」 若食物已在貨架上,零售商則會把貨直接退回,因為消費者習慣選購生產日期最近的食物。

而這問題在保質期較短的冷藏食品上更為顯著。

新加坡網上食品分銷商Atasco創辦人兼董事HayShiwei表示:「每當遇到航班延誤問題時,我們都要棄丟上百杯乳酪,即大約有50公斤左右……。

」 Atasco所供應的部分乳酪。

以保質期為14天的有機乳酪為例,他指:「當我們將這些貨品推出市面時,它們的保質期必須有至少八天。

但假如運輸上延誤五天……當產品到達新加坡時,貨品就只剩下九天的保質期。

那時我們實質就只剩一天的時間去銷售所有原本打算有一周時間出售的產品。

」 對於奶類製品,超級市場都會採取將較接近有效期的擺放在最前的策略。

但有些消費者卻會特意挑選過有效期較遠的貨品。

「此日期前最佳」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為Atasco銷售其貨物造成難題 這些消費者並不了解「此日期前最佳」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之間的分別。

後者所指的才是食物不得在所標示的日期後出售。

HayShiwei說:「我們有很多已過了『此日期前最佳』的產品,而它們仍適合食用。

」但零售商卻通常會選擇退回接近「此日期前最佳」的食品。

每當出現浪費,我都會想:「我可如何使用這些產品?可以怎樣拯救它們?如把它們送出去,會有人想要嗎?」 主動接觸消費者 38歲的Atasco創辦人兼董事HayShiwei於2019年6月發現了流動應用程式Treatsure,一個能介紹日常消費者從供應商或企業如旅館等處購買剩食的平台。

Treatsure的31歲首席創新執行官PrestonWong說:「我們能提供多一個平台,讓一些公司銷售他們無法通過其他渠道銷售的貨品。

供應商自行把商品上架,消費者選購,跟一般電子商務平台並無分別。

」 PrestonWong於2017年共同創辦了Treatsure 過去一年,Treatsure應用程式的訂閱人數增長了三倍,目前已有超過二萬個用戶,這些用戶似乎不太介意購買帶些微瑕疵或即將到期的食品。

他們不僅拯救了那些食物,還節省了金錢,因為Treatsure與合作夥伴都將這些過剩貨品以「特惠價」出售。

在香港,有一班年輕人更行多一步。

GreenPrice的三位創辦人,在大學時期已開創他們的社會企業,開設商店出售即將到期的商品,又或稱為短期食品。

他們的目標是改變香港人對這些食物的看法。

GreenPrice共同創辦人、23歲的韓駿謙表示:「大眾不太願意選購保質期短的產品……以為它們已變質。

」 位於香港的GreenPrice店舖。

這驅使幾位年輕的創辦人投放大量精力開展實體商店,透過提供一些實際體驗教育消費者不同產品標籤的意思。

TerenceHon說:「我們的職員常主動向顧客介紹『此日期前最佳』和『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的分別。

我們甚至提供一些樣品讓顧客試食……以便他們作出正確決定,建立對短期商品的信心。

」 這種信心正「逐少逐少、逐年逐年」增加。

而根據消費者的接受程度,現時GreenPrice售賣的食品當中,有些甚至過了「此日期前最佳」三個月之久。

一名GreenPrice員工主動向顧客介紹其售賣之產品。

自四年前開設第一間店舖,GreenPrice現擁有四家分店,幫助近700家供應商將這類商品出售,當中客戶有年輕的、注重環保的及當白領的。

不再被嫌棄 在台灣,社會企業格外農品共同創辦人LinYaWen指,他們正通過增加使用「不附合市場規格產品」以幫助農民減少食物浪費。

其中一位農民是Hou,他將收成中的所謂「醜陋」水果賣給格外農品,後者將其製作成果醬出售。

LinYaWen說:「這種椪柑非常適合加工。

」並解釋,這種橘子暴露在陽光下的一側,果汁會相較少,有助加快乾燥過程。

「我們直接告訴農民,將不合市場規格的產品賣給我們。

不論他們開出什麼價格,我們都會照單全收。

」 格外農品的果醬不但被好幾家食品和飲品公司採用,更曾贏得獎項。

LinYaWen強調:「只要產品不需依賴於水果的外觀,這些「醜陋」的水果便能派上用場。

」 《格外農》更與星展銀行和願意購買社會企業產品的大型公司合作,產品包括乾果和即將推出的水果飲品。

同樣地,新加坡的TreeDots也通過尋找願意購買不受歡迎的剩肉和海鮮的食品公司,銷售的食品當中包括不太受歡迎的部位如雞胸肉。

NicholasLim說:「供應商或屠宰場將產品認定為『不受歡迎』,是因為他們沒有投放資源尋找願意接收這類不受歡迎產品的另類小市場。

售賣健康餐、沙律等的食肆都非常樂於使用新鮮雞胸……還有健身人士都相當樂於食用這些雞胸肉。

」 健身餐單正幫助減少食物浪費。

TreeDots將食品重新分配,以便宜的價格出售予1,300多家公司。

去年更開始直接接觸消費者,時至今日,已有一個由82個社區團購組成的銷售網絡。

RachelLum和她的鄰居更以身作則,每個星期都會透過社區團購購買食物,她們並不介意食物有些微瑕疵。

「透過這團購,我們每個人都能受惠於購買較便宜的食品所帶來的好處。

」 TreeDots還與新加坡食物銀行和星展銀行合作,向貧困家庭捐贈物資,並在試行階段推出專門的應用程式。

試行階段推出的應用程式。

TreeDots、Treatsure和GreenPrice均獲得星展基金會支持,而格外農品和新加坡食物銀行則是星展銀行的社區合作夥伴。

漣漪效應 自三年前成立以來,TreeDots已幫助拯救了約2,300噸食物,相等於2,300萬頓餐食。

但相對於新加坡的食物浪費量,NicholasLim認為那太微不足道了,因據國際估計,百分之八十的食物浪費都是由企業所產成。

「我們還未敢說我們已弄清該做什麼才能解決市場上的問題。

」 但對於減少食物耗損,他卻抱有希望,「因為確實能目睹成效」。

而他也明白,要改變消費者固有的觀念實在任重道遠。

例如,有一些新的TreeDots客戶向他們查詢為何雞隻看起來偏黃、帶血或連有雞毛,又或是為何鱈魚有魚骨等。

儘管如此,他認為收到這些投訴其實是「好」事。

NicholasLim成功拯救一塊被認為不達新加坡人普遍審美標準的三文魚柳。

「他們在群組提出這些問題。

而當我們回答這些問題時,亦是教育群組內其他成員的機會……那就可產生漣漪效應。

他們會告訴他們的孩子或朋友,這樣的產品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 TreeDots還與HaoMart等超市合作,在超市內設置特定貨架擺放非以食物外觀來作篩選的產品,並由售賣紅肉開始。

「我們希望大眾開始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

食物耗損的根本原因來自出了問題的需求……若消費者仍追求超完美的產品,那這個問題將不會有任何改變。

」 TreeDots指,有些色澤變了的牛肉其實完全適合食用。

新躍社科大學高級講師TaniaNagpaul認為,消費者不應認為自己的個人力量微不足道,「大眾應克服這種疑慮。

當他們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儘管只是當中的一小部分,他們就能開始影響其他人,並帶動其他人參與其中。

」 專門研究食物浪費的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DaisyTam對此亦表示認同,「消費者會說,超級市場只提供這些選擇。

然後超市又說,消費者只選擇這些商品。

」 「所以,我認為其實雙方都各有責任。

」 文章內容由CNAInsider與星展聯合製作。

NEX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