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知覺心理學(六) Visual attentio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covert attention:表周邊視野的注意力、非fovea中的注意力。

p.s)注意力於各點之間移動時,其移動的速率並不一致,通常起始與結束的時候速度較慢 ... 跳到主要內容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標籤 知覺心理學 學習 10月22,2013 2013.10.22知覺心理學(六)Visualattention 2013.10.22知覺心理學(六)Visualattention ScanningaScene: fixation:定點注視。

saccadiceyemovement:跳視,從一個定點迅速轉移到另外一個定點。

Overtattention/covertattention: overtattention:表中樞視野的注意力,可視為fovea範圍內的注視、主動有目標性注意的目標。

covertattention:表周邊視野的注意力、非fovea中的注意力。

p.s)注意力於各點之間移動時,其移動的速率並不一致,通常起始與結束的時候速度較慢,與動作相仿。

Stimulussalience:吸引注意力的刺激,換言之其注意的優先程度高。

note:以優先程度決定資訊擷取的先後,因此具有顏色、對比特質容易被優先注意到,但其複雜程度與特質也有階層姓,如人臉也算是優先注意的項目之一。

常見如顏色、對比、方向、特定之位置等特質,會自然吸引注意力。

Attentionalcapture:受到影響特質影響,注意力不由自主的優先接收符合此特質之資訊,此現象稱為attentionalcapture。

attentionalcapture僅描述初見畫面的時候,換言之,其優先擷取的程度高,但之後注意力如何轉移或聚焦何處,受其他因素影響。

Parkhurst(2002)透過分析注意力停留的時間,進而整理出saliencymap,描述看到一景象時注意力轉移的過程,結果發現注意力分配於背景空間甚少,較多於圖形(figure)或者交界處,此適用於視覺的初期。

Contextfeature:salience並非唯一的影響因素,如遇到不符情境的物件時,人們傾向將注意力集中於不符合的物件上,如廚房中的印表機。

(此結果或許可支持,知覺的搜尋策略實質上與經驗、知識結合,以提升效能) Shinoda(2001)的研究,利用電腦模擬駕駛系統,發現受試者在路口情境較容易發現停止標記(stopsign)。

此結果可解釋為,在需停車的情境下,較容易注意到此標記,與生活習慣知識有關。

(justintimestrategies,意指在需要的時候引用注意力) Taskdemands:注意力的焦點與目標導向活動相關。

注意力的轉移與動作策略亦相關,如做果醬麵包時,注意力會從麵包轉移到果醬,再轉移到盤子上,有此可見其與動作順序有關連性。

這個順序性策略稱為justintimestrategies,在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迫切的資訊。

Jovancevic-MisicandHayhoe(2009)的研究,顯示對於有危險性、有接觸可能性的對象,會花較多注意力於其身上,此結果可解釋為其任務導向或者功能導向的注意力應用。

研究設計: 在橢圓環境中,共有一名實驗者與三個受試者,實驗者被安排有不同的動作模式,rogue每次都會碰觸受試者,risky有25%的機率碰到受試者(每四次碰撞一次),safe則完全不會碰撞受試者。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於rogue的注意時間最長,而safe最短。

可理解為對自己有危險的對象,傾向花較多注意力防範之。

Whathappenedwhenweattend? note:當注意發生時,我們更容易、更迅速的看到東西,並且神經的反應速度也更快。

Attentioncaninfluencevisualprocess:視覺訊息的處理速度上升 Posner(1978)的實驗,顯示注意點其訊息處理速度較快(透過提示引導察覺)。

要求受試者注意中間的焦點,並於視野上方會出現箭頭提示,並將過程分為正確提示與錯誤提示,且其中80%的機率是正確提示,觀察受試者對於刺激物出現的反應速度,結果顯示正確提示的反應速度較短。

Egly(1994)的研究,注意力對於同個區塊(色塊)內的反應速度較快(對於相同物件中會優先掃描)。

共有左右兩直條方塊,並分為A~D四個方位,過程中提示出現於A處,但刺激物可能出現於A~D任一處,結果發現受試者對於提示所在處的反應速度最快。

然與提示存在同一色塊中的刺激,其反應速度相較於不同色塊但相同距離的刺激,相同色塊的刺激較快。

p.s)此實驗可能有其他影響因子,如視交叉、直線與橫向的感應敏感度等,可透過隨機編排垂直與水平的關係,消除此誤差。

此現象稱為enhancementeffect(same-objectadvantage)。

即便於兩直條中間覆蓋一個橫條,其結果仍與原本相同,因視覺系統可將被覆蓋處的直條(線性合理)視為同一物件所致。

Carrasco(2004)的研究,顯示注意力可影響知覺的結果,產生誘導的效果。

要求受試者注意螢幕中間的焦點,並且於上方式也出現6~7毫秒的提示,並且於左右視野出現光柵刺激,受試者需辨識兩光柵對比是否相同,並且回報對比較高的光柵。

結果顯示,當兩光柵對比強烈時,提示的效果不顯著;而當對比相同的時候,受試者傾向回報有線索的該光柵對比較高。

可見注意力影響知覺的判讀結果。

Attentioncaninfluencephysiologicalresponding:更快、更容易察覺,並且有更快的反應速度。

O'Craven(1999)的研究,利用fMRI研究大腦內的活化程度,顯示注意力影響可擷取之資訊。

刺激圖片重疊人臉與房子,並且要求受試者將注意力著重於人臉或者房子,結果顯示,當受試者被要求注意人臉時,FFA的活化程度較高,而被要求注意房子時,PPA的活化程度較高。

顯示注意力影響感覺的方向。

DattaandDeYoe(2009)的研究,使用MRI研究視野與大腦皮質的對應關係,並以retinotopicmap的對應關係為基礎,要求受試者注意不同的區域,結果顯示注意力對應的腦視覺皮質區活化程度提升。

使用擴散性以及逆時鐘掃描性的方式給予刺激,並對應大腦皮質區的活化對應關係,結果顯示當注意力集中於特定區塊的時候,大腦對於該區域的活化程度也較強。

Womelsdorf(2006)的研究,研究刺激與其receptivefield的關係,結果顯示於不同的刺激物,其附近區域的receptivefield活化程度上升,然如果刺激超出特定RF的區域之外,則不會發生此問題。

此結果顯示,視覺系統會自動活化刺激相關區域,提升擷取資訊的效能。

Whathappenedwhenwedon'tattend? note:當不注意的時候,可能漏掉一些資訊或無法察覺影像之變化。

note2:引出相關題材,也就是注意能力的心智能力以及任務需求的心智負擔。

Carwright-Finch& Lavie(2007)的實驗,說明因沒有注意而流失的資訊。

螢幕中出現水平與垂直的桿子,受試者需區辨哪個長度較長。

p.s)執行此實驗時,須注意使用的螢幕長寬是否一致,否則會受螢幕長寬的bias影響。

要求區辨長短,這是一個需要較多注意力的活動,而在後半測驗過程中,於周邊區域會短暫出現一個正方形,並要求受試者是否注意到此方形,大多數的結果是沒有。

此沒有注意的現象,稱為inattentionalblindness,如大猩猩、走掉的黑衣人等。

Inattentionalblindness:意指因為沒有注意,而沒有察覺(接收)的視覺資訊,甚至是注視著物體之轉變。

Rensink(2002)的研究,顯示通常需要數次的掃瞄方可察覺兩圖片的不同之處,但如果有提示的話,可加速察覺的速度,此現象稱為changeblindness。

changeblindness:意指因為沒有注意,造成連續或者間斷畫面上出現變化、不合理之處,而未有所察覺。

Lietal(2002)的研究,其假設為知覺資訊未必需要注意力的參與,結果顯示對於已熟練或者簡單的動作,未必需要注意力或者僅需少量注意力。

螢幕中間給予一個符號,受試者須區辨中間的符號與圍繞其的符號有無差別,一段時間後視野下方會出現風景或者是顏色半球,受試者要回報是否看到此風景,或者紅色在左邊或者右邊。

centraltask:區辨螢幕中央區域的形狀,並且找出不同的形狀。

peripheraltask:對於風景的偵測結果較佳。

Dualtask:對於顏色的偵測效果較差。

Cohen(2011)的研究,則假設知覺資訊必須要有注意力的參與,結果顯示增加主要任務的難度,將大幅減少察覺周邊視野刺激的機率(但仍高於或然率)。

Centraltask:區辨螢幕中閃爍的刺激物中,有幾個數字。

(內容參雜數字與英文字母)。

peripheraltask:動物或者交通工具的圖片隨機出現。

note:目前對於知覺是否需要注意力的參與,仍需更多研究參與並提供證據,然而目前可知的是對於簡單(或曰對知覺負擔較少)的任務,可能使用較少或者不需要注意力;然如果知覺負擔上升,則會大幅降低一心多用的機會。

Distractingeffectsoftaskirrelevantstimuli:不相關的資訊乃與任務無關的資訊。

note:不相關的資訊,將分散注意力使用的效率,相較於沒有此刺激的狀況,訊息處理效能將下降。

FosterandLavie(2008)的研究顯示,給予任務不相關的資訊,將降低訊息處理的反應速度,因會不由自主的花時間去處理這些額外的資訊;此外,與任務不相關的刺激對於簡易的任務影響較大,對於複雜的任務影響程度小或者無,此現象或可理解為簡單任務不需要太多注意力,因此注意力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吸引;反之如果主要任務佔據大多注意力,則受到外在的影響較小。

研究設計:其將任務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任務(辨識N或者是X),另外一個是複雜的(如果於眾多文字中看到N則按下X按鈕)。

研究結果:對於兩種任務都有影響,然而對於簡單任務的影響較,對於複雜任務的影響程度較小(以反應時間RT表示),但是對於簡單的任務影響較大。

perceptualcapacity:人的知覺空間有限,並且分配給不同的知覺系統。

perceptualload:參與任務時所需使用的知覺空間,困難的工務需較多的知覺空間,簡易的工作需較少的知覺空間,換言之,任務佔有知覺空間的負擔越重,會排擠其他任務的進行。

note:分析不同活動所需的perceptualload,可作為分級的條件之一。

note2:一種描述是透過反覆練習使行為自動化,則可將注意力同時應用於他處,並讓自動化的行為與之並存,換言之,一心二用。

AttentionandExperiencingaCoherentWorld: note:將各種視覺要素整合成一完整圖像之過程... Binding:將各種特色(要素)整合於一起的知覺過程中,需透過不同腦區處理的結果整合。

AnneTreisman--featureintegrationtheory preattentivestage:不同的資訊是分開處理的,採用平行的模式。

focusedattentionstage:特色與要素將被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感知,成為知覺。

note:儘管各種要素是被平行處理,但如果組合的時間不足,則會出現配對錯誤的結果,如顏色與形狀、數字的試驗。

TriesmanandSchmidt(1982)的研究顯示,注意力影響配對的結果,如未充分配對則可能出現錯誤。

free-floatingfeature:顏色、形狀、大小是平行處理的,但在配對過程中可能出錯。

要求受試者特別注意其中一個特質,將造成其他特質容易配對錯誤,此配對錯誤的結果稱為illusoryconjunctionseffect。

note:conjunctioneffect是指平行的資訊未充分配對,因而於產生需求的時候產生配對錯誤之幻覺。

Balint'ssyndrome:屬於少見疾病,通常兩次以上中風且發生於同處才有可能造成,最常出現的原因是急性低血壓。

症狀至少有三:一、視覺組合感知缺損,換言之,個案傾向看到一個一個物體,但無法將物體整合為整體畫面。

二、眼球定點注視困難,或許為眼動失用相關。

三、無法透過視覺引導動作碰觸定點,換言之,對於觸碰定點不動的物件有其困難。

目前對於此診斷的神經學了解有限。

VisualSearch 通常bottom-up的過程不包含認知層級的介入,然而如果有事先的提示,可減少conjunctioneffect的產生,因此,topdown的作用其實有其效果與幫助。

如於之前的形狀、顏色、數字試驗中,預先告訴受試者湖羅波、金字塔等等,以助於其將顏色與形狀進行某種程度的處理,以減少conjunctioneffect的產生。

Conjunctionsearch:對比單一要素的搜尋稱為featuresearch。

featuresearch:僅區辨單一要素的搜尋策略,如從一堆綠色的棒棒中找出唯一的水平棒棒。

conjunctionsearch:需區辨兩種以上要素的搜尋策略,如棒棒有紅色綠色的差別,排列也有水平垂直的差別,從眾多棒棒中找到水平的綠色棒棒,此為conjunctionsearch。

如果變數過多(改變的要素,如方向、顏色),影響其執行的效能。

VisualscanninginAutism  Klinetal(2003)的研究,觀察自閉症兒童的視覺掃描途徑,結果顯示自閉症的兒童視覺聚焦的地方較隨機且不一致,相較於正常人會聚焦於人臉的眼睛部分。

正常兒童透過觀察眼睛、臉部表情,以觀察他人的情緒狀態。

自閉的兒童注意的常為與社交互動無相關的刺激,因其觀察的重點不同,與常人的反應也不同。

或許其因負面的社交經驗,進而拒絕觀察人臉或與社交相關的資訊。

或許與人臉偵測的過程與能力較差。

Pelphreyetal(2005)的研究,觀察Superiortemporalsulcus(STS)區域,結果顯示自閉兒童無法解讀他人不自然的意圖表現。

讓受試者觀察3D影像,人偶眼球轉動與刺激物的配對關係,自閉症兒童無法區辨兩者怪異之處。

Summary  WhatDirectsOurAttention? WhatHappenWhenweattend WhatHappenwhenwedon'tattend TheDistractingEffectofTaskIrrelevantStimuli AttentionandExperiencinga aCoherentWorld VisioninAutism Ch7TakingAction動態視覺 TheEcologicalApproachtoPerception Opticarray:視野前方的目標,可能為物件的表面、特定的目標物或者是某些顏色、材質等等要素,換言之,前進時所設定的目標點。

opticflow:視野中各物件於移動時所看到的移動狀態,換言之視野內所有看見的可動的物件與其流向。

通常遠方的物件其動作是較慢的,而靠近的物件變化較快,影響此知覺的要素有二: Gradientofflow:移動的速度有多快(自己的移動),物件移動的不同性。

Focusofexpansion:移動的目標(方向),針對特定不動的定點。

Self-producedinformation:此感覺來自於觀察者本身的移動,換言之個體與空間物件的相對運動產生的知覺,物件的相對運動可協助判斷自己的前進狀態。

換言之,視覺資訊造成個體對於自己移動之感覺。

VardyandLaurent(1998):由專家與新手進行後空翻,比較視覺於其中扮演的角色,結果發現視覺對於專家的影響最大,對新手則較無此影響。

Invariantinformation:相對不移動的物件,即為與自己等速度前進的物件,如車內的窗戶、儀表板等等,相對於車外的安全島、樹。

LeeandArsonson(1974)的研究,找來13~16個月的嬰兒參與,讓受試者站於定點,但牆壁會前後移動的房間內,結果發現受試者會以身體調節動作,維持平衡。

NavigatingThroughtheEnvironment:objectflow影響了方向的判斷。

Opticflowneurons:Medialsuperiortemporalarea(MST)影響個體對於opticflow相關。

部分神經對外展、輻射性的移動有所反應:此區神經對於外展的刺激反應較大,對於環形的刺激反應較小,顯示其可能與opticflow相關。

部分神經對圍繞、環形運動的刺激有所反應:有另一區的神經,對於環形的刺激反應較大,而對於外展的刺激無反應。

BrittenandvanWezel(2002)的研究,使用微小電擊,對於不同區域的腦區給予電刺激,結果發現電刺激可影響個體對於方向的知覺,如原本60%的猴子認為往左移動,經過刺激之後轉變為80%認為往左。

LandandLee(1994)的研究,認為開車的時候與原本Gibison(飛機)所提的概念不同,前進的時候注意的並非遠方焦點,而是稍前方的點;轉彎時也是注意前方彎曲的線路。

因此,認為可能有其他因素影響開車的知覺(如路上的線段、周邊的線段等等)。

Walking: visualdirectionstrategy:朝向目標行走時,當走邊的時候會自行調整方向,將目標物至中後再繼續前進。

Loomisetal(1992,1997)的研究,顯示即便不接受視覺刺激,也可以自行調整移動之方向。

Wayfinding:移動時,經常無法看到最終目標點,因此需要調整移動方向以達目標。

Landmarks:長期存在的目標,可做為轉向的提示。

Hamidetal(2010)的研究,對於需轉向時所看到的標記,往往較容易記得,對於非轉彎相關的標記則影響較小。

本研究透過移除標記的方式,也可看到相似的結果。

note:下下周期中考,預期目標到ch8。

note2:ceiba上的作業,以小組方式進行,為期三周,交兩個例子即可。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標籤: 知覺心理學 學習 留言 ㄚ芬2018年2月4日晚上10:57太厲害了啦~~李博士回覆刪除回覆回覆新增留言載入更多…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 9月23,2013 2013.09.24&2013.10.01&2013.10.08知覺心理學(三)NeuralProcessingandPerception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21則留言 10月15,2013 2013.10.15知覺心理學(五)PerceivingObjectsandScenes 分享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5則留言 士捷 瀏覽簡介 封存 2021 7 九月 2 六月 1 五月 2 一月 2 2020 3 八月 1 七月 1 一月 1 2019 5 八月 1 六月 3 四月 1 2018 8 九月 1 八月 1 七月 2 四月 2 一月 2 2017 18 十月 1 九月 2 八月 1 七月 4 六月 2 五月 1 四月 2 三月 1 二月 1 一月 3 2016 59 十二月 4 十一月 1 十月 2 九月 5 八月 9 七月 4 六月 4 五月 8 四月 7 三月 6 二月 3 一月 6 2015 108 十二月 8 十一月 10 十月 12 九月 15 八月 6 七月 4 六月 11 五月 8 四月 9 三月 9 二月 4 一月 12 2014 96 十二月 10 十一月 12 十月 15 九月 11 八月 7 七月 2 六月 6 五月 11 四月 5 三月 8 二月 4 一月 5 2013 54 十二月 9 十一月 8 十月 12 2013.10.28~11.01討論&紀錄 2013.10.29知覺心理學(七)Takingaction 2013.10.08討論紀錄/2013.10.09、21、23更新紀錄 2013.10.22知覺心理學(六)Visualattention 2013.10.18心理及教育統計(五) 2013.10.16討論紀錄about網球與OT-APST介紹 2013.10.15知覺心理學(五)PerceivingObjectsandScenes 2013.10.11心理及教育統計(四) 進階理論口頭報告回饋 2013.10.04心理及教育統計(三) 2013.10.03討論紀錄 2013.10.01知覺心理學(四)NeuralProcessingandPerception 九月 14 八月 11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標籤 105凱旋計畫8 2015暑期研究營1 心得66 心理及教育統計21 心理測驗16 心智理論1 任務&進度1 共同評估1 知覺心理學14 社會功能量表1 社會認知6 紀錄196 記錄9 記錄.104CAT-SoFun1 教學原理與實務(OT衛教)1 網球89 網球、紀錄35 認知科學11 寫作課5 模擬分析1 學習134 臉孔情緒測驗1 Blog1 CAT1 CPDT3 OT-APST12 Waltz小筆記1 顯示更多 顯示較少 檢舉濫用情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