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二時辰制的出現時間不是很清楚,有西周說、戰國說、漢朝說等,現在大多認為是在先秦,漢代命名依序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 ... 時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中國古時將一晝夜按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十二個時段,每段稱作一個時辰,合現今兩個小時。

時辰並以地支名稱命名,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為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接著,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辰制的出現時間不是很清楚,有西周說、戰國說[1]、漢朝說[2]等,現在大多認為是在先秦[3],漢代命名依序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4]。

目次 1時辰 2歷史 3參看 4參考資料 時辰[編輯] 一面中國近代的錶盤示意圖,上面標註了十二時辰 天津南開大學行政樓前的日晷,上面用篆書寫有十二時辰之名 一支日本江戶時代製作的機械鐘,錶盤上外圈為十二時辰,內圈的數字為當時日本流行的「不定時法/ふていじほう」 十二時辰一覽 十二支 名目 時間段 子時 夜半 二十三點整到一點整 丑時 雞鳴 一點整到三點整 寅時 平旦 三點整到五點整 卯時 日出 五點整到七點整 辰時 食時 七點整到九點整 巳時 隅中 九點整到十一點整 午時 日中 十一點整到十三點整 未時 日昳 十三點整到十五點整 申時 晡時 十五點整到十七點整 酉時 日入 十七點整到十九點整 戌時 黃昏 十九點整到二十一點整 亥時 人定 二十一點整到二十三點整 歷史[編輯] 將一日分為若干時辰的計時制在很早就已出現,但時辰劃分方式及劃分數量則不明,先秦文獻中可見一日四時、一日十時、一日十六時、一日十二時等劃分方法。

[3]《左傳》昭公五年記載展莊叔說「日之數十,故有十時」,《通俗編》卷一引杜預左傳註: 始分一日為十二時。

其名目但曰夜半。

曰雞鳴。

曰平旦。

曰日出。

曰食時。

曰隅中。

曰日中。

曰日昳。

曰哺時。

曰日入。

曰黃昏。

曰人定。

未借及十二支也。

今恆言猶或兼之。

曰夜半子時。

雞鳴丑時。

日出卯時。

日沒酉時。

黃昏戌時。

人定亥時。

略得古之遺。

關於十二時制開始施行的年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認為「古無一日分十二時之說,自漢以下,曆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不知始於何時,至今不費。

」但俞樾在其《諸子平議》中則根據《商君書》中並舉年月日時,認為「則六國時已有此說矣。

意所謂時者,尚是平旦雞鳴之屬,而非今之所謂十二時歟?」,後來也有學者反過來認為《商君書》可能是漢代的託名偽作,書中年月日時並舉,正是漢代曆法運用的結果。

[5] 清代學者趙翼在《陔余叢考》(卷三四)中認為,「一日十二時始於漢,蓋自太初改正朔之後,歷家之術益精,故定此法。

」 在秦漢簡牘中,能夠找到十二時制的實行案例,如睡虎地秦簡的《日書》乙種,以及清水溝漢簡的《歷譜》等。

均能證明在秦漢間甚至戰國晚期已有十二時制,但在放馬灘秦簡中的《日書》甲種、居延漢簡、漢代的《淮南子》、《論衡》等出土或傳世文獻中則能見到十六時制的使用。

[6][7][8][3]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一度流行過一種二十四時辰制,即以十二支四維八干合為二十四個表示時刻的名稱。

其中四維即方位,分別為東北、東南、西南、西北,有時分別以卦象艮、巽、坤、乾表示,而八干分別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如此,二十四個時辰從北起順時針就分別為: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已、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

[9] 如根據李謙《授時曆議》和郭守敬《授時曆經》所編的《元史·歷志》中載: 梁中大通五年癸丑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梁中大通五年即公元533年,此處的「丙」即上述二十四時辰之一。

唐以後,此種二十四時辰制僅見於術士擇葬中使用。

[9] 周之前還有百刻計時制,即將一日分割為一百個「刻」[9],其後十二時辰成為主要計時制之後,為了與十二時辰制相合,漢代曾將百刻改為一百二十刻,但施行時間不長。

梁武帝曾一度改成九十六刻及一百零八刻制,但其後又恢復百刻制。

[9][10]宋以後,一時辰被分成八又三分之一刻,即一時辰有八刻加兩個「小刻」(一小刻為六分之一刻),如此,一天又有一百二十刻。

[9][10]至明末,機械鐘錶傳入,使用一日二十四小時,一百二十刻制又改為九十六刻制,即一時辰有八刻,前四刻為初刻,後四刻為正刻。

如「午時三刻」即相當於今11時45分。

[10][11] 參看[編輯] 干支#干支紀時 參考資料[編輯] ^俞樾《諸子平議》 ^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四)、顧炎武《日知錄》 ^3.03.13.2張衍田.中国古代纪时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04:35–50.ISBN 978-7-5325-9136-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李紅麗,中國傳統文化導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ISBN9787313174857,p.34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BNhEAAAQBAJ&pg=PA33&dq=%E5%8D%81%E4%BA%8C%E6%99%82%E8%BE%B0%E5%88%B6&hl=zh-TW&sa=X&ved=2ahUKEwjau_LslYH5AhUYEogKHbiSA5AQ6AF6BAgLEAI#v=onepage&q=%E5%8D%81%E4%BA%8C%E6%99%82%E8%BE%B0%E5%88%B6&f=false ^黃雲眉.古今伪书考补证.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04:99.ISBN 978-7-100-16084-1.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冨谷至;張西艷譯.汉简语汇考证.中西書局.2018.09:83.ISBN 978-7-5475-1483-2.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殷光明:《敦煌清水溝漢代烽燧遺址出土「歷譜」述考》,載李學勤(編).简帛研究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09.ISBN 7-5036-1947-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敦煌市博物館:《敦煌清水溝漢代烽燧遺址出土文物調查及漢簡考釋》,載李學勤(編).简帛研究第2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09.ISBN 7-5036-1947-3.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9.09.19.29.39.4吳守賢;全和鈞.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2:419–422.ISBN 978-7-5046-4840-2.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10.010.110.2王玉民.占测授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9:126–127.ISBN 978-7-5336-8824-0.  ^雷寶.万变之机大六壬术数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05:36–37.ISBN 978-7-5188-0008-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时辰&oldid=73121232」 分類:​時間單位東亞傳統地支日期與時間表示名數12中國文化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含有日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Français日本語한국어Монгол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