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心理學)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應,或譯應對(英語:Coping)、應對策略等,是用於減少不愉快情緒或處理被認為重要和困難的生活事件或生活階段等,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策略。

應對策略可以是認知或 ... 因應(心理學) 一種指人們有意識地的努力,去解決自身個人和人際關係問題,來控制、減少或容忍不同的壓力和衡突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3月29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心理學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3月29日)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另見其他需要心理學專家關注的頁面。

因應[1],或譯應對(英語:Coping)、應對策略等,是用於減少不愉快情緒或處理被認為重要和困難的生活事件或生活階段等,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策略。

應對策略可以是認知或行為,可以是個人的或社會的。

[2][3][4][5] 目次 1主要分類 2適配度 3量度因應效用 4參見 5引用來源 主要分類編輯 超過一百種的因應方法已經識別出來[6]。

雖未有共識,不過心理學家用不同的對比方法來分類。

評量焦點因應(英語:Appraisal-Focusedcoping) directedtowardschallengingpersonalassumptions. 問題焦點因應(英語:Problem-Focusedcoping) 直接處理(真的或感覺是)壓力的來源[7]。

但不一定可以,例如一個癌症病人難找到一個可用的治療方案時會改找一些「神藥」、「秘方」之類的替代方法。

情緒焦點因應(英語:Emotion-Focusedcoping) 改變因壓力而生的情緒。

例如一個研究心臟病男病人除了壓抑自己的感情,還壓抑妻子的情緒,例如叫她不要哭,導致妻子更大壓力[8]。

尋求支持因應(英語:Support-seekingcoping) 從朋友或家人找到情感上支持 意義製造因應(英語:Meaning-makingcoping)[9] 也稱認知再框架(英語:Cognitivereframing)(英語:Cognitivereframing):嘗試用另一角度去理解問題而帶來正面的影響,例如:「幸好我只是B-,而不是不合格」 宗教的因應(英語:Religiouscoping) 也可以問題焦點因應,例如:「神會幫我解決問題」,也可以情緒焦點因應,例如「幸好神幫我,如果不是我就要受苦」。

宗教提供一個框架給信徒去理解事情,例如一個可以控制一些不能控制事情的錯覺、正面理解事物(「離苦得樂」)、接受及對未來會好的期望等[10]。

但亦可以帶來反效果,認為神拋棄或罰他們[11]。

主動因應(英語:Anticipatory/Proactivecoping)[12] 因應不一定是問題發生時才做,也可以在問題預計出現前開始防止適配度編輯 從適配度(英語:goodnessoffit)來看,不同因應方法不一定代表真的有效。

只有當因應方法與你能對壓力源的控制程度最合配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量度因應效用編輯 COPEScale量度14種因應,並用因素分析 參見編輯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學:超普通心理學/壓力與健康素質-壓力模式 壓力管理 心理防衛機制引用來源編輯 ^coping-因應.terms.naer.edu.tw.[2019-03-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Snyder,C.R.(ed.)(1999)Coping:ThePsychologyofWhatWork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ISBN 0-19-511934-7.[頁碼請求] ^Zeidner,M.&Endler,N.S.(editors)(1996)HandbookofCoping:Theory,Research,Applications.NewYork:JohnWiley.ISBN 0-471-59946-8.[頁碼請求] ^Cummings,E.Mark;Greene,AnitaL.;Karraker,KatherineH.(編).Life-spanDevelopmentalPsychology:PerspectivesonStressandCoping.1991:92.ISBN 978-0-8058-0371-6.  ^R.S.Lazarus&S.Folkman,Stress,Appraisal,andCoping(1984)p.141.ISBN 0-8261-4191-9 ^Carver,CharlesS.;Connor-Smith,Jennifer.PersonalityandCoping.AnnualReviewofPsychology.2010,61:679–704.PMID 19572784.doi:10.1146/annurev.psych.093008.100352.  ^Billings,A.G.;Moos,R.H.Theroleofcopingresponsesandsocialresourcesinattenuatingthestressoflifeevents.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1981-6,4(2):139–157[2019-03-29].ISSN 0160-7715.PMID 732103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Rowan.,Mahoney,Kathleen.Therelationshipofpartnersupportandcopingstrategiestomaritaladjustmentamongwomenwithdiabetesandtheirmalepartners..http://worldcat.org/oclc/670306870.2006.ISBN 9780549707714.OCLC 670306870. 缺少或|title=為空(幫助) ^Affleck,G.;Tennen,H.Construingbenefitsfromadversity:adaptationalsignificanceanddispositionalunderpinnings.JournalofPersonality.1996-12,64(4):899–922[2019-03-29].ISSN 0022-3506.PMID 89565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O.Harrison,Myleme;Koenig,HaroldG.;Hays,JudithC.;Eme-Akwari,AnediG.;Pargament,KennethI.Theepidemiologyofreligiouscoping:areviewofrecentliterature.InternationalReviewofPsychiatry.2001-01,13(2):86–93.ISSN 0954-0261.doi:10.1080/09540260124356.  ^Pargament,K.I.;Koenig,H.G.;Perez,L.M.Themanymethodsofreligiouscoping:developmentandinitialvalidationoftheRCOP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0-4,56(4):519–543[2019-03-29].ISSN 0021-9762.PMID 1077504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Aspinwall,LisaG.;Taylor,ShelleyE.Astitchintime:Self-regulationandproactivecoping..PsychologicalBulletin.1997,121(3):417–436.ISSN 0033-2909.doi:10.1037//0033-2909.121.3.41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因應_(心理學)&oldid=692753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