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復位手法!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骨盆前傾的詳解及正骨復位手法 ... 」,用力輕,重複2~3下;患者翻身,體位同前,術者站其前側,雙手放置其髂嵴上方、前方,牽抖衝壓時,術者雙手用較強的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頸椎復位手法! 2021-02-07世界針聯浮針研究院南寧分院 一.臥位成角定點復位法(一)人員:1人即可,不需助手(二)優點:     1.患者平臥,心理平靜,有安全感;   2.頸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鬆。

(坐位時總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鬆)   3.由於牀面限制,旋轉角度最大不會超過45』,不易失手,不易導致醫源性損傷。

(三)程序:手力牽引一成角調節--旋轉復位1.手力牽引方法:雙手頜一枕牽引,持續數分鐘。

  (利用患者體重作反牽引力)目的:(1)頸肌屬橫紋肌(隨意肌),特點是可隨意支配而自由收縮,但易於疲勞。

手力持續牽引之目的是使頸肌產生疲勞,以消除病理性痙攣,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頸椎復位。

(2)持續牽引,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肌性小夾板」保護固定,小關節處於閉鎖穩定狀態,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2.成角調節:成角:          上段(C1-2):略低頭(0-15度)        中段(C3-5):輕度屈頸(15-35度)(3)下段(C6_7):中度屈頸(35-50度)3.復位手法:令患者輕輕自動側向轉頭至最大限度。

術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輕輕定位於患椎橫突部(勿須用力按壓或推頂!)另一手扶持下頜,雙手協調調整屈頸度數,使成角落於患椎(指下會感到受力支點),再將下頜繼續向一側輕巧用力,頓挫旋轉,並向後上方輕輕提拉-下,即可聞及「咔嚓」聲響(拇指下可同時有關節滑動到位之感覺),復位即告成功。

其餘患椎可按同法逐--復位矯正。

(四)機理:1.由於低頭或屈頸,使相應頸椎節段曲折成角,該部頸肌松馳,失去拉伸力,相應椎體暫時失去保護而處於失穩狀態,給該部手法復位創造了條件。

(而其他不需復位之椎體仍在牽引保護之下,仍處於穩定狀態)。

2.根據患椎所處位置高低,由低頭及屈頸之度數來決定成角落點部位,  (椎體高位一低位,屈頸度數小一大),醫者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選擇。

   (五)體會:   1.患者仰臥,平靜放鬆,有安全感,能較好配合。

   2.頸肌放鬆,術者不需用過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緊張而產生的抵抗,因而患者無痛苦。

   3.屈頸成角於患椎,目的是使該椎體各關節處於失穩狀態,因而只需輕輕旋轉/提拉,即可復位,符合生物力學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

   4.其他體位下(如坐位),某些節段(如中段)復位較易成功,而某些節段(如枕一C1-2,C6-7—T1)則復位往往較難。

若欲達完全復位,則常常需用較大力量,並需輔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頂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適,術者也易因用力過猛而失手,若旋轉過度,則可造成損傷,安全係數相對較小。

   5.某些坐位復位手法,有時需使頭頸部處於後仰狀態,但若遇有頸椎間盤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壓的患者,此種體位下再旋轉頸椎,因椎體後緣剪力過大,常可造成重大意外,危險性較大。

故應視爲禁忌體位、禁忌手法。

   6.本法自始至終均使頸椎處於牽引狀態下,有利於減輕神經根之壓迫,操作中不會加重症狀,比較安全。

     7.臥位成角定點復位法可根據需要自上而下,對任何--個(或--組)患椎進行準確定位,復位成功率高,患者-般無痛苦,也不易造成意外傷害。

 8.一般情況下,患側在下,先行復位,然後健側同法調整,以求兩側平衡。

   9.在進行手法復位時,應把頸椎當作一個整體來調整,而不應僅局限於某一兩個椎體單純進行復位。

另外,整個脊柱也應該看成是一個整體,而不應把眼光僅僅局限於頸椎、胸椎或腰椎某一局部節段來看待。

(附:順便介紹幾種比較流行的手法供參考)二.拇指推壓旋轉復位法:(以棘突左偏爲例)   (一)體位:患者坐位,醫者站立於患者身後,胸部抵住並固定患者背部,勿使其傾斜移動。

      (二)手法:醫者左手拇指抵住左偏之棘突部位。

其餘四指向上扶住患者枕後頭部,右手掌托住患者下頜部,令患者低頭45『,再將頭向左側傾斜45『,此時右手順勢將患者下頜部轉向右側,待頭部轉動至最大限度時,醫者兩手協調用力,右手向右上方以輕巧之力頓挫旋轉提拉,左手拇指同時稍用力將左偏之棘突向對側推壓,此時即可聞及復位聲響,術畢。

 三.肘抱下頜旋轉復位法:(以棘突左偏爲例)   (一)體位:患者坐位,醫者站立於患者身後,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傾斜。

   (二)手法:醫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後令患者低頭30』,醫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頜,手掌伸向左耳後部抱住患者枕後部,並徐徐將患者下頜轉向右側,當達到最大限度時,再以一輕巧之力繼續向右上方頓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時將左偏之棘突向對側推壓,此時即可聞復位聲響,術畢。

  四.推頭拉頸側扳法           體位:患者坐位,醫者站於患者一側。

         手法:醫者一手掌抱扶於患者對側頸椎,另一手掌壓住患者近側耳顳部,兩手協調用力,反向頓挫推-拉(提),聞及響聲,復位成功。

         注意:此法對老幼體弱及骨質疏鬆者不宜採用。

五.臥位搖正法:      (一)體位:分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三種,根據患椎偏移方向,決定取何種臥姿。

   (二)手法:醫者坐於牀頭,兩手協調進行側方或前、後方向擺動頭頸部,完成復位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北京德鑫堂中醫中藥研究院、北京世界針聯浮針中醫研究院南寧分院聯合南寧周永貞診所痛症康復科舉辦的中醫特色療法技術推廣培訓班主要傳授浮針療法(一分鐘止痛療法)、超微刃針療法(安全、無痛、快速松解淺筋膜)、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療法、火針、火療、正骨、刮痧、拔罐、艾炙等全套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通俗易懂、易學易會。

有醫學基礎的,參加培訓後你更加醫技高超,很快成爲當地名醫,可以特效治療頸肩腰腿痛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鼻炎、痔瘡、哮喘、胃病慢性病及疑難雜症。

沒有醫學基礎的,通過培訓,同樣可以調理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腿痛、鼻炎、青春痘、減肥、痔瘡等,同時掌握保健及亞健康特色調理技術,學習回去可以開養生保健館,可以幫助家人調理身體,每年可爲家裡省下很多的醫療費,一次學習終身受用、全家受益。

每個月15號報到,16號開始培訓,有一定臨牀醫療經驗或多年保健經驗的學習5天即可,沒有基礎或基礎較差或者雖有基礎但時間比較充裕想多實踐的就學習15天。

包教包會,同樣的課程免費復訓。

報名及諮詢電話:18978942528(莫老師)13768215848(韋老師)微信同號培訓地址:廣西南寧市南梧路329號周永貞診所(廣西花鳥交易市場大門正對面)官方網站:http://zyzlpx.com企業QQ:800084003 微信:wei-xin-shan333詳情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中醫正骨,頸、胸、腰椎、骶髂關節、手法復位講解 (2)持續牽引,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肌性小夾板」保護固定,小關節處於閉鎖穩定狀態,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四)機理:1.由於低頭或屈頸,使相應頸椎節段曲折成角,該部頸肌松馳,失去拉伸力,相應椎體暫時失去保護而處於失穩狀態,給該部手法復位創造了條件。

(而其他不需復位之椎體仍在牽引保護之下,仍處於穩定狀態)。

2.根據患椎所處位置高低,由低頭及屈頸之度數來決定成角落點部位,     (椎體高位一低位,屈頸度數小一大),醫者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選擇。

中醫正骨,頸、胸、腰椎、骶髂關節、手法復位講解. 手力持續牽引之目的是使頸肌產生疲勞,以消除病理性痙攣,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頸椎復位。

(2)持續牽引,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肌性小夾板」保護固定,小關節處於閉鎖穩定狀態,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中醫正骨、頸、胸、腰椎、骶髂關節、手法復位講解 (2)持續牽引,使頸部兩側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動拉伸狀態,整個頸椎各椎體猶如被「肌性小夾板」保護固定,小關節處於閉鎖穩定狀態,不致因復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四)機理:1.由於低頭或屈頸,使相應頸椎節段曲折成角,該部頸肌松馳,失去拉伸力,相應椎體暫時失去保護而處於失穩狀態,給該部手法復位創造了條件。

(而其他不需復位之椎體仍在牽引保護之下,仍處於穩定狀態)。

2.根據患椎所處位置高低,由低頭及屈頸之度數來決定成角落點部位,  (椎體高位一低位,屈頸度數小一大),醫者可根據需要靈活調整選擇。

胸椎、腰椎復位手法 另一方面,胸段脊神經及脊柱前方之交感神經鏈(叢)分布範圍廣泛,不但包括軀幹,而且大部分胸腹腔臟器均受其支配,因此,胸椎不同節段病變還可造成呼吸、消化、循環等多系統、多臟器的複雜病變,形成所謂「脊柱相關疾病」,容易給臨牀診斷工作帶來複雜性和增加治療上的難度。

由此,我們認爲,胸椎(及其他節段椎體)的整脊復位手法乃成爲治療許多脊柱相關內臟疾病的重要手段。

整骨復位的順序是怎樣的? 整骨復位分成手法復位和自我復位,手法復位是在整骨師幫助下復位過程,自我復位是沒有整骨師幫助,自己練習的過程。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手法復位很省力,但對整骨師的要求較高,一般把希望寄予這種整骨師時,往往這種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劇烈眩暈可能是「耳石症」手法復位可治療 經過頸椎及頭部CT,心電圖,抽血化驗一系列檢查後,結果都沒有明顯異常,急診科予以對症輸液處理後蔣先生症狀明顯減輕。

可當晚,她一躺到牀上又開始嚴重眩暈,次日蔣女士住進該院針灸腦病科,眩暈門診專家副主任醫師葉海敏詳細詢問其病史後,給她進行了眼震視圖等眩暈方面的相關檢查。

頸椎部矯正手法 如果一次復位成功,就不必要再行重複。

如因各種原因復位不完全或復位後易再錯位,則需隔日或每日進行1次,3~5次爲一療程。

脊柱復位手法一般應採用臥位式(無體重垂直壓力且肌肉易於放鬆),少數手法也可取坐位式。

現將各段脊柱的一些基本復位手法分述如下。

髖關節脫位的手法復位技巧,看完就會! 一、髖關節後脫位復位方式(1)屈髖拔伸法  (2)俯臥下垂法     二、髖關節前脫位的手法整復(1)屈髖拔伸法 髖外展、外旋位向上拔伸牽引至屈髖90°,與此同時,術者用雙手環抱大腿根部,將大腿向後外方按壓。

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匯總! 他們使用這個方法的復位成功率達到了97%,118例復位中有110例不需要麻醉。

  患者先坐在椅子上將患肢搭靠放在椅背另一側,醫生縱向牽拉患肢的同時患者從椅子上站起。

通過患者自身的力量復位肩關節。

骨盆前傾的詳解及正骨復位手法 」,用力輕,重複2~3下;患者翻身,體位同前,術者站其前側,雙手放置其髂嵴上方、前方,牽抖衝壓時,術者雙手用較強的推力(左手向下,右手向後),將髂骨即向下又向後旋的而達復位目的,此謂「復位」手法,用力重,重複3~5下。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復位手法 由於脫位的髁突及關節盤周圍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關節窩內也可出現纖維結締組織增生,使關節復位更加困難。

   治療急性關節脫位要及時復位,復位後要限制下頜的運動。

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內手法復位。

復位前可用手按摩雙側咬肌,使肌肉鬆弛。

一般不需要麻醉。

復位時患者坐矮凳上,頭依後牆,其下頜牙齒的咬合面要低於醫生肘關節水平。

醫生站在患者的前方,雙手拇指纏以紗布,以免咬傷。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不下十種,但我們只需要掌握一到兩種即可。

臨牀工作中,很多醫生可能直接採用《外科學》上所教的手拉足蹬法復位,費時費力患者又痛苦,對於女醫生來說更爲吃力,必要時還需臂叢神經阻滯麻醉。

筆者常採用椅背法和外旋法復位,省時省力又不增加患者痛苦,女醫生也完全能夠獨立完成,故將兩種方法推薦給大家。

正骨推拿復位法[胸椎] 滑脫較重者,加牽引|力,患者雙手對抱,術者雙手從其腋下伸出抓住其前臂,復位時將患者向上端起並向後拉,右膝同時頂按。

對合併旋轉式錯位者,頂按後,將患者大幅度向左,右旋轉上體復位。

此動作由於術者前臂經患者腋下伸出,向左轉時將右手向上擡,左手向下,使患者同時做左側屈體位,較易成功。

如法向右復位。

頸椎疼如何手法按摩?頸椎變直怎麼自我矯正? 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矯正,一定要在症狀解除之後!曲度變直不僅是生活習慣可以導致這樣,頸部疼痛代償也可以造成生理曲度變直。

這個時候只考慮頸椎生理曲度矯正會加重症狀,不可取!頸椎痛如何手法按摩?頸椎病造成疼痛,不一定都出現在肌肉組織上,也可能有頸椎小關節錯位,也可以是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

今天作答只寫頸部肌肉的手法按摩,不做進一步擴展。

長短腳和陰陽腳的正骨手法 零力度獨創手法「彈古琴手法」,一次見效!零風險!14、腰三橫突綜合症,病因病機,手法診斷,體徵診斷,內收肌收緊,三步零力度手法,2分鐘內看到效果。

15、梨狀肌綜合症,病因病機,手法診斷篩查,零力度5步手法,走路跛行,一次見效!16、老年各椎體紊亂症,多個椎骨滑脫,病因分析,調理方案,療程設定。

17、腰椎椎管狹窄症,病因病機分析,康復療程設定。

常見骨折的中醫手法復位經驗介紹 2.有重疊移位的青壯年鎖骨骨折,用手法整復,雙圈固定。

臨牀可以按骨折數目分爲單一肋骨骨折或2根以上多發肋骨骨折,也可按是否有併發症分爲單純肋骨骨折和合併氣血胸肋骨骨折。

對單一肋骨骨折,無明顯移位者,不需手法復位。

若骨折超過兩根以上,且有明顯移位者,應用手法復位。

正骨復位很簡單,簡單到我都不想說 現在開按摩理療店的多非科班出身,亦無得到高人指點,遇到需要正骨復位的客人怎麼辦,切勿從骨下手,操作不當,顧客非殘即傷,可從「筋與穴」入手,南少林傷科的開三筋及周氏點穴復位最適合沒有受過正統正骨訓練的人採納。

手法一定要輕,原來遇著使人愁的一二三胸椎,等真正遇到高手,原來只是輕輕轉一個或幾個圈而己。

結合自己原來所學,而今才領悟到,手法越輕,才能越精巧。

手法復位助你治療耳石症 手法復位助你治療耳石症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馮善鵬見習記者張艷芳通訊員劉海清臨沂報導爲提高市民對眩暈症的防控意識,了解耳石症,《每周醫課》第二十一期,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了臨沂市婦幼保健院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孝東,給大家分享什麼是眩暈,怎麼治療耳石症 【張振聽】零力度(柔性)正骨,84項技術,頸椎、胸椎、腰椎、脊柱一步到位 短腿矯正手法。

10.長腿矯正手法。

下午:上肢方面手法11.落枕(左右不能扭頭型)。

12.落枕(前後不能俯仰型)。

13.肩周炎獨特手法。

14.肩關節前脫臼手法。

15.肩關節後脫臼手法。

16.網球肘手法。

17.腕關節腱鞘炎手法。

視頻+圖解:腰椎整復法,腰椎復位不用愁! 按動療法的脊柱調整手法源於傳統中醫推拿中的正骨手法,在數十年的發展中,吸收了現代中外手法治療的技術經驗,逐漸形成以引導患者主動運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