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性低血糖也會致命?王維新醫師:吃「這三物」可預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針對餐後低血糖的患者,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兩餐間隔時間過長;並多攝取高纖或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麥、全麥製品、蔬菜等,注意飲食均衡與多樣性, ... 首頁 報導 專題報導 國際編譯 健康 癌症疾病 婦科疾病 心臟血管 消化系統 泌尿系統 眼科保健 牙科保健 腦科保健 皮膚疾病 精神系統 神經系統 耳鼻喉頸 內分泌系 胸腔健康 呼吸系統 骨骼保健 預防 流行病學 自然療法 居家復健 外傷醫學 新聞 即時新聞 熱門議題 醫療新知 中醫 中醫中藥 食補藥膳 穴位按摩 民俗療法 體質改善 飲食 心血管餐 防癌飲食 三高飲食 生酮飲食 養生食譜 節食斷食 運動 樂活瑜珈 有氧練習 健身重訓 長壽功法 減重 減重食譜 運動燃脂 明星瘦身 體重管理 美容 美顏技巧 醫學美容 美髮健髮 身體護理 兩性 性事迷思 兩性心靈 性病防治 性福守則 生活 居家妙招 民俗禁忌 打掃收納 環境清潔 食品安全 生活防毒 迷思 保健迷思 飲食迷思 藥品闢謠 專欄 媒體 糖尿病照護 異位性皮膚炎 生物製劑 熱門: 反應性低血糖也會致命?王維新醫師:吃「這三物」可預防 |日期:2018-11-28 |責任編輯: 林宏軒 |分類: 內分泌系 cunaplus/Shutterstock cunaplus/Shutterstock / Via  https://www.shutterstock.com/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 社會進步向前,現代人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略飲食作息,俗稱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悄悄找上門,多元的併發症狀讓人難以招架,不僅影響自己生活也使家人憂心;因此不少人開始留心高油鹽食物,塑造健康飲食習慣。

不過,除了三高會產生危害,「低血糖」也不容忽視,同樣是身體亮紅燈的警訊。

  「反應性低血糖」難察覺 造成餐後頭昏感 許多人對低血糖的認識來自於手抖、頭暈、心悸等症狀,一般認為低血糖總是發生在用餐前,因為延誤用餐時間、運動過度或食物補充不足等,另外若是糖尿病患者使用降血糖相關藥物及胰島素過量也會發生。

事實上,除了大眾較熟悉的症狀外,「反應性低血糖」更有隱形危害。

  餐後低血糖反應 恐為糖尿病徵兆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王維新醫師表示,低血糖往往發生在餐前,但所謂「反應性低血糖」,又稱作「餐後低血糖」,一般在餐後四小時內發生,多於有胰島素抗性或輕微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身上。

這樣的原因來自於在糖尿病前期,胰臟β-cell還保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但會對血糖的反應較慢,當血糖逐漸上升的後期已經開始下降時,胰臟才感知到,並趕工分泌了「過多的胰島素」,導致血糖反而下降過度。

另外還有較少見的原因包含:腸胃道手術後、胰島素自體免疫症候群、胰島素瘤等。

  巧克力速度慢 升高血糖糖果為首選 王維新醫師說明,當血糖濃度值低於70mg/dl,即可能出現發抖、冒冷汗、心悸、皮膚溼冷、臉色蒼白、飢餓感、頭暈等症狀,甚至產生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全身無力、思考變慢、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狀況,建議立刻請患者攝取容易吸收的醣類,例如:糖果、糖水、含糖果汁等,以幫助患者舒緩。

另外,王維新醫師也特別提醒,牛奶、巧克力等,主要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比較慢,並不是首要選擇。

  少量多餐維持均衡 即早篩檢穩定狀況 針對餐後低血糖的患者,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兩餐間隔時間過長;並多攝取高纖或低升醣指數的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麥、全麥製品、蔬菜等,注意飲食均衡與多樣性,另外也記得保持運動習慣,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

若是家中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高風險族群,也記得要進行糖尿病篩檢,盡早發現,及早治療,方能使疾病獲得最好控制。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紛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的不容錯過! 中一項血糖就更濃一點!「高血糖」危機的「十一徵兆」,別把「夜尿」當兒戲!|每日健康Health 血糖高到突破天際?3茶飲平時就要喝,降糖、增強胰島素作用,一輩子遠離糖尿病|每日健康Health 糖尿病人血糖不高就沒事?其實「低血糖」才是幕後黑手,夜間發作還有這些生命危險 牛排、烏龍麵吃哪個血糖高?日醫公佈解答:這兩種吃法才是糖尿病根源|每日健康Health 糖尿病患應追求血糖越「低」越好?醫師打臉:恐增加腦死風險|每日健康Health 【糖尿病照護三分鐘報你知】洗腎第一名就是因為糖尿病!曾競鋒診所曾競鋒醫師 一根香蕉熱量=12顆方糖!一分鐘搞懂血糖平衡法:照吃照做減重、增肌一次搞定|每日健康Health 胰島素需要打一輩子?林款帶醫師:穩定控糖謹記4要訣 富含80%油酸!保護血管、降膽固醇,糖尿病患更該吃|每日健康Health 長期吃降血糖藥導致焦慮、水腫、失智?醫:沒錯!依賴藥物控制,不如做這四件事|每日健康Health 每日健康Health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