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紀錄--伊豆的舞孃 - 一方天地怡然自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攝於2006年伊豆半島之旅). 時 間:2010年10月6日. 指導老師:賴美惠. 活動紀錄:陳映麗. 討論大綱:川端康成著/余阿勳譯. 一、 川端康成生平簡介:. 一方天地怡然自得 跳到主文 簡白淡樸雅 部落格全站分類:心情日記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Feb15Tue201110:25 讀書會紀錄--伊豆的舞孃        (攝於2006年伊豆半島之旅)                                                         時   間:2010年10月6日 指導老師:賴美惠 活動紀錄:陳映麗 討論大綱:川端康成著/余阿勳譯   一、           川端康成生平簡介: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覺派作家。

他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得該獎項的首位日本作家。

    川端康成生於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輩為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後遷於東京,其父親習醫。

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姐姐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但是當川端康成八歲的時候,姊姊就過世了。

而且同一年祖母也死掉。

到了他十三、十四歲的時候,祖父開始生重病,當他十六歲的時候,祖父也去世了。

在這麼短短的幾年當中,他不斷地參加葬禮。

所以他說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種東西,叫做「孤兒感情」。

「孤兒感情」貫穿著他生命中的每一件事物。

他是一個那麼孤單的人,身邊所有親近的人都陸續地離開。

有一個時期他完全不說話,後來他非常會說話、愛說話,可是他從來都沒有親近的朋友。

長大之後他曾經有過未婚妻,可是未婚妻又離他而去,打擊更大。

  因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並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鬱、扭曲的性格。

他是一個非常內向而脆弱的小孩,等到祖父生重病的時候,他沒有朋友、也沒有事情可以做,所以就守在祖父的床邊讀《源氏物語》。

在他的一生中,《源氏物語》是一個重大的影響,評價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語》。

中學時,川端康成對於《源氏物語》還僅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體會到的感覺,他開始嘗試自己寫作。

1970年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

川端很受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

三島自殺之後17個月,他也選擇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

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

  由於他在一個很安靜、很奇特、甚至很病態的環境下長大,所以他的感覺格外地纖細,亦反映於他的作品中,他常用那種我們不能想像的、誇張的語法,來形容我們認為不值得注意的、瑣碎的情緒與感受。

在東京大學國文專業學習時,他就參與復刊《新思潮》(第6次)雜誌。

1924年畢業後,同年和橫光利一等創辦《文藝時代》雜誌,後成為由此誕生的新感覺派的中心人物之一。

新感覺派衰落後,參加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文學運動,一生創作小說100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

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

早期多以下層女性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寫她們的純潔和不幸。

後期一些作品寫了近親之間、甚至老人的變態情愛心理,表現出頹廢的一面。

   二、           『伊豆的舞孃』內容概要:   伊豆的舞孃(伊豆の踴子、いずのおどりこ),川端康成的成名作短篇小說,1926年1月至2月間由「文藝時代」發表。

一位來自東京20歲的高中生,趁開學前的暑假前往伊豆旅行。

在天成山的山道上,遇到一群巡迴賣藝的歌舞伎藝人。

在當時,賣藝人是庶民中最低賤的一群,他們居無定所,不被任何一個社會接納,是一群無法進到任何社群的畸零人。

在這群畸零人裡,他被其中一個名叫熏的14歲小女孩吸引,薰嬌小玲瓏,梳著古代髮髻,背著大鼓,樣子非常的可愛,因此他決定與他們一起上路,路上,兩人四目交投,互相吸引對方。

高中生不計歌舞伎藝人地位卑微,常邀請他們到他住的旅館玩耍,而在和熏有過單獨相處後,他更被其純潔無瑕的美震撼,陷入矛盾中,一面為自己難以抑制的衝動而苦惱,一面為她在表演時可能受到侮辱惴惴不安。

熏在兩人的交往中,也漸漸生出真情,可是兩人也只能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

當時社會封建思想,階級森嚴,這段感情只能在悲傷中流逝。

假期結束了,川島乘船返校,薰趕到碼頭送行,不停地揮動手帕。

   三、           分享與討論: (一)《伊豆的舞孃》係川端康成28歲時的作品,根據他年輕時曾赴伊豆半島旅行的一段經驗寫成。

寫出少男少女情懷,若有似無、天真爛漫、童稚清純的感情。

文字優美,描述情感敏銳、細膩、動人。

但是襯托這段青澀的感情背後,作者亦探討了社會階級、文化、傳統、死亡、家庭等議題。

 (二)孤兒的心態支配了川端康成的一生,而他的文章常與自己的生命經驗相呼應。

小說中寫道:「20歲的我,對自己傾向孤兒的怪癖性格深做反省,我就因為難以忍受這種憂鬱才出來做伊豆之旅的,所以拿世俗的眼光居然把我看成是個好人,對我來說,是十分感激的。

」小說中的學生,是一個弱的男性,然而透過了熏,這個小男孩感受到了特別的力量,也就是人的尊嚴。

讀《伊豆的舞孃》,覺得這個熏很可愛,她是一個下層的小女孩、沒有文化、也沒有任何細緻的東西。

可是她所表現出來的力量,不只是感染了書中的主角,也感染了所有讀《伊豆的舞孃》的讀者。

 (三)文章一開始,第二行寫道:「濃密的杉樹林頓時被染成一片白色」,白色是一個伏筆,與文末:「等到船離好遠了,舞孃才拿起白色的東西揮動著。

」相對照,前後呼應,象徵終究要分離。

 (四)文章結尾寫道:「我任眼淚不斷的留下,腦海像水一般澄清,而且不止的往下滴落,最後什麼也沒剩下,只覺得一陣快感。

」在川端康成的文學中,哀愁跟美麗,是同一回事。

最純粹的感情、最美的感情來自於哀,只有哀愁中才能展現出美麗。

男主角經歷了最純粹的感情,而離情化為美麗的哀愁,因此,眼淚淨化了心靈,而產生快感。

這也是希臘悲劇中”Catharsis”(昇華/淨化)的概念。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at映麗 一方天地怡然自得 Pat映麗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活動紀錄個人分類:讀書會此分類上一篇:下村湖人『論語故事』讀後心得 上一篇:為品牌打造動人的故事 下一篇:異國婚姻/魅力四射的單親媽媽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經貿商情(3)生活日記(5)餐飲Cafe(1)讀書會(6)電影(3)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搜尋 我的好友 誰來我家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