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告台灣同胞書中看中共對台政策之改變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實證分析以《告台灣同胞書》內文進行文字探勘將結果以文字雲圖呈現,比較中共歷任領導人分別制定對台政策的差異性,了解中共當局所期望表達之重點。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8.166.176.73)您好!臺灣時間:2022/09/2506:49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林晉豪研究生(外文):Jin-HaoLin論文名稱:從告台灣同胞書中看中共對台政策之改變論文名稱(外文):TheStudyoftheChineseCommunistParty’sTaiwanPolicy:Viewfrom“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指導教授:袁鶴齡指導教授(外文):Hao-LinYuan口試委員:李宗勳、張壯熙口試委員(外文):Tzung-ShiunLI、Chuang-Hsi.Chang口試日期:2021-01-14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系所名稱: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學類:公共行政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21畢業學年度:109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32中文關鍵詞:兩岸關係、文字雲、告台灣同胞書外文關鍵詞:Cross-Straitrelations、WordCloud、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159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0
兩岸自國共內戰產生分裂後,自此形成不同的政治實體。
從歷史發展過程而言,可發現兩岸關係、國際情勢的變化會影響中共對台政策的轉變。
因此,從歷任中共領導人的對台政策探討其中的差異性、政策轉變的影響因素以及我國歷任總統回應為啟發本次研究之動機。
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探討歷任中共領導人如何透過強硬或軟化的態度制定對台政策,以了解中共領導人在面臨台灣問題的解決之道。
對此,從《告台灣同胞書》探索內文字詞影響台灣的因素。
自網路新聞以及報章雜誌的報導內容,檢視歷任中華民國總統對《告台灣同胞書》如何做出回應。
研究內容以歷任中共領導人時期所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告台灣同胞書》紀念大會之內文作為研究標的,引用分裂國家理論以及權力平衡論為理論基礎,並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
實證分析以《告台灣同胞書》內文進行文字探勘將結果以文字雲圖呈現,比較中共歷任領導人分別制定對台政策的差異性,了解中共當局所期望表達之重點。
本研究發現,中共在國際社會中採取「一個中國原則」的對台政策。
首先,表達「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為中國的一部分」以此概念為原則。
其次,中共在兩岸關係的政策則是採取「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期盼中華民國以此原則為前提加速兩岸的和平協商。
中共針對中華民國及其政治思想的偏見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內文影響對台政策的制定。
根據中華民國總統對中共的對台政策作出了回應。
由於每位總統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因此存在各種差異。
政策建議部分提出兩點:一、我國面對美中兩國的處境;二、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中華民國政府應仔細審視中共以及美國對我國的影響,加強與美中兩國的政策及策略,期盼兩岸和平對話的可能性以及與美國保持友好的關係。
TheChineseCivilWarcausedthedisruptionofthecross-strait.Fromthen,twodifferentkindsofpoliticalentitlehavebeenformed.Fromthehistoricaldevelopment,thechangesincross-straitrelationsandtheinternationalsituationwillinfluencetheshiftoftheCCP’sTaiwanpolicy.Therefore,throughthepastleadersoftheCCPtoTaiwanpolicytoexplorethedifferencesandtheimpactofthoughtofPolitian.AswellaseveryRepublicofChina''spresidentshadrepliedtotheCommunistPartyofChina''spolicytowardsTaiwanasamotivationtoinspirethisstudy.TheresearchpurposeofthisarticleistoexplorehoweveryCCPleadersusedtheiraggressiveorsoftattitudetoformulateTaiwanpolicy:tounderstandhowtheCCPleadersmakesolutionsoftheissueofreunification.Accordingto"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themotivationistofindhowthewordsinfluenceTaiwan''sfactors.Fromthecontentsofonlinenews,newspapersandmagazines,reviewingtheThePresidentoftheRepublicofChinarespondedtothe"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Thecontentoftheresearchbasedon"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and"Anniversaryof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whichitwaspublishedbyeveryCCPLeadersasthesubjectofthestudy.TheTheoryofDividedNationModelandTheBalanceofPowerTheoryarecitedasthetheoreticalbasis,andthecontentanalysismethodisusedforresearch.Theempiricalanalysisusesthecontentofthe“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toprocessTextMiningthenpresenttheresultsasaWordClouddiagram.ComparefromthedifferencesinTaiwanpoliciesformulatedbyeveryleadersofCCPtounderstandthekeypointsexpectedbytheCCPauthorities.ThisstudyfoundthattheCCPdevelopedthe"OneChinaPrinciple"towardTaiwanpolicyasthefirstonei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Itexpresses"thereisonlyoneChinaintheworld,andTaiwanisapartofChina."Thisconceptistheprinciple.Second,theCCP’spolicyoncross-straitrelationsistoadopt"peacefulreunification,onecountryandtwosystems".Basedonthisprinciple,theultimategoalisthattheRepublicofChinawillspeedupcross-straitpeacenegotiation.TheCCPhasissueda"MessagetoCompatriotsinTaiwan"inresponsetobiastowardsTaiwananditspoliticalthinking,anditcausedtheCCPsetpolicytowardTaiwan.AccordingtoTaiwan’smainlandpolicytowardChina,thePresidentoftheRepublicofChinarespondedtotheCCP’spolicy.Therearevarieddifferencessinceeverypresidenthadtheirownpoliticalstand.Therecommendationsofpolicyspecializedintwopoints:1.ThepoliticalstuationofRepublicofChinabetweentheUnitedStatesandChina;2.TheUnitedStates''influenceoncross-straitrelations.Inconclusion,RepublicofChinagovernmentshouldcarefullyexaminehowtheCCPandtheUnitedStatescauseimpactonRepublicofChina,andhowtostrengthenpoliciesandstrategieswiththeUnitedStatesandChina.Also,lookforwardtothepossibilityofpeacefulcommunicationcross-straitandmaintainingfriendlyrelationswiththeUnitedStates.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6第三節研究架構與範圍7第四節研究流程9第五節研究章節安排10第二章文獻檢閱11第一節兩岸關係的變遷11第二節兩岸關係基礎理論22第三節兩岸關係影響的層面29第四節兩岸政治重要爭執問題46第三章研究方法54第一節內容分析法54第二節比較研究法55第三節文字探勘55第四節個案檢視58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討論62第一節歷任中共領導人對台政策62第二節歷任中共領導人關鍵字詞78第三節中華民國總統對大陸政策回應99第五章結論116第一節研究發現116第二節政策建議121第三節未來研究方向122參考書目123
一、中文部分(一)專書包宗和(1991)。
《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
台北:三民書局。
包宗和、吳玉山(1999)。
《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出版社。
包宗和、吳玉山(2009)。
《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出版社。
吳玉山(1997)。
《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
台北:正中出版。
吳安家(1996)。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台北:永業出版社。
邵宗海(1998)。
《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
台北:五南出版。
邵宗海(2000)。
《兩岸關係論叢,乙亥到己卯年》。
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邵宗海(2006)。
《兩岸關係》。
台北:五南出版。
邵宗海(2011)。
《新形勢下的兩岸政治關係》。
台北:五南出版。
邵宗海(2017)。
《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2016-2020)》。
台北:五南出版。
施正鋒(2000)。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
孫運璿(1983)。
《行政院孫院長七十二年言論》。
新聞局出版徐東海(2001)。
《「一個中國」論述爭議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臺灣主權論述論文集上冊,台北:國史館。
袁鶴齡(2006)。
《國家發展理論與實務¬-台灣案例與實務》。
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張五岳(1992)。
《分裂國家互動模式與統一政策之比較研究》。
台北:業強出版社。
張亞中(2010)。
《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
台北:生智出版。
張亞中、李英明(2001)。
《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
台北:生智出版社。
張亞中、孫國祥(1999)。
《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
台北:生智出版社。
張讚合(1992)。
《兩岸關係變遷史》。
台北:周知文化公司。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2014)。
《研究方法步驟化教學指南》。
台北:學富文化。
蔡政文、林嘉誠(1990)。
《臺海兩岸政治關係》。
台北:國家政治資料研究中心蘇起(2002)。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
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蘇起(2003)。
《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論》。
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起、童振源(2013)。
《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
台北:五南出版。
(二)期刊論文王正旭(2016)。
〈2016年我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2期,頁:1-8。
王甫昌(1998)。
〈族群意識、民族主義與政黨支持:一九九○年代臺灣的族群政治〉,《臺灣社會學研究》,第2期,頁:1-45。
包淳亮(2003)。
〈臺海兩岸的權力、差異與關係〉,《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2期,頁:38-54。
江和華、林香吟(2014)。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政策研究〉,《弘光學報》,第75期,頁:75-86。
吳乃德(2014)。
〈台灣民主化的特徵〉,《文化研究》,第18期,頁:227-234。
吳玉山(2000)。
〈非自願的樞紐¬¬─美國在華盛頓─台北─北京之間的地位〉,《政治科學論叢》,第12期,頁:189-222。
吳玉山(1997)。
〈兩岸關係的理論詮釋〉,《政治科學論叢》,第8期,頁:259-280。
巫永平、鄭振清(2011)。
〈重構「一個中國」憲政框架—建立台海兩岸政治關係新平衡的理論探索〉,《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26期,頁:76-85。
李慶平(2017)。
〈九二共識形成的過程及對兩岸和平發展的影響〉,《海峽評論》,第323期,頁:59-63。
沈有忠(2006)。
〈美中臺三角關係:改良的戰略三角分析法〉,《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3期,頁:20-40。
邵宗海(2003)。
〈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上)〉,《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4期,頁:1-36。
邵宗海(2004)。
〈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頁:95-123。
邵宗海(2017)。
〈兩岸關係回顧:2016、展望:2017〉,《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1期,頁:1-8。
邵軒磊(2012)。
《中國威脅論之解析-以日本相關研究文獻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5卷第3期,頁:85-105。
姜新立(2016)。
〈「馬習會」開啟兩岸新時代〉,《海峽評論》,第301期,頁:49-51。
施正鋒(2015)。
〈台灣民族主義的發展、現況、以及挑戰〉,《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4期,頁:1-32。
范世平(2014)。
〈318學運後中共對臺政策變化之研究〉,《展望與探索》,第12卷第12期,頁:34-55。
翁松燃(2001)。
〈統合模式初探〉,《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頁:6-10。
袁鶴齡(2000)。
〈國家認同外部因素之初探-美國因素、中國因素與台灣的國家認同〉,《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2期,頁:141-164。
高長、王正旭(2008)。
〈兩岸關係的回顧、新情勢與前瞻〉,《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頁:167-198。
高朗(2006)。
〈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2期,頁:53-94。
高素蘭(2002)。
〈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學術集刊》,第4期,頁:189-228。
張虎(1985)。
〈中共的「武力刺探」-析「八二三炮戰」〉,《中國大陸研究》,第28卷第3期,頁:39-40。
張祖謙(1999)。
〈國防現代化與臺灣問題〉,《戰略與管理》,第37期,頁:45-49。
張顯超(2000)。
〈從「兩國論」析主權爭執及兩岸前景〉,《遠景季刊》,第1卷第6期,頁:19-50。
陳龍騰(2005)。
〈美、中、台三邊互動與兩岸關係〉,《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2期,頁:161-179。
游美惠(2000)。
〈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
《調查研究》,第8期,頁:5-42。
童振源(2002)。
〈中國對台政策:演變、特徵、與變數〉,《胡錦濤時代的挑戰》,頁:312-345。
童振源(2002)。
〈台灣對於大陸在1995-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脅的反應〉,《中國事務》,第9期,頁:71-89。
童振源、陳碩廷(2004)。
〈九二共識的形成、實踐與瓦解〉,《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12期,頁:33-46。
黃人傑、施昭儀、羅際芳、易立銀(2009)。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頁:105-125。
楊惟任(2017)。
〈從戰略三角觀點看川普上臺後的臺美「中」關係〉,《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4期,頁:57-75。
楊開煌(2019)。
〈回溯「告台灣同胞書」:再思「一國兩制」〉,《海峽評論》,第337期,頁:34-38。
趙國材(1988)。
〈從國際法觀點論分裂國家之承認〉,《中國國際法與國際事務年報》,第3卷,頁:28-29。
劉德海(2012)。
〈台海兩岸關係發展之軌跡〉,《TaiwaneseJournalofWTOStudies》,第23期,頁:83-109。
鄭海麟(2007)。
〈台灣“法理獨立”的界定及其演進程式〉,《海峽論壇》,第203期,頁:36-41。
謝賢璟(2019)。
〈川普政府「一個中國政策」變化因素之分析〉,《國會季刊》,第47卷第2期,頁:88。
鞠德風、董慧明(2010)。
〈中共崛起的理論與實際:國際關係理論的檢視與分析〉,《復興崗學報》,100期,頁:135-158。
魏鏞(2002)。
〈邁向民族內共同體:臺海互動模式之建構、發展與檢驗〉,《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5期,頁1-48。
關弘昌(2018)。
〈臺灣青年世代統獨與兩岸經貿交流態度之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9卷第2期,頁:1-40。
(三)學位論文王植忠(2012)。
《陳水扁執政時期大陸之研究(2000-2008)》。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柏葦(2016)。
《以文字探勘資訊分析品牌概念與品牌個性之知覺定位》。
國立中興大學行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周鴻昌(2010)。
《從中華民國憲法論兩岸政治定位》,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玉玲(2018)。
《遷台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萬青(2009)。
《遷台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家事務與管理在職進修碩士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陽明(2009)。
《1979-2008中美台對「一個中國」政策論述之演變》。
國立台灣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瑞華(2009)。
《中共對台工作機制研究:政府過程的觀點》。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世岳(1998)。
《政治領袖與政治轉型-蔣經國與台灣政治轉型》。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相甫(2013)。
《1969-1974年美國對中華民國政策的轉變:以外交部為主的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銘政(2005)。
《傳播媒體危機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劉紋綺(2017)。
《習近平對台政經之研究》。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安貴(2015)。
《「胡六點」發布後中共對台之研究》。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四)譯著張企程譯(2000)。
《改變歷史的領袖LEADERS》(RichardM.Nixon原著)。
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翟國瑾譯(1981)。
《臺灣關係法析論》(RobertL.Downen原著)。
台北:黎明文化專業公司。
(五)電子資源王梅玲(2019)。
〈圖書館學與資料科學大辭典〉,取自《國家教育研究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273/。
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5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19)。
〈現階段兩岸政策〉。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AE7D888EFB4A10BA&sms=7BBB02645A537D41&s=105DF10A486319D5。
檢索日期:2020年4月25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20),〈1994年(臺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ww.mac.gov.tw/cp.aspx?n=FF210059589C57F1&s=454DB66F272B1CE5。
檢索日期:2020年04月25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20)。
〈陳總統就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及三二0和平公投中外記者會實錄〉。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n=AE7D888EFB4A10BA&sms=7BBB02645A537D41&s=CAFCE112475DD066。
檢索日期:2019年11月11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20)。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120期〉。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s.mac.gov.tw/001/Upload/OldFile/public/MMO/MAC/%E5%85%A9%E5%B2%B8%E7%B6%93%E6%BF%9F%E7%B5%B1%E8%A8%88%E6%9C%88%E5%A0%B1no.1206.pdf。
檢索日期:2020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20)。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328期〉。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s.mac.gov.tw/001/Upload/OldFile/public/MMO/MAC/%E5%85%A9%E5%B2%B8%E7%B6%93%E6%BF%9F%E7%B5%B1%E8%A8%88%E6%9C%88%E5%A0%B1no.1206.pdf。
檢索日期:2020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2020)。
〈兩岸交流大事紀〉。
取自《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https//www.mac.gov.tw/cp.aspx?n=9B90C00067BE6B33&s=BA767E2CF3E6D171。
檢索日期:2020年9月22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2020)。
〈總統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週年紀念談話說明我政府立場〉。
取自《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4002。
檢索日期:2020年11月30日。
中時新聞網(2015)。
〈兩岸史話-兩岸染血的歷史碎片〉,取自《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22001015-260306?chdtv。
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5日。
中時新聞網(2020)。
〈台灣關係法與三公報讀懂美國一中政策〉,取自《中時新聞網》,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405004579-260407?chdtv。
檢索日期:2020年10月13日。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19)。
〈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
取自《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網站》,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8e438787-698f-478a-b17b-fa747d321e14。
檢索日期:2020年4月26日。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20)。
〈歷年兩岸貿易統計表〉。
取自《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lajm/lajm/201805/t20180524_11958201.htm。
檢索日期:2020年7月12日。
新華網(2019)。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直播〉。
取自《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tw/zhuanti/gtwtbs40/wzsl.htm。
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7日。
新華網(2019)。
〈習近平強調: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
取自《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04/c1114523789.htm。
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7日。
新華網(2020)。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取自《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02/c_1123937723.htm。
檢索日期:2020年5月11日。
邱垂亮(2020)。
〈台獨之路─實質到法理獨立〉,取自《yahoo!新聞網》,https//tw.news.yahoo.com/%E5%B0%88%E6%AC%84%E5%8F%B0%E7%8D%A8%E4%B9%8B%E8%B7%AF%E5%AF%A6%E8%B3%AA%E5%88%B0%E6%B3%95%E7%90%86%E7%8D%A8%E7%AB%8B030057266.html。
檢索日期:2021年1月16日。
黃介正(2020)。
〈2027年誰的時間表?〉,取自《聯合新聞報》,https://udn.com/news/story/7340/4992877。
檢索日期:2021年1月15日。
黃欣柏、楊淳卉、陳昀(2019)。
〈蔡英文國慶致詞:中華民國台灣不分藍綠〉,取自《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324057。
檢索日期:2021年1月15日。
陳光華(2012)。
〈文本探勘(TextMining)〉,取自《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9014/。
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1日。
薛化元(2008)。
〈蔣經國與臺灣政治發展的歷史再評價〉,取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3855。
檢索日期:2020年11月11日。
二、英文部分(一)專書Bray,M.,B.Adamson&M.Mason(Eds.)(2007).ComparativeeducationResearchApproachesandMethods.HongKong,HK:TheUniversityofHongKongBrogan,C.(2010).SocialMedia101:TacticsandTipstoDevelopYourBusinessOnline.Hoboken,NJ:Wiley.Cheng,Tun-Jen(1995).TheMainlandChina-TaiwanDyadasaResearchProgram.InheritedRivalry:ConflictAcrosstheTaiwanStraits.Boulder,CO:LynneRienner.Dittmer,L.(1987).TheStrategicTriangle:ACriticalReview,TheStrategicTriangle:China,TheUnitedstatesandTheSoviet.NewYork,NY:ParagonHouse.Haggard,S.&R.R.Kaufman(1995).ThePoliticalEconomyofDemocraticTransitions,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Henderson,G.&R.N.Lebow,&J.G.Stoessinger,ed.(1974).DividedNationsonADividedWorld.NewYork,NY:DavidMcKay.Huntington,S.P.(1996).TheClashofCivilizations–RemakingofWorldOrder.NewYork,NY:Touchstone.LinzJ.J.,&A.Stepan(1996).ProblemsofDemocraticTransitionandConsolidation:SouthernEurope,SouthAmerica,andPost-CommunistEurope.London: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Nathan,A.J.,&R.S.Ross(1998).TheGreatWallandtheEmptyFortress:China’sSearchforSecurity.NewYork,NY:Nortonpaperback.Nixon,R.(1994).BeyondPeace.NewYork,NY:RandomHouse.Keohane,R.O.(1984).AfterHegemony.Princeton,N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Safko,L.(2009).TheSocialMediaBible:Tactics,Tools,andStrategiesforBusinessSuccess.Hoboken,NJ:Wiley.Segal,G(1982).TheGreatPowerTriangle.NewYork,NY:St.Martin''sPress.(二)期刊論文Axelrod,R.,&R.O.Keohane(1985)AchievingCooperationunderAnarchy:StrategiesandInstitutions.WorldPolitics,38(1),226-254Bhadani,R.A.,&S.N.Kotkar(2015)BigData:AnInnovativeWaytoGainCompetitiveAdvantagethroughConvertingDataintoKnowledge.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inComputerScience,6(1),168-170.Dittmer,L.&W.Hurst(2003)AnalysisinLimbo:ContemporaryChinesePoliticsamidtheMaturationofReform,Issues&studies,38-9(4-1):11-48.Dittmer,L.(1982)TheStrategicTriangle:AnElementaryGameTheoreticalAnalysis.WorldPolitics,33,4,485-516.Dittmer,L.(2004)TaiwanandtheIssueofNationalIdentity,AsianSurvey,44,4:477.Hsiung,J.C.(2000)DiplomacyagainstAdversity:ForeignRelationsunderChiangChing-kuo.AsianAffairs:AnAmericanReview,27(2),111-123.Kristof,D.N.(1993)TheRiseofChina.ForeignAffairs,72,5:59-75.Lin,Cheng-Yi(1995)Taiwan’sSecurityStrategiesinthePost-ColdWarEra.Issues&Studies,31,4:78-97.Mostafa,M.M.(2013)MorethanWords:SocialNetwork’TextMiningforConsumerBrandSentiments.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40:4241-4251.Nassirtoussi,A.K.,&T.Y.Wah,&S.R.Aghabozorgi,&D.Ling(2014).TextMiningforMarketPrediction:ASystematicReview.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41(16),7653-7670.Rajesh,K.(2013)BigDataanalytics:ApplicationsandBenefits.IUP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9(4):41-51.ShirleyA.K.(2014)China/Taiwan:Evolutionofthe“OneChina”Policy—KeyStatementsfromWashington,Beijing,&Taipei.CongressionalResearchService,7,10:1-87.Wu,Yu-Shan(1996)ExploringDualTriangles:TheDevelopmentofTaipei-Washigton-BeijingRelations.IssuesandStudies,32,10:26-52.Yap,O.Fiona(2012)AStrategicModelofEconomicPerformanceandDemocratizationinSouthKoreaandTaiwan,British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42,1:213-239.Yu,Taifa(1999)RelationsbetweenTaiwanandChinaaftertheMissileCrisis:TowardReconciliation?PacificAffairs,72,1:39-¬55.Yuan,Yi(1995)CooperationunderAnarchy?ParadoxesoftheIntro-ChineseRapprochement,Issue&Studies,31:54-66.(三)研討會論文Chao,Chien-min(1995),CooperationamidAnimosity:ChangesandContinuityinTaiwan''sMainlandPolicy,paperpresentedat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ross-StraitsRelationsandPolicyImplicationsfortheAsia-PacificRegion,theInstituteforNationalPolicyResearch,Taipei.(27-29March1995)(四)未發表論文Dittmer,L.(1996),TheChinese''Mini-Triangle'':AnAnalysisofUnitedStatesPolicyTowardChinaandTaiwan,workingpaper.(五)電子資源Bush.G.W.(1999).ADistinctlyAmericanInternationalism:SimiValley,California,Retrieved19November1999,fromRonaldReaganPresidentialLibrary,http://www.mtholyoke.edu/acad/intrel/bush/wspeech.htm.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遷臺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之研究
2.
傳播媒體危機管理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
3.
中共對台工作機制研究:政府過程的觀點
4.
政治領袖與政治轉型:蔣經國與臺灣政治轉型
5.
以文字探勘資訊分析品牌概念與品牌個性之知覺定位
6.
從中華民國憲法論兩岸政治定位
7.
1979-2008中美台對「一個中國」政策的論述之演變
8.
1969-1974年美國對中華民國政策的轉變:以外交部檔案為主的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臺中市南區里長公共服務動機之研究
2.
一帶一路的政治經濟分析-以泛亞鐵路爲例
3.
永續發展目標架構下地方創生執行策略之研究:以臺中市霧峰區為例
4.
從「習五點」看中共對台政策與台灣的因應之道
5.
超現實.空間.關係書寫──試論韓麗珠小說
6.
中國式真實──以中國真人實境節目《爸爸去哪兒》、《中國式相親》與《偶像練習生》為例
7.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於弱光情境下之性能研究:電解液濃度與照光角度之影響
8.
改善紅薏仁固態基質滅菌方法
9.
添加少量環保溶劑對水性聚氨酯生產之影響
10.
CuV2O6/Cu/g-C3N4之Z-scheme複合型光觸媒應用於二氧化碳還原生成甲醇之研究
11.
《封神演義》之女禍論述研究
12.
依附與分裂──當代台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發展研究
13.
我國低碳政策執行之研究─以彰化低碳社區為例
14.
間諜兵學之理論與實踐:以中共對台諜報工作為例(2000-2020年)
15.
以微脂體包覆臨床含釓顯影劑對磁振造影篩選乳房腫瘤良惡性的影響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_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首页>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 ... [ 2019-01-02 ]习近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 2告台灣同胞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3國台辦:隨時間推移,一國兩制將被台灣同胞理解接受 - 香港01
馬曉光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體現了對民族大義、同胞福祉和兩岸和平的珍視和維護,充分考慮大陸和台灣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差異,並願意繼續團結台灣 ...
- 4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 5《告台灣同胞書》15年之後 - 《海峽評論》381期
嚴格地說,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是北京對台和平統一政策方針,最具有立法權威的政策依據。此後15年來,雖然有中共老一代領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