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927年8月1日作為建軍日,不過在之前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戰爭 ...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945年9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
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
陸軍 海軍 空軍
火箭軍 戰略支援部隊
軍兵種·預備役·文職人員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衛 ·機動 ·海警)
中國民兵(海上民兵)
軍委機關職能部門
辦公廳
聯合參謀部·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裝備發展部訓練管理部·國防動員部紀委(監委)·政法委·科技委戰略規劃辦·改革編制辦·國際軍合辦審計署·機關事務管理總局
軍委直屬部隊
聯勤保障部隊
軍委直屬院校和科研機構
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軍事科學院
五大戰區
東部戰區(陸·海·空)南部戰區(陸·海·空)西部戰區(陸·空)北部戰區(陸·海·空)中部戰區(陸·空)
軍事制度
兵役制度·編制等級·戰備等級軍階(陸·海·空)·武警警銜軍事將領·政治委員
國務院系統
國防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防動員委·邊海防委·空中交通管理委
地方人民武裝部
軍事思想
軍事戰略方針·發展戰略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人民戰爭·戰術(三三制)游擊戰·運動戰·超限戰
其他資料
中國戰爭史·解放軍軍事家
中國軍事史·中國水軍史
中國空軍史·中國航天史
解放軍軍史·解放軍軍服
院校·糾察·保衛·檢察·審判
香港軍事·澳門軍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始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
歷史上,這支軍隊在創建之初曾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1928年至1936年間稱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至1945年間其主力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稱為「八路軍」及「新四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各部陸續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沿用至今。
韓戰期間,解放軍部分部隊曾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義入朝作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共產黨所掌握的武裝力量的主體,其軍史貫穿了第一次國共內戰、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目次
1建軍歷程及戰史
1.1建軍及第一次國共內戰
1.2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合作
1.3第二次國共內戰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2建國後的軍隊改革
2.1改革開放前
2.2改革開放後
2.3內部鬥爭
3建制演變
4參與行動
4.1軍事行動
4.2其他行動
5注釋
6參考文獻
7擴展閱讀
建軍歷程及戰史[編輯]
建軍及第一次國共內戰[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927年8月1日作為建軍日,不過在之前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戰爭中,已有完全由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部隊存在,如「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葉挺獨立團等。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的部分勢力於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在上海開始清黨(或稱「四一二政變),捕殺中共成員和國民黨左派,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1];是年秋至1928年春,中國共產黨為了反抗和推翻他們認為是反動和非法的南京國民政府而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湘南起義和湖北東部等地區的起義。
這些地區起義後保留下來的部隊,命名為中國工農革命軍。
1928年4月,南昌起義後保留下來的一部分軍隊和湘南起義的農民軍,由朱德、陳毅等率領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實現會師,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含有發揚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英勇作戰的光榮傳統之意,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3]。
5月後各地起義部隊陸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紅軍曾發展到30萬人,建立了以江西中央蘇區為首、總人口一千多萬的多個革命根據地,並擊破了國軍四次大規模圍剿。
後來紅軍未能打破國軍第五次圍剿,中央紅軍被迫於1934年10月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紅軍的指揮權回到毛澤東手中。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師,長徵結束。
此時紅軍總共有數萬人,根據地則僅存陝甘寧根據地一處。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國共合作[編輯]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兩黨停止內戰,開始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8月25日紅軍的主力部隊暫時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9月11日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10月2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該番號系由葉挺提議,意在表示繼承北伐戰爭「鐵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優良傳統和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4]。
抗戰中,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多個抗日根據地,逐漸擴充了自身實力,至抗戰結束時,擁有部隊120萬,民兵200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了抗日游擊隊,這些部隊使用過工農革命軍、東北人民革命軍等名稱,後根據共產國際七大在世界各國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路線方針,中共滿洲省委將其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人數最多時達到3萬。
1940年東北抗聯遭受嚴重失敗後基本停止軍事行動,餘部退入蘇聯,改編為蘇聯紅軍遠東軍區第88教導旅。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945年9月在東北各地組建了「人民自衛軍」,10月31日組成統一的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1日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4年1月5日,日本皇族三笠宮崇仁親王在發表《作為日本人對支那事變的內心反省》的演講時,曾特別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男女關係極為嚴肅,強姦等於絕無僅有,對民眾的軍紀也特別嚴明,決非日本軍隊所能企及」。
早在1942年,南斯拉夫共產黨與希臘共產黨領導本國的反法西斯游擊戰爭,組建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希臘人民解放軍,其中南斯拉夫發展為僅次於蘇聯的歐洲第二大敵後反法西斯戰爭,世界影響很大。
1944年8月2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軍委高幹會議上,劉少奇說:「正規軍、游擊隊合起來叫『解放軍』,或加之為國民革命軍解放軍。
」這是迄今所見中共檔案資料中首次出現「解放軍」稱謂。
[5]劉少奇於1944年9月22日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提出:除成立解放區聯合委員會外,還可成立「解放軍」,八路軍、新四軍的名義已經不適用。
1944年10月7日在討論組織八路軍河南軍區問題時,劉少奇又提出:河南軍區受延安指揮,以河南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出現。
這是已知中共內部最早提出「人民解放軍」稱謂問題。
194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軍委致新四軍第五師的電文中指出:從陝北派兩個老團並大批幹部進入河南活動,建立河南人民解放軍,為解放河南而鬥爭。
抗戰最後一年,中共領導的一些抗日武裝部隊已經實際使用「人民解放軍」這樣的稱謂。
1945年1月19日,中共南路特委領導的在廣州灣地區、雷州半島和粵桂邊高雷地區和欽廉地區四屬地區活動的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周楠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筱峰即何維任參謀長,溫焯華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1月20日,根據中共廣東省臨委和東江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決定在粵中地區用人民解放軍名義樹獨立旗幟,以挺進粵中的中區縱隊一部,與新鶴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高明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台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等3支地方抗日武裝,在鶴山宅梧靖村東北角的余氏大宗祠正式組建成立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梁鴻鈞為司令員,羅范群為政治委員,謝立全為參謀長代司令員,劉田夫為政治部主任)。
1945年8月15日,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提出部隊番號改稱「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機關稱「山東解放軍總部」,8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復電同意後,山東軍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成山東解放軍8個師、12個警備旅。
毛澤東於1945年8月9日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和解放區軍民展開全面反攻以後8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發布七道抗日大反攻命令在其中提出「山西解放軍」。
1945年8月12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報》(第1543號)第一版全文公布朱德總司令發布的6項命令,總標題為《延安總部命令各路解放軍向遼吉熱察綏等省挺進》。
1945年8月13日,《解放日報》發表《當前的緊急任務》的社論,多次出現「解放軍」的提法。
《解放日報》作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報,應視為這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第一次公開的提出了解放軍的稱謂。
1945年8月26日,在《中共中央關於同國民党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中,又一次正式出現「解放軍」的提法。
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國共重慶談判中,焦點是中共軍隊整編和解放區政權存在,當時中共中央及中共中央軍委未繼續對自己領導下的軍隊提出和使用「解放軍」稱謂。
第二次國共內戰[編輯]
1946年6月,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1946年9月12日,《解放日報》在社論中率先使用「人民解放軍」稱謂。
隨後,在毛澤東及新華社發表的文章中,又多次公開出現「人民解放軍」稱謂。
1946年10月3日,《解放日報》在《為實現一月停戰協定及政協決議而鬥爭》的社論中,首次正式提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
當時《人民日報》引用新華社電訊1947年5月東北夏季攻勢中,「冀察熱遼人民解放軍」(而未採用東北民主聯軍的稱號)攻克圍場縣城。
1947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表,這是全軍性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標誌。
至1948年初,全軍各部隊均改稱人民解放軍。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948年9月8日至13日,召開了擴大會議,提出要建設500萬人民解放軍。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這次會議的精神,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軍委於11月1日作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指出: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游擊部隊三類,團以上各部隊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6][7]。
從1945年初至1948年底,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軍這些稱謂並用,有時八路軍和新四軍統稱解放軍。
就解放軍的稱謂而言,有時稱解放軍,有時稱人民解放軍,有時稱人民抗日解放軍,有時則稱國民革命解放軍,有時冠以地名,或稱山東解放軍和山西解放軍,或華東人民解放軍、東北人民解放軍。
經過數年內戰,解放軍消滅[註1]了數百萬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台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春,解放軍攻占海南島,守島國軍退往台灣;10月,解放軍進軍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中共完成了對中國大陸地區的軍事控制。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了海軍和空軍。
1966年,成立了第二炮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
1949年至1950年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中三個朝鮮人師應朝鮮方面的請求先後回到朝鮮加入朝鮮人民軍[註2][8][9][10][11]。
1950年6月,韓戰爆發,數月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同年10月19日誌願軍進入朝鮮,與聯合國軍作戰。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
1958年,志願軍從朝鮮撤回國內。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發起一江山島戰役,進攻駐紮在浙江省一江山島上的中華民國守軍,是為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與周邊國家較大規模的邊境衝突還包括1962年中印戰爭、1969年珍寶島事件及1979年中越戰爭等。
建國後的軍隊改革[編輯]
改革開放前[編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解放軍總員額達550萬人。
1950年4月,中央決定將全軍總員額從550萬人減至400萬人。
1950年5月,全軍參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確定精簡整編的原則是:陸軍統編為國防軍及公安部隊;國防軍分成戰時和平時兩種編制,平時一般是「三三制」;野戰軍及兵團機構除了參加攻台的部隊外均撤銷;成立公安部隊領導機構。
1950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復員,到1951年初共縮減94萬餘人[12]。
隨後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軍隊擴充至627萬。
1952年全軍總人數降為400餘萬,1955年底精簡至320多萬,1958年底降為240萬。
但隨後中蘇交惡,解放軍人數再次大幅度上升,至1975年達610萬之多。
1955年,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階制度,1965年軍階制撤銷,1988年恢復。
改革開放後[編輯]
1981年9月,11.4萬解放軍參與了華北大演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13]。
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82年軍隊總員額減至400餘萬。
經過1985年裁軍100萬,1997年裁軍50萬,2003年裁軍20萬,2015年裁軍30萬,現役員額為200萬。
改革開放後,1985年起軍隊曾被允許經商,對促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也帶來了貪污等問題,後在1998年7月被時任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下令停止。
1997年9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大會報告中宣布:「在八十年代裁減軍隊員額一百萬的基礎上,我國將在今後三年內再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
」[14]2000年3月9日,江澤民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宣布,到1999年底,中共十五大提出的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的任務已完成[15]。
2003年9月1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五十周年慶典活動時正式宣布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決定:「我軍將在2005年前再裁減軍隊員額二十萬。
」[16]2005年前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任務是:壓縮規模,改革體制,優化結構,調整編組,完善制度,從編成結構上提升軍隊戰鬥力[17]。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方案確定的任務完成,如期裁減員額20萬,其中全軍精簡幹部17萬,軍隊總員額下降為230萬,陸軍部隊占全軍總員額的比例下降至歷史最低點[18]。
2006年,解放軍全面啟動非現役公勤人員制度,軍級以上單位的機關和非作戰部隊中由士官和義務兵承擔的炊事、駕駛等部分公勤崗位,逐步使用社會聘用人員[19]。
2007年7月3日,全軍換發07式軍服工作正式開始[20]。
2006年冬季徵兵開始,心理檢測正式成為解放軍徵兵體檢項目。
這一檢測包括智力檢測和人格檢測2項內容,應徵公民如有任意一項結論不合格,則不能應徵入伍[21]。
2012年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開始推動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截至201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共進行13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軍隊領導管理和作戰指揮體制,完成了從單一陸軍向諸軍種合成軍隊的轉變[22]。
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人,至2017年前軍隊規模將降至200萬人[23]。
2015年12月31日,成立陸軍領導機構、戰略支援部隊,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24]。
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陸軍現役員額首次降到百萬以下;海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現役員額有所增加,空軍現役員額不變,這些軍兵種總員額同陸軍大體相當[25]。
自1949年左右始至201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曾以大軍區劃分作為一級軍事組織體制,先後經歷過六大軍區、十三大軍區、七大軍區階段,2016年經有關軍隊改革改為五大戰區。
內部鬥爭[編輯]
1959年當時任國防部長的彭德懷就大躍進中的問題給毛澤東寫信提出意見但遭到批判和撤職。
1978年彭德懷被徹底平反恢復名譽[26]。
文化大革命期間,解放軍高級領導人如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曾與四人幫發生激烈衝突,之後毛澤東批發了中央軍委全面禁止造反派在軍隊中奪權的「八條命令」;文革也以多種形式波及軍隊,曾發生七·二〇事件,另外賀龍、蕭華等高級將領也曾遭批鬥;中共中央先後組建全軍文化革命小組和軍委辦事組,召開了軍以上幹部會議,並以三支兩軍等形式通過軍隊抓緊對全國的控制。
1971年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防部長的林彪因與毛澤東衝突決裂飛離中國在蒙古國墜機身亡。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理判決林彪事件為林彪反革命集團案;1971年11月毛澤東即給上述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平反,之後至1982年包括賀龍、蕭華等將帥也都予以徹底平反[27][28][29]。
2013年至2015年,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與郭伯雄先後因腐敗問題被逮捕審判。
2017年,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張陽在接受調查時自殺。
其他被處理的解放軍高官包括:總參謀長房峰輝、國防大學校長王喜斌等。
建制演變[編輯]
時期
名稱
說明
北伐戰爭
葉挺獨立團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第四軍被譽為「鐵軍」
第一次國共內戰
中國工農紅軍
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八省游擊隊
抗日戰爭
八路軍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來改稱第十八集團軍,包括115師、120師、129師
新四軍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東北抗日聯軍
第一路軍、第二路軍、第三路軍
華南遊擊隊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瓊崖縱隊
第二次國共內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華北野戰軍)
建國以後
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中國民兵
參與行動[編輯]
軍事行動[編輯]
參見:中國戰爭列表
1927年-1937年:第一次國共內戰,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1931年-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
交戰方日軍。
1946年-1950年:第二次國共內戰。
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1950年-1953年:朝鮮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交戰方聯合國軍、大韓民國國軍。
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
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1958年:八二三炮戰(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1959年:平息藏區騷亂。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
交戰方印度武裝部隊。
1965年:八六海戰、東引海戰、崇武以東海戰。
交戰方中華民國國軍。
1965年:越南戰爭(抗美援越戰爭)。
交戰方美軍。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鐵列克提事件。
交戰方蘇軍。
1974年:西沙自衛反擊戰。
交戰方南越軍隊。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1984年-1993年:兩山戰役。
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1988年:赤瓜礁海戰。
交戰方越南人民軍。
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
交戰方印度武裝部隊。
反圍剿戰爭
1942年抗日戰爭八路軍358旅在田家會戰鬥向日軍發起衝鋒
1949年解放軍佔領福州
1949年解放軍佔領江門
解放軍喀秋沙多管火箭
抗美援朝戰爭
其他行動[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的著名事件和其他重要的行動有:
1949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曆次閱兵。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
1981年:華北大演習及閱兵。
1989年:北京戒嚴任務。
1995年-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199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
1998年:中國長江水災救援。
199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進駐澳門。
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救援。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
2008年至今:中國海軍索馬利亞護航行動。
2010年:玉樹地震救援、舟曲泥石流救援。
2011年:利比亞撤僑。
2013年:蘆山地震救援。
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370號班機空難搜救。
2015年:葉門撤僑。
注釋[編輯]
^包括斃傷、俘虜、遣散、改編。
^第164師、166師、156師等先後改編為朝鮮人民軍第4師、第5師、第6師和第12師。
參考文獻[編輯]
^王奇生.國民黨的清黨運動.2013年2月25日[2017年6月5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8月7日).
^潘澤慶.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演变.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人民日報社.2007年8月[2019-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3).
^王積建.“朱毛红军”缘何始称“红四军”.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人民日報社.[2019-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
^李友唐.新四军军部的十个旧址.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人民日報社.[2019-01-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这是谁最先提出的?发表于:搜狐历史,2019-03-11.[2020-04-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龐小兵.“解放军”称号何时出现何时使用.四川統一戰線.2000,(8).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幫助)
^1946年,第一次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解放軍報.2017-07-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9).
^徐龍男.中国朝鲜族人编入朝鲜人民军概况及朝鲜战争爆发前后朝鲜人民军编制体系.冷戰國際史研究.2010,0(2):137–157[2019-1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朝鲜人部队返回朝鲜始末-中国社会科学网.www.cssn.cn.[2019-1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金東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原載《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p103~11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6年8月[2019-12-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羅伊·E·阿普爾曼.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三卷)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原文1961年).戰爭研究.轉載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翻譯版《美國兵在朝鮮(全三冊)》ISBN:9787562605072.[2019-1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3).
^新华社刊文回顾我军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计划复员150万人.澎湃新聞.2017-07-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邓小平决定华北大演习的前前后后--邓小平纪念网.人民網.[2020-0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劉標謙,為什麼要裁減軍隊員額五十萬?,內部文稿1997年24期
^中国已完成裁军五十万任务.中國新聞網.2000-03-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0).
^江泽民出席国防科大50年庆典宣告我军裁员20万.新浪.2003-09-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国军队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战斗力.華夏經緯網.2005-03-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解放軍如期裁員20萬——總員額降至230萬作戰部隊比例明顯上升,武警工程大學學報2006(2):59-59
^馮春梅;李宣良;赫英全.解放军从今年起全面启动非现役公勤人员制度.中央政府入口網站www.gov.cn.人民日報.2006-02-16[2020-03-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胥金章;白瑞雪.解放军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三军换装实现量身定做.中央政府入口網站www.gov.cn.新華社.2007-07-03[2020-03-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胥金章;王東明.心理检测正式成为征兵体检项目军队将进行新兵心理检测复查试点_新闻中心_新浪网.news.sina.com.cn.新華社.2006-11-01[2020-03-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曲爱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02-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熊建.中國軍隊歷次裁軍數據一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人民網.2015年09月03日
^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2018-1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解放军打破“大陆军”结构:陆军现役员额首次降到百万以下.澎湃新聞.2017-07-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1).
^彭梅魁.彭德懷姪女回憶:伯伯被鬥不願連累家人.新浪網.[2012年].(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中國共產黨新聞.所谓“二月逆流”.人民網.[2020-06-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中共中央关于为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1982-10-16[2015-09-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揭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失蹤”七年之謎.人民網.2014-09-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擴展閱讀[編輯]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領導小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閱論編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年-1936年)
戰役列表
戰鬥列表
國共內戰主條目
前奏
第一次國共合作
中山艦事件
三·六慘案
安慶慘案
三·一七慘案
漢口事件
四一二事件
寧漢分裂
寧漢合流
寧漢戰爭
廣州四一五事變
馬日事變
七一五事變
1927年-1931年
南昌暴動
三河壩戰役
秋收暴動
清澗起義
萬安暴動
黃麻起義
湘南暴動
廣州暴動
三灣改編
井岡山會師
渭華起義
平江起義
百色起義
龍州起義
進剿
會剿
大柏地戰鬥
龍巖戰鬥
兩當兵變
第一次圍剿
龍岡戰鬥
東韶戰鬥
第二次圍剿
富田戰鬥
白沙戰鬥
中村戰鬥
廣昌戰鬥
建寧戰鬥
第三次圍剿
蓮塘黃陂戰鬥
方石嶺戰鬥
黃安戰役
寧都起義
1932年-1936年
豫鄂皖邊區圍剿
商潢戰役
蘇家埠戰役
潢光戰役
贛州戰役
漳州戰役
蘭田暴動
南雄水口戰役
樂安宜黃戰役
金溪資溪戰役
第四次圍剿
黃陂戰役
東陂戰役
霹靂山戰鬥
草台崗戰鬥
儀南戰役
第五次圍剿
硝石戰鬥
松毛嶺戰役
長征
湘江戰役
四渡赤水
瀘定橋戰鬥
懷玉山之戰
直羅鎮戰役
東征戰役
西征戰役
山城堡戰役
西路軍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結束
延安時期開始
西安事變
1937年國共談判
第二次國共合作
國共摩擦
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閱論編中國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軍隊主要戰役戰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第二次中日戰爭 —大日本帝國大本營華 北山 西西北晉西北七城戰役·晉西北1940年夏季戰役·晉西北1940年冬季戰役東北平型關戰鬥中廣陽戰鬥·太岳1943年秋季戰役·沁源圍困戰東南神頭嶺戰鬥·晉東南1938年戰役·晉東南1940年戰役晉綏晉綏區1945年夏季戰役河 北中易淶戰役·易滿徐戰鬥·陳莊戰鬥·冀中1939年冬季戰役·冀中1940年反全面「掃蕩」戰役·冀中青紗帳戰役·冀中1940年冬季戰役·冀中1941年夏季戰役·冀中1942年春季戰役·冀中五一戰役東冀東五次反圍攻戰鬥·冀東反偽治安軍戰役·冀東1942年春季戰役·冀東1944年冬季戰役南冀南1939年春季戰役·冀南1941年秋季戰役破襲平漢鐵路戰鬥·北嶽1939年冬季戰役·北嶽1943年春季戰役·北嶽1943年冬季戰役太行山太行1939年夏季戰役·太行1941年冬季戰役(黃崖洞保衛戰)·太行1942年春季戰役·太行1942年夏季戰役·太行1942年秋季戰役·太行1943年5月戰役河 南漳南戰役·衛南戰役·林南戰役·八公橋戰鬥·第一次豫北戰役·豫南戰役*山 東陸房戰鬥·魯中戰役·魯南戰役·沂蒙山反鐵壁大「掃蕩」·膠東1942年春季戰役·清河區1943年夏季戰役·山東根據地1944對日大反攻·第三次討伐吳化文部戰役·渤海1944年秋季戰役·濱海1944年夏季戰役·討伐趙保原部戰役·討伐厲文禮部戰役·山東軍區1945年對日大反攻晉察冀反八路圍攻戰役·晉察冀1938年秋季戰役·百團大戰(榆遼戰役·淶靈戰役·關家垴戰鬥)·晉察冀1941年秋季戰役·晉察冀1944年對日攻勢作戰·晉察冀1945年春夏季戰役冀魯豫1943年秋季戰役·晉冀魯豫邊區1944年對日大反攻·冀魯豫1944年夏季戰役·冀魯豫1945年夏季戰役·晉冀魯豫1945年秋季戰役日方部隊北支那方面軍第1軍·第12軍·第43軍·駐蒙軍·蒙疆軍†·華北治安軍†·東亞皇協軍†中共部隊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第129師·山東軍區部隊·晉綏軍區·太岳縱隊·冀南軍區部隊)·晉察冀軍區部隊·冀魯豫軍區部隊·冀中軍區部隊·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華 中安 徽廬無戰役·馬家園戰鬥·繁昌保衛戰江 蘇討伐李長江戰役·鹽阜蘇中戰役·蘇中反「清鄉」鬥爭·淮海1943年夏季戰役新四軍1944年攻勢作戰(車橋戰役-華中1944年春夏攻勢-華中1944年秋冬攻勢)·華中1945年春季作戰·華中1945年夏季戰役日方部隊第6方面軍(第17師團·第59師團·第60師團)·第2方面軍(缺部隊編制資料)·李長江部†中共部隊新四軍(第1師·第2師·第3師·第4師·第5師·第6師·第7師)主要交戰加粗顯示,†表示日軍在華扶植部隊,*表示作戰對象包括國軍。
閱論編國共摩擦(1937年-1945年)中國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1937年
1937年國共談判·查封《解放》西安分銷處·抗敵救亡會吞併西救·兩黨委員會
1938年至1940年1月國民黨中央與中共中央
武漢會戰·民眾團體戰時行動規約·解散三個武漢群眾團體·三民主義青年團·解散十三個西安救亡團體·《關於對黨外各種政治團體及其分子之態度的決議》·宣俠父遇害·西安勞動營·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共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辦法草案》·《異黨問題處理辦法》·《處理異黨問題實施方案》·《陝甘兩省防止異黨活動聯絡辦法》·《第八路軍在華北陝北之自由行動應如何處置》·《運用保甲組織防止異黨活動辦法》·國民黨五屆六中全會·《必須制裁反動派》·進犯陝甘寧邊區·關閉八路軍辦事處·洛陽談判·1940年國共談判
河北
河北民軍(張蔭梧):民八事件(博野事件、冀中事件)·曲線救國·深縣事件·冀中平原戰役·趙侗事件
石友三:孟村事件·三討石友三(冀南反頑戰役、衛東戰役、直南川反頑作戰)
鹿鍾麟、朱懷冰、孫殿英:進攻太行區·磁武涉林戰役
山西
晉綏軍(閻錫山)-山西新軍:吉縣會議·秋林會議·活鳳會議·冬季攻勢·晉西事變(十二月事變)
山東太河慘案(博山慘案)甘肅隴東事件湖北鄂東慘案陝甘寧邊區
土橋事件·龍州堡事件·瓦窯堡事件·鎮原事件·寧縣事件·旬邑事件
新四軍
平江慘案(塗正坤)·確山慘案(竹溝慘案)·鎮江慘案·半塔集保衛戰
其他
成都搶米事件(羅世文·車耀先)
1940年7月至1942年國民黨中央與中共中央
綦江慘案·1940年國共談判·《中央提示案》·調整游擊區域及游擊部隊辦法三種·《剿辦淮河流域及隴海路東段以南附近地區非法活動之異黨指導方案》·皓電·佳電·《剿滅黃河以南匪軍作戰計劃》
新四軍
蘇北戰爭(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三路進攻新四軍計劃·圍攻八路軍獨立第三團·閔家橋血案·四打王光夏·郭村戰鬥·西塔山戰鬥·吳家橋會師·黃橋戰鬥·營溪戰鬥·姜堰戰鬥·聯合抗日座談會·新四軍撤出姜堰·黃橋戰役(韓德勤)·白駒鎮會師·海安會師·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曹甸戰役)
皖南事變(葉挺·項英)·上饒集中營
程道口戰鬥
後續
第二屆國民參政會·《七·七宣言》·南委事件·盛世才反共事件(新疆獨立運動)·1942年國共談判
1943年
《中國之命運》·閃擊延安計劃·洛川軍事會議·炮擊關中·山子頭戰役·1943年國共談判·憲政運動·第二次《中央提示案》
1944年-1945年
美軍觀察組(《蘇北事件真相》·《皖南事變真相》)·赫爾利訪華·1944年國共談判·《中國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協定》·《抗戰建國政策》·天目山戰役·西進戰役·八路軍南下支隊·六參政員訪問延安·七寶鎮事件·淳化事件·剿匪手本·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對目前時局宣言·重慶談判·雙十協定·剿匪密令·1945年國共衝突(上黨戰役-平綏路戰役-津浦戰役-邯鄲戰役-山海關戰鬥)·第二次國共內戰
閱論編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年-1950年)
國共內戰
戰役列表
戰鬥列表
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
冷戰
主要將領 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
朱德
劉少奇
周恩來
任弼時
彭德懷
林彪
劉伯承
鄧小平
陳毅
粟裕
賀龍
陳賡
王震
羅榮桓
聶榮臻
葉劍英
徐向前
高崗
陳雲
譚震林
李先念
蕭勁光
薄一波
習仲勛
中國國民黨
蔣中正
李宗仁
顧祝同
陳誠
白崇禧
熊式輝
薛岳
何應欽
劉峙
閻錫山
湯恩伯
王耀武(被俘)
胡宗南
杜聿明(被俘)
馬步芳
傅作義
衛立煌
余漢謀
宋希濂
桂永清
孫立人
胡璉
張靈甫 †
周至柔
孫連仲
陳濟棠
徐永昌
孫元良
盛世才
鄧寶珊
張治中
關麟徵
前奏
延安時期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國共摩擦
新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
憲政運動
國民參政會
中共抗日根據地
減租減息
三三制
法幣貶值
伊寧事變
中共七大
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
費鞏遇害
解散文工會
雅爾達會議
波茨坦公告
八月風暴行動
兩淮戰役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日本投降
外蒙古獨立
伯奇事件
朱總司令命令岡村寧次投降
中國戰區受降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
五子登科
剿匪手本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對目前時局宣言
中共臺灣工委
重慶談判
雙十協定
剿匪密令
「一〇·三」事件(十月事件)
1945年國共衝突
上黨戰役
平綏路戰役
津浦戰役
邯鄲戰役
山海關保衛戰
高樹勛運動
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呂阿協定
「一二·一」慘案
三人委員會
軍調部
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
熱河戰役
一月停戰令
整軍方案
滄白堂事件
政治協商會議
政府組織案
和平建國綱領
政協憲草
國民大會案
軍事問題案
較場口事件
盧冬生遇害
張莘夫事件
反蘇運動(二二二運動)
二二二事件
軍調部事件
孟縣事件
沙嶺戰役
第一階段1946年3月↓1947年3月
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
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
上海黃金風潮案
練兵指示
李兆麟遇刺
南通慘案
四八空難
東北停戰協議
音樂堂事件
北平四三事件
五四指示
六月停戰令
人團聯成立
下關慘案
李聞慘案
舊臺幣
東北行政委員會
第三方面調停
制憲國民大會(中華民國憲法)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臧大咬子事件
上海攤販事件
沈崇案
二九慘案
二二八事件
中原
中原突圍
出擊隴海路戰役
定陶戰役
巨野戰役
鄄城戰役
滑縣戰役
巨金魚戰役
豫皖邊戰役
豫北戰役
華北
晉北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同蒲戰役
臨浮戰役
張家口戰役
呂梁戰役
汾孝戰役
保南戰役
晉南戰役
正太戰役
東北
第一次四平戰役
第一次長春戰役
哈爾濱戰役
本溪戰役
第二次四平戰役(吉長之役)
鞍海戰役
安東會戰(新開嶺戰役)
臨江戰役
東北剿匪
山東-蘇中
膠濟路沿線戰役
蘇中戰役
朝陽集戰役
泗縣戰役
兩淮保衛戰
平度安丘戰役
漣水戰役
蘇北戰役
宿北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淮沭及李堡戰役
泰蒙戰役
第二階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國民黨六屆三中全會
重點進攻
杜斌丞遇害
中山陵哭陵事件
棗林溝會議
中共中央城工部成立
楊祿奎事件
五二〇運動
六一慘案
上海警憲衝突
和平攻勢
內蒙古自治政府
三查三整
國民黨六屆四中全會黨團合併
解散民主同盟
於子三慘案
台盟成立
國大代表選舉
十二月會議
新式整軍運動
革命軍人委員會
民革成立
民盟恢復活動
同濟大學血案
上海舞潮案
申九慘案
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
成都四九慘案
北平四九慘案
四一四宣言
和平民主同盟
1948年中國通貨膨脹
1948年幣制改革
八一九限價
金圓券
打虎運動
第一屆國民大會
孔憲榮尸諫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城南莊會議
五一口號
反對美帝扶日運動
北平七五事件
景明大樓事件
延安時期結束
華北人民政府
全總恢復
中原
魯西南戰役
挺進大別山
豫西戰役
豫皖蘇戰役
丁里長戰役
高山鋪戰役
伏牛山東麓戰役
平漢-隴海鐵路戰役
洛陽戰役
宛西戰役
宛東戰役
襄樊戰役
鄭州戰役
華北
青滄戰役
第一次保北戰役
清風店戰役
石家莊戰役
運城戰役
臨汾戰役
察南綏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第二次保北戰役
冀中穿心戰
東北
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
第三次四平街會戰
東北1947年秋季戰役
東北1947年冬季戰役
第四次四平街會戰
長春圍困戰
山東-蘇中
孟良崮戰役
七月分兵
南麻戰役
臨朐戰役
土山集戰役
鹽城東台戰役
膠東戰役
萊陽戰役
沙土集戰役
李堡拼茶戰役
鹽南戰役
膠濟路西段戰役
蘇北戰役
濰縣戰役
兗州戰役
豫東戰役
漣水戰役
西北
陝北戰役
合水戰役
第一次榆林戰役
沙家店戰役
延清戰役
第二次榆林戰役
宜瓦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澄合戰役
第三階段1948年9月↓1950年
江亞輪沉沒
內戰戰爭罪犯名單
《觀察》事件
黃金運台
搶救學人
將革命進行到底
元旦文告
一月會議
關於野戰軍番號改按序數排列的決定
和平談判八項條件
蔣中正下野
太平輪沉沒事件
江灣軍火庫爆炸案
四六事件
紫石英號事件
米高揚秘密訪問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北平和談
張權遇害
關閉政策
澎湖七一三事件
青年團一大
新政協籌備會
新臺幣
60億圓紙幣
第一次文代會
銀圓券
東北人民政府
馮玉祥之死
楊傑遇害
扎巴依喀勒山空難
新政協召開
共同綱領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國慶文告
兩航事件
重慶一一·二七事件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成都十二橋慘案
東北
遼瀋戰役
錦州戰役
長春圍困戰
塔山戰役
黑山阻擊戰
華中、華東
濟南戰役
吳化文起義
淮海戰役
徐東阻擊戰
碾莊戰役
雙堆集戰役
陳官莊戰役
荊門戰役
渡江戰役
江陰要塞投共
上海戰役
月浦之戰
上海空戰
青即戰役
長江突圍
宜沙戰役
湘贛戰役
青樹坪戰役
衡寶戰役
贛西南戰役
福州戰役
平潭島戰役
漳州戰役
廈門戰役
古寧頭戰役
舟山戰役
登步島戰役
舟山撤退
華北、西北
荔北戰役
西北1948年冬季戰役
太原戰役
察綏戰役
平津戰役
新保安戰役
天津戰役
北平和平解放
安新戰役
大同和平解放
陝中戰役
扶郿戰役
蘭州戰役
寧夏戰役
綏遠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
華南
廣東戰役
鄂西戰役
廣西戰役
富台部隊
西南
廣西戰役
南泉戰役
西南戰役
成都戰役
雲南起義
滇南戰役
泰緬孤軍
西昌戰役
昌都戰役
後續
全國大剿匪
中南剿匪
湘西剿匪
華東剿匪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西南剿匪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西藏和平解放
十七條協議
登步島戰役
大擔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東山島戰役
1950
1953
海南島戰役
萬山群島戰役
九三砲戰
一江山島戰役
1·20福州大轟炸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台山列島海戰
7·21馬祖空戰
八二三炮戰
九二海戰
1958年台海空戰
九二四空戰
雙十馬祖空戰
六一九炮戰
湄公河戰役
反攻大陸
國光計劃
東引海戰
八六海戰
烏坵海戰
關閉政策→打通南北航線→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台灣海峽復航
告台灣同胞書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解放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解放軍機艦繞臺
2020年解放軍台海演練
2022年解放軍環台演練
參見:解放區/國統區
末任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一級行政區行政首長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
共產黨間諜/國民黨間諜
台灣海峽兩岸主題導航
閱論編韓戰列表(軍隊)·空戰(米格走廊)·朝鮮停戰談判·紀念建築背景朝鮮半島南北分治·朝鮮半島統一問題朝鮮人民軍攻勢甕津·開城-汶山·高浪浦·抱川·長沙里·東豆川·春川·議政府·第一次漢城·江陵·彌阿里·漢江·注文津港(英語:BattleofChumonchinChan)·始興-安養-水原·聯合國軍介入注文津港(英語:BattleofChumonchinChan)·烏山·平澤·天安(英語:BattleofChonan)·同樂里·丹陽郡·鎭川郡·忠州·梨花嶺·鳥致院邑(英語:BattleofChochiwon)·大田·化寧場·盈德(韓語:영덕-강구전투)·安東·浦項·馬山(英語:BattleofMasan)·多富洞(英語:BattleofTabu-dong)·倭館(韓語:왜관전면융단폭격작전)·釜山·慶州·海州·仁川·第二次漢城·282高地(英語:BattleofHill282)·沙里院·永柔(英語:BattleofYongyu)·靈興島·金川郡·平壤-元山(平壤·元山)·順川-肅川·熙川·楚川郡·第二次東豆川(韓語:제2차동두천전투)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第一次戰役溫井·雲山·博川·第一次長津湖第二次戰役清川江·瓦院(英語:BattleofWawon)·第二次長津湖·第31團級作戰隊·葛峴嶺阻擊戰第三次戰役第三次漢城·原州第四次戰役漢江南岸·雙子隧道·圍捕(英語:OperationRoundup(1951))·橫城·砥平里·第三次原州(英語:ThirdBattleofWonju)·殺手(英語:OperationKiller)·開膛手(第四次漢城)第五次戰役雪馬里(韓語:설마리전투)·加平·美羅洞·縣里·鐵原·冷槍冷炮運動·朝鮮停戰談判僵持1951年1951年夏秋季·血染嶺·傷心嶺·漢江(英語:NavalBattleoftheHanRiver(1951))·馬良山·潘趣缽盆地(亥安盆地)(英語:BattleofthePunchbowl)·智陵洞1952年1952年春夏季·順川(英語:BattleofSunchon(air))·1952年平壤-江西地震·俄里山(英語:BattleofHillEerie)·第一次上浦防東山·哈德森港·巨濟島事件·1952年秋季(高陽岱西山·白馬山)·上甘嶺·傑克遜高地(英語:BattleofJacksonHeights)·碧潼戰俘營模擬奧運會1953年丁字山·第二次上浦防東山·馬踏里西山·381東北無名高地(哈里哨)·第一次豬排山·坪村南山·石峴洞北山(豬排山)·1953年夏季(馬踏里西山—梅硯里東南山·馬踏里東山·座首洞南山·第二次豬排山·沙尾川·金城)·朝鮮停戰協定·戰俘遣返(志願軍歸國戰俘)戰爭罪行美軍老斤里事件·信川郡大屠殺·雲川里屠殺·韓戰細菌戰指控大韓民國國軍濟州四·三事件·漢江大橋爆破事件·保導聯盟事件·國民防衛軍事件·金井窟屠殺事件·山清·咸陽屠殺事件·居昌屠殺事件·江華島屠殺事件·南楊州屠殺事件朝鮮人民軍漢城國立大學附屬醫院屠殺事件·303高地屠殺·斗滿屠殺事件後續停戰後至1980年代新潟日本紅十字會爆炸未遂事件·青瓦台事件·普韋布洛號通用環境研究艦·EC-121擊落事件·實尾島事件·文世光事件·板門店事件·仰光爆炸事件·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1990年代至2000年代江陵潛艇滲透事件·麗水(英語:BattleofYeosu)·能登半島沿海不明船事件·第一次延坪海戰·奄美大島海戰·第二次延坪海戰·大青島海戰2010年代天安號沉沒事件·2010年韓朝邊境衝突·延坪島炮擊事件·韓國士兵誤向客機開火事件·朝鮮操縱2012年韓國總統選舉輿論事件·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2017-2018年朝鮮危機·2018年4月朝韓首腦會晤·2018年5月朝韓首腦會晤·2018年朝美首腦會議·2018年9月南北韓高峰會·2019年2月北韓-美國高峰會·2019年美韓朝三方會談2020年代南北共同聯絡事務所炸毀事件·延坪島海域槍殺韓國公務員事件其它海州攻擊說各階段主要交戰及事件加粗顯示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過的軍事衝突國際衝突直接參與
韓戰
中印邊界衝突
朗久事件
空喀山口事件
1962年戰爭
1967年衝突
1987年衝突
2013年對峙
2017年對峙
2020年衝突
中蘇邊界衝突
珍寶島事件
鐵列克提事件
中越戰爭
高平戰役
老街戰役
諒山戰役
中越邊境衝突
西沙海戰
法卡山戰役
兩山戰役
老山戰役
者陰山戰役
赤瓜礁海戰
南海問題
西沙海戰
中建島衝突
赤瓜礁海戰
中美撞機事件
提供支援
法越戰爭
寮國內戰
緬甸內戰
越南戰爭
柬埔寨內戰
第二次印巴戰爭
菲律賓共產主義叛亂
納薩爾毛派叛亂
佐法爾叛亂
1971年印巴戰爭
衣索比亞內戰
蘇聯-阿富汗戰爭
兩伊戰爭
烏坦戰爭
安哥拉內戰
反恐戰爭
其他衝突
第二次國共內戰
全國大剿匪
昌都戰役
1959年藏區騷亂
全國大武鬥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oldid=73138148」
分類: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隱藏分類:含有訪問日期但無網址的引用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English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 新华网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于7月30日9时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 2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927年8月1日作為建軍日,不過在之前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戰爭 ...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關內各解放區部隊大批進入東北地區,1945年9 ...
- 3八一建軍節習近平:軍隊要聚焦備戰打仗| 兩岸要聞 - 聯合報
8月1日是中共解放軍建軍節,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絕不搞侵略擴張,但有戰勝一切侵略的信心。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 ...
- 4五、中共提出「2027 年建軍百年目標」評析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2027 建軍百年目標」,提出在機械化與信. 息化基礎上達到智能化,惟受制於晶片取得,恐難達標。 ▫ 外傳中共2027 年要建造3 個航母打擊群,2035 ...
- 5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招待會。 新華社記者燕雁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