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常用App 推薦|學生、學術研究、筆記用App 心得分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GoodNotes、Notability、PDF Expert、LiquidText?哪一種iPad 筆記軟體適合你?今天要跟你分享的,是一些我覺得適合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學術研究/ ... BIOLOGY|生物 LIFE|生活 ABOUT|關於我 SUBSCRIBE|訂閱紐約生 iPad常用App推薦|學生、學術研究、筆記用App心得分享 延續上一篇 iPadPro 一個月後的使用心得,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我常用的 AppforiPad!但在這之前想跟你說一下之前很多人私訊我的問題—— iPadPro 的螢幕尺寸與容量大小推薦?關於螢幕尺寸,如果你跟我一樣有打算使用 iPad 來念文獻的話,我會強烈建議你買 12.9吋的大小。

因為 12.9吋的螢幕會比較接近傳統上印出來紙本文獻的大小,所以你不用一直放大縮小螢幕;而且第二點是 12.9 吋的螢幕在分割畫面上,多工處理看起來會比較舒服一點。

12.9吋iPad與傳統紙本paper的大小比較,請忽略左側很醜的手寫 至於容量大小的話我覺得比較取決於你的預算與你的使用習慣。

作為參考這是我使用一個多月後的容量情況。

我的使用習慣是,大部分的檔案都放在雲端,也沒有存放大量影片/照片/音樂在iPad裡。

使用了一個多月後的iPad容量 回到今天的主題,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很多人問我的問題—— 有沒有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研究生、博士生、學術研究/做筆記用的iPadApp?關於很多強大的生產力 iPadApp,有許多高手已經分享了很棒的心得;網路上也有很多神人分享如何利用iPad App 來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

所以這篇想要跟你分享的,主要會是著重在學術方面,尤其是以一個理科三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享一些我目前在工作上常用到的幾個iPadApp,還有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

之後如果有發現其他不錯的 App,也會陸續更新然後跟你們分享! 我覺得在學習用/學術研究相關的 iPadApp 當中,大概可以區分為以下幾大類。

如果你剛剛拿到一台新的 iPad,我覺得安裝好這幾類的App,應該就能應付基本的學習/學術研究用需求了。

1. 創造/寫作類: Powerpoint、Word、Excel、Procreate2. 檔案管理類: GoogleDrive、Dropbox、OneDrive(以及 EndNote、Zotero、Mendeley⋯等)3. 筆記/PDF 閱讀類:GoodNotes、Notability、Notes、PDFExpert、LiquidText、MarginNote 首先關於第一個類別,創造/寫作類: Powerpoint、Word、Excel、Procreate,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也就不多作介紹了。

有一點想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有 Office365subscription 的話(很多學校都有免費教育版)你也可以直接下載最新版的OfficeappforiPad。

至於第二類,檔案管理類:GoogleDrive、Dropbox、OneDrive(以及 EndNote、Zotero、Mendeley⋯等)。

這就看你平常主要是用哪一些雲端空間服務,以及你偏好哪一個文獻管理軟體。

 關於 iPad 上的文獻管理軟體,不知為何問題似乎很多,評價也因此很低。

我自己是沒有在 iPad 上使用這些文獻管理軟體;至於該如何管理這些在iPad 上閱讀過的文獻,在文末我會跟你分享我的工作流程心得。

另外有一點跟 iPad 比較無關,但我想要強調且我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研究人員都已經知道了的就是:請多多用雲端硬碟。

我聽過太多(還有自己親身經歷過嗚嗚)各種電腦突然壞掉,資料遺失的例子。

所以對於電腦裡的資料,各種實驗 rawdata、figures、論文 manuscripts,基本至少一定都是實驗室雲端一份、自己雲端一份、自己電腦再一份,這樣會比較安心一點。

關於第三類,也就是本篇的重點: iPad 上的筆記 App,有一件事我想要先跟你說的就是:沒有一個筆記 App 是完美的。

因為每一個人做筆記、閱讀與註記的習慣都不大一樣,沒有一個做筆記/ 學習用 App 是100% 適合每個人的。

因此這邊我想要分享的是我認為這些 App 最核心的概念,以及我認為他們最重要的功能。

至於 App的細節功能,像是:手寫的觸感優劣差異、筆的種類多寡、或是能自定義多少種顏色⋯等,因為每個人在意的點不一樣所以可能無法直接比較。

有些 App 它沒有某些功能,你可能覺得沒差多少可以適應;但是有些 App 你可能僅僅只是看到它的介面,你就不習慣無法適應。

很多這些 App的細節功能,在 AppStorereview 上不一定有寫出來的,其他網路上的 reviewers 也不一定會提及,然後尷尬的是很多時候這些細節功能又必須額外付費;所以就會變成,你不曉得到底額外花錢來解鎖這個功能,是不是真的值得?所以我想說可以藉由這一篇文章,跟你分享我使用這些筆記 App的心得,除了一起增加學習研究效率以外,還可以少花一點冤望錢嗚嗚。

也希望大家研究學習之餘,也可以不時分享/討論一些你覺得不錯的學習用/研究用 App:)以下是我想要跟你分享的幾個我常用的筆記App:GoodNotes5核心功能:絕大部分的手寫筆記需求(lecture、seminar、labmeeting⋯等各種場合) 平常唸書時、上課時、實驗室開會時,或是各種不需要錄音的場合時,我都會用 GoodNotes 做筆記。

上課時老師給的 Slides,我也是匯入到這裡面,然後就像是印出紙本一樣你可以直接在上面做筆記。

相較於 Notability,我個人比較喜歡他的使用者介面;而這個 App 本身也有簡單的資料夾檔案管理功能,打開 App 後要找到你的筆記本很方便。

另外,所有的筆記資料也都可以直接備份到雲端硬碟上,所以使用起來蠻安心的。

Notability核心功能:錄音功能與筆記(lecture、seminar⋯等) 如果是需要且可以錄音的lecture、seminar 場合,我會使用 Notability 來做筆記。

最主要就是因為他強大的錄音功能。

App 裡面的筆記資料也可以備份到像是 GoogleDrive 或是 Dropbox⋯等雲端硬碟,所以筆記檔案管理/ 備份也算是方便的。

Notes核心功能:快速、方便簡單的筆記,且可以迅速同步在其他蘋果裝置上 會特別提出來是因為我真的很常用它。

雖然是蘋果內建免費的 App,但實用程度一點都不輸給其他付費的應用程式;尤其是如果你有iPad、iPhone 和 Mac,那麼方便程度可以說是更上一層樓。

這個 App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傳統上的便條紙一樣,簡單、快速,而且還是一張可以一次同步三個裝置的便條紙。

如果靈光一閃,臨時想到什麼實驗研究上的 idea(或是臨時想到家裡冰箱缺什麼哈哈)都可以很方便迅速地記錄下來。

PDFExpert核心功能:閱讀大部分的 PDF 檔(paper、researchproposal、textbook⋯等)並且與雲端硬碟直接連接 就一般的文獻閱讀需求而言,我覺得 PDFExpert是可以完全勝任的。

介面清楚簡單,做筆記所需要的基本功能它都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 App 裡連接你的雲端硬碟,直接去打開雲端上的文件做修改,編輯過的內容也會上傳回雲端。

這個概念跟前面所提到的App不一樣,因此就不需要有「匯入」這個動作 ,也不需要額外花心力去「匯出」;直接省去前後端的工作流程,這一點真的大大加分。

PDFExpert的工作介面是長這樣 總結這個 App 對我來說,非常適合簡單的 PDF 文件閱讀;像是閱讀一些不需要精讀的文章、不需要大量做筆記的研究文獻,或是打開一般的 PDF 文件,我都直接用 PDFExpert 來執行。

然後還有一點是他的基本版功能我覺得就很夠用了(螢光筆註記、手寫/ 打字輸入⋯等)所以我沒有買付費訂閱版。

LiquidText核心功能:精讀文獻,建立mindmap 我知道有些高手前輩們閱讀文獻時,隨便用一個筆記 App 綽綽有餘了,甚至只要打開 PDF 文件就可以一眼掃瞄出文獻的重點。

但因為我是屬於唸書比較慢的人,所以如果要精讀一篇文獻,我會需要大量的空間做筆記,並且拆解各個文章段落,梳理出每一個實驗結果間的前後因果關係(關於如何念paper 文獻,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之後分享給大家)因此在我想要精讀某一篇研究文獻時,我覺得這個App對我的幫助很大。

以下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使用介面: LiquidText的工作介面是長這樣 這個 App 主要可分為左右兩邊,左邊是你的文獻,右邊是筆記區(左右兩區可以互換)。

除了基本的筆記、手寫、螢光筆功能以外,LiquidText 的重點是你可以從左邊文獻中選取任何你想要的文字段落/ 截圖,放到右邊的筆記區,形成一個一個區塊,並將這些區塊連結起來,建立起屬於這一個 paper 的 mindmap;你也可以插入外部圖片在你的 mindmap 中(signalingpathway,mechanismofaction,etc.)幫助你更快速地了解這份研究文獻。

當然這樣的閱讀方式很花時間,不過我覺得對我來說不僅可以在第一次閱讀時,完整地理解並架構出整篇 paper 的概念與邏輯;也可以在之後閱讀時,很迅速地把這篇 paper 的重點抓出來。

關於這個 App 的缺點的話,目前 App 內的檔案管理還蠻不直觀的,要花一點時間適應;而且這個 App 沒有所謂的自動雲端備份。

要備份的話,目前似乎只能手動備份輸出到雲端,這點真的比較不友善。

還有就是有外國網友說如果檔案太大,App 的反應速度會變很慢;關於這一點,我目前沒有感受到,可能是因為我是用 iPadPro?也可能是因為我都只是拿來念 paper,而不是匯入一整本 textbook。

如果你覺得這個 LiquidText 的概念還不錯的話,我覺得你可以先下載下來玩玩看,畢竟還是要自己用用看才知道適不適合你。

至於付費版是否值得呢?如果你認爲這個 App不錯,而且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到你的學習的話,那這個投資我覺得是值得的(它是一次性購買然後有學生優惠這樣)MarginNote核心功能:與 LiquidText 相似 如果你對 LiquidText 的閱讀文獻方式有興趣,或者是你對利用mindmap 來理解文獻有興趣,但是你不習慣 LiquidText 的話;有一個具有類似的概念、來自中國的 App叫做 MarginNote,你或許可以試試。

我自己是下載後當天就刪掉了,因為介面雖然看起來比較漂亮,但我使用起來很不習慣,不知為何用起來有一種浮躁感(非常偏頗且很主觀的描述)所以無法適應。

簡單分享我的閱讀 paper 工作流程最後想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利用上述那些 App,整合到我的閱讀文獻工作流程中。

當我在iPad 上看到有興趣的研究文獻時,我會把文獻 PDF 檔案們下載至 GoogleDrive -> 用PDFExpert 來閱讀文獻/用 LiquidText 來精讀文獻-> 在 GoogleDrive 中,把比較不相關的研究文獻刪掉-> 在電腦端,把做好筆記的文獻PDF 檔 attach 到文獻管理軟體內這是我目前閱讀文獻的工作流程,如果你知道有更好用、更強大的 App 請讓我知道 :D或許這個流程可以縮減到更精簡、更直觀~今天主要是以理科三類組學生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我在學習用/學術研究方面,目前常用到的幾個 App,希望對你有幫助!之後如果我有發現其他不錯的 App,或是可以增進學習、實驗、學術研究效率的 App,也會陸續跟大家分享!另外,若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購買2020iPadPro?或是正在考慮iPadPro能不能取代你的筆電?或是正在思考iPadPro如何幫助你學習、做研究、念研究文獻?底下這兩篇是我的iPadPro開箱心得文,以及iPadPro使用一個月後的心得文,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若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一起討論🤍2020iPadPro開箱、心得、購買建議學生、研究生、科學研究(學術型iPadPro配置心得)2020iPadPro一個多月使用心得分享,學生/學術研究人員購買建議謝謝你看到最後!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私訊我,告訴我你的任何想法!關注我的Facebook與Instagram,我會每週帶你讀一篇生物學新知識,與那些平常的紐約生活:)THEBIOLOGIST|紐約生   Apr2,2022 2022返臺防疫分享(下)|防疫旅館開箱心得xAloft台北中山雅樂軒酒店x長榮台北紐約x桃園機場東方宇逸貴賓室 Apr2,2022 Apr2,2022 Apr2,2021 紐約生放送2月篇|空中鐵道公園HighLinex雀兒喜市場ChelseaMarketx中央車站AppleStoreiPadPro維修 Apr2,2021 Apr2,2021 Jan17,2021 學術文獻入門篇|開始閱讀學術期刊?如何迅速抓到文獻重點x研究生如何讀Paper? Jan17,2021 Jan17,2021 Dec6,2020 Mac常用App推薦2020|學生、學術研究、筆記用x增加工作效率App心得分享 Dec6,2020 Dec6,2020 Jul24,2020 Apple信用卡開箱|不是你的第一張信用卡x不推薦的心得文 Jul24,2020 Jul24,2020 Jun17,2020 iPad常用App推薦|學生、學術研究、筆記用App心得分享 Jun17,2020 Jun17,2020 May31,2020 2020iPadPro一個多月使用心得分享,學生/學術研究人員購買建議 May31,2020 May31,2020 Apr17,2020 2020iPadPro開箱、心得、購買建議學生、研究生、科學研究(學術型iPadPro配置心得) Apr17,2020 Apr17,2020 FirstName LastName EmailAddress Subscribe|訂閱紐約生 Yourprivacyisourpriority.Youremailaddresswillonlybeusedforsendingthenewsletterfromusandyouwillonlyreceivethetypeofcontentforwhichyousignedup.*信件會定期於每隔週五晚上(美東時間)/週六早上(臺北時間)寄出,陪你度過美好的週五晚上與週末早晨 Thankyou!Thankyouforsubscribingtoournewsletter.THEBIOLOGIST|紐約生willworkhardtodelivergoodqualityinformationinthefieldsyouhavespecifieduponsubscription.However,ifyoudecidethatyounolongerwanttoreceivesuchemailsfromus,feelfreetoclicktheunsubscribebottominournewsletter. 如果覺得還不錯,記得分享給親朋好友唷! LIFE,MOSTPOPULARTHEBIOLOGISTJune17,2020iPad,筆記,心得,分享,GoodNotes,Notability,Notes,PDFExpert,LiquidText,MarginNote,App,Apple,ApplePencil,軟體,應用程式,iPadPro,iPadApp,iPadApp推薦,iPadApp心得,學生,學術,學術生產力,博士班,博班,博士生,研究,研究人員,研究生,做筆記,記筆記,筆記用,心得分享,學術研究,閱讀,閱讀文獻,paper,文獻,NEW-LIFE,NTL-LIFE12Comments Facebook0 Twitter Tumblr Pinterest0 0Likes Previous 勉強用音樂|如何挑選你的唸書用音樂?遊戲音樂為何適合專心工作? BIOLOGYTHEBIOLOGISTJune21,2020音樂,專心,唸書,念書,讀書,生物,生物學,腦,專心用,遊戲,生醫,Music,Brain,Study,Soundtrack,工作,音樂清單,Concentrate,NEW-BIOLOGY,NTL-BIOLOGY Next 夏日紐約對策|維持社交距離x4種場合x紐約人生活方式 LIFETHEBIOLOGISTJune12,2020紐約,生活,COVID-19,運動,公園,咖啡廳,咖啡,夏日,夏天,社交距離,買菜,地鐵,TraderJoe's,MadisonSquarePark,EastRiver,跑步,超市,武漢肺炎,生活方式,紐約人,紐約客,NewYork,NewYorker,Subway,MTA,Summer,Summertime,心得,分享,NEW-LIFE,NTL-LIF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