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高原水乡”丽江古城 - 中国政府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 ...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概况>>中国简况
世界文化遗产——“高原水乡”丽江古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8日15时13分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站
【字体:大中小】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有“高原水乡”美誉,“碧水绕古城”是丽江一大特色。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
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
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
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
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
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
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
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
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
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
(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
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刻有纳西独特的东巴象形文字的木盘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
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
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
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风景区,在群山和森林之中分布着众多天然湖泊。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已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
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六)关于丽江古城的真实性
民间艺人演奏闻名于世的纳西古乐
丽江古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
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
丽江古城一直是由民众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
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以上所述丽江古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水久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文化遗产
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
西有西河,东为中河。
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2、古桥
风景如画的黑龙谭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
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
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
历经战乱动荡,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大小小计162间。
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
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全楼共有32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12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
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5月1日发行《丽江古城》特种邮票1套3枚,小全张1枚。
5、白沙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
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
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6、束河民居建筑群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
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
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
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
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责任编辑:郭桢
)
【E-mail推荐
】
延伸文章資訊
- 1世界文化遺産——“高原水鄉”麗江古城 - 中國政府網
1、古街. 麗江街道依山勢而建,順水流而設,以紅色角礫岩(五花石)鋪就,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致,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 ...
- 2麗江古城 - 中文百科知識
特色美食
- 3世界文化遗产——“高原水乡”丽江古城 - 中国政府网
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 ...
- 4保存良好的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 台灣的深度旅行
... 之美譽也是麗江古城的一大特色,古城是早期麗江的經濟和戰略重地,在明清時期就是熱鬧的商貿城鎮,古城的建築歷經無數朝代的洗禮與滄桑卻仍然保存了古樸的風貌。
- 5麗江古城 - 通識·現代中國
麗江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牆的古鎮。古城以水為核心,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古城最大的特色。古城風景秀麗,歷史悠久,至今依然大片保留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