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罔麵線糊 - 望春瘋臺灣Travemos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 麵線糊的起源,則有兩說,一說是從廈門傳過來的食物,另一說(我個人比較想相信這個),是早年農民因為工作量大,在中間休息的時候都會準備點心,為了 ... 瘋特輯 瘋文章 瘋活動 看圖瘋 瘋讀冊 瘋瞎拼 編輯說 聯絡我們 / 瘋文章/ 王罔麵線糊 瘋文章Article 王罔麵線糊 2014.10.31 作者/水晶姐、攝影/還是我 瘋食趣 呷飽好來去打拼臺灣早餐傳奇! 美味小吃 踏青 古早味 鹹湯 為了寫這篇食記,水晶姊可是花了好久的時間上網爬文,希望可以弄清楚臺灣傳統小吃「麵線」這檔子事,終於,弄清楚了幾件事情:1.臺灣的麵線產業,是隨著泉漳祖先移民時一起帶過來的。

2.臺灣的西部海濱地區,因為海風很大、日曬充足,所以是生產麵線的優良場所,加上鹿港地區是先民在臺開墾的重要地點,所以,鹿港附近的麵線產業頗為興盛,尤其是福興地區,最興盛的時候有30多家製作傳統麵線的店家。

3.麵線糊的起源,則有兩說,一說是從廈門傳過來的食物,另一說(我個人比較想相信這個),是早年農民因為工作量大,在中間休息的時候都會準備點心,為了方便起見,所以煮一大鍋麵線,可能裡面都沒有料,也可能因為當地或當時有什麼東西,就順便加進去,增加營養也增添美味,後來慢慢演變,才有各式各樣的像是蚵仔麵線、大腸麵線,以及「麵線糊」等等。

不過,在查這個資料的時候,很多人都寫說,因為鹿港盛產蚵仔,所以會把蚵仔或蚵乾加入麵線中,可是,吃過鹿港麵線糊的捧油都知道,鹿港麵線糊裡面沒有「蚵仔」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截至目前,水晶姊還找不到答案。

有沒有達人可以解決我心頭的這個疑問呢?歡迎賜知!   好吧,回到實際面,看看在鹿港吃到的麵線糊~說實在的,鹿港賣麵線糊的店真的頗多,而且看大家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而水晶姊,則是獨衷這一味—王罔麵線糊啦~問我為什麼,其實我也說不上來,就說我跟這個味道「有緣」好了!看老闆從那冒著蒸氣的大鍋中舀起一碗麵線糊,我就會開始興奮的等待,等到麵線糊上桌:首先,先欣賞一下整體外觀,顏色偏白、粗細不一的麵線,應該是手工製作、未蒸過的白麵線,數量很多的肉塊,隱隱浮在羹湯中、跟水晶姊招著手的蝦米跟蛋花~~~喔~接下來,把東西用鐵湯匙攪拌一下,舀起一大匙放入口中,味道不是太濃,但,該有的高湯醇、蝦米香、蛋花滑和麵線柔一樣不少,事先醃過後裹薄粉下鍋共煮的肉塊,除了保有肉的Q彈口感之外,較濃的味道也讓麵線糊多了一個讓人尋味的的層次感~   原味兩口之後,則要以虔誠的心情,加入創立於清光緒19年,超級厲害的烏醋,這用臺灣糯米跟小麥草天然發酵的醋,會讓麵線糊整體進入另一個境界!剛剛原味的,就好像春天和緩的微風,淡淡地暖著心,加了烏醋之後,馬上轉變成初夏的朗朗晴空,讓人精神振奮,有整個清醒過來的感覺!讓人不禁又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最後,如果吃辣的捧油,可以加上一點他的辣椒,時序頓時就會來到盛夏,嬌豔的太陽雖然照著人滿頭大汗,卻在出汗之後,有倍感爽快的感覺,也讓這碗麵線糊,最後劃下完美的句點。

  聽說這王罔麵線糊已經開店超過70年,目前第三代經營中~加油~可千萬要一直開下去,別讓這小吃國寶消失啊~~ 1 王罔麵線糊 彰化縣鹿港鎮民族路268號 Twitter Facebook 瘋分享 也可以這樣瘋OtherFunStuff 瘋食趣 Food 瘋食趣 阿芬鮮魚湯 海產店與海港之間總是你儂我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們來到海港邊,到海產店吃點... 2016.07.05 瘋食趣 Food 瘋食趣 三豐芋冰城~芋泥雪冰初體驗 進入5月梅雨季節,大雨一陣陣、難得降溫的周日午後兩點,我來到離板橋車站百貨區不遠... 2015.06.30 瘋食趣 Food 瘋食趣 永樂台南土魠魚焿(和旁邊臭豆腐) 要開始寫這篇文的時候,發現最難的,不是文章本身,是題目啊~~~大家一定說,這文哪有... 2014.12.23 熱門文章Popular 瘋特輯 瘋文章 瘋活動 看圖瘋 瘋讀冊 瘋瞎拼 編輯說 聯絡我們 ©Copyright2016Travemosa 編輯說Talk 【什麼是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BurnettTylor)在《原始文化》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

」;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DavidPopenoe)說:「文化是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用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而且包括物質對象。

」;臺灣學者袁汝儀教授則提到:「文化是一個特定人群的共識,這個共識是價值觀念、認知方式、行為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

」 其實,如果上網找「文化的定義」這幾個字,會出現的資料有兩百三十五萬筆,除掉可能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以及重複的條目之外,可能還會剩下大概….嗯….二十萬筆資料??加上若是每個中西學者專家的定義都像上面那些讓人發出聲音讀第三次才開始知道在寫些什麼的話,要真正深入探討文化的青年(簡稱文青?),應該是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探究其奧義,練成「飛天御劍流」的「天翔龍閃」(註)。

但是!就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文青,也沒有能力和地方可以練劍…所以!在這裡,我們並不想用高深的理論來困擾大家,也不想用艱澀的文字來魅惑大家,只希望透過我們的視角,以及我們沒事閒閒到處趴趴走的奇怪熱情與興趣,把身邊存在的物、發生的事、進行的狀況,以及好多好多從來沒有注意,但卻一直默默存在於自己人生中的小點點,發掘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多關注我們生活的角邊,原來有那麼多值得關心又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著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不夠深入、不夠專業,我們都虛心接受,畢竟,臺灣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樣貌,靠的不是醫美,而是經過非常多年,有非常多人、甚至是人種所累積而成的,哪裡會一下就得以看穿!不過,只要開始,而且繼續下去,我們相信,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更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慢慢挖、細細掘,淺碟終有變成深缸的一天,對吧?謝謝大家。

CLOSE 聯絡我們Contact 【瘋合作】 想和我們一起駢手胝足,用心用力來發掘臺灣的美好嗎?速速留下可以尋得您蹤跡的線索,望春瘋臺灣一定會找到您的! NAME EMAIL SUBJECT MESSAGE 輸入留言... SEND CLOS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