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停辦,還有《天下》策展!年度精選15本好書,陪你前進與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哈佛大學美國史講座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的萊波爾,在2020年上市的新書《如果是 ... 但她發現,矽谷看似充滿創意與活力,卻也充斥各種有毒文化。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CSR天下企業公民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企業突圍 傳承接班 數位轉型 創新突圍 經營管理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台積電法說講得有多好? ADR大漲5%,台積電最好的時刻還在後頭 時尚品味 藝文 書展停辦,還有《天下》策展!年度精選15本好書,陪你前進與放下 如果有一天,你的家人再也走不出去,你如何走進他心中?在矽谷致富或獨居西伯利亞,哪一邊更令你嚮往?歷經2020,世界變了,新春15書選,陪你找到讓自己變好的契機。

3564瀏覽數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分享 其他 文 編輯部 天下雜誌716期 發布時間:2021-01-25 更新時間:2021-01-26 3564瀏覽數 跟繭居族家人對話的100種方法 「他十多年來倚賴家人供養,像一尊佛那樣。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是一次家族寫作實驗,作者的弟弟「滌」是所謂「繭居族」。

滌也曾備受期待,在學校名列前茅,然而有一天,他就再也走不出去了,一困十餘年。

但事情遠非滌想啃老那樣簡單,滌對周遭任何風吹草動異常敏感,他會拿衛生紙塞住自己的耳朵隔絕聲音、他想去客廳時客廳絕對不能有人,否則滌就會不滿地在房間嚎叫,卻仍不敢踏出房門……。

滌又跟母親拿錢買股票,賠錢後母親不再給,便極盡憤怒。

如是幼弟,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是對外要避談的黑洞,但,畢竟血肉至親,若不踏出一步,去了解、看見,就會是一處蓋著紗布卻永難癒合的傷口。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就像一部手術紀錄,作者以筆為刃,切開家族肌理,她努力跟滌對話、理解滌的對話規則,終於成為滌唯一願意對話的人。

她一與滌對話完畢,便立刻衝回房間記錄,於是我們可窺見,這位十幾年都留在高雄某棟公寓某扇窗後面的滌,他的思維、邏輯,及他所帶來對整個家的改變。

而作者文筆平順,使發生不平凡事情的家庭,也有極其平凡的一面,就跟「正常」的你我一樣。

廣告 本書為台北文學年金的得獎作品,是在計劃壓力下書寫。

可看出作者想藉由書寫,與摯親開啟對話的決心。

家族書寫之巨大困難,莫過於家人感受,是否會認為家醜不可外揚……,作者也如實記錄了與母親、弟弟就書寫一事的對話,對寫作者來說頗珍貴。

「問題一直在某個地方,你不去敲它、不去掀它,它就一直是你不知的樣子。

」 可喜的是,透過寫作,作者的確讓一些改變在家裡發生了。

(李若雯) 人生遺憾怎麼處理? 兩個男人在鋼琴墳場找答案 翻開書頁,故事是這麼開始的,「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

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引人入勝的開場,令人一不留神就墜入作者展開的故事饗宴。

雖說是饗宴,卻不是澎湃、歡笑的場景,滿布低迴、節制、陰鬱的色彩。

廣告 兩個中老年男子,因處理亡妻留下的鋼琴有了交集。

為了做買賣二手鋼琴的生意,兩人一同踏上紐約,既是為了找尋二手鋼琴,也是回望在人生中留下挫敗遺憾的感情。

故事高潮是兩人來到紐約最大的二手鋼琴集散地,在作者層層鋪陳下,讀者彷彿就站在小說主人翁的身後,直擊怵目驚心的鋼琴墳場。

作者雖沒學琴也不彈琴,卻以琴隱喻,以琴寫情也寫景,令人見識作者驚人的文采。

譬如,「我虛弱地靠在林桑的肩頭,發現同時都穿著黑衣的我倆,站在被一夜白雪覆蓋著的空地上,好像壞掉的兩根黑鍵。

黑鍵只能隔著縫隙相鄰,從來無法像白鍵那樣併靠在一起,不是嗎?」 作者郭強生在經歷人生顛簸後,寫下這篇中篇小說,把自己投射到小說中的調音師。

自小被視為音樂神童的調音師,少年時的傷害,讓他不願成為演奏者。

廣告 作者也少年得志,考上台大,進入私校教書,23歲首部創作備受市場青睞,出國念書。

但人生急轉直下,向父母出櫃但不被接受,至親接連離世,原以為能共度一生的情人也離開,家裡剩下自己跟失智老父。

正是身歷人生淬鍊,嘗過箇中滋味,才能寫出「尋琴者」們不斷對生命、情歸何處的叩問。

(盧沛樺) 想逃出都市牢房? 他住雪國半年,2隻狗、尼采陪散步 對5分鐘不看手機就會焦慮的現代人而言,與世隔絕在西伯利亞6個月,是件讓人害怕的酷刑。

反過來想,能放下一切,與冰湖雪山美景作伴,還能透過閱讀與書寫發現自我,其實是一種奢侈的淨化。

廣告 這本法國記者隱居半年的日記,交錯哲學家口吻、詩人筆觸,記錄他與自然互動、對文明反思。

除了偶然訪客、半途加入的2隻小狗,這部札記的配角,還有作者所帶的60本經典書作者。

尼采、波特萊爾、惠特曼……,當然還有梭羅。

有了這群豪華陣容當旅伴,隨便一場森林散步,都讓人腦洞大開。

如果你沒有勇氣克服孤獨與熊害,他可以幫你身處的都市牢房敲出一扇窗,提醒我們日常瑣務外,還有一片國度叫自然。

在這裡,時鐘被太陽取代、電視被璧爐取代、通勤被汲水取代、購物被釣魚取代、鄰居被山雀取代。

更大的問題是:褪去了他人的束縛,我們能像作者一樣,愉快地和自己長期相處嗎?這本書提醒「自我」的重要性。

富裕又便利的社會,自動導航免不了下意識啟動,把自我和發票隨手塞進口袋,跟著排隊動線隨波逐流。

要找回自我,只能逃到遠方靜居。

廣告 要小心閱讀後副作用,輕則容易笑嘆現代生活的俗不可耐、被朋友白眼;重則開始列出自己想帶的書、上網訂購零下40度專用睡袋,以及一把適合劈柴的斧頭。

(楊卓翰) 台北是你的家嗎? 看張大春從糾結到安定 「老孟每到隔週週末,便搖著串鈴,走在棋盤格子似的巷弄裡,挨家挨戶門外喊報,『看電影囉!看電影囉!』當天晚上龍江街封街,跨馬路張掛起大白布幕,全村甚至村外的人都可以搬把小椅子、小凳子,坐在布幕的兩邊看免費電影。

」這是過去的台北——台灣的首都。

熱鬧繁華,卻也有著靜謐沉靜,有新蓋的高樓大廈,也有歷經風塵的窄巷。

人們在這裡來來去去,生活的軌跡刻畫城市的大街小巷,蔓延每一棟高樓的牆壁,填滿每一片磚瓦的間隙。

對許多台灣人而言,台北不只是夢想發光的地方,更是心靈的歸宿。

2020年,張大春在SoundOnPodcast開講「我的老台北」;2021年,繼《聆聽父親》後,張大春寫就睽違17年的人生文集,他在書中寫出家族遷徙、漂離到塵埃落定,最終將台北視為家的深厚感情,也寫出台北的年代更迭與人事轉換,一切關於年少闖蕩,也關於老派台北。

對他而言,回憶不曾被遺忘,只是需要用心尋找,關於老台北的記憶沒有固定的時間座標,就在電話亭旁、相機行外、夢的時光裡,即使不小心走入迷宮,也享受其中的困惑與迷幻,出口究竟在哪,有時已不再執著。

台北的雨、台北的豔陽天、街道與天橋,從巷口的三輪車、校園圍牆到忠孝東路上的公車站,無處不是記憶,無處不是人與人朝夕相處的情感連結與愛。

當人們認真凝望,心裡的故鄉就不在遠方。

屬於你的台北,長的是什麼模樣呢?(林綺薇) 噁心的現象,幽默的科學解釋 尿尿在泳池裡會發生什麼事?蟑螂總是毫髮無傷跑掉?指甲刮黑板聲音為何如此惱人?寵物會吃掉往生的主人嗎? 世上有些事情,帶點噁爛甚至血腥,讓人渾身不舒服,但背後都有科學解釋可循。

國家地理最紅科普專欄「科學詭案調查局」(GoryDetails),作者恩格豪伯從好奇心出發,用科學查證與幽默筆法,剖析你感到好奇卻又不敢面對的現象。

也許讀過後,恐懼噁心的事就沒那麼可怕了。

(江慧珺) 疫情唯一解方,為何有人反疫苗? 疫苗,堪稱現代醫學的最偉大發明之一。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之際,疫苗被視為終結疫情大流行的唯一手段。

新冠疫苗以史上神速開發問世,但為何全球卻有愈來愈多人,不願接種疫苗? 《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一書,揭露疫苗猶豫背後涉及醫學、社會與心理的複雜問題。

作者是美國國家書評獎得主畢斯,在升格為人母後,陷入是否替孩子接種疫苗的兩難,展開一場探索之旅。

從初期過度焦慮、辨別媽媽間的眾說紛紜,以及自身與孩子實際面臨的狀況與抉擇,為找出解答,她向專家請益並爬梳文獻,開展了本書脈絡。

疫苗的兩種恐懼,一種是感染傳染病的風險,另一種是接種後造成的不良反應,前者機率顯然遠高於後者。

但風險與機率都是群體觀點,對個人而言,面對的是一針刺破皮膚帶來的恐懼,以及可能的嚴重副作用。

本書有趣之處在於,作者以親身經歷,敘述與疫苗之間的拉鋸戰,從疫苗疑慮的起源、醫療專業權威與病患至上如何權衡?疫苗是拯救人命的工具或者獲利至上的商品?作者深入剖析反對疫苗的原因,正反論述推敲,最後導向疫苗對群體仍是有益且安全的觀點。

個體與群體無疑是緊密連結,打一針看似個人行為,但目的在於達到群體免疫。

結尾處作者形容,「免疫力是一個共享的空間,一個我們共同照顧的花園。

」本書曾獲祖克柏與比爾.蓋茲一致推薦,在全球熱議新冠疫苗該不該打之際,閱讀本書或許能幫助你做出最好決定。

(江慧珺) 演算法操作選舉,60年前就有了 提起受大數據與社群媒體演算法影響的選戰,多數人都會想到2016年受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Analytica)操弄的美國大選。

到今天,各國政治選舉與商業行銷,已經離不開演算法與大數據分析,深深地影響世界運作與人們的日常生活。

可能大部份人都不知道,這套依靠大數據分析影響人類活動的模式,其實早在1960年代就由一家目前已經消失的Simulmatics公司開發出來。

Simulmatics當時依據歷史數據將選民分類,並透過電腦運算預測候選人採取的行動與選民反應,再對候選人提出建言,幫助甘迺迪贏得1960年美國總統大選。

打贏第一場戰役之後,Simulmatics野心更大了,陸續推出各項新計劃。

在越南戰場上,它靠數據分析打心理戰,建立模型以依據人種數據預測暴動發生地點。

然而,當時技術還不成熟,數據量太少,電腦又跑得太慢,最終悲劇收場,公司在1970年宣布破產。

但Simulmatics結合模擬(simulation)與自動化(automatic)的概念留存了下來,在公司破產40幾年後,改變了這個世界。

哈佛大學美國史講座教授,同時也是暢銷書作家的萊波爾,在2020年上市的新書《如果是這樣:Simulmatics公司如何創造未來》(暫譯),描寫Simulmatics公司如何奠定大數據分析的基礎,被《金融時報》與麥肯錫選為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2020年美國大選後,眾人對網路平台、大數據分析的隱私權與資訊操弄爭議的反思更為深入,此際回頭看萊波爾整理的Simulmatics故事,或許能有所啟發。

(李立心) 神級矽谷教練,門徒寫下的管理聖經 坊間的管理書不少,但很少有一本是由學生透過數百次採訪,在老師離世後歸納出來。

《教練:價值兆元的管理課》就是這樣一本。

書中的傳奇教練坎貝爾(WilliamVincentCampbell)是一位不成功的足球教練,卻是蘋果、Google、矽谷創投凱鵬華盈等無數響噹噹的公司CEO,最尊敬的商業教練。

聖經、論語都是由門徒寫成。

壞處是,不知道是否扭曲了耶穌、孔子的本意;好處是,記載的都是門徒心目中,對他們影響最深、也最有感的故事。

《教練》一書也不例外,記錄了被暱稱為比爾的坎貝爾,教導團隊如何開會、處理棘手員工等基本管理技巧,以及如何建立信任、打造團隊,最後,如何把「愛」帶進工作環境,建立社群的力量。

比爾承認,「愛」是他的罩門,美式足球教練若要成功就得冷酷無情。

但在矽谷人眼中,「愛」是他成為傳奇教練的關鍵。

因為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要在商場上成功,擁有慈悲寬容的心智是關鍵。

比爾不是只指導一個人,而是整個團隊。

因為高績效團隊往往有幾個特質:聰明過人、積極進取、野心勃勃、意志堅定、很有主見、自尊心特別強,成員彼此有競爭關係,很難合作。

問題是在複雜、競爭激烈的商場,公司要成功,愈來愈需要社群一樣的團隊。

比爾令人懷念的,就是永遠客觀地平衡緊張關係,贏得信任,往同一個目標邁進。

(陳一姍) 倫敦頂尖商學院學生,去印度出家 「僧侶就是時時刻刻用心活在當下的人。

」 當商學院學生遇見僧人,會有什麼火花? 傑.謝帝,英國前十強倫敦卡斯商學院學生、知名國際大企業的實習生,偶然遇見印度的和尚後,毅然決然放下眾人羨慕的一切,走進印度孟買的道場,成為僧人,進入人生的新階段,為自己重新定義何謂「成功」。

謝帝為了傳遞所學而還俗。

在紅塵庸碌之中,在生活的種種不如意面前,唯有用「僧人心態」看淡挫折、試著放下並自我成長,最後,我們終將學會如何自處、付出與感恩。

(林綺薇) 別信預言家,擁抱未知才能自定未來 除了長生不老,預知未來大概是最多人嚮往的能力,尤其是在受到疫情、地緣政治競爭與科技飛速進步影響,到處充滿不確定性與未知的今天,我們會更想知道,未來究竟會往哪裡走。

但人卻往往因為過度渴望找到解答,而被有心人所騙。

企業家暨管理書籍作家赫弗南透過新書《未知:如何在不確定年代擘劃未來》(暫譯),提醒讀者,別因為懶得追求解答或害怕未知,而落入名嘴和科技模型的圈套,被動接受他們提出的解答,要更勇敢去找尋不同的可能性。

「任何試圖告訴我們他有辦法預知未來的人,都只是在設法掌控未來,」赫弗南在引言中直言。

全書透過多則生活小故事,帶讀者理解生活中的未知,以及如何在理解自己無法全權掌握未來的前提下,找尋出路。

《金融時報》將《未知》選為年度最佳商業書籍,在推薦文中寫道,教大家如何聰明思考的書籍中,比較差的寫滿2×2矩陣和術語;比較好的則提供理論與佐證,而赫弗南完全跳脫出來。

她希望讀者可以了解書中人物、地點、問題的細節,同理這些故事,並反思自己的人生與職涯,進而找到答案。

《未知》就是這樣一本輕鬆好讀的商管書,帶著讀者反覆推敲,直到逐漸接受未知並找到創建未來的方法。

(李立心) 「瘦不下來」不見得因為體質 「勉強來的不長久,能長久的不勉強,」不只說愛情,也說減重。

書中描寫因體重而困擾的女孩,與曾因體重而自我厭惡的新陳代謝科醫師對話,透過心情分享與醫師的專業見解,在對談中重新思考減重的目的與意義。

減重不再只是生理問題,心理的強大,也是在追逐更好的自己時,所不可或缺。

減肥不只是瘦身,更是自我覺察的好時機,當我們認真思索被忽視的心理需求,傾聽內心的聲音,只要簡單的6個方法,一起從「瘦不下來」的焦慮中解脫,成為更好的自己。

(林綺薇) 「厚臉皮」其實是好事 與人相處好難,表達自己也好難。

作者枡野俊明大學畢業後,在大本山總持寺修行,從事以禪的思想和日本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禪意庭院」創作,他用修行而來的禪意愜意告訴你,想要學會厚臉皮,就得先好好傾聽自己。

「厚臉皮」讓心強大,難過時不被擊潰;讓心變得柔軟,艱困時不易屈服;也讓心更加豁達,受辱時情緒安定。

新的一年,不妨看看這本書,改變自己的不安與迷惘,如果非常在意旁人的眼光,很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小動作影響,從來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許都是因為還不夠「厚臉皮」!(林綺薇) 美國人壽命變短? 拜登接了怎樣的燙手山芋 新總統拜登終於走馬上任,但示威者直搗國會山莊的畫面仍歷歷在目,美國社會裂痕沒有因為川普卸任,就輕易修復。

2020年出版的《種姓制度》、《絕望而死與美國資本主義的未來》,分別就種族歧視與貧富差距,描繪一幅當代美國的社會速寫,讀來怵目驚心,也帶領我們了解現在美國的混亂,其實有著結構性原因。

《種姓制度:美國不滿的起源》(暫譯)由美國記者、普立茲獎得主威克遜(IsabelWilkerson)所著,《絕望而死與美國資本主義的未來》(暫譯)則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Deaton)與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凱斯(AnneCase)合寫。

兩本書都在2020年大獲好評。

《種姓》是《時代雜誌》非虛構類十大好書榜首,更獲得歐普拉與歐巴馬大力推薦。

《絕望而死》則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也獲得《金融時報》與麥肯錫推薦。

威克遜借用了印度種姓制度概念,解釋美國社會最深層的不平等現象。

她認為,美國不只有種族歧視,階級、血脈、污名和職業類別也都存在歧視,深藏在社會結構中,決定一個人能被賦予哪些權利與權力,造成美國社會的僵固化。

威克遜形容,「種姓制度就像是漆黑電影院的引座員,他用手電筒照著前方,引導我們到分配的座位上。

」 種姓制度造成美國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也付出健康的代價,讓許多人陷入憂鬱,更減少平均壽命。

可以說,種姓制度的確對美國造成「致命」的影響。

而在《絕望而死》中,健康議題也佔據焦點。

不只少數族群,許多美國白人藍領對工作與未來看不到希望,也出現自殺率升高、藥物與飲酒過量慢性而死的問題,每年奪去成千上萬的生命。

更可怕的是,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已連續3年下降,是自1918年以來前所未見的逆轉。

凱斯與迪頓指出,現代資本主義是元凶,「美國經濟已經從為一般人服務,轉向為企業服務。

」 過去半個世紀,政府政策和立法都讓財富往最富有且受過良好教育的菁英傾斜,「慢慢地蠶食了工人階級生活、高薪和好工作的基礎,」而那些被遺忘的人,正是促成川普當選總統的關鍵。

因為心中的相對剝奪感,他們感到痛苦,美國夢也已破碎。

這本書不是為了疫情而寫,卻正好在川普宣布國家緊急狀態的4天後出版,顯得充滿預言性。

疫情造成大量人口失去工作,也因此失去健康保險,這些人的社會階級往往最低,受到疫情衝擊卻最大。

社會不公也許是美國社會沉痾已久、更嚴重的瘟疫,這些結構性問題,可能無法一時半刻就解決,但這兩本書至少讓我們更了解拜登承接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美國,並對此深切反思與借鑒。

(王慶剛) 過來人踢爆矽谷的有毒文化 矽谷是美國科技重鎮,誕生了臉書、Google、蘋果等科技大企業,創造出各種改變人類未來的新技術,充滿無窮潛力與財力。

這樣的矽谷,卻是維納筆下的「恐怖谷」。

在同名新書《恐怖谷》(暫譯)中,維納記錄下自己在矽谷工作的經驗與觀察,寫成這本回憶錄。

不僅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更獲選2020年《紐時》十大好書。

不過,維納不是工程師或設計師。

她在紐約念人文,畢業後在出版社當編輯,但和當時所有年輕人一樣,希望有朝一日能到矽谷工作。

於是,她搬到舊金山,成功在矽谷找到客服工作。

但她發現,矽谷看似充滿創意與活力,卻也充斥各種有毒文化。

例如男性的兄弟文化,造成性別歧視與恐同風氣,更別提層出不窮的性騷擾;各種要員工為公司賣命的忠誠要求,還有高層主管對待員工十分不客氣,卻仍備受崇敬。

更有企業的產品其實只是助長監控人民,自己卻視而不見。

如果有人不喜歡這樣的文化,是因為他不夠努力,或只是嫉妒罷了。

矽谷養育出的狹窄文化,令人無法自我反省,缺乏同理心或謙卑。

維納的局外人觀點,提供了觀看矽谷不同的視角。

流暢的文筆,也是一本好看的警示寓言,讓人適時反省在科技當道的時代,如何不讓科技主宰或扭曲我們的思想。

(王慶剛) (責任編輯:王儷華)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五發送) 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五發送 訂閱天下電子報 精選當週熱文,週五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繭居 #疫苗 #減重 #拜登 #矽谷 #隔離 #演算法 #美國 你可能有興趣 【環遊新北走近29種生活】都會綠洲看見新新店|廣編企劃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書展停辦,還有《天下》策展!年度精選15本好書,陪你前進與放下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