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 維基共筆Wik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帝,殷商甲骨文卜辞和周朝金文中又称“帝”、“天”,亦称天神、天皇大帝、皇天上帝、皇皇帝天等,儒教传世经典中或称帝、天帝、昊天上帝等,是夏商周以来华夏民族信仰的 ... 維基共筆Wiki 導覽 首頁 所有頁面 社區 互動式地圖 近期網誌 導航 最近更改 沙盒 頁面列表 創建條目 條目建立方法 命名常規 版權 編輯條目 傳統編輯模式 視效編輯器 管理條目 需要注意更新的條目 未分類條目 分類請求 名稱翻譯請求 使用者筆記 科目 語文 中文 英文 數學 自然 物理 化學 生物 地球科學 生活科技 社會 歷史 地理 公民 綜合活動 童軍 家政 輔導 藝術 音樂/聽覺藝術 表演藝術 美勞/視覺藝術 更多... 電腦 健康 體育 社区 最新博客 论坛 FANDOM 遊戲 電影 電視 wiki 探索wiki 社群中心 建立wiki 註冊 尚未註冊? 登入 Advertisement 分類: 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Northernpolestarworship北極星崇拜NorthStarworship、十二年國教不太考 台灣正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上帝 編輯 歷史 討論(0) 目錄 120160210維基百科 1.1儒家經典中的上帝 1.2「上帝」基督教化的過程 2北極星和華夏傳統文化的關係20160211維基百科 3不同時代的北極星20160211維基百科 4參見 5參考資料 20160210維基百科[] 上帝,殷商甲骨文卜辭和周朝金文中又稱「帝」、「天」,亦稱天神[1]、天皇大帝[2]、皇天上帝、皇皇帝天[3]等,儒教傳世經典中或稱帝、天帝、昊天上帝[4]等,是夏商周以來華夏民族信仰的主宰天地宇宙的神。

[5]上帝是華夏信仰系統天神、地祇、人鬼中的至上神,是仁義禮智信的神。

[6]上帝給人類指派了君和師,讓他們來教化、治理上帝的子民。

[7]中國皇帝是上帝感應產生的,因此叫天子。

[8]祖先是生者與上帝交流的媒介。

[9]除了祭天,上帝通常不接受祭祀,而是賜福給有德行的人。

[10]漢代以降,與上帝溝通的方式從巫筮轉變為星象觀測,並產生了北極星崇拜。

北辰名耀魄寶,即為天帝,一名「太一」,是「天神之最尊貴者」。

[11]天壇是祭祀上帝的聖殿。

中國神祇 分類 權能 祭祀方法 上帝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 節氣、農耕、禍福[12]、壽命、國事、戰爭、狩獵 太牢、幣帛 天神 日、月、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風師、雨師、司命 上帝的使者 少牢 地祇 皇地祇、社稷、五嶽、四瀆、四鎮、海、山林、名川 地域神、農耕、自然現象 方丘 人鬼 祖先、先公、遠祖、近祖、先臣 自然、收穫、戰爭、疾病、生死、妊娠 享宗廟 上帝具有擬人化的神的概念。

《說文解字》:「神:引出萬物者也」。

「帝」後來又用來指天子、帝王、君主。

一方面認為昊天上帝居處北辰,「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另一方面,將天與帝區分開,認為昊天為全天,《毛詩傳》:「元氣昊大,則稱昊天。

遠視蒼蒼,則稱蒼天。

此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

」昊天上帝,更自然化則稱為昊天、皇天、天[13],「天」是最通常的說法,又稱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天公伯、天公 等,如「蒼天在上」、「老天有眼」、「奉天承運」、「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天啊」中的「天」。

關於「天」與「帝」的關係,《宋史》記載宋朝理學家朱熹對此有過清楚解釋:「或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卻分祭,何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謂之帝。

」[14]春秋戰國之時,思想進步,人文理性精神勃發,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15]神為人造,民為神主,則上古神秘觀念漸消,「上帝」之概念漸由自然之「天」取代,天為道德民意之化身,這構成了後世中國文化信仰的一個基礎,而「敬天崇祖」是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16][17] 中國殷周信仰和其繼承者儒教信仰中的帝、天帝、上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話中演化為玉皇上帝[18]。

在道教信仰中,玉皇上帝,即玉皇大帝,為天界、神界的皇帝,但他並非道教中的最高神,在民間則被認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

後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僅被視為哲學上的無形無名的「本體」,稱為「理」。

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則為道教所繼承,發展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的「玉帝」)。

儒家經典中的上帝[] 上帝信仰被「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儒教繼承,出現於儒家經典——五經,這五部經書都提到了該詞,其中最早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

除此之外,四書等其他的儒家經典以及各史書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時也稱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宗教體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也稱為「帝」,或者「天」,「太一」。

「禮莫大於敬天,儀莫大於郊祀」,中國歷代皆設祭天之所,如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明清皇帝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19] 五經中的上帝 經書 出現次數 尚書 32次 詩經 24次 禮記 20次 春秋 8次 易經 2次 「上帝」基督教化的過程[] 基督教的神YHWH最初按照取自於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的「我是自由永有」的希伯來文的輔音組成。

後來經過馬索拉學派加上ADONAI(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主)母音,成為「雅威」。

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把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

利瑪竇也用了「聖母」(原爲皇太后的尊稱)、「聖經」(原指儒家經典)等詞來翻譯天主教術語。

只不過他的翻譯並不是受到所有的天主教傳教士接受,直到今日才差不多都可以接受。

利瑪竇用「上帝」稱呼基督宗教的神,引起了一些儒士的反對。

他們認為儒家的天、上帝與天主教的天主有著本質的區別。

鍾始生的《天學初征》和《天學再征》對此做了較為全面的辨析。

他認為:第一,天是蒼蒼之天,是與地相對的物質之天;第二,天是「統御世間、主善罰惡之天,即《詩》、《易》、《中庸》所稱上帝是也」,但這個主宰之天只是「治世,而非生世,譬如帝王,但治民而非生民也」。

鍾始生認為利瑪竇附儒之論是對儒學天論的曲解。

[20] 北極星和華夏傳統文化的關係20160211維基百科[] 在華夏傳統上,北極星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例如公元前2263年五帝時代的北極星「太乙」和公元前1097年周公時代的北極星「帝」等。

這是由於它們看起來在天空中固定不動,被眾星擁護,故被視為群星之主。

又北極作為星官之名,指的是由包括北極星在內的五顆星星所組成的一個星官。

每顆星星都有其各自的名稱和象徵。

Template:Cquote Template:Cquote Template:Cquote 不同時代的北極星20160211維基百科[] 過去 織女星:公元前11,500年左右 右樞:公元前2800年左右 北極二:公元前1100年左右 現在 勾陳一:公元2100年左右小熊座α和北極夾角最小。

未來 少衛增八:公元3100年左右 上衛增一:公元5900年左右 天鉤五:公元7600年左右 天津四:公元10,200年左右 天津二:公元11,600年左右 織女星:公元13,700年左右 其它將接近北極的低亮度恆星 造父四(仙王座μ星) 天琴座R星 Template:三垣 參見[] 神秘世界維基-上帝 參考資料[] ↑天神、天帝,有時是泛指,有時專指天上神中之最尊貴者。

《漢書·郊祀志》:「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

」 ↑《史記·五帝本紀》鄭玄注雲:「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 ↑《元史·祭祀·郊祀》:「周禮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

鄭氏以星經推之,乃謂即天皇大帝。

然漢、魏以來,名號亦復不一。

漢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

魏曰皇皇帝天。

梁曰天皇大帝。

惟西晉曰昊天上帝,與《周禮》合。

」 ↑《通典·禮典》:「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

」 ↑引用錯誤:無效的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天與昊天上帝、五方上帝關係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禮記正義》卷十二·王制第五:「謂大微五帝,應於五行,五行各有德,故謂五德之帝。

木神仁,金神義,火神禮,水神知,土神信,是五德也。

」 ↑《孟子·梁惠王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 ↑《禮記正義》卷三十四·大傳第十六:「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

殷,黑帝之子。

周,蒼帝之子。

」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

」 ↑《禮記正義》卷三十二·喪服小記第十五: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

自外至者,無主不上。

「《爾雅·釋天》文。

雲「自外至者,無主不上」,《公羊》宣三年傳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

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 ↑《春秋左傳·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緊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 ↑《五經通義》云: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即耀魄寶也;亦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

)其佐曰五帝。

↑甲骨卜辭:「丙12・3「卜、疾齒龍。

隹父甲。

隹父庚。

隹父辛。

隹父乙。

」 ↑《宋書·志·樂》,尚書左僕射建平王宏:「竣據周禮、孝經,天與上帝,連文重出,故謂上帝非天,則易之作樂,非為祭天也。

按易稱『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尚書云:『肆類於上帝。

』春秋傳曰:『告昊天上帝。

』凡上帝之言,無非天也。

天尊不可以一稱,故或謂昊天,或謂上帝,或謂昊天上帝,不得以天有數稱,便謂上帝非天。

徐邈推周禮『國有故,則旅上帝』,以知禮天,旅上帝,同是祭天。

言禮天者,謂常祀也;旅上帝者,有故而祭也。

孝經稱『嚴父莫大於配天』,故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既天為議,則上帝猶天益明也。

不欲使二天文同,故變上帝爾,故鄭注以前天神為五帝,後冬至所祭為昊天。

」 ↑《宋史》卷一百志第五十三:《周禮》亦只說祀昊天上帝,不說祀后土,故先儒言無北郊,祭社即是祭地。

古者天地未必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無一時合祭共享之禮。

古之時,禮數簡而儀從省,必是天子躬親行事,豈有祭天卻將上下百神重沓累積並作一祭耶?且郊壇陛級兩邊上下,皆是神位,中間恐不可行。

或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卻分祭,何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謂之帝。

」 早期的上帝,帶有濃厚人格神色彩,如《尚書》「商書·伊訓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春秋左傳·桓公六年》 ↑敬天祭祖、祀鬼神多禁忌 ↑敬天崇祖 ↑玉皇大帝小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遠國) ↑天壇文化-祭天淵源看中國-天壇 ↑程小娟:《God的漢譯史——爭論、接受與啟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分類 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 Northernpolestarworship北極星崇拜NorthStarworship 十二年國教不太考 增加分類 取消 儲存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Advertisement FanFeed 薩爾達傳說Wiki MinecraftWiki 缺氧Wiki FollowonIG Newsletter JoinFanLa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