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 ,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 ...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中藥]管仲[河北省著名書法家]管仲[中藥材名稱]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

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

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基本信息姓名:管夷吾別稱:管子、管敬仲字號:字仲職業:齊國相國所處時代:春秋前期(齊國)民族族群:華夏族出生地:潁上(今屬安徽)出生日期:約公元前723年(戊午年)去世日期:公元前645年主要成就:強齊圖霸,輔佐桓公九合諸侯,禮讓天下開法家先驅相關典故:管鮑之交人物生平早年經歷齊莊公五十六年(約前723年),管仲出生,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

為了謀生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失敗,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

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他當兵的時候臨陣脫逃,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

佐公子糾管仲齊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

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不久,齊襄公與其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醉殺了魯桓公。

對此,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會發生大亂。

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因此管仲和召忽就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內亂,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急忙設法回國,以便奪取國君的寶座。

魯莊公知道齊國無君後,萬分焦急,立即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國,後來發現公子小白已經先出發回國。

管仲於是決定自請先行,親率30乘兵車到莒國通往齊國的路上去截擊公子小白。

人馬過即墨30餘里,正遇見公子小白的大隊車馬。

管仲等公子小白車馬走近,就操起箭來對準射去,一箭射中,公子小白應聲倒下。

管仲見公子小白已射死,就率領人馬回去。

其實公子小白沒有死,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製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裝死倒下。

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速向齊國挺進。

當他們來到臨淄時,由鮑叔牙先進城裡勸說,齊國正卿高氏和國氏都同意護立公子小白為國君,於是公子小白就進城,順利地登上君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鮑叔舉賢齊桓年(前685年),齊桓公即位後,急需找到有才幹的人來輔佐,因此就準備請鮑叔牙出來任齊相。

但鮑叔牙稱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齊國稱霸,必要用管仲為相。

管仲與公子糾一夥認為公子小白已死,再沒有人與他爭奪君位,也就不急於趕路。

六天后才到齊國。

一到齊國,沒想到齊國已有國君,新君正是公子小白。

魯莊公得知齊國已有新君後氣急敗壞,當即派兵進攻齊國,企圖武裝干涉來奪取君位。

雙方在乾時會戰,管仲建議當趁小白人心未定速攻,但魯莊公卻說:“如果一切如你所料,小白早就被射死了。

”不聽管仲的話,結果遭遇伏擊,魯軍大敗,公子糾和管仲隨魯莊公敗歸魯國。

齊軍乘勝追擊,進入魯國境內。

齊桓公為絕後患,遣書給魯莊公,叫魯國殺公子糾,交出管仲和召忽。

否則齊軍將全面進攻魯國。

魯莊公得知後與大夫施伯商量,施伯認為齊國要管仲不是為了報仇雪恨,而是為了任用他為政。

因為管仲的才幹世間少有,他為政的國家必然會富強稱霸。

假如管仲被齊國任用,將為魯國的大患。

因此施伯主張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

但鮑叔牙用計稱齊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殺管仲。

且魯莊公新敗,聞齊國大兵壓境,早嚇得心顫膽寒,沒有聽施伯的主張。

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管仲清楚這是鮑叔牙的計謀,於是讓押運工人快馬加鞭趕去齊國,最後平安到了齊國,經鮑叔牙的建議,齊桓公同意選擇吉祥日子,以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自去迎接管仲,以此來表示對管仲的重視和信任。

同時也讓天下人都知道齊桓公的賢達大度。

齊桓公迎接管仲後,一連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機,齋戒三日,拜了管仲為相,並稱管仲為“仲父”。

助齊稱霸齊桓公二年(前684年),桓公又對管仲說:“我想加強軍備。

”管仲又說:“不行。

”桓公不聽,果然修治軍備。

一次,宋夫人惹怒了齊桓公,桓公怒對管仲說:“我想伐宋。

”管仲說:“不可以,我認為內政不修,對外用兵不會成功。

”桓公不聽,果然起兵伐宋。

各諸侯興兵救宋,把齊軍打得大敗。

齊桓公三年(前683年),管仲建議出兵問罪不遵禮法的譚國。

譚國本來很小,力量十分微弱,結果很快就被齊國消滅。

齊國沒費力氣消滅了譚國,擴大了國土。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在管仲的建議下,齊國與宋、陳、蔡、鄭等國在齊的北杏(今山東聊城東)會盟,商討安定宋國之計。

遂國(今山東肥城南)也被邀請,但沒有參加。

管仲為了提高齊國的威望,就出兵把遂國消滅。

魯國本來比較強大,但因接連被齊國打敗,又看到諸侯國都服從齊國,不服從齊國的遂、譚兩國又被消滅,所以也屈服了齊國。

不久,齊國與魯國和好,在柯(今山東東阿西南)會盟。

就在這次會盟中,發生了著名的曹沫劫盟事件。

曹沫迫使齊國歸還之前魯國所有失地,齊桓公事後想反悔,但是管仲用大國不該失信讓齊桓公歸還了失地。

齊桓公六年(前680年),魯、宋、陳、蔡、衛都先後屈服齊國,譚、遂兩國早已消滅,只有鄭國還在內亂。

管仲因此建議齊桓公出面調解鄭國內亂,以此來提高齊國的地位,加速實現做霸主的目的。

鄭國自厲公回國殺了子儀,又殺了恩人傅瑕,逼死大夫原繁,登位稱君後,為鞏固君位,就要聯合齊國。

管仲抓住這一時機,建議齊桓公聯合宋、衛、鄭三國,又邀請周王室參加,於鄄(今山東鄄城)會盟。

齊桓公七年(前679年),管仲又讓齊桓公以自己名義召集宋、陳、衛、鄭又在鄄會盟。

從此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北戰山戎管仲畫像(《古聖賢像傳略》卷一)齊桓公二十四年(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認為南面楚國禍害更大,不願出兵。

但管仲認為,當時為患一方的,南有楚國,北有山戎,西有狄,都是中原諸國的禍患。

國君要想征伐楚國,必須先進攻山戎,北方安定,才能專心去征伐南方。

如今燕國被犯,又求救於我國,舉兵率先伐夷,必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齊桓公深以為然,遂舉兵救燕。

管仲隨軍討伐山戎救援燕國,一直打到孤竹才回師。

齊桓公二十六年(前660年),當時西北方的狄人也起兵進攻中原,先攻邢國(今河北邢台)。

作為霸主的齊桓公,當然不能置之不理。

管仲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他向齊桓公說:“戎狄性情十分殘暴,貪得無厭。

諸夏各國都是親戚,彼此關心,一國有難,大家都應相助,不能袖手不理。

滿足現狀的安樂是很危險的,出兵救邢才是上策。

”齊桓公很欣賞管仲的想法,就派兵救邢國,邢國很快得救。

不久狄人又出兵攻衛國,衛懿公被殺,衛國滅亡。

狄人又追趕衛國百姓到黃河沿岸。

宋國出兵救出衛國百姓七百三十人。

加上共、滕兩邑的居民一共五千人。

就在曹邑(今河南滑縣)立衛戴公為國君。

剛剛恢復的衛國,處境十分困難。

齊桓公、管仲派了公子無虧帶著五百乘車馬和三千名甲士來武裝衛國,戎守曹邑。

又給衛君帶來乘馬祭服,還給衛君夫人帶來乘車和錦帛。

此外還有牛羊豬狗雞等三百餘只。

又幫助修建宮殿。

邢國還未恢復,狄人又來第二次洗劫。

齊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狄人攻邢,形勢十分嚴重。

齊桓公和管仲立即聯合宋、曹救邢。

當齊、宋、曹軍隊到達時,邢國百姓如見親人,紛紛投奔,狄人被打退。

邢國又被狄人洗劫一空。

於是齊桓公和管仲同宋、曹兩國,幫助邢國把都城遷到夷儀(今聊城西南),這裡靠近齊國,較為安全。

使破亂的邢國得到安定。

邢、衛兩國都遭狄人洗劫,在齊桓公、管仲的主持下,得以復國。

當時人們都讚賞地說:邢國人遷進新都城,好像回到了老家;恢復後的衛國,人們心情高興,也忘記了亡國的悲痛。

齊楚結盟齊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楚國又出兵鄭國。

齊桓公與管仲約諸侯共同救鄭抗楚。

由於楚國不斷攻鄭,齊桓公和管仲約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八國組成聯軍南下,首先一舉消滅蔡國,直指楚國。

楚國在大軍壓境的形勢下,派使臣屈完出來談判。

屈完見到齊桓公就問:“你們住在北海,我們住在南海,相隔千里,任何事情都不相干涉。

這次你們到我們這裡來,不知是為了什麼?”管仲在齊桓公身旁,聽了之後就替齊桓公答道:“從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對我們的祖先太公說過,五等侯九級伯,如不守法你們都可以去征討。

東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無隸,都在你們征討範圍內。

你們不向周王進貢用於祭祀的濾酒的包茅,公然違反王禮。

還有昭王南征,至今未回,這事也不是與你們無關。

我們興師來到這裡,正是為了問罪你們。

”屈完回答說:“多年沒有進貢包茅,確實是我們的過錯。

至於昭王南征未回是發生在漢水,你們只好去漢水邊打聽好了。

”齊桓公見楚使屈完的態度不軟不硬,就命令大軍在陘(今河南郾城南)駐紮下來。

南北兩軍相峙,從春季到夏季,已經半年。

楚國又派屈完和齊桓公、管仲談判。

齊桓公、管仲早就無意打仗,只是想通過這次軍事行動來顯示霸主的威風,嚇唬楚國罷了。

所以他們很快就同意與屈完談判,並達成協定,將軍隊撤到召陵(今河南偃縣)。

齊桓公為了炫耀兵力,就請屈完來到軍中與他同車觀看軍隊。

齊桓公指著軍隊對屈完說:“指揮這樣的軍隊去打仗,什麼樣的敵人能抵抗得了?指揮這樣的軍隊去夾攻城寨,有什麼樣的城寨攻克不下呢?”屈完很沉靜地回答;“國君,你若用德義來安撫天下諸侯,誰敢不服從呢?如果只憑武力,那么我們楚國可以把方城山當城,把漢水當池,城這么高,池這么深,你的兵再多,恐怕也無濟於事。

”回答得委婉有力。

為形勢所迫,齊桓公同意與楚國結盟。

這樣南北軍事對峙就體面的結束了。

葵丘之盟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周惠王去世。

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後,命宰孔賜齊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

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大會於葵丘(今河南蘭考、民權縣境),舉行受賜典禮。

受賜典禮上,宰孔請周襄王之命,因齊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受賜。

齊桓公想聽從王命,管仲從旁進言道:“周王雖然謙讓,臣子卻不可不敬。

”齊桓公於是答道:“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敢貪王命,而廢臣職嗎?”說罷,只見齊桓公疾走下階,再拜稽首,然後登堂受胙。

眾諸侯見此,皆嘆服齊君之有禮。

齊桓公又重申盟好,訂立了新盟。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

齊桓公三十九年(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叔帶勾結戎人進攻京城,王室內亂,十分危機。

齊桓公派管仲幫助襄王平息內亂。

管仲完成得很好,獲得周王讚賞。

周襄王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準備用上卿禮儀設宴為管仲慶功,但管仲沒有接受。

最後他接受了下卿禮儀的待遇。

晚年薦才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臨死前齊桓公問誰可以替代相位,管仲推薦了公孫隰朋,並要求齊桓公遠離開方、豎刁、易牙三人,管仲死後,繼任的公孫隰朋、鮑叔牙兩位相國繼續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

管仲的後代被任命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福蔭。

主要成就政治制度行政改革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叄其國而伍其鄙”。

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

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

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

整頓行政系統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從而使部落的殘餘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用人人事他提出的用人原則是:“德義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員時,都必須根據其實際的政績,特別是要有取信於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

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套對於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

國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鄉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直至升為上卿助理。

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來源,這一制度成為日後科舉制度的雛形。

政治主張管仲注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

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的觀念和《管子》的思想頗為接近。

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

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

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對外,管仲最早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

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

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

後來孔子感嘆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外交主張管仲的外交主張,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為了使齊桓公成為諸侯之長,管仲在外交上協助齊桓公做了許多努力。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國救燕。

齊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山戎攻打刑國,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

”齊桓公再次發兵攻打山戎以救邢國。

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

齊國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

齊桓公三十年(前656年),管仲讓齊桓公質問楚國為何不按時向周天子進貢祭祀所用的茅草而導致祭祀大典無法及時進行,使得楚國承認自己的錯誤。

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管仲獻計讓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前654年,管仲,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

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

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

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

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

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管仲的外交戰略獲得了很大成功,使齊桓公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為華夏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軍事制度其原則是“作內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

工商之鄉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

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

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

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

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則同強”。

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亦為後來大規模的戰爭作了準備。

經濟制度徐操繪管仲像原稿(《中國歷史故事》插圖)●管仲相齊的經濟政策是“遂滋民,與無財”(《國語·齊語》),他的辦法乃是“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史記·齊太公世家》)。

或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史記·平準書》,參見詞條輕重理論),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

●“輕重魚鹽之利”及“徼山海之業”是否是漢代鹽鐵官賣的濫觴,我們現無可徵信的材料。

管子書中的記載言:管仲反對向“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而主張“唯官山海為可也”,“山海”就是鐵和鹽(《管子·海王》)。

若此記載為可信,則於管仲時就已經實行了統治鹽鐵的經濟政策了。

●管子熟練的運用輕重之術對外策劃了衡山之謀、陰里之謀和菁茅之謀,堪稱古代貨幣戰爭的經典案例。

●管仲實行了糧食,“準平”的政策,即“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準平。

……故大賈富家不得豪奪吾民矣”,(《漢書·食貨志》下)。

這種“準平”制,不但是一種平衡糧價的政策,並且,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並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

這種經濟政策,亦為經濟層面的國君集權。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質好壞、產量高低來確定賦稅徵收額,馬克思級差地租與之相同。

●管仲面對當時“竭澤而漁”的經濟開發,為了有效利用齊國的林木和漁業資源,制定了“山澤各致其時”。

即歷史上最早的自然環境保護法,即禁止人們為了眼前利益而濫伐濫捕,以保護樹木和魚類的正常生長、免遭破壞。

伐木和捕獵只準在適當的季節進行。

●管仲修齊太公“九府圜法”,在齊國設立了專管貨幣的機構——“輕重九府呻”。

齊國由政府統一鑄造貨幣,這種規範的貨幣呈刀形,名為“齊法化”或“節墨法化”,俗稱“齊刀”。

●管仲在《管子·奢靡》一文中,系統的闡述了消費對生產的促進效用。

人物評價管仲孔子:“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論語·憲問篇》)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

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

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淮南子·泰族訓》:“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

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司馬遷:①”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

豈以為周道衰微,恆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豈管仲之謂乎?“②“晏子儉矣,夷吾則奢;齊桓以霸,景公以治。

”蜀漢名相諸葛亮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

歷史上管仲相齊,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諸葛亮相蜀,使劉備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二人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而且居功至偉。

房玄齡:“至若夷吾體仁,能相小國,孔明踐義,善翊新邦,撫事論情,抑斯之類也。

”李靖:“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查天時地利,安能邇忽?”劉勰:“古之將相,疵咎實多。

至如管仲孝竊,吳起之貪淫,陳平之污點,絳灌之讒嫉,沿茲以下,不可勝數。

孔光負衡據鼎,而仄媚董賢,況班馬之賤職,潘岳之下位哉?王戎開國上秩,而鬻官囂俗;況馬杜之磬懸,丁路之貧薄哉?然子夏無虧於名儒,浚沖不塵乎竹林者,名崇而譏減也。

若夫屈賈之忠貞,鄒枚之機覺,黃香之淳孝,徐幹之沉默,豈曰文士,必其玷歟?”司馬貞:“夷吾成霸,平仲稱賢。

粟乃實廩,豆不掩肩。

轉禍為福,危言獲全。

孔賴左衽,史忻執鞭。

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個人作品主詞條:管子《管子》一書原為86篇,至唐又亡佚10篇,今本存76篇,託名春秋管仲著。

其實《管子》同先秦許多典籍一樣,既非一人之著,亦非一時之書。

是一部稷下黃老道家學派的文集彙編。

西漢國家藏書目錄《漢書·藝文志》,在“道家”類中著錄有管仲所著《管子》85篇,班固注曰:“名夷吾,相齊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也。

有《列傳》。

”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儒、名、法、兵、陰陽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經濟文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貨幣等均有論述,是研究我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管仲的傳記,載於《史記·管晏列傳》。

其中以黃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6篇,其餘各家雜之,其中的法家思想是道家影響下的法家思維。

軼事典故尊王攘夷阜陽管仲齊桓公對飲像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

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期間,在管仲的輔佐下,對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進行改革,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敬。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由管仲提出,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智過鬼泣谷最右為管仲(山東嘉祥武氏祠漢畫像石)管仲攻打山戎,一次虎兒斑對齊桓公和管仲說,前面是鬼泣谷。

如果山戎布下埋伏,我們就是插翅也休想過去。

他對虎兒斑說,將軍既然有所顧慮,那你就跟在大軍的最後吧,又命令王子成父、趙川二將按令牌所指行事。

第二天天剛亮,齊軍用木樁騎在馬上假裝中了埋伏。

山戎中計,主將密盧中箭,他手下一員大將衝進重圍,把負傷的密盧搶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國逃去。

管鮑之交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

他們倆一起經商。

在經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

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

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後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於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願的。

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

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後,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

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裡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

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於機會沒有成熟罷了。

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楚國購鹿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

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一個楚國就很麻煩了,以後的路該怎么走?”管仲說:“大王您出高價購買楚國特產的鹿吧。

這一招準管用。

”齊桓公於是在與楚國交接的邊境上設立了一座小城,並派人到楚國購買活鹿。

楚國活鹿的價格為八萬錢一頭,管仲讓齊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帶了二千萬錢去楚國大肆搜購。

楚王聽說了這件事情,對其宰相說:“金錢,是人都喜歡的,也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東西。

而鹿,不過是禽獸而已,楚國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無所謂。

現在齊國出那么多錢來買我們不需要的東西,這是我們楚國的福氣啊!老天讓齊國這個傻冒來便宜我們,太好了!趕快發布命令,讓老百姓趕緊捕捉活鹿,儘快把齊國手上的錢換過來!”為炒作這一事件,管仲還煞有介事地對來自楚國的官方採購商人說:“你能給我弄來二十頭活鹿,我就賞賜你黃金百斤;弄來二百頭,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黃金了。

楚國就算不向老百姓徵稅,財用也夠了。

”於是楚國上下都轟動了: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無論男女老少,全都來勁了,頗有點“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

老百姓都放下手頭的農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這個時候,管仲讓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齊、楚兩國的民間收購併囤積糧食:楚國靠賣活鹿賺的錢,比往常多了五倍;齊國收購囤積的餘糧,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於是,管仲對齊桓公說:“好了,這下我們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國了!”齊桓公問:“為什麼?”管仲回答:“楚國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錢,卻誤了農時,糧食又不可能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割的,楚國到時候一定會去收購糧食的。

到時候我們封鎖邊境就行了。

”齊桓公恍然,於是下令封閉與楚國的邊境。

結果楚國的米價瘋漲,楚王派人四處買米,都被齊國截斷,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向齊國屈服。

臨終忠告管仲得了重病,桓公前去探視,問他說:“仲父的病很嚴重了,您將有什麼教誨我呢?”管仲說:“齊國的鄉下人有句諺語說道:‘家居的人不用準備外出時車上裝載的東西。

行路的人不用準備家居時需要埋藏的東西。

’現在我將要遠離人世了,哪還值得詢問?”桓公說:“希望仲父不要謙讓。

”管仲回答說:“希望君王您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

”桓公說:“易牙不惜烹煮自己的兒子以滿足我的口味,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難道不愛自己的兒子啊。

自己的兒子都忍心煮死,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又說:“豎刁閹割了自己以便能侍奉我,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都是愛惜自己的身體。

自己的身體都忍心殘害,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又說:“常之巫能審察死生之理,能驅除鬼降給人的疾病,這樣的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鬼降給人的疾病是由於精神失守引起的。

君王不聽任天命,守住精神,卻去依靠常之巫,他將因此無所不為了。

”桓公又說:“衛公子啟方侍奉我十五年了,他的父親死了都不回去奔喪,這種人還能夠懷疑嗎?”管仲回答說:“人的本性那有不熱愛自己的父親啊。

父親死了都忍心不回去奔喪,對君王又將會有什麼愛心呢?”桓公說:“我聽你的。

”不過管仲死後,齊桓公還是沒聽從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這三人,最終死於這三個奸人之手。

愚公之谷齊桓公出外打獵,因追趕野鹿而跑進一個山谷時。

看見一老人,就問他說:“這叫做什麼山谷?”老人家回答說“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他回答說:“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說:“今天我看你的儀表舉止,不像個愚笨的人,老人家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呢?”老人家回答說:“請允許臣下一一說來。

我原來畜養了一頭母牛,生下一頭小牛,長大了,賣掉小牛而買來小馬。

一個少年說:‘牛不能生馬。

’就把小馬牽走了。

附近的鄰居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我很傻,所以就把這個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說:“您確實夠傻的!您為什麼把小馬給他呢!”桓公就回宮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齊桓公拜了兩拜,說:“這是我的愚笨。

假使唐堯為國君,咎繇為法官,怎么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如果有人像這位老人一樣被欺凌,也必定不給的。

那位老人知道現在的監獄斷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馬給了那位少年。

請讓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說:“弟子們記住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賢明的宰相。

他們尚且有把聰明當作愚蠢的情況,更何況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金龜換糧桓公一次問管仲,什麼叫御神用寶?”管仲回答說:“北郭有人掘地而得龜,用這龜就可得到相當於百里土地的利益。

”桓公說:“為什麼得龜相當於百里之地?”管仲回答說:“讓得龜者把龜放在大盤裡。

君上立即派出使臣,配備十乘馬車,攜帶黃金百斤,到得龜人的家下令說:‘國君賞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

’還說:‘這是東海海神的後代,樣子象龜,寄居在你的家裡,賜給您中大夫的官服,終身享用,並給你百斤黃金的報酬。

’於是把這龜奉為無價的貴物而收藏在大台之上,每天要血祭四條牛,立名為無價之寶。

過四年後,征孤竹國,了解富戶丁家所藏的糧食,足夠三軍五個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召來向他說:‘我有一件無價之寶在這裡,現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這個寶物抵押給你,借用你的糧食。

’丁氏向北再拜領命,送到糧食,但不敢接受這個作為抵押的神寶。

桓公便對丁氏說:‘我老了,兒子又不了解這裡的前前後後。

你一定要收下這個抵押品。

’丁氏回家後,便改建房屋,輔設墊席,把龜收藏起來了。

過四年,在兵伐孤竹的時候,於是就可以獲得丁家的糧食。

“衡山之謀衡山國盛產兵器,衡山利劍,天下無雙。

管仲早就在謀劃征服衡山國,不過,要想以武力攻打衡山國,肯定要費一番功夫。

替代性做法是,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國高價收購兵器;十個月後,燕、代、秦等國都跟著到衡山國收購兵器,可謂天下爭購。

看到賺錢的情況,衡山國君告訴宰相:‘天下各國都爭購我國兵器,可使價錢提高二十倍以上’,衡山國百姓於是紛紛放棄農業轉而打鐵。

一年後,齊國派人到趙國購運糧食,趙國糧價每石十五錢,齊國卻按每石五十錢收購。

包括衡山國在內的諸國都運糧賣給齊國,就在各國為發財歡呼的時候,齊國突然封閉關卡、停止收購糧食和衡山國兵器。

在夏收前,對衡山國出兵。

此時,衡山國已經無糧可用,兵器也差不多賣光了,又不能在別國買到糧食,在經濟和軍事兩個戰場上敗的精光,只得舉國降齊。

石壁謀話說葵丘會盟之後。

齊桓公對管仲說,咱們舉辦這么大一場盛會,花了不少錢,風頭也出盡了,可怎樣才能把這些虛名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利潤呢?不然的話,寡人想去朝拜天子,會感覺費用不足,仲父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管仲說:“主公,某處有一片亂石崗,請下令招聘一批玉匠,把這些亂石頭,按標準雕製成一塊塊的石壁,一尺長的定價一萬錢,八寸的定價八千,七寸的定價七千,石珪定四千,石瑗定五百。

”齊桓公聽了,將信將疑,但還是都照他所說的做了。

石壁完成之日,管仲就來到洛陽,朝見天子。

天子親切地會見了這位霸主的仲父。

當時,天子的弟弟姬帶還在為分家的事和天子扯皮。

管仲作為大諸侯國的宰相來到朝廷,是來為天子兄弟倆說和勸架的。

管仲說:“為了大王的尊嚴,我國君主打算率領諸侯們前來朝拜先王的宗廟,一者可以觀摩學習周禮,二者也能為大王助威!亂臣賊子們見到這架勢,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天子說:“好,那就叫諸侯們都來朝拜先王宗廟,這沒問題。

”管仲又說:“請大王發令,凡是來朝拜先王宗廟的諸侯,都必須帶上‘石破天驚’壁,作為獻給大王的貢禮,否則,不準入朝。

”所謂‘石破天驚’壁,就是從那一堆亂石頭裡鑿出來的,找到一個好項目,立馬就值錢了。

天子說:“可以,這沒問題。

”便向天下各地發出了號令。

諸侯們一般很少有機會參觀朝拜天子先王的宗廟,機會難得,一票難求呀。

於是,天下的諸侯們都載著黃金、珠玉、糧食、彩絹和布帛,紛紛趕到齊國,爭著搶著來購買門票“石破天驚”壁。

就這樣,齊國的石壁流通於天下,天下的財物流歸於齊國。

菁茅謀管仲很樂意為天子出主意,他看天子也沒有什麼特殊的資源,只有楚國進貢來的不值錢的茅草,謂之‘青茅’,這是長江流域特產的一種三條脊梗直貫到根部的茅草。

先不讓走漏風聲。

發令說,天子準備去泰山祭天,只有這一次機會特許諸侯們陪同他一起去祭天,想去的人,快來報名呀。

因為諸侯是沒有資格祭天的,所以這次機會就格外的珍貴,大家都願意去。

然後再發令說:‘凡隨天子去祭天的,都必須攜帶一捆菁茅,作為祭祀之用的墊席。

沒有菁茅的,不得入內。

’於是,天下的諸侯們便紛紛掏出黃金來,爭先恐後地搶購。

能夠陪同天子出席這么大的盛會,黃金算什麼,再貴也值!菁茅的價格頓時出現井噴,上漲了幾十倍,一捆可以賣到百金。

所以,天下的黃金就象流水一樣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周天子僅僅在這三天時間賣茅草的錢,就已經相當於他七年的收入了。

”鮑叔出山鮑叔牙當初對齊僖公令其輔佐公子小白很不滿意,常常稱病不出,因為他認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國君知道小白將來沒有希望繼承君位,又以為他沒有才能,才讓他輔佐小白。

而管仲卻不以為然,當他了解內情後,勸導鮑叔牙說:“國內諸人因厭惡公子糾的母親,以至於不喜歡公子糾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沒有母親。

將來統治齊國的,非糾即白。

公子小白雖然沒有公子糾聰明,而且還很性急,但卻有遠慮。

不是我管仲,無人理解公子小白。

公子糾即使日後廢兄立君,也將一事無成。

到時不是你鮑叔牙來安定國家,還有誰呢?”這樣,鮑叔牙聽從了管仲的意見,出來接受任命,竭力盡心侍奉小白。

生報齊國魯國在乾時之戰大敗於齊國,在齊國壓力下,殺死公子糾,並將管仲和召忽擒住,準備將二人送還齊桓公發落,以期退兵。

召忽為了表達對公子糾的忠誠而自殺。

死之前對管仲說:“我死了,公子糾可說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著建功立業,使齊國稱霸諸侯,公子糾可說是有生臣了。

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

死生在我二人是各盡其份了,你好自為之吧。

”老馬識途齊軍兵圍孤竹國,孤竹國派人詐降齊軍,獻上山戎首領首級,謊稱孤竹國國君已棄國逃往沙漠。

齊桓公以降將為前部,率軍追趕。

孤竹國降將將齊軍誘入荒漠,自己則乘人不備逃之夭夭。

此時天色已晚,放眼望去只見茫茫一片平沙,狂風捲地,寒氣逼人,齊軍前後隊失去了聯繫。

齊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管仲求教解危之計。

管仲沉吟片刻,遂讓隨行兵士敲鑼打鼓,使各隊聞聲來集,屯紮一處,挨至天明。

誰知,天雖已亮,沙漠中卻炎熱異常,又無飲水,一望無際的沙漠難辨方向,全軍將士焦急萬分。

管仲見狀,忙向齊桓公建議道:“臣聽說老馬識途,燕馬多從漠北而來,也許熟悉此地,大王不妨令人挑選數匹老馬放行,或許可以尋見出路。

”齊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數匹老馬,放之先行,軍隊緊隨其後,果然走出險地。

三歸之台管仲生活奢侈。

據《戰國策》記載,呂倉的說客曾引用管仲的故事,勸周文君不要罷免呂倉。

其中提到:“在齊恆公的宮中,一共擁有7個市場和700個妓院,齊國人都斥責他,於是齊國相國管仲就故意在自己家築台,並命名為“三歸台”,目的就是為桓公掩飾過錯,自己並非有意傷害民心。

”史籍記載《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第二《管子》後世紀念故里管鮑祠管仲故里位於今安徽潁上縣建潁鄉管谷村。

建有管鮑祠,是為紀念齊相管仲與齊大夫鮑叔牙的合祠,約500年前的明萬曆六年(1578年)時任縣令屠隆重建,增祀鮑叔牙易名至今。

管鮑祠幾經興廢,明末毀於兵亂,道光六年(1836年)邑人萬如陵重修,鹹豐年間再次毀於兵火,民國二十二年,時任縣長重修。

紀念館紀念館掠影管仲去世後,葬於山東省臨淄(今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辦事處北山西村)牛山北麓,這就是著名的管仲墓。

管仲紀念館以管仲墓為依託,以《管子》思想為基礎,以管仲的生平為脈絡,通過多種藝術手段,在展現天下第一相輝煌一生的同時,全面展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並綜合展示宰相文化及歷代名相對社會的貢獻,該館於2004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管仲紀念館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近3000萬元,分為館區和園區。

館區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主要由中國宰相館、管仲及《管子》思想陳列展廳(管鮑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齊、首霸春秋、光照千古)、管仲祠、管仲墓等組成;園區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主要是廣場、綠地及配套設施等整個紀念館展廳總面積539平方,由五廳(管鮑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齊、首霸春秋、光照千古)、一祠(管仲祠)、一館(中國宰相館)組成。

整個展廳內裝形式採用寫真景觀與漢風格展示構件相結合的手法,運用浮雕壁畫等多種展示手段。

館區青瓦、黃牆、紅門、青石台階。

正門採用闕門式,16立柱,門柱上方採用覆斗型結構,覆斗上伸出5個棱翅,左右對稱,極像振翅欲飛的鯤鵬。

門闊6米,門楣書有“管仲紀念館”的匾額。

相關詞條 管仲墓 管仲墓在淄博市臨淄區南牛山北麓,傳為春秋齊相管仲之墓。

管仲(?-前645),名夷吾,潁上(今水之濱)人。

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相齊桓公成霸業。

墓東西36米,... 簡介   景觀   文化   傳說 管仲紀念館 管仲紀念館位於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辦事處北山西村,於2004年建成並對外開放,是展示天下第一相——管仲生平事跡、《管子》思想以及歷代宰相文化的專題紀念館... 簡介   景點特色   展廳   管仲祠   管仲墓 管仲公園 管仲公園位於安徽阜陽市潁上縣,是依託千古名相管仲與鮑牙叔的司堂管鮑飼而建立的商業公園。

公園內集合了網路會所、餐飲娛樂、體育休閒、服裝專賣等商業設施。

簡介   管鮑飼   其他信息 管仲偉 姓名是管仲偉,江蘇人,主要是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基本資料   簡歷 管仲[中藥] 管仲,中藥材名。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亮葉委陵菜的根或帶根全草。

功能主治為:清熱消炎,涼血止血。

治赤白痢疾,腸炎,胃痛,肺結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傷出血... 管仲改革 管仲改革又稱管仲變法,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 時代呼喚   改革舉措   改革思想   商戰秩序   改革評價 管仲隨馬 管仲隨馬,出自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

比喻尊重前人的經驗。

出處   用法   故事 管仲列傳 西漢·司馬遷著。

本文是《史記·管晏列傳》中有關管仲的部分。

《管晏列傳》是管仲、晏嬰二人的合傳,全傳前半部分寫管仲,後半部分寫晏嬰,二人不交叉;最後是司馬... 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相關搜尋管仲偉[1]管仲偉[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伯陵管仲拜相秦始皇管仲河村乾隆西施清朝歷代皇帝管仲薦相管仲列傳管仲散唐宣宗杜伯管仲劉文彩管仲二首管仲偉[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馬東升唐太宗熱門詞條auntdiabetesMicrosoftOffice2003shiningsteventrollfacequest全開女孩冒險王雙人版孤戀花尿糖試紙張策徐生明明天也要作伴有機農場猩球崛起笙第十二夜貝德瑪郎鹹平韓束駿宇飯店黃金K線圖點數點焊機ArtifactPlaySportRetailSplashtopvivalavida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勝負師傳說哲也吳雪嵐塵緣換季文武廟木已成舟沙宣河南大學皇帝嶺記憶卡逃離忍者道場銀河鋒面雲雀恭彌弓漿蟲循環再生標誌朝鮮日報李茂松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蒙奇·D·路飛身體健康陳穎管仲[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