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夠改善世界——哲學家哈伯瑪斯的訪問 -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身為哲學家,提起疫情,哈伯瑪斯提出了對防疫措施的看法。

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是批判理論(Kritische Theorie)的第二代傳人。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1/10/27,人文PhotoCredit:AP/達志影像戲言雅歷。

寡言,文章字句屬戲言。

在柏林讀哲學,寫作。

https://www.patreon.com/ericlamtf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德國哲學家哈伯瑪斯(JürgenHabermas),是批判理論(KritischeTheorie)的第二代傳人。

兩年前,90歲高齡出版了洋洋兩大冊的巨著《仍是一部哲學史》(AucheineGeschichtederPhilosophie),討論知識與信仰的關係。

今年5月,他拒絕領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SheikhZayed」頒發的圖書獎,暗示對當地的政治理念並不認同。

如果接受領獎,則會成為獨裁政治的嫁衣裳。

德國的哲學流行讀物《哲學雜誌》(PhilosophieMagazin),今期特刊的主題是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erSchule)的批判理論,介紹當中的代表人物阿多諾(TheodorAdorno)、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本雅明(Benjamin)、以及活躍的第三、四代的人物,如AxelHonneth、RahelJaeggi等等。

這期特刊打頭陣的,便是大名鼎鼎哈伯瑪斯的訪問,內容涉及他對政局、新冠狀病毒疫情、身分政治的看法。

訪問開始,哈伯瑪斯回憶自己首次與老師的會面。

1955年,當時阿多諾未成為一般人眼中的「阿多諾」,思想仍在蘊釀中。

哈伯瑪斯說,阿多諾表現得相當有禮貌,令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哲學上阿多諾對他影響甚大,決定他往後的哲學的問題意識。

哈伯瑪斯提到,阿多諾無時無刻都在思考,經常處於思想的風暴中(Strom),同時難免為他會帶來一些痛苦(etwasSchmerzhaftes)。

私底下,阿多諾過著簡單的生活。

每日中午回家午膳,三點鐘與妻子攜手回到研究中心。

PhotoCredit:AP/達志影像阿多諾哲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必須要隨時代進步,面對現實的問題。

哈伯瑪斯在最新的著作中提到,哲學作為學術專業,專業化是無可避免。

不過,他提到科學主義與業餘主義(SzientismusundDilettantisms)的潮流,對社會會構成危害。

另外,提起疫情,他也提出了對防疫措施的看法。

特別國家是否有權利,出於健康理由去限制個人自由。

疫情爆發以來,國家權利與個人自由是經常被討論的題目。

總體而言,哈伯瑪斯對德國的防疫態度屬於正面。

國家與民眾的合作團結(Solidarität)是抗疫的關鍵。

哈伯瑪斯強調,國家限制民眾的自由,必須要有合法的基礎,同時這也是追求集體目標與保存個體自由間的張力。

對於政治時局,疫情爆發後社會出現了一群的「Querdenker」。

這個德文字的意思即是「水平思考者」。

然而,當中的問題似乎複雜得多,因為涉及陰謀論者、反猶主義者、極端右翼組織、社會邊緣人等等。

一些認為新冠狀病毒是政府控制民眾自由的手段,一些認為疫苗是藥廠謀利的工具,一些認為是猶太資本家的陰謀等。

因此,遊行示威反口罩令、反疫苗、反對禁足令,不遵守政府頒布的防疫措施,即是捍衛個人自由,才是捍衛「真正」民主社會。

訪問提到,其實這種現象不是現代獨有,自中世紀晚期以來,已有人對現代世界與自然科學不信任,內心產生抗拒的想法,同時持守一些幼稚的信念。

這種現象實際上是極端自由主義的結果。

當中並沒有合理的根據,只是自己的一己旨趣,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

哈伯瑪斯預計,這種現象即使在疫情過去,仍然會繼續。

訪問後段,哈伯瑪斯提到去殖民地化運動、身分政治的問題。

他說不同文化的建立,不僅只是為自己獨立存在,沒有所謂持存不變的身分與文化。

他主張歐洲的共融,互相合作。

疫情在意大利爆發時,歐盟一開始手忙腳亂,最後能夠控制疫情,處理善後的工作,已是明證。

最後,哈伯瑪斯同意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Russell)在1959年時,對未來世代提到的兩個建議:一是追求智慧,二是追求道德。

羅素提到,人應該追尋真相,不要被自己的幻想主導人生;道德要求則在全球化的世界,對人包容與對人有同理心。

哈伯瑪斯同意並補充羅素的觀點,從歷史的發展可見,廢除奴隸制、去殖民地化、廢除死刑、宗教多元、言論自由、性別平權等,都足見社會漸步入理性的時代,人的道德要求也不斷提高。

當前世界的問題,雖然沒有即時的解決方法,不過從人的實踐理性中看到希望,能夠改善世界。

並且,從康德哲學中能得到啟示。

參考資料: JürgenHabermas:„EsgibtkeineunbeweglichenIdentitäten“(30-9-2021,PhilosophieMagazin)相關文章: 哲學家的風骨:哈伯瑪斯拒絕領獎,拒絕認同獨裁政治責任編輯:Alex核稿編輯:Alvin 猜你喜歡Tags:hkopJürgenHabermas哈伯瑪斯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Theodor Adorno阿多諾個人自由抗疫哲學More...BrandStudio2022/05/25,理財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本文作者: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台灣區總經理黃士豪 先前一名網紅指出「25萬高收入族煩惱跟3萬小資相同」引發熱議,多數網友都無法認同,但我曾經遇過一位每月平均收入約25萬的牙醫,焦慮指數遠超過一般月薪3萬小資族。

職業為牙醫的陳醫師,雖然每月收入依診所患者數量有所起落,但近一年來平均月收入也有25萬,如果看診數量較多,當月收入可能差不多是小資新鮮人一年的薪水。

接到陳醫師的諮詢需求時,我檢視了一下陳醫師資產負債情況,各種狀況算相當不錯,並沒有特別需要修改的地方,除了投資組合總資產比多數人高出許多外,手頭也有足夠現金可以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然而我也發現陳醫師的焦慮恐慌指數位居「前段班」。

在老婆還有一份時間彈性的工作,可共同貼補家用同時,陳醫師本人還是因為每月總「入不敷出」而始終對「缺錢」存在極大焦慮,對談時可以明顯感覺到他愁眉不展。

除了覺得賺的錢跟不上花錢速度外,陳醫師對投資始終無法看到明顯獲利,也對能不用擔心經濟壓力、實現財務自由和減少晚上及週末工作時間,這些遲遲無法達成的願望感到無力。

將陳醫師的資產負債、預算損益及投資組合全盤檢視一遍後,發現他入不敷出及焦慮主要原因有三個:「財務審視不全面」、「保險機會成本過高」及「理財結構過於保守」,而這三個問題同時也是相當多小資族財務管理及投資理財時容易犯的錯誤。

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台灣區總經理黃士豪建議陳醫師要看清財務全面大局拋除金錢焦慮。

賺再多也是超支,都是因為缺乏財務的大局觀。

陳醫師雖然有做帳的習慣,但缺少了與老婆妥善溝通,因此對整個家庭支出總是後知後覺,金錢分配也有些混亂。

建議陳醫師應該要清楚將每月預算損益明確分類,倘若不能知道家中各個支出類別、就容易缺乏全局觀,不會知道各個預算哪邊多、哪邊少。

一直見樹不見林就會覺得每一筆支出都該花,最後造成怎麼賺都無法完全支付開銷。

例如:陳醫師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換車這類龐大支出的抉擇,如果缺乏支出優先順序,容易讓每個花錢決策看起來都很合理,最後將陷入錢永遠不夠花的窘境。

我建議陳醫師將保險、生活費、交通、教育等支出分類,明確定義出每月比例,將這些支出以平均月收入設定底限,在有限「開銷」下就能避免各項開銷造成不必要浪費。

省下不必要的花費就有機會產生複利效應,這是高收入族群容易忽略的思維,所以會更容易在各個支出項目當中超支,即便收入高,最後也跟很多人一樣入不敷出。

給陳醫師的建議一:想清楚機會成本,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不管收入有多少,有個理財共通觀念必須記住:每一塊錢都很重要! 陳醫師的財務現況,比起入不敷出這問題,我覺得更需要立即為他進行深入「保險健檢」!全家人一個月單醫療及意外險就高達4萬元保險支出,明顯高出該負擔成本,更不符合機會成本。

相當多人購買保險這類看似有「保障」的產品時,特別容易忽略機會成本問題,覺得應該多保一點,當有需求時就能多拿回一點。

但是當我們只專注於保險,忘記或忽略其他開銷,就會造成過度投入。

無論收入有多少,保險支出絕不能超過每月收入十分之一。

以陳醫師這個案例來看,假設把每月41,000元保險費降到合理比例24,000元,即使只將這省下的17,000元為小孩簡單投資ETF,以報酬率9%計算,30年就有2,400多萬元。

多出的17,000元保險費,能提供的保障是否超過將錢放入投資的報酬率?這就是他已經失去的機會成本。

給陳醫師的投資建議二:想實現財富自由夢想,先拋掉對金錢的焦慮 為何擁有高收入的陳醫師,也有相當多資產分配於投資中,感覺做了很多投資、卻無法看到獲利成果?理由很簡單:因為投資配置沒有辦法支撐夢想。

分析他的投資組合,保障型資產高達600萬佔23%,防守型資產包含房子共2,000萬佔75%,進攻型資產只投入60萬、佔2%,明顯無法帶來足以支付開銷的高獲利。

我的建議是如果本身個性無法承受太多風險,可以將進攻型資產提高到至少47%,防守調整至47%;至於現金、活存這些保障型資產,就算每個月支出高達30萬,預留半年180萬保障金也就足夠,可以降低至7%。

在房地產無法變現情況下,他現在也只需要將當初為小孩存的美金保單活用於投資中立即就增加200萬進攻型資產,在已經懂得如何選股的情況下,自然就離夢想更進一步! 針對高收入族群的財務焦慮,建議先清楚所有支出項目,列出每項支出的底限;檢視每一支出的流向、好好善用機會成本;最後重新調整資產配置,才能慢慢邁向想要的理想生活。

PhotoCredit: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本文章內容由「VI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

猜你喜歡Tags:高收入族群小資族投資焦慮財產管理資產管理機會成本財富自由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美國最高法院對女權與槍枝的奇異解讀,要從保守派看待憲法的角度說起3則觀點獲「官方認可」翻譯泰劇不搶快,看台灣25人團隊的「地瓜字幕組」如何力抗「中國字幕組」1則觀點同呼同吸的異鄉人,香港原來有烏克蘭菜——東歐餐廳1則觀點國民黨中常會提名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有信心讓藍天再現,組成疫情後的「台北隊」走向國際1則觀點最新數據:總勞動人口跌幅創40年最高2則觀點《娛樂已死未?》:香港關鍵詞「古天樂」2則觀點行政院會通過刪除《礦業法》霸王條款,為何原民和環團認為「一次性同意」可能有問題?1則觀點為什麼小馬可仕叫「邦邦」?關於菲律賓取「名字」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慣例4則觀點中職開季洋砲表現回顧:貴卻不好用,大洋砲時代即將夭折?2則觀點石沉大海的中歐投資協定(下):中國、歐洲、美國的利益,彼此之間有什麼衝突?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