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蔡英文總統今(2)日下午在總統府大禮堂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的紀念談話,說明我政府立場。

總統談話全文為: 國人同胞,各位媒體朋友,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網站導覽加入好友FacebookFlickrYouTube寫信給總統RSS ::: 首頁新聞與活動總統府新聞 新聞與活動 Facebook分享line分享twitter分享plurk分享 列印本頁 總統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談話說明我政府立場 中華民國108年01月02日 English 蔡英文總統今(2)日下午在總統府大禮堂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的紀念談話,說明我政府立場。

  總統談話全文為: 國人同胞,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所謂《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的紀念談話,提出了探索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等相關內容,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我要在此說明我們的立場。

首先,我必須要鄭重指出,我們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今天對岸領導人的談話,證實了我們的疑慮。

在這裡,我要重申,臺灣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絕大多數臺灣民意也堅決反對「一國兩制」,而這也是「臺灣共識」。

其次,我們願意坐下來談,但作為民主國家,凡是涉及兩岸間的政治協商、談判,都必須經過臺灣人民的授權與監督,並且經由兩岸的政府,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來進行。

在這個原則之下,沒有任何人、任何團體,有權力代表臺灣人民去進行政治協商。

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在昨天的新年談話,說得很清楚,那就是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而不是否定臺灣人民共同建立的民主國家體制;第二,必須尊重兩千三百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而不是以分化、利誘的方式,介入臺灣人民的選擇。

第三,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雙方之間的歧異,而不是用打壓、威嚇,企圖讓臺灣人屈服;第四,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任何沒有經過人民授權、監督的政治協商,都不能稱做是「民主協商」。

這就是臺灣的立場,就是民主的立場。

我們願意在「鞏固民主」及「強化國家安全」基礎上,進行有秩序的、健康的兩岸交流,我也要重申,國內亟需要建立兩岸交流的三道防護網,也就是民生安全、資訊安全及制度化的民主監督機制。

兩岸經貿應該是互惠互利,共榮發展;但我們反對北京以「利中」為核心,以利誘及吸引臺灣技術、資本及人才「走進中國大陸」的經濟統戰。

我們將全力推動「壯大臺灣」的各項策略及措施,鞏固以臺灣為主體、臺灣優先的經濟發展路線。

過去兩年來,臺灣善盡區域成員的義務,積極貢獻於兩岸及區域的和平穩定。

我們不挑釁,但堅持原則,我們飽受各種打壓,但我們從未放棄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立場與承諾。

我要提醒北京當局,大國必須要有大國的格局,大國的責任,國際社會也正看著中國能不能有所改變,成為受到信任的夥伴。

「四個必須」正是兩岸關係能否朝向正面發展,最基本、也最關鍵的基礎。

所謂的心靈契合,應該是建立在彼此的相互尊重與理解,建立在兩岸政府務實處理有關人民福祉的問題上。

例如,眼前十萬火急的豬瘟疫情。

施壓國際企業塗改臺灣的名稱,不會帶來心靈契合;買走臺灣的邦交國,也不會帶來心靈契合;軍機、軍艦的繞臺,更不會帶來心靈契合。

最後,我要重申,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絕不代表臺灣基層的民意要放棄主權,也不代表在臺灣主體性的問題上做出了退讓。

民主價值是臺灣人民所珍惜的價值與生活方式,我們也呼籲中國,勇敢踏出民主的腳步,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臺灣人的想法與堅持。

  看圖片   看圖片   看圖片 相關新聞 111年 8月12日 週五 接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訪問團 副總統:臺灣不會放棄民主、多元、尊重人權的生活方式 期盼美國及民主世界能持續關注臺海的穩定及和平 賴清德副總統今(12)日下午接見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Institution)學者專家訪問團,感謝訪賓在印太區域關... 111年 8月4日 週四 總統針對中國在臺灣周邊進行實彈射擊演習發表談話 蔡英文總統今(4)日晚間針對今天中國在臺灣周邊進行實彈射擊演習,發表錄影談話。

  總統談話內容為: 各位國人同胞,大家... 111年 8月3日 週三 接見美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總統盼臺美繼續相互扶持 做彼此堅實的夥伴 讓民主的光芒更加閃耀 蔡英文總統今(3)日上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Pelosi)訪團,並頒授裴洛西議長「特種大綬卿雲勳章」,感謝其長期在... CodeVer.:F201708221923&F201708221923.cs CodeVer.:201710241546&201710241546.c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