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癌,有影?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往中醫治癌多以攻邪(攻擊癌細胞藥為主,通常是具有毒性的藥物,如白花舌蛇草等,但現在的化療、放療已能直接狙殺癌細胞,類似攻邪藥,因此中醫多會改以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每日報 首頁 看文章 養生保健 中醫養生 中醫治癌,有影? 收藏 圖片來源/陳德信 瀏覽數89,039 2012/06/01· 作者/林貞岑 ·出處/康健雜誌 第163期 放大字體 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平均每6分35秒就有一人罹癌,聰明運用中、西醫,癌症病人有方法。

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平均每四人有一人罹癌,女性又較男性罹癌時間提前6年,衛生署公布的調查指出,五成女性在59歲、五成男性在65歲後罹癌。

儘管癌症來勢洶洶,但總有人能找出辦法與癌和平共存,而且過得朝氣蓬勃。

中、西醫共治癌症,已然成為趨勢。

例如:近日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博士發表在《傳統醫學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動物實驗發現,中藥黃芩湯(原用於治療呼吸道感染及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可緩解癌症化療後造成的腸胃道不適及細胞損傷,相關新藥正研發中。

「病人要知道,『不受苦』是他的權益,」雙和醫院副院長、腫瘤科醫師賴允亮舉例,癌症病人長期飽受癌因性疲憊(註:因癌症或癌症治療造成的生理、情緒與認知功能持續耗竭)之苦,著手研究中藥黃耆對治癌症疲勞的效果,初步發現,晚期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疲勞,有六成可透過黃耆獲得改善。

筆挺黑西裝,胸前掛著銀色十字架,每當90高齡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帶著溫暖微笑現身,總令人動容。

2006年,他被宣判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他坦然面對無所畏懼,採用西醫治療、中醫調養雙管齊下,五年多來,他全台跑透透傳福音,演講超過300場,「我發揮的愛愈多,人生就活得愈徹底,」他說。

廣告 但是也有很多癌友,聽人報好康,找所謂「中醫」(其實多是密醫),花了許多錢,病情毫無進展。

翁老先生膀胱癌末期,西醫宣布束手無策後,家人找了一個自稱「神醫」,20萬元包醫癌症,每天去「診所」握鐵管、喝「神水」,20天後說他「癌細胞全都不見了」。

但翁老先生一個月後過世。

當被診斷出癌症後,該尋求中醫治療嗎?中醫治癌有哪些長處?哪些是誇大不實的說法?中醫治癌,偏向體質調理坊間談話與網路上常流傳「不用開刀、中醫可治癒癌症」的說法,但《康健》採訪隊伍從北到南,遍訪數十位治癌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都語帶保留地說,中醫治癌症的效果尚不明確,並不同意流言所說。

雖然每位受訪的中醫師手上都有零星治癌案例,但「缺乏統計數據,很難說,」治癌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陳旺全坦承,單一個案成功,意義不大,無法評估是否真有療效。

倒是有些被西醫判定只剩下幾個月的癌症末期病人,經過中醫治療後,「超過原本預估的存活時間,多一天就是賺到了,」陳旺全說。

有些人可以多延長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離世,也有極少數「特例」病人,就這樣「帶癌延年」,相安無事過了十多年,「但並非每位癌症病人都可如此,」他強調,癌友不要過度期待「包好」的神蹟。

醫師的建議和共識是,先做西醫治療,再用中醫輔助調理。

廣告 「主流醫學的治療先做完,」成立全台第一個中醫癌症病友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說,癌病變化太快,若能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病患的生活品質會提升許多。

台灣針灸界大師丘應生,曾經用針灸治癒不少視神經萎縮和疑難雜症病人,他不諱言,中、西醫一起治療癌症效果較好,中醫可以彌補西醫不足,讓癌症穩定下來。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合格、正規的中醫師、西醫師,並配合做定期的追蹤、檢查。

「最好治療一、兩個月就要回去西醫檢查,」台北三總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提醒說,檢查結果可以評估中藥療效,做最好的治療計劃,如果治療過程中發現癌瘤變大了,通常他會調整藥方;有時效果不佳,他也會適時提醒病人:「中藥治療效果有限,你要考慮去做手術切除。

」像有位病人必須開刀卻堅持吃中藥,林高士動用西醫朋友幫忙勸說,讓病人願意去做治療。

「你要記得,沒有可治癒癌症的中藥或草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每次在門診中遇到癌症患者,總不忘耳提面命、再三提醒,不要輕信坊間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白花錢又傷身。

廣告 如果持續治療症狀沒有改善、癌瘤一直變大,表示目前的療法不適合,可以先跟醫師討論,是否要更換治療方式,或是再去徵詢其他醫師的意見。

中醫扶正療法,打造抗病體質由於中、西醫共治癌症的比例增加,間接也影響到傳統中醫治療癌症的模式。

「中醫也要很清楚西醫的癌症治療是怎麼回事,不要重複用到類似的藥,」鄭振鴻說,這也是西醫會誤解中醫的地方。

以往中醫治癌多以攻邪(攻擊癌細胞藥為主,通常是具有毒性的藥物,如白花舌蛇草等,但現在的化療、放療已能直接狙殺癌細胞,類似攻邪藥,因此中醫多會改以「扶正」藥物,以調理脾胃、補氣活血及滋陰方式,如四君子湯等,來補強身體在治療過程中造成的損傷,儲備好體力來抗癌,不但不會和西藥治療起衝突,反而能起加成作用、強化治療效果。

「現在中醫不能僅考慮單用攻邪藥治療腫瘤了,」曾經跟隨著名的中醫治癌專家的壢新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洪金烈印象深刻,有回一位乳癌病患特地從香港來找專家看診,專家要她就近在香港找他的老師(老中醫)治療即可,不用跑大老遠來看病,結果女病人吃藥後身體變差跑回來求助,專家一看藥單才發現,老師不知道病人在做化療、體質很虛,藥單上多是「攻邪藥」,難怪病人吃了不舒服。

中、西合作治癌,病人不需要再對西醫撒謊、隱瞞超過半數以上的受訪中醫師表示,近幾年開始有愈來愈多腫瘤科醫生,願意轉診病人看中醫,相互配合,因此目前無論在醫學中心或診所的中醫師,對於處理癌症病人手術後及放、化療副作用,累積了相當多經驗。

面對這些願意中、西醫整合治療的西醫,病人不用再偷偷摸摸做中、西醫整合,可以開誠布公和醫師討論更好的治療方式。

樞機主教單國璽曾在接受《康健》專訪時表示,他會告訴西醫在做中醫治療,也會把醫院的檢驗報告和藥單,拿給中醫師做參考,讓中、西醫師可以更了解他的狀況。

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放、化療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讓患者能夠順利完成療程。

氣色紅潤、綁著花布頭巾的淑華,一點也看不出來是63歲的乳癌術後患者,她做化療後引起強烈噁心嘔吐、身體虛弱到不想出門,腫瘤科醫師讓她轉診中醫,吃中藥調理幾個月,精神變好、臉色粉嫩,人變漂亮了,「朋友以為我去哪裡做微整形,吵著要找我的中醫師看病,」她說自己是化療做到後期才到中醫看診,如果早點來,或許不用多受苦,生活品質會好很多。

「做放、化療的人,比較常會出現更年期女性的氣、陰兩虛狀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針灸科醫師陳萍和提到,癌症病患調理得宜,狀況改善,確實看來會比較年輕。

此外,無法進食的癌症患者,也可利用針灸來改善。

陳萍和舉例說,有位43歲胸腺癌末期的女性,因為癌瘤太大壓迫到胃部,無法進食、一走路就會喘,只能躺在床上,為了不能陪伴小女兒而苦惱,陳萍和為她針灸後,癌瘤變小了,雖然癌症還在,但女病人走路不再氣喘噓噓,也可以進食了,她興奮地和全家人一起吃飯、談天,享受天倫樂。

從心做起,定靜之心不再惶恐中醫除了用藥物和針灸提升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更強調「心」的治療,因為中醫認為,情緒才是對抗癌病的關鍵。

例如,每天晚上9~10點,從台灣到美國全球同步,癌友們自動自發打開電腦或CD,隨著觀世音的佛樂唸誦,這是許中華醫師和癌友們特別相約的靜心時間,也是他癌症療程的一部份。

「癌症病人更迫切需要的是安心、有力量跟癌細胞對話,」診間裡點著檀香精油,頭髮灰白夾雜、笑容純真的許中華,2010年成立中醫癌症病友會,他說,太多癌症病人因為無助、恐懼而受騙上當,而且常有癌友訴苦說,西醫師做完治療,醫病關係就結束、斷了線,但他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實在很惶恐。

所以他下定決心要為癌症病人開「心」處方,「你安心了、靜下來,就能好好做決定,」他說。

目前每個月定期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的門診中心,有開課傳授保健技巧,完全免費,癌友會的病人來自全省各地,有一百多位,「我發覺放觀世音的佛樂最能讓人靜心,」許中華笑說,他曾試過放不同音樂,像是古典樂、新世紀音樂等,但最後發現佛樂效果最好。

當頑強的癌症碰上「心」治療,恐怕也要敬畏三分。

中醫處理良性腫瘤較擅長傳統中醫把癌症視為「腫瘤」,與癌症的希臘原文onkos「團塊」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些初期的良性腫瘤確實可能藉由吃中藥消除,「而且消得很快,」台北三總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說,消腫瘤是中醫外科強項,實質上的腫瘤像乳房纖維瘤、甲狀腺腫等屬於中醫說的「痰核」,服用化痰軟堅中藥就能解決;但像是巧克力囊腫等沒有血管的腫瘤,或是肝腫瘤等,「很難消,中醫的效果比較不好,」他坦白說。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中醫 治癌 癌症 西醫 您正在閱讀《康健雜誌》163期 中醫治療哪些病最有效? 精確解讀生理救治「肝」苦人 心細手巧,用眼針讓人重見光明 更多本期內容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運用科技實現「在地老化」|2021高齡國際趨勢線上論壇】 熱門文章 1. 這4種疼痛,趕快看醫生! 4. 烤橘子、蜂蜜-風熱風寒都適用的止咳妙方 2. 失眠?睡前穿雙襪子 5. 燕麥有助改善血糖、血脂 但4種人不適合吃 3. 降血糖食物有哪些?飲食3原則,5招不吃藥自然降血糖 6. 每天吃20克堅果 能降低早逝風險!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失智 當家人輕微失智,這4件事要及早決定 最新專題 中醫順時調養|24節氣養生口袋日曆 2021CHR健康企業公民得獎名單 【2021國病大調查】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 你家的淨水系統乾淨嗎?醫生教您挑選安全居家飲水 測測看你的心血管罹患風險值|避免急性心臟病發 保健懶人包 胰島素問世百年|胰島素糾察事件簿 控糖有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