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走婚是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中国大陸四川和云南)的一種婚姻模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

走婚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月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走婚"—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走婚是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中國大陸四川和雲南)的一種婚姻模式。

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

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的時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

然後在天亮之前,男方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

除非已得到女方長輩承認關係,否則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目次 1古老婚俗 2考驗 3他族模仿走婚 4注釋 5參考資料 6參見 古老婚俗編輯 走婚是雲南省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不會正式結婚。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透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

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

生父與子女雖不同住,但特定節日、儀式如新年、成人禮等仍有一定的禮儀,子女在新年和重要節日要拜訪生父,生父接受子女拜訪以及子女成人禮也要送禮物給子女。

男性稱女情人為「阿注」,女性稱男情人為「阿夏」。

早期中國學者大多認為永寧摩梭普遍存在「群婚殘跡」,如母女共夫、父子共妻、姐妹共夫、兄弟共妻,[1]事實上,摩梭人有親戚血緣關係的男女嚴禁走婚。

[2]走婚的男女,維繫關係的要素是愛情,沒有經濟聯繫,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關係,因此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係更純粹,但也因此男女關係較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關係中牽繫極為複雜的經濟社會網絡。

考驗編輯 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政府曾廢除過摩梭族的走婚制,強迫一夫一妻制,少數人也領有結婚證,但暗地裡仍行走婚。

由於工業發展的需要,鮮水河目前正籌備修建一座大型水電站,屆時大壩蓄水之後,其水位高於河谷而將該地區淹沒,走婚文化可能因此滅絕。

他族模仿走婚編輯 漢族等父系社會的婚姻習俗傳統上為固定且同居的夫妻關係,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為一夫一妻制的有固定婚姻。

但是隨著摩梭人走婚文化的曝光,近年一些老漢族情侶學習了走婚的習俗,為的是避免雙方的財產爭端。

據香港文匯報2007年8月27日神州新聞版A22轉載《城市快報》新聞報導說,中國某地一漢族老婦欲再婚,但因為年紀問題和財產分割問題而選擇與男方走婚。

他們拿出固定的生活費,輪流到對方家中生活,免除財產分割的煩惱。

[需要引文]紅娘協會指出中國真正走婚的老年人人數比例為10%左右,老年人走婚主要有兩大原因: 避免財產分割問題。

迎合老年人搭夥過日子。

走婚沒有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保護,而且非摩梭人走婚多在老年人中出現,尚未成為一種風俗。

注釋編輯 ^宋恩常《雲南少數民族研究文集》:「母女共夫,舅甥共妻……這是更粗野的群婚形式……永寧納西族的群婚家庭同樣是由『更粗野的群婚形式』發展而來的……在解放前,群婚殘餘占主導的是姐妹共夫和兄弟共妻。

」嚴汝嫻、宋兆麟《永寧納西族的母系制》:「對於不是同一母系血緣的父系血親,如父女之間、同父異母的兄妹之間,都可以通婚……按母系觀點,子女只認母親,不認父親,不講究同父與否,彼此通婚是正常的現象……哥哥的兒子,妹妹的女兒,彼此婚配,是最合理婚配關係……這種通婚形式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 ^周華山:《無父無夫的國度: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摩梭》 參考資料編輯 世代過著走婚生活摩梭人族源之謎被揭開? 摩梭獨特的走婚制---母系家庭 摩梭人走婚介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參見編輯 訪妻婚:日本古代類似習俗,但男女雙方有正式夫妻關係 分開同居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走婚&oldid=6569622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