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接受早期療育.讓能力長出來! - 媽媽寶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廷安主任強調,「早療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的能力不致落後常人過多,避免之後使用過高的社會成本,同時,培養父母教養的技能與知識,並幫助建構尋找資源 ... 嬰兒 嬰兒照顧 適時接受早期療育.讓能力長出來! 2018/05/16 自信 精細動作 專注力 發展遲緩 早期療育 語言發展 認知發展 治療師 兒童健康手冊 副食品 嬰兒照顧 嬰兒哺餵 幼兒照顧 幼兒生活教養 兒童生活教養 兒童健康與疾病 兒童4-6歲 嬰幼兒心智發展雖然有相同的里程碑,但每個孩子到達的速度卻快慢不一,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先天因素限制,也可能是後天環境阻礙,但無論如何,若能適時透過早期療育,相信孩子的表現都會有所進步,並朝著更好的未來前進!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然而,在這只有一次的歷程中,有些事情若是錯過了,很可能對孩子的一生造成莫大遺憾!其中,以留意寶寶的心智發展狀況可說是最需要父母關切的大事。

嬰幼兒心智發展攸關一生表現 很多時候,父母無意間輕忽了一些孩子沒能做到的嚴重性,如:沒辦法用手指掐著糖果送進口裡,去幼兒園讀小班還無法自行進食,等著老師餵食;跟一群孩子玩時,不是容易跌倒,就是跟不上別人的腳步,連下課衝出教室要穿鞋子都不會;跟同齡的孩子相比,別人能嘰哩呱啦說個不停,表情豐富多變,自己的孩子總是漠然不語;別的孩子雖然會害羞,仍能與外人有所互動,自己的孩子卻只能怯生生躲在身後…… 這些表現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重要,實際上,長期如此將可能讓孩子缺乏自信,而無法自然與人相處、交流,甚至被貼上「不合群」的標籤或是被排擠,一旦童年曾有過這些負面經驗,整個人生將被這些陰影所籠罩,很難自在揮灑原本可以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生。

上述情況等同嬰幼兒心智發展的綜合表現,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慧如指出,「嬰幼兒心智發展包含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嬰幼兒期是各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錯失關鍵期教養方式的配合,可能因此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觀察孩子是否落後常態 陳慧如醫師強調,「這些發展是循序漸進且連續不間斷,而早期發展又是後期發展的基礎,如果察覺孩子有任一方面的落後情況,應及時接受專業評估,了解造成發展遲緩的問題所在,必要時,接受早期療育,幫助孩子跟上大家的腳步」。

她補充,每一項發展都有「里程碑」,簡單說,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該有一定的能力表現,如:「七坐八爬」即可視為生理發展的里程碑。

雖然每個孩子存在個別差異,到達「里程碑」的速度有快有慢,但是要注意的是,「過了一兩個月,孩子的能力還未出來」,就代表這個孩子可能潛藏發展遲緩的問題。

如何觀察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問題?陳慧如醫師說,父母可利用《兒童健康手冊》,還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兒童發展檢核表」或「臺北市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依據各年齡層的發展重點予以自我檢測。

除了利用量表檢測外,她提醒,父母跟孩子相處時,若察覺孩子的情緒、行為反應總是無法控制,或是與其他孩子的表現明顯不一樣,「建議就醫為宜,畢竟有些反應無法透過量表呈現,必須由專業醫師直接觀察以進行評估」。

掌握黃金早療期愈早愈好 所謂的「發展遲緩」,是指未滿6歲的兒童在器官功能、感官知覺、動作平衡、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心理、情緒等發展項目上有一種或數種、或全面的發展速度落後或品質上的異常。

常見的遲緩類型包括:動作發展遲緩、語言溝通發展遲緩、認知發展遲緩、社會適應發展遲緩、情緒心理發展遲緩與全面性發展遲緩等。

陳慧如醫師指出,早期療育是針對0至6歲的發展遲緩(兩種以上)或發展障礙兒童,以各專業整合性的服務解決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讓孩子的潛力得以發揮,順利發展出應有的能力,即使是先天性造成的障礙,也能透過療育減輕障礙程度與併發症,期望孩子能夠如常人般生活。

她進一步說明,6歲以前是所謂的「黃金早療期」,但若有發展遲緩問題,愈早接受療育愈好,「因為3歲以前是腦部快速發育期,腦部可塑性很強,透過合適的訓練與學習,能讓療育效果更加明顯」。

陳慧如醫師引用美國於90年代提出的研究,在0〜3歲接受早期療育,所付出的1元成本,可抵3歲之後的7〜10元。

就付出成本而言,愈早投入,負擔愈少;就療育效果而言,愈早開始,效果愈好。

(推薦文章:早期療育把握3歲前的療育黃金期)   評估流程說明 當前每家醫療院所接受疑似發展遲緩兒童早療評估鑑定流程不盡相同,有需要的父母不妨先行至各縣市衛生局或醫院上網查詢。

陳慧如醫師指出,「就診時,有3個科別必看,分別是小兒神經科、小兒心智科與小兒復健科,然後進入評估療程,視孩子的狀況轉介各醫療專科評估,包括:小兒遺傳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並且接受功能評估,如:物理治療評估、職能治療評估、語言治療評估和心理衡鑑等。

可能有家長覺得評估階段相當耗時,但為了要找出真正的問題,的確需要花時間評估。

只要方向對了,後續進行的療育效果可期」。

一旦確認孩子需要接受早療,就會轉介各縣市的早療中心,由個案管理師收案,依據個案需求安置教養及後續的就學服務,也視個案狀況由社工評估需要使用哪些資源。

善用檢查排除生理問題 陳慧如醫師本身是小兒神經科醫師,因此,在評估時會善用相關檢查釐清是否為生理問題所致。

曾經有個被認定為「過動兒」的孩子來就醫,她替孩子安排腦波檢查,看到腦波出現異常,原來是腦部異常導致行為異常,因此開了抗癲癇藥物給孩子服用。

之後,媽媽跟她說,孩子服藥後,就不再調皮搗蛋,還受到老師稱讚,媽媽說了一句令她揪心的話,「在那之前,孩子從未被老師稱讚過」。

她表示,「相關的檢查就像我的武器,可判斷一些神經發展疾病究竟是生理問題或是其他問題所致,更能幫孩子找出問題,提供適當的解決辦法」。

療育課程說明 陳慧如醫師表示,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的病因不一樣,需要的療育內容有別,「可能是先天因素,也可能是後天因素,找出原因,先天因素需要父母懂得如何照顧,後天則是改變教養方法。

因此,無論在哪接受療育課程,課程都必須為孩子量身訂做,才能發揮效果,達到療育目的」。

「因職能治療涵蓋面甚廣,包含專注力、感覺統合、動作協調、精細動作等,所以接受職能治療的個案最多,有的則需要語言治療、心理治療或物理治療;有的單一項目,有的可能需要合併兩三種項目」。

至於是「一對一」課程或團體課程,「因為方向不一樣,全視孩子的需求而定」。

此外,藝術治療、音樂治療雖也有其價值,「但尚未納入正統療育課程內,師資也有限。

就像馬術治療對自閉症的孩子有所效果,不妨視為替代治療的一種選擇」。

但陳慧如醫師提醒,療育課程不是一直進行下去就好,她曾經碰過一個在國外被評估為「自閉症」的孩子,因語言發展遲緩而接受將近4年的語言治療,後來回到國內至馬偕就醫。

她觀察孩子雖然對於口語的指令反應不佳,可是其他的自閉症行為又不明顯,孩子看她手上拿東西會追視,「發現他的視覺專注力比聽覺好,就為他安排聽覺檢查,原來一耳完全聽不到,一耳中度聽障且聽力持續惡化中。

後來幫他裝上助聽器,語言能力突飛猛進,聽覺反應變好,人際互動關係也隨之變好」。

她表示,會利用5月舉辦的全國早療個案分享會議,與大家分享此一個案,「手上的個案接受療育一段時間後,若進步程度不如預期,必須要再檢查是否還有其他問題,尤其是感官知覺問題,如果無法解釋為何表現這麼差,一定要再做進一步的檢查」。

(推薦文章: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比療育更重要) 面對療育父母應有認知 當孩子需要接受早療時,或許會讓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為何跟別人不一樣」感到茫然疑惑,然而,一時沒跟上進度的孩子,就是比別人需要多一點的協助,陳慧如醫師指出,「只要方向對、方法對,相信孩子不會一直落於人後的」!有個孩子從小因學習遲緩而進入特教班,讀小三時,有機會接受企業志工一週一次的陪讀,陪讀志工用心陪著讀課外書籍、寫評量。

升國中時,重新接受評估,竟然可回到普通班就讀,更令人感動的是,段考成績排名也能維持在中上程度,誰能相信這番表現出自一個讀了6年特教班的孩子。

不過,陳慧如醫師提醒,為了讓孩子的療育更有效果,父母應有以下認知: 課程不是愈多愈好 常見有的父母急著拉孩子一把,而安排不少療育課程,一處結束,再趕至下一處上課,「療育課程並不是愈多愈好,而且每個地方的上課方式不一樣,進度也不同,會讓效果大打折扣,即使一週上一次課,只要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延伸,就會有所效果,更何況,趕著到處上課,沒有親子活動的時間,對孩子也不是好事」。

上課時間短更需要父母持續訓練 其實每次的上課時間有限,「與其說是孩子上課,不如說是讓父母學會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與技巧,回家後持續訓練,更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如果沒有將上課所學落實在生活中,讓孩子反覆練習,學習效果難以發揮。

「早療不是只有到醫療院所接受復健治療,家庭療育也很重要,畢竟在家的時間比在醫院更多」。

  多陪伴孩子給刺激 不少孩子的發展遲緩,是後天的刺激、訓練不夠,而缺少刺激的主因又多來自父母的陪伴不夠,沒有互動,讓孩子沒有學習對象,無法得到足夠的刺激,陳慧如醫師強調,「兩歲以前的孩子很需要親職教養,尤其在口語表達的部分,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真的要送到療育機構接受語言治療師的治療,通常也要2歲以上,更現實的是,國內語言治療師的人數有限,想排到上課並不容易。

雖然跟孩子說話不是難事,但對有的父母而言,因親職能力差而力有未逮,就算陪著也不知要做什麼,為此,陳慧如醫師在公餘之暇成立了「小星星閱讀家族」,於每個月舉辦「親子共讀技巧工作坊」,將這群家長揪來上課,分享跟孩子講故事的技巧,一旦學會技巧,父母就不再覺得陪伴孩子、讀故事書充滿壓力,而能樂在其中,孩子自然也從中培養出口語表達能力。

(推薦文章:嬰幼兒照護指南-親子共讀)(推薦文章:擁有口語表達力很重要‧清楚說明需求獲得滿足) 伊甸提供到宅療育服務‧不出家門也能得到療育 孩子需要早期療育,卻未必各個都能由父母帶到醫療院所接受療育課程,該怎麼辦?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雄市旗山早療服務中心主任許廷安指出,「若家長無交通接送能力、家長親職教育概念不佳,且孩子無銜接任何療育資源,經基金會的社工、教保老師評估其療育資源狀況,認定有到宅療育服務需求,可提供到宅療育服務」。

他以旗山中心為例,接受此服務者多為交通困難或在地資源不足,目前由兩位老師負責23人次的服務。

放眼該中心所涵蓋的服務區域包括:旗山區、美濃區、杉林區、甲仙區、六龜區、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內門區,無一不與高雄市區有相當的距離,「最遠的那瑪夏區,從旗山自行駕車前往,單趟車程就要兩小時,來回就要四小時」,身處偏鄉,不僅缺乏交通資源,醫療資源更如荒漠。

若需要早療的孩子,其父母沒有交通工具可接送孩子往返醫療院所,很容易就此放棄讓孩子重生的機會。

幸而有伊甸提供到宅療育服務,為孩子原本幽暗的成長路點上一盞明燈!許廷安主任表示,「到宅療育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每週1次,1次1小時,1個月4次,上課時間由特教老師與家長安排。

不過,碰到颱風季節造成路況不佳時,老師會與家長調整上課時間」。

服務以一年為一期程,期滿前,由老師評估療育成效,若孩子可跟得上發展,即結束服務。

他補充,旗山中心也提供「走動式據點」服務,「借用國小的幼兒園或當地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場地,將療育需求差不多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進行「一對多」的團體課程,期望藉由同儕互動刺激孩子的能力,有助療育發揮效果,「偏鄉的孩子發展遲緩問題多出在父母陪伴過少、刺激不足」。

他期待未來還能進行「融合課程」,更能幫助這群孩子有機會回到一般體系接受教育。

由於每個孩子的療育需求不同,「除了中心的特教老師,還會依孩子的特殊需求媒合專業治療師(語言、職能與物理)一起進行療育課程」。

他補充,這些專業的治療師都有正職,也不住在旗山,但為了這群有需求的孩子,自願利用自己的休假走進偏鄉,貢獻專業。

許廷安主任強調,「早療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的能力不致落後常人過多,避免之後使用過高的社會成本,同時,培養父母教養的技能與知識,並幫助建構尋找資源的能力,當孩子日後有所需要時,父母即可為子女尋求適當資源以助一臂之力」。

他說,每一個個案都有一段故事,有個多重障礙的孩子住在偏遠山區,亟需要療育與復健,但也只能減緩惡化狀態,雖不知母親為何放棄帶孩子走進醫療院所接受好的醫療服務,卻又看著她以堅強的意志配合到宅療育,積極與老師及治療師討論,孩子從兩歲起接受到宅療育,前後4年,去年已由母親申請陪讀進入國小就讀,「這位母親盡力做好的精神令人難忘」!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馬偕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資深主治醫師陳慧如.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高雄市旗山早療服務中心主任許廷安 部分圖片提供╱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加入 媽媽寶寶粉絲團 AND LINE@ 熱搜主題 風格媽咪選物 / 政府補助 / 疫苗 / 戒夜奶時表 / 戒夜奶方法 / 腸病毒症狀 / 腸病毒潛伏期 / 腸病毒 / 生產相關 / 新冠肺炎 / 開箱影片 / 線上課程 / 專題 / 親子創作 / 風格評鑑 / 媽咪評鑑 / 懷孕初期 / 懷孕禁忌 / 假性懷孕 / 懷孕徵兆 媽媽教室 懷孕用藥的正確觀念(線上課程) ■國泰台北會館產後護理之家2021-09-30 待產準備~輕鬆生產/產科超音波簡介/母乳哺育/坐好月子必須知道的大小事/參觀產房 內湖院區醫師大樓5樓婦產部503會議室 ■三軍總醫院產前教室2021-09-25 從吃培養好體質.贏在起跑點(線上課程) ■國泰台南產後護理之家2021-09-24 自然產與剖腹產/孕期營養補充/臍帶血與細胞治療/人性化生產~做好待產的準備/產後護理/參觀產房 內湖院區地下1樓第三演講廳 ■三軍總醫院產前教室2021-09-11 紫金堂VIP媽媽教室(做月子專業QA)&紫金月子膳食品嚐 紫金堂總公司 ■紫金堂2021-05-30 產後享受享瘦的祕訣&紫金月子膳食品嚐會 摩斯漢堡頭份店 ■紫金堂2021-05-30 mor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