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南方古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露西(英語:Lucy)是標本AL 288-1的通稱。

· 這副骨架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和類似於人類的 · 1973年11月,第一輪實地考察接近尾聲時約翰森注意到了一處前端被略微切開的脛骨 ... 露西(南方古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目錄編號: AL288-1 名稱: Lucy(露西) 物種: 阿法南方古猿 年代: 320萬年[1] 發現地: 衣索比亞阿法爾窪地(英語:AfarDepression) 發現時間: 1974年11月24日 (1974-11-24) 發現者: 唐納德·約翰森(英語:DonaldJohanson)莫里斯·塔伊布(英語:MauriceTaieb)伊夫·柯本斯(英語:YvesCoppens)湯姆·格雷[2] 露西(英語:Lucy)是標本AL288-1的通稱。

此標本具有約40%的阿法南方古猿骨架,由唐納德·約翰森(英語:DonaldJohanson)等人於1974年在衣索比亞阿法爾谷底(英語:AfarTriangle)阿瓦什山谷的哈達爾(英語:Hadar,Ethiopia)發現。

古人類學研究中一般僅能發現化石碎片,很少發現完整的顱骨或肋骨;因此對AL288-1的發現尤其重要,為古人類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科學證據。

露西生活於約320萬年以前[1][3],被歸類在人族,在阿爾迪發掘出來之前都被視為「人類最早的祖先」。

[4] 這副骨架具有類似猿的腦容量和類似於人類的二足直立行走(英語:bipedalism)方式,支持了人類進化爭論中直立行走在腦容量之前的看法。

[5][6] 目次 1發現 2年齡估算 3顯著特點 3.1顱後 3.2骨盆帶 3.3顱骨標本 3.4其他發現 4展覽 4.1美國巡迴展出 5批評 6參見 7腳註 8進一步閱讀 9外部連結 發現[編輯] 露西複製品的側面 法國地質學家莫里斯·塔伊布於1972年在衣索比亞阿法爾三角洲發現了哈達爾地層。

稍後他組建了國際阿法爾科學考察隊,邀請了來自三個國家的三名科學家共同指導研究工作。

參加科考隊的科學家有美國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森、英國考古學家瑪麗·李奇、法裔古生物學家伊夫·柯本斯。

科考隊由四名美國人與七名法國人組成。

1973年秋天科考隊調查了哈達爾有關人類起源的化石與文物。

[7] 1973年11月,第一輪實地考察接近尾聲時約翰森注意到了一處前端被略微切開的脛骨上段的化石。

在附近找到了股骨下端。

當他試圖拼接兩段化石時,膝關節所成角度顯示編號為AL129-1(英語:AL129-1)的化石屬於直立行走的原始人類。

此化石年齡超過三百萬年,遠大於任何當時已知的標本。

此地點距之後科考隊發現露西的位置有2.5公里(1.6英里)遠。

[8][9]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科考隊展開了第二輪實地考察並發現了一些原始人類顎骨。

接下來,1974年11月24日在阿瓦什河邊約翰森放棄了更新現場筆記的計劃並和他的研究生湯姆·格雷一起在162號地點搜索骨骼化石。

[10] 唐納德·約翰森與蒂姆·D·懷特在越來越熱的乾旱平原花了兩小時調查多塵的地貌,之後約翰森決定在回車上前繞行到一個至少被其他隊員檢查過兩遍的溝壑底部。

最初溝壑中沒有任何明顯的化石痕跡,在兩人將要離開時約翰森發現斜坡上有一肱骨碎片。

在其附近有一片來自顱骨後方的碎片。

他們在約一米外發現了股骨碎片。

進一步觀察後他們發現斜坡上還有更多的骨骼化石,包括一些脊椎骨、一部分骨盆、一些肋骨以及顎骨的碎片。

他們標記出此處後返回了營地。

他們因找到了如此眾多的來自單一人科動物化石而激動。

[2][11] 一具位於墨西哥的露西複製品 當天下午科考隊全體隊員抵達溝壑處、發掘此地點並準備精細的採集。

採集過程最終花了三周時間。

某晚在營地中慶祝此發現時,隊員將標本AL288-1暱稱為露西。

該暱稱來源於當晚營地中磁帶錄音機上反覆播放的披頭四歌曲《LucyintheSkywithDiamonds》。

[3] 接下來的三周內找到了數百件樣本,無一重複,確認了最早關於樣本來源於單一個體骨骼的猜想。

科考隊在進一步分析後計算出發現的樣本占完整骨骼的40%。

約翰森根據骨盆開口寬度認為此樣品是雌性。

[3] 露西僅有1.1公尺(3英尺7英寸)高,[12]重29公斤(64磅),外觀上類似於黑猩猩。

儘管該個體腦容量小,其骨盆和腿骨的功能幾乎和現代人類相同,顯示這些原始人類已可直立行走。

[13]約翰森根據與衣索比亞政府的協議將骨架帶回位於克利夫蘭的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英語:ClevelandMuseumofNaturalHistory)。

歐文·洛夫喬伊(英語:OwenLovejoy(anthropologist))在那裡重建了這副骨架。

約九年後標本被歸還給衣索比亞。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進一步發現的南方古猿樣本令人類學家對該物種的可變性範圍和兩性異形有了更好的認識。

1992年發現了更完整的早期人科動物的骨架,但直到2009年10月完整結果才被公布。

[14]這具骨架被命名為阿爾迪,化石年齡約440萬年。

[14] 年齡估算[編輯] 1990年到1992年通過放射性氬—氬定年法(英語:Argon-argondating)分析該化石與其周圍的火山灰可靠地測定了這具化石的年齡。

1974年莫里斯·塔伊布與詹姆斯·阿倫森曾在阿倫森位於凱斯西儲大學的實驗室通過鉀—氬定年法(英語:放射性)測試年齡。

化石發現點的火山岩曾產生了化學變化,哈達爾地區也完全沒有浮石。

這些因素使此次嘗試因可供定年的晶體過少而受阻。

露西的骨架位於哈達爾序列中沉積速度最快的區域:最老的火山灰位於化石下方18米處,最早的火山灰則在化石上方1米處。

化石所處位置粗略地指示了化石沉積的年代。

高速沉積也部分解釋了骨架為何能完整保存下來。

1976年到1977年對哈達爾的實地考察被暫停,直到1990年得到恢復。

同一時間內多倫多大學的德里克·約克改進了更為準確的氬—氬定年法。

1990年到1992年在人類起源研究所測得了由兩份由阿倫森和羅伯特·沃爾特找到的火山灰樣本的年齡,分別為322萬年和318萬年。

[15] 顯著特點[編輯] 顱後[編輯]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對露西骨架的重建 露西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外翻的膝蓋[16],該特徵顯示露西通常直立行走。

其股骨頭(英語:femurhead)小,股骨頸短,皆為原始特徵。

露西的肱骨與股骨的長度比為84.6%,現代人類為71.8%,黑猩猩為97.8%,這顯示或南方古猿的上肢開始縮短,或下肢開始變長,或兩者同時進行。

露西的腰曲也顯示其習於直立行走。

儘管其他南猿個體帶有足弓,露西可能是非病理性平足。

[17] 骨盆帶[編輯] 約翰森發現了露西的左胯骨和骶骨。

骶骨的保存很好,但是胯骨被扭曲了。

這導致了兩種不同的重建方案。

第一種方案預計露西的骼嵴小、沒有內唇。

這個方案中的髂骨與猿的髂骨類似。

此方案因兩側骼相同時恥骨下支(英語:superiorpubicramus)無法與互相接觸而被證明有誤。

稍後由蒂姆·D·懷特提出了另一種方案,此方案中骼嵴寬大並帶有內唇。

此方案中露西的髖臼(英語:acetabular)寬度正常,恥骨下支長度正常。

其恥骨弓(英語:pubicarch)張開超過90度,與現代人類女性相仿。

但是其髖骨仍然小而原始。

顱骨標本[編輯] 從標本中取得的顱骨證據爭議較顱後(英語:Postcrania)少。

其腦顱小而原始,其門牙較猿更類似於匙形。

腦容量約為375毫升至500毫升。

其他發現[編輯] 對人類下頜骨結構的研究中對比了若干南猿標本後發現露西的顎與其他人科物種區別很大,更類似於大猩猩的下顎。

[18]洛等人認為此下頜結構獨立於大猩猩與人科物種產生,他們還認為南猿變化過大,已不能充當人屬與傍人屬的共同祖先。

[4] 展覽[編輯] 露西被保存在阿迪斯阿貝巴的衣索比亞國家博物館,對外展示的則是一件塑料複製品。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陳列有經過重建的原件倒模複製品。

[19]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人類生物與進化廳展出包括南方古猿在內的人類祖先在其棲息地上的活動。

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在《進化的行星》展中展出了重建後的露西骨架倒模。

美國巡迴展出[編輯] 名為《露西的遺產:衣索比亞的隱藏的寶藏》的巡迴展覽正在美國進行。

此展覽中將展示包括露西化石在內的超過一百件文物。

這項展覽獲得了衣索比亞政府同意,由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英語:HoustonMuseumofNaturalScience)組織協調。

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在2007年8月31日到2008年9月1日進行了展出。

[20] 展覽所得款項的一部分將會用於對衣索比亞眾多博物館的現代化上。

[21]美國國務院同樣支持此項活動。

在展覽開始之前包括古生物學家歐文·洛夫喬伊、考古學家理察·李奇在內的眾多專家曾經因標本的脆弱性反對此次活動。

史密森尼學會和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等館所拒絕舉辦這次展覽。

[22] 化石發現者唐納德·約翰森表示他對可能造成的損壞表示擔心,但是因為展出可以喚起對人類起源研究的意識而不反對這次展出。

休斯頓自然科學博物館則安排儘可能多的館所參加此次活動。

在2008年10月4日到2009年3月8日展覽在西雅圖的太平洋科學中心展出。

[21]2008年9月在休斯頓展覽與西雅圖展覽之間化石被送往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進行大約10天的高解析度CT掃描。

[23] 2009年7月24日到2009年10月25日露西在紐約新落成的探索—時代廣場博覽園展出。

[24]同時參加展出的還有新近發現的麥塞爾達爾文猴化石板塊B—艾達(Ida)。

[25] 批評[編輯] 科學歷史學家隆達·希賓格(英語:LondaSchiebinger)質疑科考隊根據骨盆開口大小判斷露西性別的主張。

她指出女性骨盆開口尺寸與性別的關係與腦容量增大的時間相互矛盾。

希賓格還批評了根據骨骼大小判斷露西性別的做法。

[26] 參見[編輯] 阿爾迪:更完整的早期人科物種骨架 人類進化化石列表(英語:Listofhumanevolutionfossils) 腳註[編輯] ^1.01.1Motherofman-3.2millionyearsago.BBCHome.[2008-10-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9).  ^2.02.1InstituteofHumanOrigins.[2007-08-30].  ^3.03.13.2Johanson1981,第22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 ^4.04.1YoelRak,AvishagGinzburg,EliGeffen.Gorilla-likeanatomyon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mandiblessuggestsAu.afarensislinktorobustaustralopiths.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2007-04-17,104(16):6568–6572[2018-04-02].doi:10.1073/pnas.0606454104.  ^HadarentryinEncyclopædia(2008). ^StephenTomkins.TheOriginsofHumankin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ISBN 0-521-46676-8.  ^Johanson1981,第154–158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 ^LetterfromDonaldJohanson,August8,198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Lucy'sKneeJoint ^Johanson1981,第159–163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 ^Johanson1981,第18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書中顯示發現日期為1974年11月30日) ^Johanson1981,第20–21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 ^Jungers,W.L.Lucy'slength:Staturereconstructionin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A.L.288-1)withimplicationsforothersmall-bodiedhominids.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1988,76(2):227–231.PMID 3137822.doi:10.1002/ajpa.1330760211.  ^Johanson1981,第20–22,184–185頁harvnberror:notarget:CITEREFJohanson1981(help) ^14.014.1AncientSkeletonMayRewriteEarliestChapterofHumanEvolution.ScienceNow.2009-10-01[2013-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6).  ^Walter,RobertC.AgeofLucyandtheFirstFamily.Geology(GSAPublications).1994,22(January):6–10.Bibcode:1994Geo....22....6W.doi:10.1130/0091-7613(1994)022<0006:AOLATF>2.3.CO;2.  ^JackT.SternJr.,RandallL.Susman.Thelocomotoranatomyof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1983-03-01,60(3):279–317[2018-04-02].ISSN 1096-8644.doi:10.1002/ajpa.1330600302(英語).  ^JeremyM.DeSilva,ZacharyJ.Throckmorton.Lucy'sFlatFee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AnkleandRearfootArchinginEarlyHominins.PLOSONE.2010-12-28,5(12):e14432[2018-04-02].ISSN 1932-6203.doi:10.1371/journal.pone.0014432(英語).  ^WalterW.Ferguson.Critiqueof‘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asasinglespeciesbasedondentalmetricsandmorphology.Primates.1989-10-01,30(4):561–569[2018-04-02].ISSN 0032-8332.doi:10.1007/bf02380881(英語).  ^PermanentExhibits.[2013-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4).  ^Lucy’sLegacy:TheHiddenTreasuresofEthiopia.HoustonMuseumofNaturalScience.2008[2012-04-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5).  ^21.021.1JimKennett.Bloomberg.com:Canada.Lucy'sAncientBonesVisitHoustonMuseumasScientistsFret.August31,2007[2007-09-11].  ^StefanLovgren."Lucy"FossilTourSparksControversyAmongU.S.Museums.NationalGeographicNews.November1,2006[2007-09-11].  ^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OfficeofPublicAffairs.ResearchersCompleteFirstCTScanofAncientHumanAncestorLucy.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February6,2009[2009-02-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1).  ^Lucy’sLegacy:TheHiddenTreasuresofEthiopia.HoustonMuseumofNaturalScience.2009[2009-0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5).  ^FamousFossiltogoondisplayinTimesSquare.USAToday.2009[2013-04-22].  ^Schiebinger,Londa.HasFeminismChangedScienc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126-127.ISBN 978-0-674-00544-0.  進一步閱讀[編輯] Johanson,Donald;Edey,Maitland.Lucy,theBeginningsofHumankind.StAlbans:Granada.1981.ISBN978-0-586-08437-3.  Lovgren,Stefan.""Lucy"FossilTourSparksControversyAmongU.S.Museums",NationalGeographicNews,November1,2006.AccessedAugust16,2007. Johanson,DonaldC.,andKateWong.Lucy'sLegacy.N.p.:CrownPublishing,2009.Print 外部連結[編輯] ClevelandMuseumofNaturalHistory InstituteofHumanOrigins "BecomingHuman:Paleoanthropology,Evolution,andHumanOrigins",adocumentaryhostedbyDonaldJohanson "NewLinkInHumanEvolutionDiscovered",facialreconstructionofLucy,anAgenceFrance-PressephotopublishedbytheTaipeiTimes,May8,2006.AccessedSeptember11,2007. BBC-Science&Nature-Theevolutionofman.Motherofman-3.2millionyearsago.[2007-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9).  HallofHumanOrigins :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HistoryofHumanEvolution:Lucy.[2008-02-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0).  PREMOG-Research.HowLucywalked.PrimateEvolution&MorphologyGroup(PREMOG),theDepartmentofHumanAnatomyandCellBiology,theSchoolofBiomedicalSciencesattheUniversityofLiverpool.18May2007[2007-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25).  ThorpeS.K.S.;HolderR.L.,andCromptonR.H.PREMOG-SupplementryInfo.OriginofHumanBipedalismAsanAdaptationforLocomotiononFlexibleBranches.PrimateEvolution&MorphologyGroup(PREMOG),theDepartmentofHumanAnatomyandCellBiology,theSchoolofBiomedicalSciencesattheUniversityofLiverpool.24May2007[2007-11-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17).Basedoncomputersimulationsofthemechanicsofmotioninfossilhumanancestorssuchasthefamous'Lucy'skeleton,ourresearchgrouphaslongarguedthatearlyhumanancestorswouldhavewalkedupright,ratherthansemi-crouched,astheold'upfromtheapes'viewhassuggestedButwehavenotbeenabletosaywheresuchuprightwalkingoriginated.Now,researchontheorangutan,suggeststhatuprightwalkingmayhavebeenabasicelementofthelifestyleoftheearliestancestorsofmodernapes,includinghumans,whichwouldhavebeentree-dwellingspecialistsonripefruit,livingamongthefinebranchesoftropicalforesttrees.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UniversityofTexas'seLucy.orgwebsiteEnablesvisitorstoviewbonesandbonecasts,andlearnmoreabouthumanoriginsandevolution.Activitiesandlessonsareprovidedtoencourageadditionalstudy. NationalPublicRadio"ScienceFriday"interviewwithDr.DonaldJohansontitled"Lucy'sLegacy"originallyairedon6Mar2009 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ScienceJournalArticle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露西_(南方古猿)&oldid=69006451」 分類:早期人類古人類學過渡化石1974年考古發現隱藏分類:含有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系列模板連結指向錯誤的頁面CS1英語來源(en)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አማርኛالعربيةAsturianuBasaBaliБеларускаяবাংলাབོད་ཡིག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KurdîLietuviųLatviešuമലയാളംPlattdüütsch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