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開放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理論-人民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精神傳承,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官網|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中組部黨建研究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網統一戰線新聞網|旗幟網
|中國人才網|中國人事考試網|工會新聞網|女性之聲|中國僑聯|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紀念網|鄧小平紀念網
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
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在文化開放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邢雲文
2019年04月12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文化開放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安全關乎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精神傳承,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國文化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們需要把握當前經濟全球化復雜變化的新趨勢,正確處理好文化開放與文化安全的辯証關系,在文化開放中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筑牢文化安全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系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
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在人類普遍交往中碰撞、交融、互鑒,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護本土文化、維護人類文化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要挑戰。
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開放,有可能喪失文化發展自主性,甚至淪為異質文化的附庸。
文化越開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識,筑牢文化發展的安全屏障,這是歷史和現實給予我們的寶貴啟示。
16世紀以后世界歷史發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國家主導下進行的,殖民地的擴張加速了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傳播,這種強勢文化不斷銷蝕著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消弭著人類文化生態的多樣性。
伴隨英語成為世界性語言,基督教節日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以紐約、倫敦為模板的現代城市文化景觀在全球蔓延,許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為被觀賞的“文化標本”。
這一看上去是“自然歷史過程”的文化變遷,事實上自始至終是由資本邏輯推動的,其不僅在現實中構造起一個西方化的世界景觀,也在人們頭腦中植入了西方價值體系,從而深刻影響著人類文化發展進程。
如果說早期西方文化霸權具有某種“自發性”的話,那麼,“后冷戰”時代西方的文化輸出卻越來越表現出主動進行議程設置的特征。
從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到西方推動的各種“顏色革命”,我們可以管窺到西方文化霸權的頂層設計和霸權邏輯,以及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失控的災難性后果。
殷鑒未遠,警鐘猶鳴。
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警惕和防范西方價值觀霸權,防止西方文化殖民,不僅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世界性課題。
我們在中國近代慘痛的歷史教訓中懂得了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要在現實的他國教訓中看到放棄文化安全屏障的嚴重后果。
必須認識到,推進文化開放和維護文化安全是辯証統一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學習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和加強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結合起來,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線,不斷夯實國家發展的文化根基。
壯大民族文化本體
文化因交流而繁榮,文明因互鑒而興盛。
文化隻有在開放中才能發展自己,文化安全隻有在文化發展中才能實現。
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激發自身文化發展的內在活力,在文化開放中汲取人類不同文化的有益養分,在推動文化守正創新中不斷壯大民族文化本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歷史地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而中華文化之所以歷久彌新,正在於其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博採眾長的基因。
從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到漢民族主動接受草原民族文化的“胡服騎射”,再到盛唐時期中國對各國文化的兼收並蓄,多種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蕩、交流與融合,造就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現實地看,今日之中國,正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從近代以來的被動卷入到今天的主動擁抱,充分展現了強大的文化包容性和適應力。
近代以來的屈辱史讓我們重新認識到,唯自強而后安,唯開放而后強。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亦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隻有在開放中才能發展自己,唯有開放環境下的斗爭和磨礪才能使自己強起來。
文化發展同樣如此。
我們珍視、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要在文化開放發展中強基固本,使其根深葉茂,煥發旺盛生機。
在此意義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與發展壯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內在一致的。
隻有強基固本,才能抵御外來文化病毒的侵襲﹔隻有把文化深層次的優質基因激活,才能使我們的文化具有不斷發展壯大的內生動力。
著眼人類前途命運謀劃文化發展
不同文化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話語權的爭奪。
近代以來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強勢文化,與其背后一整套知識體系建構是分不開的。
我們今天維護文化安全,抵御西方文化霸權,就是要站在人類文化制高點謀劃文化發展,回應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具有解釋力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近代以來,西方強勢文化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特別是啟蒙以來西方世界創設的一整套現代性知識體系和話語體系,影響著人們認知世界的基本圖式,相應的,人們也習慣於在西方知識譜系內尋找自己的存在坐標,這正是西方文化處於優勢地位的學理基礎。
例如,關於現代與傳統的“二元”劃分,關於自由、民主、人權的意識形態話語,實際上都包含著歷史建構主義的主觀企圖。
我們並不懷疑啟蒙話語的歷史進步性,但也應清醒意識到其時代局限性,進而確立文化對話的平等地位,這是維護文化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為擁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應該也有責任為人類文明作出知識貢獻,這是中華民族作為世界歷史民族的重要標志。
在信息革命推動下,人類文明形態正在發生劇變,已有知識體系發生“哥白尼式的革命”,由啟蒙話語構建的知識體系在應對諸多新問題時頻現失靈。
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及其經驗,則構成人類新知識得以產生的豐厚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而且,與西方國家進行文化創造旨在實現文化霸權有所不同,中國堅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倡導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我們建構的知識體系,著眼人類共同未來,以知識創新回應時代難題。
隻有這樣的文化創造,才能在擺脫“跟著說”的困境之后,為國家文化安全提供科學支撐。
(作者:邢雲文,系山西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學習路上
時習之
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中央文件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十四五”規劃編制
中央和國家機關創建模范機關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延伸文章資訊
- 1文化安全 - 中文百科知識
所謂國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國的觀念形態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價值理念、信仰追求等)生存和發展不受威脅的客觀狀態。它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文化安全的 ...
- 2視野|文化安全有多重要 - 壹讀
學術界對於文化的定義五花八門,這也給文化安全的定性帶來了難度。尤其是在文化交流、融合、多元的背景下,在世界一體化、普世主義張揚橫行的潮流中, ...
- 3安全文化相关知识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1991年出版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 ...
- 4文化、認同與國家安全 - 遠景基金會
安全一詞極難定義,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安全定義會隨著歷史的演. 進和政治環境的改變而產生不同的意義。如Janne E. Nolan 和John. D. Steinbruner曾言:「安全定義的根本轉...
- 5“一國兩制”文化與國家文化安全 - ipm.edu.mo
(二)“國家文化安全”的學術定義. 如前述,文化是社會化的產物,不同的社會族群在歷史發展、社會階級、民族、地域和政治上的. 社會化過程都必然會存在着一定的差異,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