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韓國人,你到底叫什麼名字?」 「韓式稱謂」有學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年長的司機叫「歐爸」的話,那司機大哥絕對會一臉疑惑:「你在說什麼呀? ... 在韓文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聊聊來韓國後所感受到的文化差異,有幾位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首頁 文史藝術 文化 「喂!韓國人,你到底叫什麼名字?」──「韓式稱謂」有學問,小心千萬別誤用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2018/06/26 30188 PhotoCredit: 初次見面就問年紀?怎麼那麼失禮? 飯店大廳門口來了一輛廂型小巴,車門打開,還沒看到車上的人,就先看到了一個瓦楞紙箱,上面寫了很大的「辛」字。

「辛拉麵」等於韓國人,是我心中的刻板印象。

果然不出所料,這些像颱風天準備儲糧,帶著整箱辛拉麵及許多大包裝海苔、微波白飯、鮪魚罐頭到異地出差的人們,就是接下來要一起工作的韓國成員。

生平第一次與韓國人的近距離接觸,從這一刻正式啟航。

初次見面就問年紀──怎麼那麼失禮? 「NANA,妳幾歲?」哇,怎麼這麼失禮?竟然單刀直入,問一個正值青春年華少女的年紀,沒聽過一句話叫做「女人的年齡是秘密」嗎?!當時對韓國文化一點都不了解的我,真心覺得我跟你又不熟,幹嘛要把自己的隱私告訴你? 其中一位較年長的韓國成員,看我有點為難不想回答的樣子,馬上解釋:「在韓國,一開始要問年紀是為了『判斷長幼順序』,依照對方年紀大小,講話所用的詞語及稱呼也會跟著不同。

」 啊,原來如此!大概就跟日文裡的「敬語」是相同概念吧!與其說他們失禮,還不如說是為了遵守禮儀才有的表現呢! 韓國綜藝節目很盛行真人實境拍攝,所謂「實境」,指的是節目開拍前沒有太著墨腳本,也不會事先進行彩排,完整記錄演出者當下的反應,讓觀眾能看到明星最真實的面貌。

在新節目開播時,一群可能初次見面的來賓們,一開口就是「幾年生的?」、「來整理一下關係」,等確認好彼此輩分後,任督二脈就打通啦! 怎麼稱呼大有學問──如何避免尷尬? 就算對韓國一點都不熟悉,也會聽過一個詞叫「歐爸」(오빠),原本定義是指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對哥哥之稱呼,後來被廣泛運用在女性稱呼比自己年長的男性,意即雖然不是親生兄妹,但希望能像親生兄妹般親近。

不過,也不是所有比自己年紀大的人都能通稱「歐爸」喔!還是會按照與對方的親密度來決定。

如果搭公車,對素未謀面但看起來比自己年長的司機叫「歐爸」的話,那司機大哥絕對會一臉疑惑:「你在說什麼呀?」 其他像是男性稱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為「兄」(형)、女性稱比自己年長的女性為「翁妮」(언니)、男性稱比自己年長的女性為「努娜」(누나),這些都是依照年齡來判定的稱謂語。

年紀比自己小的人,通常就是直接叫名字,比方說若讀者您年紀比我大,可以直接叫我NANA,更親切一點的叫法,可以在後面加個「呀」(야)或「啊」(아)「NANA 呀!」這樣比較有長輩疼愛晚輩的感覺! 職場上,因為是商業場合,能多禮貌就盡可能禮貌,大多會在對方名字後方加上「氏」(씨)或是「大人」(님),以日文來比喻就是「〇〇桑」(さん)及更尊敬一點的「〇〇樣」(さま)。

對於客戶或自己上司,建議用「大人」(님)或者以對方的職位來稱呼,例如:「〇〇社長」(사장)、「〇〇社長大人」(사장님)比較恰當;若是同公司要稱呼比自己年長的同事,也可用「前輩」(선배)一詞來替代。

對於沒有這種尊敬語文化的我們,很常犯下一個錯誤就是:稱呼自己時也不自覺加上了尊稱,比如說我叫自己「NANA桑」、「NANA氏」,這樣在日韓人耳裡聽起來就會有那麼一點「怪怪滴」啦! 大家也許很常看到「阿糾西」(아저씨)跟「阿珠罵」(아줌마)這兩個稱呼,通常用來形容「外表」看起來中年、已婚的大叔及大嬸。

「阿糾西」比較能被泛用在公共場合中,對於不認識的人,像是公車司機或想找人問路時,就可以喊對方一聲:「阿糾西,請問⋯⋯」,不過「阿珠罵」就不要亂用比較保險!如同日文裡的「歐巴桑」(おばさん),「阿珠罵」存有些微貶意。

相較於男性,女性在乎自己年齡的人居多,而且現在有些女性到了40幾歲也還未婚,被陌生人叫「阿珠罵」心裡會有點不是滋味。

若在餐廳、超市想拜託裡面的女性工作人員幫忙時,用「這裡⋯⋯」(여기요⋯⋯)或是直接將需求告訴對方,這種避開對方名稱的方法會比較委婉一點。

基於「阿珠罵」的定義:「只要已婚女性都可以叫她阿珠罵!」是的,也可以用「阿珠罵」來叫我,雖然我很不願意就是了。

年紀比妳小,幹嘛叫我翁妮啊?! 在韓文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聊聊來韓國後所感受到的文化差異,有幾位同學提到一點:「在韓國的店家,店員都很愛翁妮、翁妮的叫,超不習慣的!」 的確,在還沒定居韓國、只來觀光時,對於美妝店員拉客:「翁妮∼進來看看嘛∼」非常敏感!想說她看起來明明年紀比我大,竟然叫我「翁妮」?! 其實這也是固有習慣之一,覺得四海皆兄弟、姊妹,這樣叫比較有親近感、能快速打開對方心房、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後鈔票也跟著一張一張掏出來?!(誤)反之,如果想請女店員幫忙拿同款衣服的其他顏色時,也可友善稱呼她一聲「翁妮」,對方就會比較樂意協助。

這時,在店裡就會看到店員與客人彼此互稱翁妮的有趣畫面,到底誰才是翁妮呀?(喂!) 還有一個很絕妙的詞叫做「姨母」(이모),在食堂裡有機會聽到這個稱呼。

它原本是指親生媽媽的姊妹「阿姨」,現今則被擴大運用,因為除了親生媽媽之外,跟孩子最親近的就是阿姨了!把食堂阿姨視為自己的第二母親,除了親切外,食堂阿姨也會把客人當成自己孩子照料,量多給一點! 此外,像婆婆會要我們稱呼她的麻吉「阿姨」,雖然只是婆婆的朋友,但因為她們感情很好,希望晚輩能把她當作真正的阿姨來看待。

(疑?這點在台灣好像也是這樣喔?)有個現象很奇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食堂裡的員工多為女性,「姨母」一詞可以被廣義使用,但在外面就很少聽到有人隨便叫「叔叔」(삼촌)了,還是多以阿糾西、社長大人來代替。

歐爸這個詞,千萬別亂用! 韓流來襲,媒體已塑造出好像所有韓國男子都等於「歐爸」的形象,只要有韓星的新聞,就會在報章雜誌或電視上看到「池昌旭歐爸來台會粉絲」、「金秀賢歐爸確定入伍」⋯⋯這類字眼。

我有一位男性友人M君,曾經因為這樣發生了一段爆笑小插曲。

有一次M君公司的韓國分社長到台灣開會,晚宴上M君為展現熱情,平常在韓劇裡看到對男生都稱作「歐爸」,想說這樣比較親切,因此高興地喊了分社長一聲:「歐爸」幸好當時大家黃湯下肚,歐爸本人沒很在意,但台灣分社長卻在旁邊替他捏了把冷汗。

餐會結束後,M君困惑地在社交軟體上寫下一段類似「叫韓國人歐爸難道有什麼問題嗎@@?」這樣的留言,看到這段話,我心想,還好當時氣氛熱絡,要不我這位親辜(韓文:朋友音譯)可能就會被誤以為是同志了吧!雖然這年代同志並不是什麼問題,但若對方不是,可就非常尷尬了!這例子告訴我們,「歐爸」這兩個字真的不要隨便亂用!哈哈! 首先,要記住「歐爸」這個詞99.9% 是女性專利,剩下那0.1%真的是例外中的例外,而且通常都用在跟自己關係不錯的男性友人身上。

當然,除了男朋友之外,和自己比較熟的男性也可以這樣稱呼,至於是不是非得用在比自己年長的男性身上,我個人是覺得不用如此嚴謹。

在機場外守候韓國男明星出現的女粉絲們,本尊一出現不是也很激動喊:「歐爸∼∼∼!!!!!」這些女粉絲的年紀也未必比男明星來得小啊! 韓國男性對於「歐爸」這兩個字有莫名愛好,在韓劇裡也可看到即將成為戀人的兩人,男生跟女生說:「叫一聲歐爸來聽看看!」女生叫了之後,男生就會特別開心。

「歐爸」這兩個字,彷彿是魔法的語言,叫一聲歐爸,不OK的事瞬間就萬事OK了! 原本想說「韓國男生為什麼這麼喜歡聽到女生叫自己『歐爸』呢?」這問題只有身為正港歐爸的美男可以回答,沒想到他說他個人不是很在意,問了其他同樣身為韓國歐爸的美男同事們,意外地不在乎的人也挺多呢!有部分同事則是說聽起來覺得有被尊重的感覺、聽起來心情很好、覺得女生在撒嬌很可愛⋯⋯等。

現實生活中,也許不一定每個韓國男人都很在意自己一定要被叫「歐爸」喔! 當戀愛中的兩人步入婚姻後,「歐爸」這個稱呼可能就變得不是那麼恰當了。

韓文課裡,有些同學還是會稱自己的老公為「歐爸」,老師總會糾正說:「結婚後不能再叫歐爸了!」老師認為,兩個人已結為夫妻,應該要換成類似中文的「老公」、「老婆」(여보)或者「親愛的」(당신)這種稱呼。

也有些人認為「歐爸」明明是在叫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哥哥,在交往過程中希望和男友成為如同親生兄妹般的親密關係,但結婚後兩人已是夫妻關係,再叫「歐爸」有點不太恰當。

有些夫妻可能婚後還是繼續沿用交往時對彼此的稱呼,只要雙方都習慣,其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啦! 小孩出生後,自己名字就沒了? 接著,成為夫妻的兩人,可能有了愛的結晶,此時外人對自己的稱呼,會從原本的名字變成「小孩名+爸爸」或「小孩名+媽媽」,而且都是以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名來決定。

韓劇《請回答1988》裡,女主角德善一家共3個小孩,最大的是姐姐,名叫寶拉,再來是二女兒德善,最小的是兒子餘暉,雙門洞鄰居們稱呼德善的爸媽總是「寶拉爸爸」、「寶拉媽媽」而不會叫「德善爸爸」、「德善媽媽」,這也是個很特殊的現象,據說是從以前就一直流傳下來的習慣。

不過其實也不全然都這樣喔!還是會按照場合有不同的稱呼。

比如說若是家族相關者、平常較熟悉的鄰里們,就會以上述稱法來叫「長子/長女的爸」、「長子/長女的媽」。

如果媽媽自己跟朋友出去玩時,朋友間大多還是會稱呼媽媽本名。

如果「寶拉媽媽」到德善學校去,「寶拉媽媽」就會變成「德善媽媽」;到餘暉學校去時,則變成「餘暉媽媽」,這點在台灣學校似乎也是這樣。

反觀日本則是只有孩子的學校相關者,像是老師、媽媽朋友(ママ友)間才會用「小孩名+媽媽」來稱呼,在家族裡大家還是會叫自己本名,不然可能會造成一個誤解,難道第二個以後出生的小孩就得不到父母的愛了嗎? 為什麼會有這種用孩子名來取代自己名字的現象?有一說法是以前夫婦在外人或長輩面前害羞,不敢用「老公」、「老婆」、「親愛的」這種聽起來比較肉麻的字眼來稱呼彼此,所以只要孩子一出生,就以「孩子的爸」、「孩子的媽」來互稱。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這種現象反映出了以家族為中心的共同意識,也表示比起自己,更加重視孩子。

男性因為婚後大多還活躍在社會上,大部分時間還是使用自己本名;女性因為婚後步入家庭的人居多,要聽到別人叫自己本名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是不是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初來乍到時,我也常因為搞不清楚韓式用法,而經常冒出「喂!韓國人,你到底叫什麼名字?」的OS。

在韓國,一個人因為年紀、場合對應的稱呼會有所不同。

對於外國人來說,要正確使用這些稱呼語也許有些難度,不過把它當成是學習異國文化、語言的一部分,其實也挺有趣的不是嗎? 圖/台灣商務印書館 提供 備註:本文摘自NANA的《當日本OL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

由台灣商務印書館授權換日線原文轉載並增訂小標。

惟圖、文經編輯,均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日本OL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新書分享會: 1.高雄場:7/14(六)15:00-16:00,高雄誠品大遠百店17F書區中庭(高雄市苓雅區三多四路21號17樓) 2.台北場:7/21(六)14:30-15:30,金石堂信義店5F龍顏講堂(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5 樓) 3.台中場:7/28(六)14:00-15:00,金石堂福科店1F咖啡區(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9號)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shutterstock 韓國 稱謂 年紀 關聯閱讀 「沒有國家」的韓國華僑──他不是「韓X」,他是我兄弟 電影vs.現實──《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我的台灣視角 作品推薦 沒有價目表,熟客做交情?──體驗馬來西亞道地的「飲食文化」與「夜市人生」 「人類即將被『邪惡的』人工智慧統治並毀滅!」──這個想法太瘋狂,還是比你以為的更實際? 參考資料 TOP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 在這個紛擾嘈雜的世界,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像換日線這樣,每日更新文章的媒體平台。

市面上還有許多角度多元、內容充實的好書,值得你隨時拾起、品味,在文字與頁面間,與自己相遇。

▍想和編輯、讀者們,一起進行線上讀書會,交換閱讀的靈光嗎? 歡迎訂閱季刊,加入換日線全球編輯室→請點此。

▍想把自家好書推薦給換日線讀者嗎?選書不限新舊,加入全球讀書會計畫→請點此。

看更多 上一篇 一線分隔40年:兩地人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芬俄邊境Karelia的文化地景(下) 下一篇 【一頁阿拉伯】破碎的國界、流動的人口、共通的文明──是時候重繪一張新「阿拉伯地圖」(下)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人際Networking 別當別人眼中「沒文化」的台灣人──和法國人對談的6種高風險話題 關係Relationship 心理諮商師:父母也會嫉妒自己的孩子!當你對家人的批評耿耿於懷,試著這樣想 生活Life 親愛的艾倫:就算妳與眾不同,我只會愛妳更多 教育Education 【技職潮人夢系列】打破臺灣22年銲接得獎紀錄 林建宏:銲接,是一個需要思考的技能 華人首席威士忌收藏家專訪N+1收藏心法創造超乎期待的價值|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拜登和習近平終於「見面」了!開場友好,在台灣問題上展現分歧──雙方的底線在哪裡?(BBCNews中文) 2 我在加拿大家事法庭隱密室,目睹「親密伴侶暴力」一再重演──憾事發生前,你我都能做的事 3 「不要追求成功,要追求幸福。

」──台師大TEDx年會演講(下) 4 《內向心理學》:內向性格無關社交能力,別再問「你為什麼這麼安靜?」 5 《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給我的啟示:真正的「在一起」不只是浪漫戲碼,更需要同步建立「我群感」 6 知名英國品牌Lush關閉社群帳號,瘋了嗎?資深行銷人:看似反社群,其實早已洞悉社群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1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