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雙原子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約為78%,也是大氣中最穩定的氣體之一。
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氮元素。
關於氮氣氣體,請見「氮氣」。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並注意避免翻譯腔的問題。
明顯拙劣的機器翻譯請改掛{{d|G13}}提交刪除。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1年12月24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Translatedpage}}標籤。
氮 7N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氮↓磷
碳←氮→氧
外觀氣體,液體及固體均為無色液態氮氮的原子光譜概況名稱·符號·序數氮(nitrogen)·N·7元素類別非金屬族·週期·區15·2·p標準原子質量14.007(1)電子排布[氦]2s22p32,5
歷史發現丹尼爾·盧瑟福(1772年)命名讓-安托萬·沙普塔(英語:Jean-AntoineChaptal)(1790年)物理性質顏色透明物態氣態密度(0°C,101.325kPa)1.251g/L沸點時液體密度0.808g·cm−3熔點63.15K,−210.00°C,−346.00°F沸點77.36K,−195.79°C,−320.33°F三相點63.1526K(−210°C),12.53kPa臨界點126.19K,3.3978MPa熔化熱(N2)0.72kJ·mol−1汽化熱(N2)5.56kJ·mol−1比熱容(N2)29.124J·mol−1·K−1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k
10k
100k
溫/K
37
41
46
53
62
77
原子性質氧化態5,4,3,2,1,−1,−2,−3(強酸性)電負性3.04(鮑林標度)電離能第一:1402.3kJ·mol−1
第二:2856kJ·mol−1
第三:4578.1kJ·mol−1
(更多)共價半徑71±1pm范德華半徑155pm雜項晶體結構六方磁序抗磁性熱導率25.83×10−3W·m−1·K−1聲速(gas,27°C)353m·s−1CAS號7727-37-9最穩定同位素主條目:氮的同位素
同位素
豐度
半衰期(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13N
人造
9.965分
ε
2.220
13C
14N
99.634%
穩定,帶7個中子
15N
0.366%
穩定,帶8個中子
氮(拼音:dàn,注音:ㄉㄢˋ,粵拼:daam6;英語:Nitrogen),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N,原子序數為7,原子量為7001140070000000000♠14.007 u。
1772年,在丹尼爾·盧瑟福分離空氣後第一次被發現。
雖然卡爾·威廉·舍勒及亨利·卡文迪什也在同一時間獨立完成了相關研究,但因為盧瑟福更早公開發表而廣受讚譽。
1790年,法國化學家讓-安托萬·沙普塔(英語:Jean-AntoineChaptal)提出了氮的法文命名nitrogène,因為在當時,氮多出現於硝酸和硝酸鹽中。
由於氮無法用於呼吸,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提出了另一個英文命名azote,取自希臘語ἄζωτος,意思是「沒有生命的」。
這個名稱被多數其他語言使用,例如法語、俄語等。
同時,azote也出現在含氮相關化合物的英文名中。
氮是元素週期表第十五族氮族元素中最輕的一個。
這個名字引用希臘文πνίγειν,意思是「有窒息性的」。
氮是宇宙中常見的元素,他在銀河系和太陽系中含量大約占第七。
在標準溫度和壓強下,兩個氮原子可以結合形成氮氣(
N
2
{\displaystyle{\ce{N2}}}
)。
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雙原子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約為78%,也是大氣中最穩定的氣體之一。
氮也存在於生物的胺基酸、蛋白質和核酸中。
人體中氮元素的質量約占3%,僅次於氧、碳和氫。
氮循環是指氮元素從空氣進入生物圈和有機化合物中然後再返回大氣的轉移過程。
很多工業上重要的化合物都含有氮原子,例如氨、硝酸、可用作推進劑或炸藥的有機硝酸鹽、氰化物等。
氮原子之間可以形成非常牢固的氮氮三鍵(
N
≡
N
{\displaystyle{\ce{N#N}}}
)(強度僅次於一氧化碳(
CO
{\displaystyle{\ce{CO}}}
)[1]的鍵強)。
無論在工業或是生物體中,將氮轉化為有用的含氮化合物都很不容易;相反,含氮化合物因燃燒、爆炸或分解而產生氮氣,同時放出大量的反應熱。
合成產生的氮和硝酸鹽是關鍵的工業化肥料。
硝酸鹽肥料是引起水質優養化的關鍵污染物。
含氮化合物除了作為肥料和能量儲存的功用之外還有其他多種用途。
氮是克維拉纖維和氰基丙烯酸酯強力膠水等多種材料的組成部分。
在各種藥學藥品的大類中(包括抗生素)都含有氮元素。
許多藥物都是天然含氮信號分子的類似物或前體藥物。
比如,有機硝酸鹽、硝酸甘油和硝普鈉在體內代謝產生一氧化氮以控制血壓。
植物中的生物鹼(經常是防衛性化合物)根據定義是含有氮的,許多知名的含氮藥物(比如咖啡因和嗎啡)是生物鹼或是合成的天然產物類似物,像許多植物生物鹼一樣用作於動物體內的神經傳導物質的接收器上(例如合成苯丙胺)。
目次
1名稱和歷史
2屬性
2.1同位素
2.2同素異形體
2.3電磁光譜
3氮氧化物
4參見
5參考文獻
6外部連結
名稱和歷史[編輯]
氮的發現者,盧瑟福
氮及其化合物歷史悠久。
氮一般被認為是被蘇格蘭物理學家丹尼爾·盧瑟福在1772年發現的。
他發現將生物放入這種氣體中時都會窒息而死,因而將氮氣叫做有害氣體(noxiousair)或固定氣體(fixedair)。
[2][3]盧瑟福清楚空氣中有一種成分不支持燃燒。
當時,卡爾·威廉·舍勒,亨利·卡文迪什和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也都在研究氮氣。
他們將它稱為燃燒氣(burntair)或燃素。
氮氣很不活躍,因此被拉瓦錫稱為有毒氣體(法語:airméphitique)或azote。
azote源於希臘詞ἄζωτος(azotos),意思是"無生命的"。
[4]在氮氣裡,動物死亡,火焰熄滅。
拉瓦錫所給的氮氣的名字被用於很多種語言(法語,義大利語,波蘭語,俄語,阿爾巴尼亞語,等等),並且還處在於英語的一些化合物的常用名字裡,比如肼和疊氮化合物。
英語單詞nitrogen(1794)來自於法語單詞nitrogène,是由法國化學家讓-安托萬·沙普塔(英語:Jean-AntoineChaptal)將希臘語νίτρον(nitron)(硝酸鈉)與法語gène(生成)相結合後製造出來的新詞。
氮氣常在硝酸氣體中被發現。
沙普塔的意思是,氮氣是硝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硝石(nitre)(硝酸鉀)產生的。
[5]
德文中便直接以sticken(導致窒息)和Stoff(物質)組合,命名為Stickstoff(導致窒息的物質),日文及韓文便自此將之意譯為「窒素」。
19世紀70年代化學家徐壽將
H
{\displaystyle{\ce{H}}}
、
O
{\displaystyle{\ce{O}}}
、
N
{\displaystyle{\ce{N}}}
、
F
{\displaystyle{\ce{F}}}
、
Cl
{\displaystyle{\ce{Cl}}}
譯為輕氣、養氣、淡氣、弗氣、綠氣,直至1933年,化學家鄭貞文在其主持編寫出版的《化學命名原則》一書中改成氫、氧、氮、氟、氯,一直沿用到現在。
[6]中文名稱「氮」有沖淡氣體的意思。
氮化合物早在中世紀就廣為人知了。
鍊金師知道硝酸是aquafortis(強水)。
硝酸和鹽酸的混合物被稱做aquaregia(王水),因為它可以溶解黃金(金屬之王)。
最早的在軍事,工業和農業上得氮化合物的應用是硝石(硝酸鈉或硝酸鉀)的使用,尤其是在火藥中和作為肥料。
1910年,瑞利男爵發現在氮氣中放電可以產生「活性氮」,一種氮的單原子同素異形體。
由他的儀器中產生的「明黃色的旋轉的雲」與汞反應後生成爆炸性的氮化汞。
[7]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氮化合物的來源很有限。
它們的自然來源要麼是生物學,要麼是大氣反應生成的硝酸鹽的沉積。
對肥料的需求日益增長促進了氮化合物的工業化生產。
工業化的固氮過程(如奧斯特瓦爾德法和氰氨法(英語:Frank-Caroprocess))消除了氮化合物的短缺。
1910年代哈柏法的發現和工業化應用徹底改變了氮化合物的供應,對食品生產產生了很大影響,使得養活全世界日益增長的人口成為可能。
[8]
屬性[編輯]
氮是非金屬,其電負性為3.04。
[9]氮原子的外層有5個電子,因此它在絕大多數化合物中都是三價的。
分子氮(
N
2
{\displaystyle{\ce{N2}}}
)的三鍵是最強的化學鍵之一,導致將
N
2
{\displaystyle{\ce{N2}}}
轉化為其他氮化合物非常困難,而較容易將化合物形態的氮元素轉化為氮單質。
後者的轉化通常伴有大量能量釋放,在自然和人類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1個大氣壓下,分子氮在77K(−195.79°C)時凝結(液化),在63K(−210.01°C)時凝固[10]成為β相的六方密積(英語:Close-packingofequalspheres)結構的晶體形態的同素異形體。
在35.4K(−237.6°C)以下,氮被認為是立方晶體形態的同素異形體(被稱為α相)。
[11]液氮是像水一樣的流體,但僅有水密度的80.8%(液氮在其沸點時的密度是0.808g/mL),是常用的製冷劑。
[12]
氮的不穩定的同素異形體包含有多於2個氮原子(比如
N
3
{\displaystyle{\ce{N3}}}
和N4),可以在實驗室中製得。
[13]在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得到的極端高壓(110多萬atm)和高溫(2000K)下,氮被聚合成單鍵的立方偏轉的晶體結構。
這種結構於鑽石的結構類似,都具有很強的共價鍵。
因此
N
4
{\displaystyle{\ce{N4}}}
的別名為「氮鑽石」。
[14]
其他的被預測出得氮的同素異形體有六氮苯(
N
6
{\displaystyle{\ce{N6}}}
,類似於苯)[15]和八氮立方烷(
N
8
{\displaystyle{\ce{N8}}}
,類似於立方烷)。
[16]前者被預言為高度不穩定,而後者被推測因為軌道對稱的原因會動力學穩定。
[17]
同位素[編輯]
主條目:氮的同位素
已發現的氮的同位素共有十七種,包括
N
10
{\displaystyle{\ce{^10N}}}
至
N
25
{\displaystyle{\ce{^25N}}}
,其中只有
N
14
{\displaystyle{\ce{^14N}}}
和
N
15
{\displaystyle{\ce{^15N}}}
是最穩定的。
最常見的是
N
14
{\displaystyle{\ce{^14N}}}
(99.634%),是在恆星的碳氮氧循環過程中產生的。
[18]在其他人工合成的同位素中,
N
13
{\displaystyle{\ce{^13N}}}
的半衰期是10分鐘,其他的同位素的半衰期都是以秒計或更短。
[19]
生物介導反應(例如同化,硝化反應和反硝化反應)牢牢地控制著土壤的氮動力學。
這些反應一般會導致基質的
N
15
{\displaystyle{\ce{^15N}}}
富集和產物的
N
15
{\displaystyle{\ce{^15N}}}
消耗。
[20]
地球大氣中的氮氣的一小部分(0.73%)是同位素體(英語:isotopologue)
N
14
{\displaystyle{\ce{^14N}}}
N
15
{\displaystyle{\ce{^15N}}}
,其餘的大部分是
N
2
14
{\displaystyle{\ce{^14N2}}}
。
[21]
同素異形體[編輯]
主條目:氮的同素異形體
氮擁有多種同素異形體。
最常見的莫過於氮氣(
N
2
{\displaystyleN_{2}}
),此外還有疊氮自由基(
N
3
{\displaystyleN_{3}}
)、氮4(
N
4
{\displaystyleN_{4}}
)、五氮陽離子(
N
5
+
{\displaystyle{\rm{\N_{5}^{+}}}}
)、六嗪(
N
6
{\displaystyleN_{6}}
)、八氮立方烷(
N
8
{\displaystyleN_{8}}
)等多種同素異形體。
電磁光譜[編輯]
氮放電(光譜)管
分子氮(
N
2
14
{\displaystyle{\ce{^14N2}}}
)是對紅外的和可見光的輻射是十分透明的。
因為它是同核分子,因此沒有偶極矩去在這些波長上來耦合電磁輻射。
顯著地吸收發生在極端紫外的波長高於100奈米的波段。
[22]這一般伴隨著電子躍遷,發生在那些內部氮原子之間電荷分布不均的氮分子之間。
氮的光吸收導致了在地球高層大氣中和其它行星大氣中的顯著地紫外輻射吸收。
因為同樣地原因,純分子氮雷射器(英語:nitrogenlaser)一般發出在紫外波段的光。
氮通過電子碰撞激發的電子流而對地球高層大氣里地可見的大氣光有所貢獻。
這種可見的藍色大氣光(在極地的極光中以及返航的太空飛行器的返航光中可見)一般不是來自於分子氮,而是源於自由氮原子結合氧生成一氧化氮(
NO
{\displaystyle{\ce{NO}}}
)的過程。
氮氣也會展示出閃爍(英語:Scintillation(physics))。
氮氧化物[編輯]
氮可以形成多種不同的氮氧化物。
在氧化物中,氮的氧化數可以從+1到+5,甚至+6(三氧化氮)。
其中以NO和NO2較為重要。
氮的氧化物的性質如下表:
名稱
化學式
狀態
顏色
化學性質
熔點(℃)
沸點(℃)
一般用途
一氧化二氮(笑氣)
N
2
O
{\displaystyle{\ce{N2O}}}
氣態
無色
穩定
-90.8
-88.5
火箭和賽車的氧化劑及增加發動機的輸出功率。
一氧化氮
NO
{\displaystyle{\ce{NO}}}
氣態
無色(固態、液態時為藍色)
反應能力適中
-163.6
-151.8
引起血管的擴張而引起勃起和生產硝酸
三氧化二氮
N
2
O
3
{\displaystyle{\ce{N2O3}}}
液態
藍色
室溫下分解為NO和NO2
-102
-3.5(分解)
二氧化氮
NO
2
{\displaystyle{\ce{NO2}}}
氣態
紅棕色
強氧化性
-11.2
21.2
生產硝酸
四氧化二氮
N
2
O
4
{\displaystyle{\ce{N2O4}}}
氣態
無色
強烈地分解為NO2
-92
21.3
火箭推進劑組分中的氧化劑
五氧化二氮
N
2
O
5
{\displaystyle{\ce{N2O5}}}
固態
無色
不穩定
30
47(分解)
三氧化氮
NO
3
{\displaystyle{\ce{NO3}}}
參見[編輯]
元素氮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介紹(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氮(英文)
元素氮在ThePeriodicTableof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元素氮在PetervanderKrogtelementssite的介紹(英文)
WebElements.com–氮(英文)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氮
氮族元素
參考文獻[編輯]
^CommonBondEnergies(D)andBondLengths(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iredchemist.com
^Lavoisier,AntoineLaurent.Elementsofchemistry,inanewsystematicorder:containingallthemoderndiscoveries.CourierDoverPublications.1965:15.ISBN 0-486-64624-6.
^Weeks,MaryElvira.Thediscoveryoftheelements.IV.Threeimportantgases.JournalofChemicalEducation.1932,9(2):215.Bibcode:1932JChEd...9..215W.doi:10.1021/ed009p215.
^ElementsofChemistry,trans.RobertKerr(Edinburgh,1790;NewYork:Dover,1965),52.
^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Etymonline.com.Retrievedon2011-10-26.
^劉懷樂.化学鉴源与略考.化學教育.1994,(04)[2013-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4).
^LordRayleigh'sActiveNitrogen.LateralScience.[2013-10-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1).
^Erisman,JanWillem;Sutton,MarkA.;Galloway,James;Klimont,Zbigniew;Winiwarter,Wilfried.Howacenturyofammoniasynthesischangedtheworld.NatureGeoscience.2008,1(10):636.Bibcode:2008NatGe...1..636E.doi:10.1038/ngeo325.
^Lide,D.R.(編).CRCHandbookofChemistryandPhysics84th.BocaRaton,FL:CRCPress.2003.
^Gray,Theodore.TheElements:AVisualExplorationofEveryKnownAtomintheUniverse.NewYork:BlackDog&LeventhalPublishers.2009.ISBN 978-1-57912-814-2.
^Greenwood,NormanNeill;Earnshaw,Alan.Chemistryoftheelements.2016.ISBN 978-0-7506-3365-9.OCLC 1040112384(英語).
^Iancu,CristinaV.;Wright,ElizabethR.;Heymann,J.Bernard;Jensen,GrantJ.Acomparisonofliquidnitrogenandliquidheliumascryogensforelectroncryotomography.JournalofStructuralBiology(ElsevierBV).2006,153(3):231–240.ISSN 1047-8477.doi:10.1016/j.jsb.2005.12.004.
^Anewmoleculeandanewsignature –Chemistry –tetranitrogen.ScienceNews.2002-02-16[2007-08-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6).
^Polymericnitrogensynthesized.physorg.com.2004-08-05[2009-06-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4).
^Fabian,J.andLewars,E.Azabenzenes(azines)—ThenitrogenderivativesofbenzenewithonetosixNatoms:Stability,homodesmoticstabilizationenergy,electrondistribution,andmagneticringcurrent;acomputationalstudy(PDF).CanadianJournalofChemistry.2004,82(1):50–69.doi:10.1139/v03-17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5-03-29).
^Muir,B.Cuban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See"furthertopics"section.)
^Patil,UjwalaN.;Dhumal,NileshR.andGejji,ShridharP.Theoreticalstudiesonthemolecularelectrondensitiesandelectrostaticpotentialsinazacubanes.TheoreticaChimicaActa.2004,112:27–32[2013-10-01].doi:10.1007/s00214-004-055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6).
^Bethe,H.A.EnergyProductioninStars.PhysicalReview.1939,55(5):434–56.Bibcode:1939PhRv...55..434B.doi:10.1103/PhysRev.55.434.
^Audi,G.;Wapstra,A.H.;Thibault,C.;Blachot,J.andBersillon,O.TheNUBASEevaluationofnuclearanddecayproperties(PDF).NuclearPhysicsA.2003,729:3–128.Bibcode:2003NuPhA.729....3A.doi:10.1016/j.nuclphysa.2003.11.001.(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8-09-23).
^Flanagan,LawrenceB.;Ehleringer,JamesR;Pataki,DianeE.StableIsotopesandBiosphere-AtmosphereInteractions:ProcessesandBiologicalControls.2004-12-15:74–75[2013-10-02].ISBN 978008052528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9).
^AtomicWeightsandIsotopicCompositionsforNitrogen.NIST.[2013-05-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02).
^Worley,R.AbsorptionSpectrumofN2intheExtremeUltraviolet.PhysicalReview.1943,64(7–8):207.Bibcode:1943PhRv...64..207W.doi:10.1103/PhysRev.64.207.
外部連結[編輯]
元素氮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介紹(英文)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氮(英文)
元素氮在ThePeriodicTableofVideos(諾丁漢大學)的介紹(英文)
元素氮在PetervanderKrogtelementssite的介紹(英文)
WebElements.com–氮(英文)
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tThePeriodicTableofVideos(UniversityofNottingham)
Etymologyof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hyhighnitrogendensityinexplosiv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ebElements.com –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t'sElemental –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hemistryinitselementpodcast(MP3)fromtheRoyalSocietyofChemistry'sChemistryWorld:Nitrog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chenectadyCountyCommunityCollege –Nitrogen
NitrogenN2Properties,Uses,Applica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ndlingproceduresforliquidnitrogen
MaterialSafetyDataSheet
氮元素的介紹影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閱論編 氮族元素
IA1
IIA2
IIIB3
IVB4
VB5
VIB6
VIIB7
VIIIB8
VIIIB9
VIIIB10
IB11
IIB12
IIIA13
IVA14
VA15
VIA16
VIIA17
VIIIA18
1
H
He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4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6
Cs
Ba
La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7
Fr
Ra
Ac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Cn
Nh
Fl
Mc
Lv
Ts
Og
相關項目化學元素 ·0號元素 ·擴展元素週期表 ·同位素列表 ·地球的地殼元素豐度列表 ·元素列表
閱論編氮族元素
氮
氮氣
其它同素異形體
磷
紅磷
白磷
其它同素異形體
砷
同素異形體(英語:Allotropesofarsenic)
銻
鉍
鏌
閱論編以雙原子分子形式存在的元素單質常見
氫氣H2
氮氣N2
氧氣O2
氟氣F2
氯氣Cl2
溴氣Br2
碘氣I2
罕見
氦二聚體He2
二鋰Li2
雙原子碳C2
氖二聚體Ne2
二鈉(法語:Disodium)Na2
二磷P2
二硫S2
氬二聚體(法語:Dimèred'argon)Ar2
鉻Cr2
二銣(英語:dirubidium)Rb2
鉬二聚體(法語:Dimolybdène)Mo2
鎢W2
砹At2
鈾U2
奇異
雙電子偶素Ps2
雙緲子偶素Mu2
規範控制
AAT:300266339
BNE:XX525774
BNF:cb11975683p(data)
GND:4125639-6
LCCN:sh85092062
NDL:00573098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氮&oldid=70569035」
分類:氮化學元素冷凍劑雷射增益介質生命化學元素介質氣體氮族元素非金屬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粗劣翻譯自2021年12月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需要從英語維基百科翻譯的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有CAS號重定向的物質條目未提供參考文獻的CAS號含有中文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粵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法語的條目含有希臘語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አማርኛAragonésالعربيةالدارجةمصرىঅসমীয়া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BasaBaliŽemaitėška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བོད་ཡིགBrezhonegBosanskiCatalàMìng-dĕ̤ng-ngṳ̄CebuanoᏣᎳᎩکوردیCorsuQırımtatarca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NaVosaVakavitiFøroysktFrançaisNordfriiskFurlanFryskGaeilge贛語KriyòlgwiyannenGàidhligGalegoગુજરાતીGaelg客家語/Hak-kâ-ngîHawaiʻiעבריתहिन्दीFijiHindiHrvatskiHornjoserbsceKreyòlayisyen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lokano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PatoisLa.lojban.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Gĩkũyũ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RipoarischKurdîКоми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Лезги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gureLadinLombard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MāoriMinangkaba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ꯃꯤꯇꯩꯂꯣꯟमराठीКырыкмары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ЭрзяньNāhuatlPlattdüütsch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NovialOccitanLivvinkarjalaଓଡ଼ିଆИронਪੰਜਾਬੀKapampanganPapiamentuपालि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پښتو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संस्कृतम्СахатылаSardu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AnarâškielâChiShonaSoomaalig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unda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Vepsänkel’TiếngViệtWalonWinaray吴语ХальмгייִדישYorùbá文言Bân-lâm-gú粵語IsiZulu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氮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介紹的是由氮元素組成的N2氣體。關於氮元素,請見「氮」。 ... 氮氣是氮的單質形式,化學式為N2。 氮氣是地球大氣中所佔比例最高的氣體,佔有78.3%(其次為氧氣的20.99 ...
- 2氮氣 - 中文百科知識
氮氣,元素周期表第7位,化學式N2,通常狀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且通常無毒,而且一般氮氣比空氣密度小。氮氣占大氣總量的78.12%(體積分數),是空氣的主要成份。在 ...
- 3氮-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名] (nitrogen,N)化學元素。原子序7。氮氣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占空氣成分的五分之四,不能自燃,也不能助燃。可以用 ...
- 4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雙原子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約為78%,也是大氣中最穩定的氣體之一。
- 5儿童化学:元素-氮 - Tristar History
氮是元素周期表第15列中的第一个元素。它是“其他”非金属元素的一部分。氮原子在外壳中具有七个电子和七个质子,其中五个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