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實支醫療險幫大忙,植牙花費75萬,理賠金買單70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漢克的醫生透過X光檢查,確認他的牙周病非常嚴重,建議他拔牙、補骨、進行植牙手術,所以漢克才能在申請保險理賠時,提供完整的理賠文件,包括:①植牙診斷證明 ... 03:40白宮:拜登明告習近平援助俄羅斯會有什麼下場 經濟日報全新推出「稅稅唸學堂-不動產移轉的30堂課」聲音課程,幫助您漸進學習、輕鬆節稅。

優惠價$890 即日起,凡購買經濟日報數位訂閱年訂方案,立刻享有「稅稅唸學堂」完整課程。

下次再說 免費試聽 立即購買 經濟日報 理財 個人理財 治牙錢坑大,靠實支醫療險幫大忙,植牙花費75萬,理賠金買單70萬!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共1621字 ', '', '', '', '', '', '', '', '', '', '', '', '', ' 00:00 2020/04/0707:30:03 Money錢作者:賴雅淳 植牙不便宜,有的診所甚至開價1顆10萬元,比1個月薪水還高。

而且植牙必須自費,健保並不給付。

不過只要買對醫療險,符合保單條款認定,就能理賠植牙相關費用!(備註:本文所提保險公司和保單為個案,不代表行業所有現況) 深受牙周病所苦的漢克(化名),一直想要徹底解決惱人的口腔疾病困擾,於是上網爬文,搜尋到某位知名植牙醫師,決定去找這位名醫幫忙根治牙周病。

推薦 在照了X光之後,牙醫師跟漢克說,他的牙周病非常嚴重,建議拔掉7顆牙,施行補骨手術,再植入7顆牙齒,植牙費總共要75萬元。

一聽到植牙費高達75萬元,漢克坦白地跟醫生說自己沒那麼多錢。

醫生反問:「那你有買實支實付醫療險嗎?」漢克說他有2張實支醫療險保單,一張是自己花錢買的,另一張是公司付錢買的團保實支醫療險。

醫生聽了就安慰他說:「你放心,保險會理賠,我就曾經幫某家壽險公司的高層植牙,他後來也有順利申請到保險理賠金。

」漢克聽完後,放下心中大石頭,於是接受醫生的建議,每個月植1顆牙,每次植完牙後,就申請保險理賠。

7個月後,漢克擁有全新的7顆牙齒,而他的2張實支醫療險總共理賠了70萬元,也就是說植牙的75萬元費用,漢克自己只付了5萬元,另外70萬元由保險買單。

漢克的朋友史丹利聽聞漢克植牙獲得70萬元保險理賠的經驗,大感羨慕,認為他實在太幸運,找到一位懂保險理賠的好牙醫!哪像他5年前植牙的時候,醫生只跟他說植牙2顆的費用16萬元,可以在申報所得稅時列舉抵減稅額,所以他根本不知道所投保的實支醫療險可以理賠植牙醫療費,收據早丟了,而且也已經超過申請保險理賠的2年期限。

實支險總理賠無上限 分次植牙可統統獲賠 究竟實支醫療險為何可以理賠植牙相關費用呢?從漢克提供的相關理賠文件與保險理賠通知單可以看出端倪。

理賠條件1 屬必要性醫療 首先,漢克的醫生透過X光檢查,確認他的牙周病非常嚴重,建議他拔牙、補骨、進行植牙手術,所以漢克才能在申請保險理賠時,提供完整的理賠文件,包括:①植牙診斷證明書,上面清楚記錄手術日期、手術項目,包括麻醉、補骨、植牙等;②植牙前的X光片,證實植牙屬於「必要性醫療行為」,實支醫療險就會啟動理賠機制。

理賠條件2 符合保單保障項目 漢克投保的2張實支醫療險提供3大保障:①住院病房費保險金每日2,500元、②醫院各項雜費最高理賠5萬元、③外科手術限額6萬2,500元。

因漢克的植牙手術屬於門診手術,所以他的2張實支保單沒有理賠住院病房費,但因為有麻醉、補骨、植入牙根植體等耗材,所以即使是門診手術,還是會理賠手術費與雜費。

由於實支醫療險並沒有總理賠金額上限,只要2次醫療時間間隔14天以上,就會重新計算各項理賠額度,例如漢克4月先植第1顆牙,申請2張保單理賠,共獲得10萬元保險金。

5月又植第2顆,再申請理賠,等7顆牙全部植完,2張保單總共就幫漢克支付了70萬元的醫療費。

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張實支醫療險都會理賠植牙手術費! 健保不理賠植牙費 醫療險可彌補費用 有的壽險公司銷售的實支醫療險,在外科手術保險理賠條件中,會特別註明被保險人所進行的手術項目,必須符合「全民健保醫療費用支付標準」中第2部第2章第7節列出的手術項目,否則不予理賠。

而植牙手術並不在全民健保2-2-7手術項目內,也就是說,健保不會理賠植牙費用,但植牙的植體等耗材費用仍可申請實支醫療險的雜費理賠。

另外,除了部分實支醫療險能夠理賠植牙相關費用,某些手術險、牙齒險、實支傷害醫療險也會理賠,但必須符合保單相關規定。

例如牙齒險有一項除外責任,若是投保前已經接受根管治療的恆齒,後續植牙、裝牙套就不予理賠。

實支傷害醫療險則必須符合「外來、突發、非疾病」的必要性植牙,如因車禍斷牙必須植牙,才會在理賠額度內予以理賠。

本文由《Money錢》授權轉載,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原文請點此 延伸閱讀: 小資族的春天!精選2020年14檔銅板股,殖利率達6%以上! 疫情導致股市大跌,該不該先賣股?你想賺價差還是想讓資產複利成長?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Money錢 Money錢 成立時間於2007年10月。

以《Money錢》月刊為核心品牌,其他出版品包括《女人變有錢》雙月刊、理財類圖書和專刊。

上一篇 六個月就賺60%!存股達人以這檔化工股為例:搞懂三原則投資不必等五年 下一篇 股票部位才是壓力來源!他抄底賠掉50%資產,挑「三年翻倍股」拚出億元身價 相關 賣NFT半小時賺2,000萬 42歲失業藝術家:「我要瘋了」 股票部位才是壓力來源!他抄底賠掉50%資產,挑「三年翻倍股」拚出億元身價 只要會九九乘法表就能看懂企業財報 台股止跌訊號未現新手小白要轉戰ETF? 通膨下如何選股?留意幾檔抗通膨概念股 台股跌到什麼時候?資深大戶:最多忍受兩個禮拜屆時到處是黃金 虛擬商品真騙局:灰色地帶藏三大難題法務部備戰 金融存股族一年的無聊日常:543規律 月薪4萬,年領20萬股息!30歲小資族存四檔金融股:一年只在四個月買股票 30歲小資族靠四檔金融股四年讓資產成長40% 做不成富二代可以讓子女成為「股二代」 追蹤外銷訂單挖出動能最強勁的產業 贈與稅免稅額提高父母金援子女買房怎麼節稅? 利空測試底部把握正式升息的進場契機 投資人對穩定收益需求仍盛 「家庭主婦累積的資產,比公務員退休金還多」年領500萬股息存股達人:媽媽教會我的二件事 ESG永續投資未來會有較佳投資報酬率嗎? 美股大盤型ETF 首選SPY、VTI 在台買概念股,不如直接「錢」進美國?達人現身說法 理財好望角/決定不婚不生最好做這件事,他沒做財產遭充公 台股3月第二周就落底?投信認養的IC設計股,智原、創惟之後會是它? 0056vs.00900高股息ETF成份股比一比,都有這檔鋼鐵股 俄烏戰爭衝擊比想像大,600元以下的台積電,現在還能閉著眼睛買嗎? 「人多的餐廳才要去」股海老船長年賺逾30%:只買主流股不追黑馬股 上市股去年獲利挑戰4兆EPS前十強出列 定期定額、停利不停扣!退休老師40歲學理財靠二工具連10年獲利8% 科技股直直落,漲聲難再起?哪些夯題材漲真的,可以逢低接? 不會選股,買它絕對不會錯!台積電有三大優勢放2年或30年都有賺 理財好望角/孩子唸公校沒有比較省,高學費家長算盤該怎麼打? EPS成長20倍、股價被才漲6倍低估了嗎?存股達人:五個指標算出「價值」 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理性判斷個股「價值」,才不會看到「價格」就殺低追高 不懂投資理財等於自我選擇慢性變窮 想存退休金先整理個人「資產負債表」 不要只會買台股!外商老總談理財:投資強大的企業建議購買美股ETF 散戶不想當韭菜投資個股的四個經驗法則 台股搭配海外債券一次掌握台灣ETF 美國人很敢投資?金融教育從幼稚園開始 不要什麼都想買散戶投資三項商品就夠了 雞蛋別放一個籃子但過度分散可能更危險 六個月就賺60%!存股達人以這檔化工股為例:搞懂三原則投資不必等五年 熱門 永豐台灣ESG成分股調整新增南亞、力成等20檔 基金特蒐/復華美標普500低波動靚 俄烏戰爭添投資市場變數美股三大類題材受關注 首屆歐洲能源專業人員培訓開跑每年培育15至20位人才 統一證券榮獲2022財訊財富管理三項大獎 耕興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首季營運淡季不淡 元大證券連七年獲「財富管理大獎」最高榮耀 美喆-KY去年EPS1.04元每股擬配發0.7元股息 升息環境短年期高收債聚光 複合資產+成長題材抗震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44438021001 熱門排行 房市話題 03/1811:05 升息來了!專家曝多頭房市轉折關鍵時間 市場焦點 03/1817:35 外資本周賣超393億元但逆勢買超這檔股票最多 熱門話題 03/1810:25 好消息!油價終止連五漲估下周汽油每公升降0.1元 房市話題 03/1812:47 房價回跌有望?專家:升息超過四碼房市反轉 產業熱點 03/1819:04 民不與官鬥!蔡明忠兄弟送NCC屬意華視上52台 編輯精選 金融脈動 2022/03/1812:37:14 央行無預期升息一碼,為何這三位經濟學家都說不意外? 大陸政經 2022/03/1813:27:02 老壇酸菜曾紅極一時卻因這件事恐摔下神壇 解密國際 2022/03/1811:17:09 俄烏戰爭解析(上):普亭自曝其短的侵略戰爭 解密國際 2022/03/1812:40:50 俄烏戰爭解析(中):這場仗他們準備了八年 外媒解析 2022/03/1815:42:35 這利多將觸動美股4月大漲但好景不常在 網群與速覽 經濟VIP 經濟彭博 產業資料庫 台股擂台明星賽 稅稅唸學堂 精選專題   即時 即時新聞 熱門新聞 要聞 政經焦點 熱門話題 新冠肺炎防疫 總經趨勢 經濟周報 願景工程 產業 產業熱點 科技產業 綜合產業 焦點人物 產業達人 證券 市場焦點 集中市場 櫃買市場 權證特區 公司治理 指標焦點股 國際 國際焦點 美中貿易戰 英語大進化 一分鐘看世界 兩岸 大陸政經 港澳話題 陸股透視 投行看大陸 兩岸快遞 金融 金融脈動 外匯市場 銀行 保險 Fintech 稅務法規 期貨 期貨市場 國際期貨 期貨商論壇 理財 報稅停看聽 個人理財 退休金算盤 基金天地 房市 房市話題 不動產投資 房市點線面 專欄 社論 經營管理 理財部落客 品味 食尚饗宴 樂活旅遊 精品時尚 風格人物 品味生活 商情 熱門亮點 產學動態 財富管理 CSR ICT趨勢 科技新視野 自動化產業 能源環保 光電半導體 工具機 五金新訊 化工儀器 建材新訊 房市情報 健康生技 食品餐飲 運動休旅 時尚生活 國際現場 商情1O1 中經社 中經社 車輛零配件 機械工具機 五金手工具 家具零配件 燈飾LED 螺絲扣件 工業零組件 電子電腦   產業報導 線上展覽 期刊年鑑 電子型錄 廣告刊登 國際展覽報名 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 簡介 數位訂閱 報紙訂閱 論壇活動總覽 近十年大事紀 經濟App 聯絡我們 原版報紙資料庫 電子報紙 訂閱優惠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