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器官捐贈率創新低去年逾千名重症患者等不到適合器官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器官移植採無償捐贈制,除了活體器官適用於五親等與配偶的指定捐贈,大體器官或組織捐贈則只有在「捐贈例數大於指等例數」的前提之下,可指定捐贈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時局 內幕解碼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榮光的代價 盤點政策 疫情衝擊器官捐贈率創新低 去年逾千名重症患者等不到適合器官離世 黃天如 2022-02-1409:00 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各醫院無法如過去一般舉辦器捐宣導活動,器捐人數可能會創下新低。

(資料照,取自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臉書) 不孕症名醫、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林禹宏因血癌接受骨髓移植引發慢性排斥,被免疫細胞攻擊的肺臟嚴重纖維化,唯有接受肺臟移植才有一線生機,卻苦候不到合適的器官。

過去一年全國器官捐贈移植跌到谷底,除了疫情衝擊「愛的號碼牌」,還有哪些因素? 受到文化與觀念的影響,國內大體器官捐贈率向來落後歐美一大截,去年(2021年)5月因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啟動三級警戒,更使得器官捐贈移植「愛的號碼牌」一度呈現停滯,估計過去一年可能有逾千名重症患者因等不到適合的器官而離世。

疫情影響,器官捐贈跌回谷底 台灣器官移植採無償捐贈制,除了活體器官適用於五親等與配偶的指定捐贈,大體器官或組織捐贈則只有在「捐贈例數大於指等例數」的前提之下,可指定捐贈五親等家屬或配偶,其餘器官與組織都須透過半官方團體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依等待捐贈者的疾病嚴重程度,捐贈者與受贈者器官與組織相容性,以及勸募醫院優先等條件進行配對,進而依序安排移植。

支持《新新聞》 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今年(2022年)是前稱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成立20周年,回顧過去,提到器官捐贈,尤其是大體器官與組織勸募的宣導,多數民眾多避之唯恐不及,少數家屬甚至會情緒性地怒罵宣導志工、醫院社工、協調師鎮日盯著臨終病人的器官,形象有如撿屍的「禿鷹」。

影響所及,即使各大醫院醫療團隊喊破喉嚨,2002年器捐移植登錄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全國仍只勸募到66位大愛捐贈者。

    所幸各大醫院與勸募機構人員都能繼續堅持做對的事,近年國內大體器官與組織捐贈風氣漸有起色,從一開始一年不到百位捐贈者,近10年每年平均都有約2、300位大愛捐贈者,2020年更創下有402位人間菩薩遺愛人間的歷史新高紀錄,每百萬人口捐贈率達17.1。

  只不過若是提到去年全國器官捐贈移植的成績,恐怕又要重新跌到谷底了。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與病人自主推廣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表示,雖然2021年全國完整的統計數據尚未出爐,但因去年5月國內因新冠本土疫情爆發啟動三級警戒,在接下來的3個月中,各醫院非但無法舉辦器捐宣導活動,甚至也不能進行跨院移植(A醫院勸募的器官,供B醫院適合的病人移植),以致於期間國內每月器官捐贈移植媒合例數幾乎都是個位數。

但在疫情之下,這實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前年刷新了自己紀錄,仍落後西方國家一大截 話說回來,不太瞭解國際器官捐贈移植統計規則的民眾可能會覺得狐疑,為什麼歷年國內器捐移植登錄中心與國際器官捐贈和移植登記處(IRODaT)官網上的統計數據總是有著一段不小的差距?以2020年IRODaT的統計為例,台灣全年大體器官捐贈人數就只有141人,每百萬人口捐贈率5.98;雖然關起門來說,還是刷新了我們自己的紀錄,卻幾乎落後所有西方國家一大截。

根據最新統計,目前有逾萬人在排隊等候接受器官移植,但新的一年開始至今1個多月,僅19人完成捐贈。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與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提供) 劉嘉琪強調,原因是國外、尤其是歐美等大體器官(心臟、肺臟、肝臟、腎臟……等)及組織(眼角膜、皮膚等)捐贈量都很大的國家,其器官與組織的勸募組織多半都是分開的。

影響所及,國際間器官捐贈率的計算與比較,通常都只限器官捐贈者。

結論就是,台灣大愛風氣漸有起色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從國際間相互比較的數據看來,台灣卻是原地踏步的。

  雖說身後捐贈組織也是一份大愛,心意不比捐贈器官少,但為什麼國人多寧可捐組織,尤其是最願意捐眼角膜,然相對捐心、肝、肺、腎等主要器官的意願就不那麼高呢? 劉嘉琪說,其一是因為目前國內大體器官及組織捐贈者仍以因癌症病逝的患者為大宗,但因癌逝患者身上的癌細胞多已大範圍擴散與蔓延,為免受贈者接受的器官或組織上有殘餘的癌細胞,故醫學倫理上最多只會接受癌逝患者的眼角膜捐贈,至於其他器官與組織,就算癌逝患者有捐贈意願,各大醫院也會婉謝。

其次則是雖然國內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註記於健保IC卡的累計人數已突破50萬大關(共計50萬6722人),但多數人都只是「偷偷」、「默默」的簽署,卻未曾把自己未來一旦不幸離世,希望能夠遺愛人間的心願與親近的家人分享。

於是,實務上就常發生車禍腦死病人送至醫院,雖然醫師透過健保卡註記得知當事人有捐贈器官的意願,但家人卻不願意接受的情況。

  劉嘉琪嘆口氣說,類似情況發生時,醫療團隊即使在法律上站得住腳,情理上也不可能強摘腦死病人的器官,只能出動社工、協調師與家屬溝通。

但對病人家屬來說,要接受家人腦死已經夠難過了,若之前一點訊息都沒有,當下要立即成全當事人捐贈器官的心願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多數人都會需要時間調適、考慮。

偏偏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腦死患者身上的重要器官可能也衰竭了,到後來就算想捐也不能捐了。

肺臟最難等,2020全年捐贈僅23例 而在各種得之不易的大體器官中,目前林禹宏醫師最需要的肺臟又是特別難等的。

理由是因為各種原因病情危急甚至進入瀕死階段的病人,極高比例都會使用呼吸器甚至插管治療,此時病人的肺部就會直接大量接觸外界的空氣,因此併發肺炎甚至最終步向肺臟衰竭的可能性也會大幅增加,所以身後「有條件」捐贈肺臟的大愛者相當稀有。

以2020年國內的統計為例,全年肺臟的大體器官捐贈例數僅23例,不但遠遠少於心臟的79例、肝臟的107例,更不到腎臟捐贈例數245例的10分之1。

大體器官捐贈難等,那活體器官捐贈呢?確實,有了血濃於水的情感連結,患者等候活體器官捐贈的機會似乎要比等候大體器官捐贈大一些,但還是要面對很高的門檻。

更甚者,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平均每年都有約600例五親等或配偶的活體器官捐贈,項目卻只有肝臟與腎臟,肺臟則連一例都沒有。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表示,依目前國內法律與醫學臨床需要,活體肺臟移植須有2位五親等家屬或配偶,各捐1片左肺葉與右肺葉(人體右肺有3片肺葉、左肺有2片肺葉)給受贈者,臨床上最主要的限制就是血型必須相合,除了同血型可捐贈外,O型肺臟也可以捐給其他血型的人。

若活體肺臟移植技術已臻成熟,捐贈者與受贈者的媒合門檻又不算太高,為何目前台灣卻連1例都無法促成呢? 愛與恩情太沉重,受贈者往往拒絕捐贈 徐紹勛解釋,醫學臨床治療追求的目標是donotharm(不要傷害),但活體器官移植卻是一種勢必要對健康捐贈者留下organdonationharm(器官捐贈傷害)的治療方式,站在醫學倫理的立場,實在有必要慎之又慎。

以活體肺臟捐贈為例,兩位捐贈者各捐贈一片肺葉,這意味著他們終其一生都將面臨至少15%的肺功能缺損,且這樣的傷害是完全不可逆的。

因此在現實情況中,不僅患者要在五親等家屬中尋求2名血型相合的捐贈者很困難,有時好不容易有2位適合的家屬願意活體捐贈,卻輪到受贈者心生遲疑,甚至說什麼都不願接受家屬的好意。

理由就是一次要2名摯親為自己承受重大手術的風險,以及付出終生肺臟功能降損的代價,這樣的愛與恩情可能太沉重了。

器官捐贈團體過去在醫療機構進行宣導活動,去年因疫情升溫紛紛停辦。

(資料照,取自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臉書) 眼睜睜看著所愛的人為自己犧牲很難接受,若是對象是不這麼親的人呢?例如在美國等部分歐美國家,活體器官捐贈並沒有親等的限制,不但朋友、同事、鄰居可以捐,就連陌生人都能捐。

2015年美國一名年輕女子收聽電台節目得知一名與自己年紀相仿的男子因腎病急須一枚腎臟救命,但家屬中無人適合,而他在苦等2年後,已命懸一線,令女子十分同情,於是主動聯繫表達捐贈意願。

奇妙的是這對素昧平生的男女器官配對竟然完全相合,而男方在接受女方腎臟移植恢復健康後,兩人也迅速陷入熱戀,最終更步上紅毯締結良緣。

杜絕黑市買賣,捐贈只限五親等以內 劉嘉琪說,依國內現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活體器官捐贈只限五親等以內血親或配偶,當初立法會有這樣的規定,主要是希望杜絕器官黑市買賣的情事發生。

畢竟像上述美國女子願為陌生人奉上一枚重要器官的「奇人異事」,在現實生活中實在可遇不可求。

至於台灣的活體器官捐贈來源有沒有可能至少朝放寛的方向研擬?目前學界則是贊成與反對的意見都有,簡單說就是社會共識還有待形成。

器官捐贈是一份至高無上的大愛,源自這份大愛背後捐贈者的可貴情操,有時就連流傳千年的宗教教義都可以被鬆動。

2013年5月遭酒駕者重創身亡的台大醫師曾御慈,身後捐出心、肺、眼角膜等器官與組織,拯救與延續了6名病患的生命,就感動了她的母校慈濟大學創辦人證嚴上人公開藉由她的事蹟向信眾慈示,證明佛教身後須保持肉身完整以求來世的教義,也不是完全不能變通的。

根據國內規定,完成大體捐贈的民眾,一旦日後三親等血親或配偶需要接器官移植,等候排序將可大躍進,僅次於病情最危及者。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與病人自主推廣中心提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更甚者,依現行規定,只要是完成大體器官捐贈的民眾,若有朝一日其三親等血親或配偶也需要器官移植,在等候的排序上將可大躍進,僅次於病情最危急者。

也就是說,捐贈者的大愛不必等到來世的福報,今世就能澤被自己深愛的家人,這難道不是世間最美的事!?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器官捐贈 , 林禹宏 , 肺臟移植 ,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 , 活體器官捐贈 , 捐贈率 , 曾御慈 , 新冠肺炎 , 盤點政策 , 每日頭條 延伸閱讀 李忠謙專欄:當選擇「與新冠共存」的歐洲國家宣布解封,人類能否就此回歸「舊常態」? 李忠謙 2022-02-1312:46 早餐店荷包蛋漲5元 3大問題讓北部買不到蛋 李佳穎 2022-02-1109:10 顧爾德專欄:你辛苦賺的疫情紅利恐被通膨老虎吃乾抹盡 顧爾德 2022-02-1206:40 青年行動家3》有苦、有酸、有澀 她們設計教具讓國中生賣「不義巧克力」 李佳穎 2022-02-1209:10 熱門推薦 1 朱淑娟專欄:桃園航空城區段徵收,繁華城鎮一夕毀滅 2 今年1.2萬大學名額恐招不到新生 站在岔路口的私校政策該往哪走? 3 家長看過來》嬰幼兒疫苗來了,該怎麼選、要注意什麼?一文全解析 4 【新新聞】電價真相1》一年被坑走數百億元 盤點五大財務黑洞如何掏空台電 5 與波蘭、多明尼加等國合作破案奏奇功 檢警調跨境打詐順便做「外交刺客」 6 顧爾德專欄:小河彎彎,習近平懂得東方之珠的心? 7 減碳玄機2》歐洲邊境碳稅來襲 287家排碳大戶課碳費,台灣靠供應鏈減碳能過關? 8 林宗弘專欄:詐者為王騙子當道 全球資訊戰的矛與盾 9 減碳玄機1》綠能是門好生意 碳定價八字沒一撇,區塊鏈業者要搞「碳幣」 10 歷史新新聞》和候選人博麻吉、讓線人當樁腳 1989年警備總部末期把自己當選舉機器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