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行業中如何界定抄襲與借鑒?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感興趣的話題,不如先來看看現代漢語詞典上的概念解釋: 抄襲:竊取別人所作文字以為己作。

或指不顧客觀情況,照搬或沿用別人的思想、方法、經驗等。

標籤:抄襲用戶界面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經濟經濟學 設計行業中如何界定抄襲與借鑒? 11-16 抄襲和借鑒不止是設計圈的話題,而是一個更寬泛的社會學話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會涉及,不過每個行業每個領域包容度是非常不同的,對設計和借鑒的界定也是不同的。

那麼單從設計行業來說,如何界定抄襲和借鑒呢?抄襲:一模一樣肯定是抄襲,主要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高度雷同應該也算是抄襲借鑒:局部設計細節的模仿,比如Twitter的下拉刷新和Path的添加和側滑菜單,已經快成通用設計模式了,這種很難算是抄襲,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個設計來源於誰。

風格和設計手法的模仿也很難界定是否是抄襲其實不管是抄襲還是借鑒,設計師的目的其實是從中獲取靈感。

那麼我們可以從獲取靈感的角度規避抄襲和借鑒的問題。

1.跨界模仿有些設計師,做個IM,就一定要從IM類軟體中去找靈感,做個安全產品,經一定要從同類安全產品中找靈感,這樣當然很容易撞車。

莫不如跳出來,從其他領域去尋找靈感,比如去博物館看看名師大家的畫作,去藝術園區看一下雕塑和擺設,去工藝品店看看工業設計作品,這些跨界的靈感,都可以抽象出來作為你的設計靈感。

跨界的模仿很難被界定為抄襲,雖然iPhone的時鐘的設計仍然被告了,被指抄襲一個實體的時鐘。

2.汲取設計理念有些設計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有不一樣的設計理念,比如說摺紙效果、晶格效果,你要汲取的是設計師其中的那種設計理念,這種理念可以很好的轉行成你的設計初衷,並形成一種派系。

3.學習設計手法有些設計,能給人技法上的啟發,比如羽毛的畫法、高光的畫法等,這種你可以拿來用在各種不同的設計場景中去,作為設計基礎存在,肯定不算抄襲啦。

4.適當拿來主義一些通用的設計模式、動效SDK等,直接拿來用也未嘗不可,避免重複發明輪子 很感興趣的話題,不如先來看看現代漢語詞典上的概念解釋:抄襲:竊取別人所作文字以為己作。

或指不顧客觀情況,照搬或沿用別人的思想、方法、經驗等。

借鑒:把別人的經驗或教訓借來對照學習或吸取。

也指別人的可供自己對照學習的經驗或吸取的教訓。

綜上所述,我認為概念的關鍵區別就在於是否「不顧客觀情況」。

由此說來,我們在設計中去界定二者的意義已經不大,因為單純的抄襲其實很難得到生存下來的機會。

也許您會說,業內這樣赤裸抄襲的情況大有人在,而且還活得好好的。

但我想說,您確定他是抄襲么?在此,我有兩個觀點:第一,不為相同而相同。

任何產品都是為滿足自身具體業務而存在的,而不會有兩個業務情況完全一致的公司或團隊,因此抄襲的效果一定不會很好,道理很簡單這不是為你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所以就算短期內不出問題,長期看也一定會有負面影響。

有的公司會認為所謂「大公司」的產品一定是千錘百鍊的,照搬就好。

Nielsen前些年發表過一篇博客名為《為什麼不要學習著名網站的設計》,其中仔細探討了這個問題。

其實大公司很多的設計也很糟糕,也是拍腦袋,問題一點不會比所謂的小公司少。

很多設計真的沒有對與錯,只是當時設計了並一直存在而已,我們沒必要神話,更沒必要不顧一切的照搬。

第二,不為不同而不同。

產品設計和用戶的習慣息息相關,也正因如此我們積累下來了很多的模式。

採用熟悉的模式有利於用戶心智模型的匹配,因此相似有的時候未必都是壞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的設計是為了追求不同而刻意求變,這樣的方案往往看上去很奇怪,因為它已經不以「合適」為目的了,它的目的是「不一樣」,這樣確實避免了相似,卻引來了更多的問題。

回到主題,如何區別二者?我認為漢語詞典說得好,就是看這個方案是否有考慮「客觀情況」,也就是說,定義一個方案的抄襲與否,應該看他合不合適業務需求,而並不是看它長得像不像某個方案。

借鑒是一種藝術,「創造力只不過是連接某些東西的能力。

」的說法實在是幫主的經典。

國內某互聯網巨頭,經常因為「抄襲」與「借鑒」成為眾矢之的,我覺得大可不必。

因為如果它總靠抄襲,無論如何不會走到今天。

我們更應該看見它產品中那些巧妙適應本地化的策略,以及精雕細琢的細節,這些正是它區別於抄襲的地方。

這就是我對所謂借鑒與抄襲的看法。

單純以設計來講,真的很難定義。

因為設計是個很複雜的綜合體。

若如此,不如回到「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這個本質上,也許「合適」就好。

很難定義,像素級的一模一樣,好吧,直接拿過來用肯定是抄襲了。

同樣的東西,你第一個抄會被人批評抄襲,抄的人多了,就是行業模式,業內經典了。

所以抄襲和借鑒如果無關法律,那麼只取決於設計師的無恥程度。

另外我不關心你是抄襲還是借鑒,而是你還貢獻了什麼新的東西。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新的設計中沒有貢獻新東西的(不管好壞)都是抄襲,有貢獻新東西的都是借鑒(總有部分基過人類過去的知識)。

如何區別借鑒與抄襲?如果是從結果出發,其他答主都已講得很完整。

但我想從過程的角度補充一下。

你是否會經常遇到這種問題?你想做一支筆。

你衡量握起來的舒適度,還有價格要比較親民,選來選去,把工藝和材料都定好了。

最後發現和市面上一款賣得很火的筆居然不謀而合。

你要繼續用這個雷同的方案嗎? 或者上面還有點理想化。

現實情況是,你一直沒想到什麼好點子。

所以你到文具鋪看看,找到一款筆。

這筆完全達到你的要求,舒適,價格低,質量好。

你要直接採用這筆的製造方案不? 還有另一種情況。

你想賣筆賺錢。

但你對做筆並不在行,所以到文具鋪問了下老闆,「老闆,賣得最好的筆是哪種?」「就那種,又舒適又便宜,現在最火了。

」「那行,既然市場驗證已經正確了,那我們就直接複製吧。

」 以上的情況,哪種是借鑒,哪種是抄襲?如果從結果來看,那都長得一樣,就都是抄襲。

但從過程看,我覺得前者是借鑒,後者是抄襲。

最關鍵的是,它們對行業產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第一種是你有目標和問題,你尋找解決方案。

接著你恰好發現有合適的解決方案,所以複製。

就好像你想提高學習效率,看見小明每天都邊吃饅頭邊背單詞,你試了覺得也不錯,就複製了。

結果你考得和小明一樣,都90分。

這種「抄襲」其實也是一種認同。

「抄襲」越多,認同也就越多,從而讓一些很棒的設計慢慢變成「主流」,推動行業的進步。

就好像小明吃饅頭背單詞的方法非常好,結果普及到全校,導致全校學生的成績都上去了。

你也不用擔心大家會盲從,畢竟大家都是用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或是「抄襲」的方法很爛,自然會棄用。

所以被抄的東西一直都是好東西。

舉個例子。

當年蘋果和微軟都輪流把施樂的GUI抄了一遍,但它們都是為了讓電腦大眾化,GUI是趨勢。

如果他們不這麼做,PC的出現不知道要晚多少年,而GUI的草圖被當成垃圾,躺在STAR的研究室當廁紙用。

第二種就大不一樣了。

因為你的目標本身就是要是和他一樣。

每次考試你就都抄小明的,所以他考多少你就考多少,他超常發揮90分你就90分。

一不小心不及格,你也就不及格。

你們兩人的平均成績,永遠等同小明的。

這種在市場上其實是很糟糕的事。

因為你的存在對市場並沒有任何價值,你的產品只是一模一樣的複製。

市場上產品的平均水平也沒有得到任何提升。

唯一的不同是,被複制產品賺的錢,被你分走了一部分。

你與它之間,變成一種零和遊戲。

甚至,由於抄襲比創造容易得多,你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廣告營銷等,可能你的銷量還好過於原創。

因此,有些人就開始放棄革新,或也轉變成抄襲者;有些人堅持原創但打不過抄襲的,最終退出。

不管怎麼樣,整個行業開始停止進步,形成「劣幣驅逐良幣」。

最後的收場往往是堅持最久的人獲勝,整個市場里的企業開始合併相似的,或只剩下不重複,滿足不同需求的。

像Google退出中國,百度稱霸;優酷與土豆合併;趕集和58合併;滴滴和快的合併等。

你能想像,1997年,微軟在蘋果快撐不下去時,可是投資過蘋果1.7億美元的,並開發MacOS版本的MicrosoftOffice。

或許巨頭也深知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性吧。

今天讀到Pony的文字,特別有感觸。

當然,我們也走過很多的彎路,後來我們發現複製別人的路徑,最後往往是失敗的。

我們的團隊曾經照著百度做搜索,人家有什麼我們也做什麼,沒有想到別的路徑,所以並沒做起來。

但搜狗就很聰明,他說我拼搜索拼不過你,我就拼瀏覽器,瀏覽器靠什麼帶?輸入法。

輸入法帶瀏覽器,瀏覽器帶搜索,開闢了另外一條路,就比我們做得好,而且人家花的錢是我們的三分之一。

像我們電子商務原來團隊是照淘寶做,產品是一模一樣的東西,最後越做越沒希望。

包括我們的微博,雖然說活躍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終沒辦法突破,最麻煩的是新浪微博也沒突破,跟著別人走到死路里去了。

參考資料https://www.zhihu.com/lives/780459066764824576 借鑒借的是方法,懂得其所以然抄襲抄的是結果,只在乎知其然借鑒來的方法可以延伸到別的領域範疇,抄襲一旦改變命題便無法再抄 完全不借鑒是不可能的。

人從出生起就各種耳濡目染,任何看似天馬行空的idea都不是憑空誕生的,只要找,全都找得到源頭。

各行各業都差不多,有的人能成為佼佼者是因為他更善於吸收他人的養分而化為己用,當我們說某名家是集大成者,就是如此。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多抄少的區別罷了。

我們來看看這些圖: 雖然從構圖、人物造型、道具上都很相似,但更多的是向前輩致敬,自己的風格依然存在。

藝術領域相似的太多了,看看中國傳統的山水畫,西方宮廷的肖像畫,中世紀的宗教畫,幾個世紀都跳不出去。

網上有好多分析相似電影海報的,這裡就不多舉例了。

老實說,看多了就那麼幾個類型,大同小異。

網上有好多分析相似電影海報的,這裡就不多舉例了。

老實說,看多了就那麼幾個類型,大同小異。

其他設計領域也一樣,其實能用的元素不外乎那麼幾樣:字體、裝飾紋樣、結構、配色、紙質等等。

一個產品有它的局限性,比如波爾多紅酒,你做了個特別現代的、花哨的包裝,就不能讓人產生認同感。

我入行時的師傅是法國做酒裝的教父級人物,他做構思就是廣覽群書,從別的東西里(不光是現有的設計作品)汲取靈感,稍加變化就成了新的自己的東西。

我一開始心思很活,想法很多,但慢慢也理解了做設計是名符其實的帶著鐐銬跳舞,動作不能太大嘍,還有客戶那一關呢。

這不可恥,但是做久了不免挺無聊的。

要說到法律意義上的抄襲,那就是抄得過於赤果果了。

有點職業道德和追求的童鞋,要拿來主義,也得拿得漂亮是不是。

學美術時的臨摹,為了畫好一個靜物都要反覆的練習。

逐步了解內部結構,光線的變化後,技法漸純熟。

之後不斷的磨練,能將情感、人文等信息傳遞出來時。

或許是大師。

產品設計亦是?沒有抄,哪來超!借鑒與抄襲也只是初期階段的不同狀態,作為大志向的設計師而言,何須要劃分清楚。

借鑒的是一個抽象化的東西,例如方法,技巧,思想等;抄襲的是一個具象化的東西,是設計的結果。

在做設計這一行躲不過借鑒。

借鑒也是一種學習的能力,以前總覺得在中國是沒有設計可言的。

大家都在借鑒好的大師的創作方式,材料和其創新性。

但是好的借鑒是可以對一種設計進行延伸的,所以借鑒是好的方式和必然的過程。

抄襲就我感覺更多的是一種貶義。

同借鑒而言,出發點應該是不一樣的。

別人想攻擊你,你借鑒的也是抄襲...別人懶得理你,你抄襲的也算借鑒... 真要說區別的話,知原理加自己的思考與理解,不知原理無腦抄.. 我大學專業是版畫系的書籍裝幀,專業做視覺設計的。

後來覺得平面設計這東西原創太不值錢,很容易被人拿走用,因為自己喜歡做雕塑,美院選修課我全選了雕塑,畢業之後也去雕塑公司做設計,本以為雕塑這東西應該不至於像平面設計那樣遍地山寨,但真的是沒想到原來藝術雕塑這行業比起平面設計的抄襲風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廣州深圳市場到處充斥著一模一樣的商品,藝術一詞被狠狠地羞辱了。

甚至是名家的創作也原封不動的被抄襲。

比如台灣的朱銘的太極系列,廣東市場遍地都是。

雕塑廠家為了省去原創費用,直接抄別人的,搞得我們這些設計師沒有一點創作動力。

購買的人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原創,只管便宜。

所以大大小小的廠家都這麼做,然後這個市場就徹底爛掉了。

哈哈,已經棄坑了。

把別人的東西加以改進超越別人,感覺叫借鑒(或者叫創新)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不假思索的復用,做得比原作還見鬼,這絕對算抄襲比如DOTA之於LOL,LOL一定程度上借鑒了DOTA,但是做得比DOTA還成功又比如國內N多三國MOBA遊戲之於LOL,甚至感覺UI界面都沒換直接就敢上線賣錢,這肯定叫抄襲 重要的是,首先你得明白,自己是商業設計師,還是藝術家?如果是商業設計師,有一件事情是必須明白的,商業講求的是效率和利潤。

如果,你是藝術家,你想怎麼做都無可厚非,或許你現在「窮困潦倒」,但並不能否定你的作品不會像梵高那樣在你去世之後變的超級火。

但是,這並不能為近期的商業活動創造出利潤,而商業機會稍縱即逝,任何一個理智的商人都不會認同短期內不可能給他帶來利潤的投資。

抄襲?不,我們只是在進行利益最大化,畢竟我們是為「萬惡的資本家」服務的。

[微笑/嘲諷臉]總不能我作個長方形就不能允許別人做相同的長方形了吧,反正大家都是抄襲過來的,或許你是看小說來的靈感,他是看電影來的靈感,另一隻「設計師」又是聽歌來的靈感,那你說這些人算不算抄襲呢?我是不相信有人設計的東西是純靠自己大腦的硬體部分。

當然,不排除有很多人把別人的東西直接拿過來用,例如iphone7抄襲了樂視取消了耳機孔,抄襲一加3用了不可按壓Home鍵,抄襲華為使用了雙攝。

[微笑/嘲諷臉]+1 設計不成熟的時候才會,慢慢成熟的設計師,會不斷吸收創意元素,轉化成自己的設計風格。

風格一直不固定,只能說明在設計的路上「抄」才能讓他繼續生存 現在國人的問題是把「抄襲」這個詞的範圍擴大化,亂扣「抄襲」的帽子。

私以為,這種行為才是中國設計進步遲緩的罪魁禍首。

(國人道德要求過高,導致適得其反這個問題其實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有體現)我建議大家,只要不是完全一樣的,完全照搬的都不要隨意扣抄襲的帽子就好了。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

蘋果公司是最先使用圖形界面和滑鼠的,在那個年代,微型計算機的界面可還都是黑底綠字都是代碼的呢。

後來微軟也很快開始使用圖形界面和滑鼠。

喬布斯因此大發雷霆,並且對微軟提起了訴訟,狀告他們抄襲。

到底最後有沒有賠償我就不清楚了。

但是現在有誰會說,微軟,戴爾什麼的使用滑鼠是抄襲?有些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從一個創意,很快變成行業的標準。

或者說,設計的進步就像所有其他學科的進步一樣,要在前人基礎才能上更進一步。

待續—— 如果設計出一個作品,體現的是個人的風格和思想,不管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於哪裡,應該屬於借鑒的範疇。

反言之如果只是照搬別人的創意,你所設計出的產品也是體現了別人的風格。

設計作品一般表達形神意。

而往往需要借鑒和抄襲的都是需要意思大概合適的作品去抄襲或者借鑒,如果一副作品的形態,神態,意思,都差不多,這叫做抄襲,而如果只是我們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所使用的形態,神態不一樣,這叫借鑒。

這是個人理解。

不合適之處希望共同探討。

借鑒是建立在對產品內在理念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是對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而抄襲則是相反的,它們忽視了對產品的理解和思考,把更多地精力花在了「表現層」上面。

回答問題前,也許先定義清關鍵詞的含義會更好。

查《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Page158【抄襲】1{動}&<1&>把別人的作品或語句抄來當作自己的。

&<2&>指不顧客觀情況,沿用別人的經驗方法等。

Page158【抄襲】2{動}(軍隊)繞道到敵人側面或後面襲擊。

Page704【借鑒】{動}跟別的人或是事相對照,以便取長補短或吸取教訓:可資~Page703【界定】{動}劃定界限;確定所屬範圍:兩個單位的分工要有明確的~|是優是劣自有客觀標準來~Page1203【設計】&<1&>{動}在正式做某項工作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預先制定方法、圖樣等:~師|~圖紙。

&<2&>{名}設計的方案或規劃的藍圖等:那兩項~已經完成。

狹義的「設計」可以讓人聯想到這些關鍵詞:計劃,時間,統籌廣義的,(筆者認為)也更為符合問題中所談及的「設計」,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代,應該是無處不在的。

除了新聞媒體工作者、藝術家、文學家、建築設計師、科研工作者、網路營銷小組等等我們能想到的需要「創新」「改變」「靈感」的個人或團隊能和設計行業搭上邊,我覺得日常生活中也有「設計(生活/even人生)」行業的存在,只是也許它們不能被我們意識到。

小到制定一條新鮮的上班路線(路上遇過花店買一支帶到辦公室,放到鄰桌實習生的桌上),改變刷牙的方式,等地鐵時打破一直看手機的習慣(閉目聆聽腳步聲和進站緩停的車與鐵軌摩擦聲響的節奏衝突)。

這些改變,我們可以說是因為獲得了朋友、微博、名人效應的影響而發生的,那我們這種「微設計」是算抄襲還是借鑒呢?顯而易見,是後者。

此時的設計分享,是一種向善的效仿與學習,好事情。

【情侶對話】A:聽說陳某某拍了新電影,咱約個會去電影院看吧!好懷念大學時第一次你約我看電影的橋段(滿眼放金光)B:等下檔期了跟家裡上網看多好,省錢還舒服。

A:(嘟嘴,略生氣)嗚,你看看人家小劉,結婚7年了還跟媳婦維持熱戀狀態,難怪人家總是嬌嫩嫩如水仙一般的存在。

B:(沉默)~15分鐘後~B:晚上7點西單大悅城門口見,先吃飯後看電影,我團購好票了,穿女人點。

A:有病啊你(竊喜)~~~~~~~~~~~~~~~~~~~~~後面的故事,請大家自己想像~~~~xoxo~~gossipgirl~~~~~~~~~~~~~「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嘛你覺得好,就學唄,加點自己的創意和靈感就好嘍!最重要的是開心,幸福要自己創造,你不「設計」個門,幸福上哪兒找你們家敲!?LOL(Laughoutloudly.網路聊天常用:D)————————————————————————————————————————————牽涉到界定抄襲還是借鑒這個問題,我覺得大概一定是和利益、慾望、消極競爭、掩蓋真相等等扯上關係的緣故。

設計師們捫心自問,無愧,就OK了。

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們,不是被擁有雪亮眼睛的大眾秒殺,就是會背著良心債難以入眠(或噩夢纏身),早晚的事兒。

人在做,天在看。

筆者願中國設計行業才人輩出,各層面帶動國家經濟,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維持好和諧和平紮實發展的步伐,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推貢獻靈感的親們,我深深地敬仰和熱愛你們。

阿門!阿彌陀佛。

多謝看到文章尾巴的你,歡迎批評和撒花:) 看大家寫的都很好,但是這也只能給醒著的人看。

今天有人質問我你有一天發現有個人跟你長得一樣你還告他抄襲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聊天應用大多採用綠色的圖標? TAG:抄襲|經濟|用戶界面設計|經濟學|用戶體驗設計|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