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遲疑的聆聽者 - 芭樂人類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的前輩用文化相對主義來對抗種族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他們堅持那些 ... 我們頂多採取的就是Geertz說的「反-反相對主義」(anti-anti-relativism)。

移至主內容 guavanthropology.tw芭樂人類學 GUAVAanthropologycoversthingsthatareGrotesque,Unabashed,Apostate,Virid,andAuspiciousaboutanthropology! 首頁 關於芭樂 芭樂小農 芭樂書 芭樂籽大賞 聯絡我們 登入 2019.06.06人類學家養成 回應1 作者:林開世(2019年台大人類系小畢典致詞)   今年人類學系的畢業班同學在過去的四年,經過許多風波,克服許多紛擾,也跟著我們系一起度過三段悲傷的時刻,終於也來到了送走你們的日子。

目睹你們的掙扎與成長,看過你們的歡笑與淚水,從徬徨到堅毅,從憤怒到理解,瘦了一圈、脫了一層,但你們的眼神比起從前更為深邃,你們的笑容比起以前更為內斂,讓我這個陪伴過你們的老傢伙,面對這場離別感覺格外的珍重。

去年我給畢業生的致詞是有關人類學的用處,做了很大的宣稱、很高的期許,回頭再讀那段文字,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其實,不像許多冠冕堂皇的學科,人類學是一門很謙遜的學門。

我們吐槽龐大理論,解構中層理論,取笑裝模作樣的量化研究,鄙夷常識性的實證主義。

但來到了經驗現場,面對實實在在的生命時,我們卻往往是個膽怯的學徒,強迫自己從無知出發。

在面對差異的時候,不預先假定我們已經知道對錯或美醜,而是先試著揣摩別人的語言與行動,來感受別人所經歷到的世界。

   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念過幾本人類學著作的人,以為這不過就是所謂的「文化相對主義」或者田野工作的方法與技術,就是一種特殊的態度與倫理的養成。

但我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這些說法也許都對,但也往往不僅僅是如此。

我們的確要求人類學學生應當對還沒有理解的東西不做價值判斷,尊重與我們社會的道德標準不符的文化,但是沒有人要我們停留在這個相對性的位置。

我們的前輩用文化相對主義來對抗種族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他們堅持那些看來簡單與「野蠻」的文化也與複雜的工業文明具有 同等的價值,這個立場明顯的就是具有清楚的倫理判斷,他們用懷疑、擱置自己文化的價值為出發點,希望能一方面讓出更多的空間給別人的世界,另一方面挑戰任何人類普同性的宣稱。

許多人以為這樣的立場就是一種懷疑論或者虛無論,但是事實上是我們連這樣的立場我們都不敢站也不會站,我們頂多採取的就是Geertz說的「反-反相對主義」(anti-anti-relativism)。

既不會接受有所謂的普遍標準,但也不會接受所謂的毫無標準。

而在這兩個立場之間,有情緒、情感、習慣、魔術、巫術、意象、感官、寂靜、無奈......等等,還有每天的日常生活。

它們有時需要當事者清楚的表達或捍衛原則,但更多時候,隨著不同社會脈絡的需求而來的對、錯、真、假,就只是需要人們去承認與應對,共處與擺置。

     換句話說,人們的確有些時候需要做原則性的道德抉擇,但大部分時間就是活在複雜的關係網絡中做各種細微的倫理斟酌,更有許多無法被清楚言說、表達與確認的情境,難以被分類與評斷。

人類學的訓練只是希望你能挪開出自以為是的各種框框,讓不在框框內的生活步調與細節也有機會能被看見、被感受。

   另一方面來說,在學校,我們也的確要同學至少透過田野實習去體驗一點做密集參與式的田野工作的感覺,我們也好像把田野工作當成是我們蒐集資料的方法。

但是其實對人類學來說,田野工作不只是研究方法。

我們也許帶著特定的問題到一個地點去作調查,但是不像大多數的社會科學方法,我們很少會先設計好問卷或社會調查格式然後透過訪談來取得是非或填空的答案。

對我們來說,預先設定我們已經知道答案有多少可能,只是去確認不同的人會選擇落在統計的哪一端的答案,是無法令人接受的知識傲慢,也是扭曲與製造馴化的「訪談者」的治理技術。

透過制式的、誘導式的問題,不斷的騷擾、持續的訓練一般人勾選已經預先被設定好的答案,讓毫無想像力的調查數字得以轉化為管理方便的民調、意見、統計與資料庫。

透過被調查,群眾以為他的意見可以算數、可以當家作主,卻同時也被收編到各種安全的意見管道,成為無可奈何的選民或消費者。

   人類學的田野工作不是去肯定我們的意見或理論,而是去參與、學習別人的能力、技術、概念與知識。

我們透過觀察、請教與親身體驗別人的生活,讓自己與別人共同成長與延伸。

這個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有它存在的價值,不需要仰賴民族誌書寫來合法化它的意義,我們甚至可以說,民族誌只是人類學家在田野中成長的副產品。

我們透過閱讀民族誌,來訓練自己如何去做田野?要注意甚麼?不是倒過來。

但歸根究柢,你就是要學習一套去觀察、體驗與教育自己的成長方式。

  突破自己既有的框框來學習與成長是田野工作的目的,也是人類學對我們的挑戰,這個挑戰超越民族誌與非民族誌,也把人類學的知識取得與一般人的學習界限模糊。

就這點來說,人類學其實就是一種無止境的學習。

    這就帶到了是我想要期許人類學系應屆同學的事:要有能力突破社會僵化的思考模式與自己慵懶的思維模式,就是要能試著成為開放的聆聽者以及謙虛的學徒;但同時弔詭的是,不要以為只要你有耐性、有同理心,就能達到溝通與理解,也不要以為知識一定可以透過翻譯來傳承。

無論是在人類學的田野或者未來的工作職場,我們都必然需要與人相處,與人交往。

你的前輩、坊間的人際溝通術的書籍,都會傳授你如何掌握人際關係、如何達成有效溝通的知識與技巧。

我相信這些經驗傳承應該是難能可貴的生存之道,也是理解自己處境的學習指南。

但我想要指出來的就是,人類學的訓練期待你的不只是這樣。

你需要對那些可以被整理成系統與可以合理解釋的知識,保持警覺與距離;並且去發掘還沒有被納入可以被傳承的知識經驗,重新定義你的學習範圍。

也許這些警覺與反思不會幫你贏得上司的信賴或同事的愛戴,但是卻能讓你真正的成長,讓你一直比別人早點感覺到即將來到的寒意。

     願意開放自己、接受差異,會讓我們自然的就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聆聽會沉澱出許多故事,也會訓練我們有能力敘述好聽的故事。

但是做為一個敘說故事的人,要學習不要把聽來的故事說得太滿,也不要嘗試把每個故事都講的很有道理。

精彩的故事固然能感動人心,但是無法說清楚的往往是故事中的圖像與意象,而繼續留在我們記憶、困擾我們的也正是這些難以溝通的。

圖像的意義往往是曖昧不定,又跳躍掙脫。

所以,每一個想要詮釋意象的嘗試,都會伴隨著不安的遲疑。

但也就是這種殘餘的遲疑,值得我們繼續到田野、到生活中去聆聽故事。

只有願意在現場聽、看、感受別人的故事,我們才會知道理解與溝通是多麼的虛幻與殘忍,我們如果願意為他人保留一點尊重與距離,也許所有的那些已經發生的,都還來得及轉圜。

   恭喜你們終於畢業了! 也期望你們陪伴別人、幫助別人繼續一起成長! 本文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3.0台灣版條款授權。

歡迎轉載與引用。

轉載、引用本文請標示網址與作者,如:林開世做一個會遲疑的聆聽者(引自芭樂人類學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723) 回應們 請注意:名字後有*表示發表者非本網站認識的人,名字由發表者自取。

JOHNMCCREERY*2019.07.2215:27 1 非常有道理。

可幾次念的文章。

Remindsmeofoneofmyfavoritedescriptionsoftheanthropologist,fromTomKelley’sTenFacesofInnovation:“TheAnthropologistisrarelystationary.Rather,thisisthepersonwhoventuresintothefieldtoobservehowpeopleinteractwithproducts,services,andexperiencesinordertocomeupwithnewinnovations.TheAnthropologistisextremelygoodatreframingaprobleminanewway,humanizingthescientificmethodtoapplyittodailylife.Anthropologistssharesuchdistinguishingcharacteristicsasthewisdomtoobservewithatrulyopenmind;empathy;intuition;theabilityto"see"thingsthathavegoneunnoticed;atendencytokeeprunninglistsofinnovativeconceptsworthemulatingandproblemsthatneedsolving;andawayofseekinginspirationinunusualplaces.” 回應本文 名* 電子郵件* 驗證用,不會顯示 回應內容* 儲存 Leavethisfieldblank 哥吉拉‧921‧一個紀念不了的紀念二個中國:那看得見的、與那看不見的二個世界 加入芭樂粉絲團 訂閱RSS 林開世 台大人類系助理教授 林開世也寫了 沉澱下來的韓劇:《我的大叔》(韓語:나의아저씨)2018年(下) 沉澱下來的韓劇:《我的大叔》(韓語:나의아저씨)2018年(上) [iGuava主題專號][2021民族誌影展]文化的相遇與連結 期待一個不同尺度的未來 我珍藏的15片喜劇,為了防疫,無私推薦給所有人 [iGuava主題專號][人類學家@文化部]文化不是個東西:不要相信指標、評估及報告 來自伊朗的驚喜 專欄 iGuava主題專號 Runningnoseky的蘭嶼田野 一片芭樂 印度的西藏地圖 天鵝城 芭樂籽大賞 芭樂電台 親愛的芭樂人類學家 Tags 318 中國 人類學 儀式 全球化 公共人類學 原住民 台灣 大洋洲 太平洋 宗教 性別 政治 教學 書評 服貿 歷史 民族誌 民族誌影片 環境 田野 田野工作 社會運動 節慶 經濟 考古 舞蹈 西藏 觀光 資本主義 農業 選舉 電影 音樂 食物 馬來西亞 更多 最新文章 從單線美國夢到宇宙跳躍:《媽的多重宇宙》中世代交錯的亞裔美國意象 改變醫療的人類學家—保羅‧法默的救世啟示錄 在真實世界開啟多元宇宙的Zapatista 創造力的條件:在「未知」中用功 景觀、文化生產與文化再生產-人類學對資料新聞的形式分析 戰爭的框架:烏克蘭戰爭中「毒癮」的主權隱喻 人類學feat.發展研究:殖民批判與人文關懷 [一片芭樂]「塵埃落定」Theendgame? Covid19世界中的線上人類學實踐 自我認同、歧視、與文化學習:當代大專原青的心理壓力 最新回應 外省第三代/擁抱你的口音:MockSpanish、阮月嬌與新台灣 阿薛/小木屋筆記(上) 郭佩宜/數字芭樂: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圖像 AlikNikar/Covid19世界中的線上人類學實踐 陳夢麟/Covid19世界中的線上人類學實踐 F/誰的地緣政治?了解3種截然不同的烏克蘭全球論述 They/數字芭樂: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圖像 AbuLosun/數字芭樂: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圖像 趙美旻/數字芭樂:台灣人類學界的性別圖像 Winnie/當民族誌鬼話連篇 聯播:巷仔口社會學【推薦序】社區自我保護的辯證 誰是重考生?以大數據行政資料檢視重考趨勢、考生特質及領域偏好 聯播:歷史學柑仔店從中毒到解毒:近代日本「河豚料理」的故事 基督宗教聖像的傳統和議題:俄烏危機的東正教小故事 聯播:菜市場政治學迎接全民基本收入的年代? 台灣研究的定位 彙整 --作者--林老師(44)邱韻芳(37)馬上瘋檳榔(31)郭佩宜(26)趙恩潔(26)林秀幸(24)趙綺芳(24)潘美玲(22)左拉(20)malaita(18)徐雨村(17)容邵武(15)玉兔(14)芭樂合作社(14)芭樂貓(14)莊雅仲(14)蔡丁丁(14)LadyKaka(13)彭仁郁(13)鄭瑋寧(13)江芝華(12)bricoleur(11)林益仁(11)羅永清(11)羅素玫AlikNikar(11)傅可恩(KerimFriedman)(10)CaptainScar-Little(9)Runningnoseky(9)呂欣怡(9)芭樂小編(9)林開世(8)芭樂籽(8)咖啡海(7)洪廣冀(7)劉正元(7)小林尊(6)方怡潔(6)胡正恆(6)陳玉苹(6)蔬粒王(6)司黛蕊(5)何撒娜(5)納豆青木瓜沙拉(5)陳如珍(5)葉秀燕(5)劉子愷(5)鄭肇祺(2)日宏煜(4)李威宜(4)林秀嫚(4)林靖修(4)張雯勤(4)給牛油皮耶吼(2)童元昭(4)彭榮邦(4)劉紹華(4)謝世忠(4)台邦.撒沙勒(3)光合菌(3)有機草莓(3)男版小松菜奈(3)吳易澄(3)李梅君(3)林文玲(3)林怡潔(3)施永德(DJHatfield)(3)雪裡紅(3)蔡政良(3)劉堉珊(3)謝一誼(3)講古(3)Berch(2)disorder(2)官大偉(2)林潤華、遲恒昌(2)高雅寧(2)陳文德(2)陳毅峰(2)黃淑莉(2)楊政賢(2)達紹(2)舞舞舞(2)劉文(1)鄭玠甫(2)劉斐玟(2)劉榮樺(2)謝艾倫(2)薩爾達(2)Akira(1)JérômeSoldani吳傑弘(1)madi(1)Paidia(1)王冠文、徐苡庭(1)王美青(1)方鈞瑋(1)王驥懋(1)石岱崙(DarrylSterk)(1)丘偉榮(1)田邊控韓幾(1)李仁淵(1)克里斯多福多爾(1)李舒中(1)何翠萍(1)林果葶(1)阿度(1)邱筱喬(1)林傳凱(1)花輪(1)胡子哥(GabrieledeSeta)(1)建芭樂(1)柯朝欽ChaochingKo(1)洪馨蘭(1)拿俄米(1)徐斯檢(1)海綿寶寶(1)張正衡(1)鹿希法(1)張育銓(1)陳玫妏(1)陳怡萱(1)陳佩甄(1)途迷(1)陳偉智(1)清華學子(1)黃宣衛(1)彭保羅(PaulJobin)(1)馮涵棣(1)楊佳羚(1)落剋‧光芒飽飽(1)電動芭樂(1)楊豐銘(1)褚縈瑩(1)蔡侑霖(1)蔣斌(1)鄧湘漪(1)盧柔君(1)蕭鄉唯(1)藍美華(1)羅正心(1)譚昌國(1)馨文(1)--時間--2022-05(3)2022-04(4)2022-03(7)2022-02(6)2022-01(4)2021-12(4)2021-11(4)2021-10(4)2021-09(8)2021-08(5)2021-07(4)2021-06(4)2021-05(5)2021-04(4)2021-03(5)2021-02(5)2021-01(4)2020-12(4)2020-11(4)2020-10(4)2020-09(5)2020-08(5)2020-07(5)2020-06(6)2020-05(6)2020-04(4)2020-03(6)2020-02(6)2020-01(6)2019-12(5)2019-11(4)2019-10(6)2019-09(6)2019-08(4)2019-07(5)2019-06(6)2019-05(7)2019-04(6)2019-03(4)2019-02(4)2019-01(4)2018-12(5)2018-11(3)2018-10(5)2018-09(4)2018-08(4)2018-07(5)2018-06(4)2018-05(4)2018-04(6)2018-03(4)2018-02(4)2018-01(5)2017-12(4)2017-11(3)2017-10(8)2017-09(6)2017-08(4)2017-07(6)2017-06(5)2017-05(5)2017-04(8)2017-03(4)2017-02(4)2017-01(6)2016-12(5)2016-11(6)2016-10(7)2016-09(6)2016-08(6)2016-07(5)2016-06(4)2016-05(9)2016-04(9)2016-03(6)2016-02(6)2016-01(6)2015-12(6)2015-11(8)2015-10(6)2015-09(8)2015-08(6)2015-07(4)2015-06(6)2015-05(4)2015-04(4)2015-03(9)2015-02(7)2015-01(5)2014-12(5)2014-11(8)2014-10(6)2014-09(7)2014-08(4)2014-07(6)2014-06(4)2014-05(5)2014-04(8)2014-03(10)2014-02(4)2014-01(4)2013-12(6)2013-11(3)2013-10(5)2013-09(7)2013-08(5)2013-07(5)2013-06(4)2013-05(5)2013-04(4)2013-03(5)2013-02(5)2013-01(6)2012-12(6)2012-11(8)2012-10(9)2012-09(5)2012-08(4)2012-07(5)2012-06(5)2012-05(6)2012-04(5)2012-03(4)2012-02(5)2012-01(7)2011-12(5)2011-11(4)2011-10(5)2011-09(5)2011-08(5)2011-07(4)2011-06(4)2011-05(5)2011-04(4)2011-03(4)2011-02(5)2011-01(6)2010-12(6)2010-11(6)2010-10(4)2010-09(4)2010-08(5)2010-07(4)2010-06(4)2010-05(6)2010-04(5)2010-03(6)2010-02(3)2010-01(4)2009-12(6)2009-11(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