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除了送麵粉,還讓臺灣人開始養成麵食文化 - 故事StoryStudi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50 年代,在臺灣的教會門口常可見到排隊的景象:清瘦的婦人拿著物資配發證要換取物資,而面前的教會志工則搬出數磅的奶粉、麵粉交給婦人。

這些來自美國 ... 尚未登入 訂閱方案 看・這些人 帝王將相 革命家 王子 公主 皇后 歐洲名人 希特勒 拿破崙 伊莉莎白一世 臺灣 鄭成功 林獻堂 蔣經國 宋美齡 蔣介石 孫中山 中國 曹操 毛澤東 袁世凱 慈禧太后 唐太宗 行行出狀元 農民 文豪 攝影師 科學家 運動員 醫護人員 看全部分類 看・這些事 天災人禍 災難 戰爭 COVID-19 文青日常 藝術/設計 閱讀 音樂 影視/電影 生活大小事 移民/遷移 新聞/媒體 法律 飲食 科技 主義/思想 法西斯主義 轉型正義 資本主義 女性主義 政治/國際 共產黨 國民黨 伊斯蘭 納粹 神聖羅馬帝國 看全部分類 看・這世界 Asia。

亞洲 越南 泰國 韓國 日本 香港、澳門 中國 Europe。

歐洲 英國 荷蘭 希臘 義大利 德國 Americas。

美洲 墨西哥 古巴 加拿大 美國 Taiwan。

臺灣 臺灣 高雄 臺南 嘉義 臺北 基隆 看全部分類 看・這時代 臺灣分期 戰後時期 日治時期 清治時期 鄭氏時期 荷西時期 英國王朝 都鐸王朝 金雀花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 西元世紀 20世紀 19世紀 18世紀 17世紀 16世紀 中國朝代 春秋戰國 唐 魏晉南北朝 三國 秦 世界大代誌 文藝復興 冷戰 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看全部分類 所有分類 會員專區 專題特輯 專欄作者 所有文章 活動 影音 倒數2030 帳戶資訊 閱讀紀錄 收藏清單 關於我們 月繳方案 149/月 新會員首月99元優惠 訂閱此方案 季繳方案 原價NT447 350/季 淺嚐方案,閱讀故事小試身手 訂閱此方案 年繳方案 原價NT1788 1280/年 深入探索,精彩好文全都不漏 訂閱此方案 首頁 美援除了送麵粉,還讓... 美援除了送麵粉,還讓臺灣人開始養成麵食文化 故事百寶箱 2021-01-29 (HsuanyaTsai/CCBY-NC2.0) 美國對臺的經濟援助 排隊領麵粉的年代 集結全國之力 吃點心囉!麵包、蛋糕、餅乾與泡麵 收藏 +新增分類 分享 Twitter Facebook Line 麵食已經在臺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走進美食商場,不難發現琳琅滿目的麵點,從西式的義大利麵、蛋糕,再到中式的蔥油餅、月餅,甚至是泡麵和零食餅乾,麵粉製品充斥著你我的生活。

不過臺灣人開始大量接觸到麵點,甚至自行產出麵粉並不是太古早的事情。

清代漢人大量移民臺灣,米食一直是臺灣人餐桌上主食。

早餐來碗稀飯配菜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問,那會不會是1950年代北方的外省人帶來的麵點文化?但要讓以米為主食的多數臺灣人,放棄以米為主食,恐怕不僅僅是外省文化的影響可以解釋的。

所以臺灣人為何開始大量食用麵食?這就不得不提起美援了。

美國對臺的經濟援助美援指的是,從1950~1965年間美國對臺灣提供的各項援助措施。

透過穩定臺灣經濟局勢,穩住西太平洋前線的反共堡壘。

用經濟和金援換取其他國家的效忠,一直是美國在冷戰時代重要的方式。

美援在臺標誌(館藏號2019.011.0207) 美援按照用途可以分為三大類:計畫型援助,幫忙蓋公路、水利、鐵道、工廠設備等基礎工程建設,如石門水庫;對於臺灣人才的培育;以及物資援助,提供大量的黃豆、小麥、原棉、菸草、奶粉等原物料,以舒緩戰後臺灣因為突然暴增的外來人口而造成的糧食壓力,並也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

 延伸閱讀:從歷史來看,臺灣下一步可能獨立自保,或交還美國? 透過這些援助,有效地改善戰後殘破的經濟與社會,重建起新的秩序與生活樣貌。

臺灣人的日常生活就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很大一部分是關於農業與飲食方面。

  石門水庫建設促進委員會印製石門水庫完成後全景海報(館藏號2005.010.0134) 排隊領麵粉的年代老一輩臺灣人關於美援的記憶中,麵粉袋常是被提及的回憶。

事實上,美援提供給臺灣的剩餘農產品種類繁多,而小麥則改變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

1950年代,在臺灣的教會門口常可見到排隊的景象:清瘦的婦人拿著物資配發證要換取物資,而面前的教會志工則搬出數磅的奶粉、麵粉交給婦人。

這些來自美國的捐贈救濟物資,被交由天主教福利會、基督教福利會、美國世界信義宗教救濟會三個宗教團體發放。

  謝招治《美源物資的配發》(館藏號2015.044.0131) 集結全國之力這些農產品,除了是分配給貧困家庭的民生物資外,也帶動了臺灣輕工業的發展,例如小麥使得臺灣製粉業有了大幅進展,原棉則被用來支援臺灣的紡織業。

後來,在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堅持下,美方同意將援助物資全部換成小麥,而不是僅提供麵粉。

進口小麥被安排提供給製粉工廠發展輕工業;而國際行情較好的稻米,也在臺灣人養成食用麵粉製品的習慣後,大量出口賺取外匯。

本件藏品即是桃園麵粉工廠在獲得小麥完成加工後,按照規定加印中美合作的標示。

規定22公斤裝這奇怪的數字,是因為恰約等於50磅一袋,而目前臺灣市售的麵粉依然維持這習慣。

勤儉的臺灣人,在用完麵粉後,還把麵粉袋子製成開襠褲,因為是純棉的材質,十分通風不悶熱,褲身上也可以看見中美合作和雙方國旗圖案,以及公司中、英文名稱等字樣。

桃園麵粉工業公司製美援麵粉袋(館藏號2005.010.0462)   麵粉袋兒童開襠褲(館藏號2010.031.0413)   麵粉袋兒童開襠褲(館藏號2010.031.0413) 這些提供給臺灣各項農產品,除了用來幫助臺灣穩住經濟和促進輕工業外,另外一個目的,當然是替美國的農產品尋找外銷出口的市場。

尤其是1920年代以來,美國國內的農產品面臨生產過剩的窘境,也由於二戰後亞洲國家的稻米產量趕不上激增的人口,為小麥的傾銷提供了絕佳環境。

1962年,負責監督美援使用的美援會和代表臺灣製粉產業界的臺灣區麵粉同業公會簽訂協議,共同出資籌設「臺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以推動臺灣的麵食習慣。

並在臺中、臺北等地設立麵食推廣中心,教導民眾製作小籠包、蔥油餅、小籠包等中式麵點。

為配合政府的小麥推行政策,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的刊物《豐年》,也陸續撰文推廣麵食的好處,例如鼓吹麵粉的營養好處,甚至透過圖繪來教導農村婦女在家製作麵點,如饅頭、蔥油餅、蒸麵捲等,甚至在八七水災過後成立試食會,利用救濟災民的小麥麵粉推廣麵食。

  豐年社《豐年》第1卷10期(館藏號2010.031.0201)   豐年社《豐年》第1卷10期(館藏號2010.031.0201) 由於以農村婦女做為推廣對象,家政教育也成為動員的對象。

1953年,在農復會和美國專家的建議下設立的師大家政系,是全臺第一個家政系。

培養家政教師,以及協助政府政策執行的農村家政指導員、醫院及政府的膳食調配人員,並透過舉辦研討會傳授給主婦新式家政知識。

在美國家政知識的傳播下,家計工作不再只是縫紉、烹飪等手工藝內容,而是涉及營養、兒童保育、住所改良、家庭衛生、家庭管理、婚姻指導、家庭關係等全方位的專門學科。

  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家政系基本縫教材一組(館藏號2004.003.0358)   1969年10月師大家政教育系第廿屆家庭生活教育補習班全體學員合影照(館藏號2017.022.0004.0059) 糧食局為了推廣麵食,積極起用這些具有現代營養學知識的家政學生。

這些人便成為農村地區推廣麵食的先鋒。

師大家政系本身也十分積極推動飲食生活的改造,曾經舉辦麵條烹製展示會,示範了四十餘種麵條烹製方式,其中不乏一些餐館菜餚,舉凡將紅蘿蔔打成汁,混入麵粉中製成的珊瑚麵條,或者是佐以墨魚、瘦肉、筍片、油菜的廣州燴麵等。

吃點心囉!麵包、蛋糕、餅乾與泡麵在美國小麥協會支持下,西式麵包和蛋糕也開始被提倡。

除了透過招考方式,送徐華強與徐貴林到美國學習西式烘焙技術,並在回國後擔任講師傳授烘焙技術、營養學知識。

有研究者形容臺灣區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是「臺灣烘焙界的哈佛」,為臺灣的烘焙產業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麵粉業界也進一步發展各項麵食,例如餅乾。

統一企業為應付自家過剩的麵粉產能,成立下游公司「可口企業」,與日本的日清製菓株式會社合作,研發新產品可口奶滋。

1970年,這一款打著高級奶油椰子口味的餅乾正式上市,除了大手筆舉辦抽獎活動宣傳,甚至在餅乾工廠旁邊設立「可口樂園」,還有涼亭假山、噴水池,說不定是臺灣最早的「觀光工廠」。

  延伸閱讀:「混」食尚,臺北八〇的國際味覺戰場 另外一項則是速食麵。

統一企業甚至派員到日本學習泡麵技術,試圖將麵粉事業延伸到速食麵產業。

據說初代的統一麵剛推出時,並沒有附任何油包、肉燥,銷路也不敵當時臺灣第一包泡麵「生力麵」。

直到後來以擔仔麵為靈感,才研發了如今看見的「統一肉燥麵」。

除了統一肉燥麵和生力麵之外,以味精製造起家的味王,也投入泡麵的生產行列。

1970年,和日本的明星食品株式會社技術合作,開始生產「味王麵」和「王子麵」。

王子麵上市前,當時的董事長甚至強調王子麵是為了兒童設計,擁有多種維他命和蛋白質,是十分營養的食物。

味王棒球員造型存錢筒(館藏號2010.019.1227)   統一企業月曆(館藏號2010.019.1092) 一項飲食習慣的出現,並不只是生活習慣自然演進的結果,常是外在社會環境劇烈變遷所導致。

就臺灣而言,麵食成為主食絕非偶然,而是不同行動者共同推動所致。

以國際局勢而言,隨著美援的進入,美國的小麥為本來不生產小麥的臺灣提供了食用麵食的糧食來源,並打開美國在國外的農產品市場;另一方面站在政府的角度而言,推動臺灣人食用麵粉,不但有助於臺灣製粉工業的培育,更可以出口較高價的稻米到國外賺取大量外匯;就麵粉製造業而言,無疑是在外銷東南亞成效不如意的背景下,創造內需的良好機會。

  延伸閱讀:擔仔麵、鱔魚麵、鍋燒意麵,臺南人到底多愛吃麵?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臺史博典藏網藏品故事百寶箱共同製作(本文作者為臺大歷史所碩士生) 參考資料 安後暐,《美援與臺灣的職業教育:1950-1965》,臺北:國史館,2010。

劉志偉,〈國際農糧體制與國民飲食:戰後臺灣麵食的政治經濟學〉,《中國飲食文化》第7卷1期(2011),頁1-59。

王文裕,〈《豐年》雜誌與臺灣戰後初期的農業推廣(1951-1954)〉,《高雄師大學報人文與藝術類》第30期(2011.6),頁1-22。

陳瑋全,〈戰後臺灣推廣麵食之研究(1945~1980)〉,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

生力麵,臺灣第一家泡麵 (閱覽日期2020年9月8日)   文章資訊 作者 故事百寶箱 作者 林聖峰 刊登日期 2021-01-29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冷戰 戰後時期 臺灣 20世紀 飲食 經濟 美國 相關故事 #冷戰 #戰後時期 #臺灣 #20世紀 #飲食 #經濟 #美國 2021-03-22 故事 S03如今面臨拆遷危機的松山機場,過去曾經是東洋第一的飛行場? 失望的臺灣人並不知道,自此之後,飛行機不僅沒有成為臺灣的「過去回想」,甚至還讓臺灣在未來的30年內,獲得「不沉空母」的稱號。

2021-03-29 故事 「他們用生命換回來的,我們幫他們保住了。

」黑貓中隊冒死拍下的偵察照,20多年後完整大公開!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 大半個世紀以前,一群秘密特訓的飛行員冒著生命危險,駕駛史上最難開的U-2偵察機,隻身潛入中國領空偵查,最終僅約半數隊員平安除役。

2021-07-19 故事 S19不要惹媽媽!剛進臺灣時堅持不打折的麥當勞,最後竟不敵主婦大軍施壓而低頭? 婦女團體抗議業者拒絕降價,更派出義工站哨,在臺北市多家速食店門口舉牌呼籲「忍耐一下,降價再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